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重生于康熙末年 第七百二十八章 隱退
第七百二十八章隱退
曹寅父子在小湯山只住了六日,便一道返回城里。曹颙是換休的假期到了,曹寅則是得了阿靈阿的喪信。
明日是阿靈阿的“首七”,曹寅、曹颙都得上門吊祭。
因曹寅過兩日,還要回溫泉莊子小住,所以李氏沒有跟著回府,只有初瑜帶著天慧回來。
在曹元被罷了總管,胡成送官法辦次日,已經(jīng)榮養(yǎng)的老管家曹福就巴巴地趕到莊子請罪。還是曹寅寬慰再三,才將他勸回城里。
跟曹福前后腳到的,還有胡成的祖母胡嬤嬤。帶著兒子、媳婦過來,除了磕頭請罪,就是哭天抹淚地求恩典。
李氏尊她是老太君生前用過的老人,說話間也客氣著。不過,將胡成送官是丈夫、兒子決定之事,李氏這邊自不會節(jié)外生枝。
若說是貪下點銀子,還算是小事;這逼奸民婦,不僅是律法不容,也是傷天害理之事。
李氏若是不知道還罷了,既是知道,心里只有埋怨胡成的。胡嬤嬤淚求無用,少不得回城后又央求女兒。
她女兒胡氏就是曹元之妻,鄭虎的岳母。因娘家侄子犯事之故,她已經(jīng)被丈夫、公公罵了兩遭,哪里還跟多嘴。
少不得她還得勸母親幾句,這般寵溺胡成,也沒個頭。還不若,借著這個機會,讓他吃些苦頭,往后也知道好歹。
胡家是曹家的老人,有幾分體面不假,但是不要忘了自己個兒的身份。別說這個孫子是闖了禍送官,就是按照家規(guī)一頓板子打死了,還能生怨言不成……
紫禁城,內(nèi)務(wù)府衙門。
早起跟在父親去阿靈阿府吊祭后,曹颙就回府更衣,去了衙門。
數(shù)日未見,伊都立挑了挑眉毛,圍了曹颙轉(zhuǎn)了兩圈。
曹颙見了好笑,道:“莫非我長三頭六臂了,大人瞧著這般稀罕?”
伊都立搖了搖頭,道:“不是這個,是尋思大人是不是走了背字,要不要尋個廟好好拜拜!這一年到頭,難得休了幾日假,又遇到刁奴行兇。”
這說的是胡成之事。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曹家出了刁奴惡仆之事,這幾日已經(jīng)傳遍京城。
這世上無聊之人最多,凡事沾了“女子”,則更容易引人說嘴。私下里,說什么都有。多是說曹家父子待下寬泛云云的。
還有不少人家的下人管事,聽了胡成之事,除了羨慕外,還有贊這小子懂事的。
這也算是“色亦有道”,畢竟奸的都是小媳婦,沒有惹上黃花大姑娘,要不然壞人貞節(jié),也是罪過。加上姑娘沒有開苞,要是遇到真烈性的,抹脖子吞耗子藥的,說不定就要背負(fù)人命官司。
這山野村婦,有幾個曉得“孔孟”的,就算有個上吊的,也被救活了。其他幾處順奸的,罪名就更輕了。死罪沒有,最多不過是流。
有的也開始琢磨,是不是也謀給外莊管事,采采山間野花。
他們想不到的是,他們的主子受了曹家父子的影響,就此長了提防,也怕出上半個、一個背主刁奴,壞了自己個兒的名聲。
“還好,總算是沒有出大事。往后不敢大意,家里下人多了,少不得就良莠不齊。”曹颙聽了伊都立的話,說道。
“大人,你不曉得,家母聽了這事兒,觸動頗深,特意吩咐我,要使兩個人到家里的莊子查查。老人家說了,她整日里吃齋念佛,不外乎是為兒孫積福,萬不能讓那些惡奴胡作非為,使得菩薩怪罪。那樣的話,別說是積福,怕就是禍引了。”伊都立看著曹颙,若有所思地說道。
