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玩唐 第一百十六章 無間道
第一百十六章無間道
皇宮內(nèi)一片陰云密布的時候,一個宮女提著一個錦袋,來到提象門前。
看到幾十個羽林軍士兵在拱衛(wèi)著,她小心地說道:“各位軍爺,奴婢叫江彩兒,是尚衣局的,前來給公主殿下送前段時間訂做的衣服,請麻煩軍爺通稟一下。”
說著將錦袋在手上舉了舉,里面還露出一件白裘皮大衣的袍角。
這是上官小婉的無奈之舉,因為韋氏可能準(zhǔn)備動手了,怕李裹兒亂了她的計劃,后來又將李裹兒遷到了上陽宮。
還有一點,李裹兒得勢時,許多奴才前來投奔,甚至有許多大臣都向她卑躬屈膝,巴結(jié)諂媚。但她的才能有限,更沒有識人本珈,這些人都是風(fēng)一吹兩面倒的小人。
當(dāng)王畫出現(xiàn)在鄯州,讓韋氏將李裹兒半禁閉起來,這些人開始離開李裹兒。
但這想法是錯誤的,實際上這時候李顯夫婦還十分痛愛這個女兒。第一因為感覺虧欠了李裹兒,第二在李顯幾個女兒中,李裹兒雖然出生時吃了辛苦,可是最漂亮。
之所以限制了她一些自由,是怕被王畫蠱惑。
可這些人都是鼠目寸光之輩,察覺不出來這中間細(xì)微的分別。只有到了鄭愔與崔湜這些拍馬屁的大師手,他們才能意會。卻沒有想到后來,李裹兒為了感謝他們,居然主動對他們營救。
到了李顯與韋氏翻目成仇的時候,因為李裹兒站在李顯一邊,再次讓韋氏失望。就是到這地步,韋氏雖然惱火,可心里面還是有些喜愛。
但這時候,喜愛程度很低了,大多數(shù)是利用她拉攏或者牽制王畫的。
因此,她派人將李裹兒身邊的太監(jiān)與宮女大肆格殺,現(xiàn)在李裹兒身邊所剩下的親信瘳瘳無幾。
上官婉兒十分害怕,怕李裹兒知道李顯身死,鬧將起來,如果鬧過了火,為了掩人耳目。連李顯都敢擊殺,況且是李裹兒。
可是通知也沒有辦法通知,于是想到了江彩兒。
這是尚衣局的一個宮女,手很巧,做的衣服很精致。上官婉兒因為愛俏,所以經(jīng)常制一些新衣,也認(rèn)識了這個宮女。后來這個宮女家中出了一點事,上官小婉還伸出援助之手,這個宮女人也很機靈,漸漸成了上官婉兒的親信。
但上官小婉一直沒有將她收到身邊,主要是放在尚衣局做耳目的。宮中其他地方,還有幾個象江彩兒這樣的宮女,都是她的親信。
上官小婉是在賭李裹兒的悟性。
沒有辦法進上陽宮,只好喊了江彩兒前來,打著送衣服的口號。
因為上官小婉還曾向李裹兒推薦過江彩兒,讓她替李裹兒做過衣服,同時李裹兒也知道上官小婉與這個宮女關(guān)系不薄。
至于有沒有送衣服這回事?肯定沒有。如果李裹兒一時糊涂,說一句我沒有訂做衣服,事情就有些麻煩了。或者說一句,遞進來吧,人不放進去,還等于沒有用。
江彩兒站在提象門前,心中忐忑不安地等著。
其實她心中很害怕。
另一邊上官小婉心中也十分害怕,這個時間是她刻意挑選的,韋氏秘不發(fā)喪,也瞞了李裹兒,但今天向各位宰相宣布此事,韋氏將注意力集中到了皇宮,對上陽宮稍微有些放松。實際上是上官婉兒的心理作用,上陽宮該松還是該松,該緊還是該緊。當(dāng)然,如果李裹兒大吵大鬧,則是另外一回事。
一會兒兩個太監(jiān)走了過來,一個太監(jiān)辨認(rèn)了一下,又將她帶過來的錦袋打開,甚至將衣服全部拿出來仔細(xì)地看了一下,當(dāng)看到一件薄白色透明縷衣,還發(fā)出猥瑣的笑容,然后手一揮,才放她進去。
到了觀風(fēng)殿,李裹兒立即用了試衣之名,將江彩兒喊進房間里。
她盯著江彩兒說道:“你是什么人?我是什么時候讓你送衣服來的?”
“公主殿下,奴婢是昭容派來送風(fēng)報信的。”
李裹兒松了一口氣,又問道:“外面發(fā)生了什么事?”
“啟稟殿下,皇上駕崩了。”
李裹兒一聽嘴就張了起來,也不知她是要喊叫,還是想罵人,江彩兒不顧自己卑賤的身份,立即撲上去,將李裹兒的嘴捂了起來,說道:“公主啊,冷靜,不但關(guān)系到你的生命,還關(guān)系奴婢的生命,上官昭容的生命,甚至小殿下的生命。”
李裹兒這才冷靜下來,眼角流出淚花,低聲地抽泣,一邊問道:“這是什么時候發(fā)生的事?”