這卻是曹颙沒有想到的,沒想到自己無心之舉,還能影響到他人。
“老夫人說得在理。”曹颙點點頭,道:“幾十頃地,或者百十來頃地,對咱們來說,不過是地產(chǎn)一處,不經(jīng)心也是有的。對佃戶來說,土地收成租子,是關(guān)系到養(yǎng)家糊口的大事兒,要是真有弊端在里頭,逼死人命也不稀奇。”
聽了曹颙的話,伊都立臉上陰晴不定,猶豫再三,方低聲道:“大人,說起來,因佃戶租子,我這頭前幾日也遇到糟心事。只是我沒有大人的魄力,將事情抖出來。”說著,將前幾日所遇之事,同曹颙說了一遍。
原來,他家在大興有個莊子,有片向陽的山坡地,一直佃給戶姓朱的人家種西瓜。那朱姓佃戶賣瓜為生,每年的租子,都有定例。至于六、七月,頭茬西瓜孝敬主家,并不算在佃租里。
今年大旱少雨,向陽地更是要了命,二十畝瓜地絕收。只在六月里種了些大白菜,算是一年熬下點收成。
過了中秋,開始收租子。這個佃戶百般應(yīng)求,將交租的日子拖了兩月。
瞧著實是拖不下去了,這佃戶就咬咬牙,將十二歲的女兒給賣了抵租子。他媳婦一氣之下,吞了耗子藥死了,留下個三歲的兒子。
一個大男人,哪里會照看孩子。進(jìn)了冬月,這孩子就染了風(fēng)寒,夭折了。
這佃戶數(shù)月間,家破人亡,性子大變。拿著切瓜刀,將幾個下來催租的管事給堵住,砍死了三個,傷了兩個。許是他瞧著夠本了,自己個兒抹了脖子。
故事并不復(fù)雜,卻聽得曹颙直冒冷汗。
這死了四、五個人,也算是大事,伊都立娓娓道來,卻只有懊惱的。他在意的,只是出了煩心事,哪里有在意那幾條人命的意思?
每個權(quán)貴,都是劊子手么?
大的沾染的血腥濃,小的也背負(fù)各種罪孽。
“我是我,我是我!”曹颙的腦子里出現(xiàn)這幾個字。
還是懷恐懼之心,將人命當(dāng)回事過日子。要不然的話,他活著跟行尸走肉有什么區(qū)別?
伊都立見曹颙半晌不說話,以為嚇到他,道:“開始聽說,我也唬了一跳。生怕額娘曉得,否則的話,我就要跪祠堂了。”
“京畿大旱,這沒銀錢交租子的,不是一戶兩戶。狗急了還跳墻,何況人?”曹颙嘴里說著,心里感慨不已。
京城權(quán)貴,或是當(dāng)年祖宗跑馬圈地傳下來的也好,或是后來置辦的也好,都是將莊子當(dāng)成搖錢樹。
就算大旱至此,也沒有哪個人家說要減租……
年關(guān)將至,各地貢品絡(luò)繹不覺地運往京城,曹颙一上午也就看批相關(guān)盤點入庫文書。這其中,又以東北野味為主。
除了按照數(shù)量入內(nèi)務(wù)府庫房的,還有加成,還是按照常例,孝敬給內(nèi)務(wù)府諸位大人。曹颙既有實權(quán),又有勢力,十六阿哥之外,就被孝敬了最重的一份。
對于這種內(nèi)務(wù)府慣例,曹颙只能順其自然。就算想要彰顯高潔,也不會拿這個說法。那樣的話,就要將內(nèi)務(wù)府上下人等都得罪遍了。如此吃力不討好之事,曹颙才懶得做。
按照往年規(guī)矩,曹家也派出采買管事往東北采買過年山貨。今年看來,要買重了,不過也好,到時候往各處送節(jié)禮,還實惠。
圣駕祭陵后,還要往熱河去。算算日子,約摸要小年前后才能回京。
曹颙這邊,真有些想十六阿哥了。
挨到下晌,落衙時分,曹颙同伊都立一同騎馬出來,還沒到西單牌樓,就聽到背后有人喚道:“曹額駙,曹額駙留步!”
曹颙勒住馬韁,轉(zhuǎn)過身去,就見一人騎馬而至。卻是個熟人,十三阿哥府的管事。他追上曹颙,翻身下馬,打了個千道:“曹額駙,我們爺打發(fā)奴才過來,說有急事要同曹額駙相商,請曹額駙移駕。”
這些年來,十三阿哥主動找他的次數(shù),都是有數(shù)的。
曹颙雖不知什么事,仍是點點頭,應(yīng)道:“曲管事起吧,我曉得了,這就過去。”
說話間,他同伊都立別過,又同蔣堅交代了兩聲,隨后就策馬,與曲管事同去。
少一時,到了十三阿哥府。
已經(jīng)有內(nèi)侍在門口張望,見曹颙到了,躬身迎上來,道:“曹爺,我們爺瞧著點兒呢,已經(jīng)是客廳里等著半晌了。”
說話間,這內(nèi)侍將曹颙迎進(jìn)客廳。
八阿哥已經(jīng)出殯,十三阿哥去了白孝,穿了身藍(lán)色素袍子,在堂上踱來踱去。
“請十三爺大安。”曹颙進(jìn)了堂上,挑了前襟,拜道。
十三阿哥一把拉了他,顧不得寒暄,道:“總算是盼了你來,快來瞧瞧這個!”說著,將他拉到一邊,指了指小幾上的東西。
小幾上擱著幾張宣紙,上面放了半個巴掌大的銀色口袋。口袋口松著,里面的東西散出一半,是煙葉。
說是煙葉,又同尋常煙葉不同,顏色發(fā)紅發(fā)黑,不似其他煙葉那樣發(fā)黃。
曹颙拿起片煙葉,放在鼻子下嗅了嗅。雖說他平素不吃煙,但是也曉得煙草是什么味。這個煙葉,聞著并無太多異常。
煙葉表面,并不像看著那般光滑。
“這是……混了鴉片……”曹颙看著手中煙葉,開口問道。
十六阿哥面色有些深沉,點了點頭,道:“這是我出去溜達(dá),無意中發(fā)現(xiàn)的。尋常煙葉,上等煙絲一斤也不過一兩銀子,差一些的,幾十文也有。這個用鴉片水泡過再曬干的煙葉,一兩就要五錢銀子。饒是價格不菲,買的人仍是絡(luò)繹不絕。”
曹颙聞言,甚是震驚。
原以為鴉片之害尚遠(yuǎn),沒想到竟是通過這種方式,流向民間。權(quán)貴也好,百姓也好,都將鴉片當(dāng)成藥,除了偶爾沾上染癮的,沒有誰會想著主動碰藥。
這煙草卻是不同,在民間普及甚廣。
他突然想起以身試毒的十六阿哥,忙抬起頭,望向十三阿哥道:“十三阿哥,您……您……”
要是連十三阿哥都“以身試毒”了,那東窗事發(fā),曹颙可不會有什么禁煙的功勞,還不知要擔(dān)當(dāng)什么干系。
“我沒事,倒是曹颙你該操心了。”十三阿哥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禁煙么?雖說能寫折子到御前,倒是能不能引起皇上重視,還得再思量。”曹颙道。
十三阿哥搖搖頭,道:“說的不是這個,我使人打聽過了,這個煙草在市面上出現(xiàn)的日子有限,最早在鋪子里賣這個的,是你叔叔家的鋪子。”
曹颙聽了,不由怔住:“怎會?我叔叔家開的是餑餑鋪子。”
“錯不了,這一口袋煙,就是我使人從鼓樓那邊的鋪子買的。問得清清楚楚,就是你叔叔家的買賣。”十三阿哥道:“我原想叫曹頌過來,問個清楚,趕巧聽說你回城了,就沒折騰他。不曉得他是受了誰的蠱惑,使人經(jīng)營起這個來。這可要不得,還是趕緊叫他關(guān)了。要不然以后追究起來,也要擔(dān)著不是。”
這叫什么事兒?
自己說要體恤佃戶,不要讓曹家地面上的百姓凍死、餓死,結(jié)果就出了個胡成胡作非為;自己想要為后世之人做點好事,將鴉片之害早早地就給十三阿哥、十六阿哥這兩位未來的主政王爺白扯清楚,結(jié)果親族中人開始賣這鴉片煙。
直到出了十三阿哥府,曹颙還是覺得滑稽。
天上霧蒙蒙的,要下雪了。眼看就要進(jìn)三九天,北風(fēng)正厲。
路上行人漸稀,曹颙騎在馬上,只覺得從骨子里往外冒寒意。
少一時,到了家門口,曹颙翻身下馬,回頭吩咐小滿道:“到東府問問,二爺在不在?要是在家,喚他過來見我。”
小滿應(yīng)聲,還沒轉(zhuǎn)身離去,就見吳盛上前回道:“大爺,二爺同五爺在書房陪老爺說話。”
曹颙點點頭,進(jìn)了院子。
走到廊下,曹颙還沒掀簾子,就聽到曹頌的大嗓門,隨后有曹頫的笑聲。
書房里,伯侄眾人,相談甚歡。
曹頫說到底也不過是個大孩子,聽說那邊莊子有暖房,還能泡澡的溫泉,不禁也心生向往,興致勃勃地說道:“大伯,侄兒還沒見過這兩樣。大伯再去的話,帶上侄兒可好?”
曹寅擺擺手,道:“課業(yè)要緊,明年就是鄉(xiāng)試之年。再說下個月你就要娶媳婦,要忙的事情還多,哪里得空?”
曹頫聞言,難掩失望之色,耷拉個腦袋,無力地應(yīng)道:“是。”
曹寅見了,反而不忍,道:“臘月初八前,你伯娘要從莊子里回來。到時候你可請一日假,過去接我們回來。”
曹頫已經(jīng)眉飛色舞,使勁地點點頭,笑著應(yīng)了。
見曹颙進(jìn)來,曹頌與曹頫兩個,都從椅子上起身,垂手跟堂兄道了好。
“好。二弟、五弟最近如何?二嬸身子可還好?”曹颙擺擺手,示意兩人坐下,跟父親見過,隨后坐在曹頌對面,道。
“母親還好,就是天冷不愛動,今兒還念叨伯娘,盼著伯娘早些回來,好一塊打牌。”曹頌笑呵呵地回道。
曹頌穿著侍衛(wèi)服,看來是剛才宮里當(dāng)差回來,就過來請安;曹頫亦是穿著外出服色。
原來,他們兄弟兩個差不多一塊回得家。在門口看到曹寅的馬車,曉得伯父回來,就一道過來請安。
曹寅看了兒子一眼,對兩個侄子道:“你們先回去更衣,一會兒過來吃酒。”
曹頌與曹頫起身應(yīng)了,退了出去。
屋子里,只剩下曹寅與曹颙父子二人。曹寅用手指敲了敲桌子,尋思一會兒,方問道:“十三爺尋你何事?”
這也不是什么好相瞞的,曹颙將方才十三阿哥一行大致講述了一遍。
聽到關(guān)系到東府,曹寅不禁皺眉,道:“是為父錯了。”
說話間,他已是難掩疲憊,重重地嘆了口氣。
“父親……”心中有悔意的,豈止曹寅一人,曹颙心里也不只滋味:“若不是因體恤兒子的緣故,父親不會答應(yīng)分家。都是兒子眼界短,原以為眼不見、心為凈能減些是非口舌,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是我治家不嚴(yán)在前,對侄兒們失于管教在后。”說到這里,曹寅頓了頓,道:“御史臺已經(jīng)有人擬折子,要彈劾為父了。”
在送胡成見官時,曹颙想過會引來御史刮噪,但是沒想到會這么快、這么直接。
“都是兒子的錯,父親這幾年因信著兒子,沒有理會這些瑣事。”曹颙喃喃道。
曹寅微微一笑,看不出有什么著惱來。他從炕上起身,走到書案后,從案頭一本書下拿出一封信,遞到曹颙面前,
曹颙見了,不由愕然:“父親這是何意?”
“今日為父去阿靈阿府上吊祭完,回到衙門想了許久。皇上是照顧老臣不假,這老臣也是識相的老臣。前年皇上調(diào)我回京,這禮部侍郎不過是榮養(yǎng)之職,我也當(dāng)退位讓賢。”
“父親還不到六十……”曹颙手中拿著辭呈,只覺得有心里沉甸甸的。
這兩年來,六部人事更替,所有人都會以為憑借皇帝對曹家的榮寵,加上曹寅的資歷,就算因不是翰林出身當(dāng)不得禮部尚書,升個其他尚書也是使得。
沒想到,兩年下來,曹寅還是個掛名的禮部左侍郎。
曹颙原以為父親不在意,現(xiàn)下看來,根本不是那回事。對皇帝盡忠了一輩子,父親心里也懷著名臣之夢,卻好因出身包衣,做了一輩子天子家奴。
好不容易到了京中,榮養(yǎng)果然只是“榮養(yǎng)”……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