“奴婢也不知道,只知道前些天宮城一直戒備森嚴(yán),據(jù)御醫(yī)說皇上是犯了心病駕崩的。但是御醫(yī)也讓皇后用了沒有將皇上照顧好的理由,給全部殺了。連宋璟宋相公,也因為淡淡質(zhì)疑一句,就讓皇后命人將他抓進大理寺。所以昭容冒死托奴婢前來,通知殿下,這時候一定千萬要小心啊。”
李裹兒不答話,只是抽泣。
江彩兒又說道:“公主啊,昭容托奴婢還帶了一句話,問你可知道為什么皇后將你安排在觀風(fēng)殿?”
李裹兒搖了搖頭。
“觀風(fēng)殿是上陽宮最綺麗雄偉的大殿,昔日高宗皇上與太后常在此聽政。之所以將公主關(guān)在觀風(fēng)殿,是進一步,可以讓公主以后稟承大統(tǒng),退可以罷黜,甚至是其他的結(jié)果。”
上陽宮是在唐高宗時修建的。原來高宗與武則天幸洛陽新落成的高山宿羽二宮,但登臨時高宗感到不美,于是讓司農(nóng)卿韋機營造一座新的宮殿,與高山宿羽二宮相印成趣,又與宮城正好聯(lián)在一起,出入方便。
韋機領(lǐng)命而去,很快修好,窮盡奢侈,除了豪華的上陽宮,還在西北修了上清觀,隔著谷水,又修了西上陽宮,虹橋跨谷,以通往來。宮內(nèi)又引谷洛二水,沿洛水建有延亙一里的曲折長廊,雕飾華麗,遠(yuǎn)遠(yuǎn)就可以看見。
但韋機用去不少錢,于是劉仁軌對當(dāng)時的御史狄仁杰說,古代池榭皆在深宮,勿讓外人得見,怕誤傷百姓之心,韋機卻列岸修廊,這哪里是致君于堯舜之意啊。狄仁杰彈劾韋機yin皇帝行奢侈之風(fēng),韋機因此被罷官。
但真正奢侈的地方不是這個長廊,也不是跨河石橋,卻是觀風(fēng)殿,附近有浴日樓,臨著洛水,有七寶閣,殿內(nèi)也有麗春臺、耀掌亭、九洲亭。樓宇高大壯麗,風(fēng)景優(yōu)美,因此,唐高宗與武則天經(jīng)常在此聽政。
江彩兒這句話,不是她想出來的,而是上官婉兒說出來的。
現(xiàn)在韋氏還需要安撫王畫,李裹兒是必不可少的棋子。只有她順利完成權(quán)利過渡,雖然王畫會很頭痛,可是她擁有整個唐朝,也不用對一個臣子低三下四了。那時候才是進可以拉撫,退可以掰手腕的時候。
再說,她想即位大統(tǒng),也要尋找接替人,可她只有兩個女兒,長寧公主資質(zhì)本庸,與李顯相仿佛,所以也不是好的接替人。那么只剩下李裹兒稍稍讓她放心一點。
但她現(xiàn)在五十歲不到,如果李裹兒妨礙了她的節(jié)奏,也不是沒有選擇,李裹兒的兒子,長寧公主的后代,她都可以再選擇一個佼佼者出來,繼承她的血統(tǒng)。
那么既然能向李顯舉起屠刀,也能向李裹兒舉起屠刀。
這個道理,上官小婉沒有向江彩兒說,不過以李裹兒智慧,這一點還是能明白的。
江彩兒不知道這中間的關(guān)節(jié),她又說道:“昭容又說了,當(dāng)前最要緊的,是安全第一。公主如果以后接到通知時,一定要哀怒而不激憤,憂傷而不怨恚。表現(xiàn)自然,過皇后會疑,流露真情,皇后更加動殺機。公主啊,你不知道,這幾天,皇宮里秘密殺死了許多內(nèi)侍還有宮女,現(xiàn)在沒有一個人敢說話。”
李裹兒用手帕擦了擦淚水,說道:“孤知道了,昭容有沒有說起西北王畫?”
江彩兒搖了搖頭,她說道:“前一段時間,皇后曾經(jīng)派人到西北與王畫議你與他的親事,宮中傳得紛紛揚揚。但昭容沒有說。這件事發(fā)作突然,就連幾位宰相都無半點消息,想來王大總管在西北,同樣也不知道消息。不過奴婢相信王總管如果知道這件事,一定率兵前來洛陽營救殿下母子的。”
李裹兒揮了揮手說:“你去吧。”
那有這個宮女想得簡單,從西北到洛陽,要經(jīng)過許多州縣關(guān)卡,如果王畫出兵,沒有一年半載根本完成不了。
江彩兒立即起身退了出去。
李裹兒再次伏在床上哭泣起來。
韋氏在殿外站了一會兒,再次進殿,任命刑部尚書裴談、工部尚書張錫為同中書門下三品,擔(dān)任東都留守。又任命吏部尚書、中書侍郎岑羲,以及將崔湜重新從襄州召回來,擔(dān)任吏部侍郎,他們?nèi)藶橥秸率隆?p/>
這五人皆是她的心腹,有了這五人再加上四韋拍門,幾乎所有宰相,全部被她掌控。
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正在起草遺詔,聽到這個任命,皆是一愣。
上官小婉心亂如麻,韋氏動作很快,顯然是謀劃已久,五萬大軍將洛陽拱備得戒衛(wèi)森嚴(yán),再加相朝堂也被她控制起來。
雖然知道王畫有可能早為今天的局面,做了一些布置,然而上官小婉卻十分擔(dān)心。
王畫不缺兵不缺將,甚至現(xiàn)在不缺糧食,不缺物資。然而王畫缺少一樣最重要的東西,大義。
神龍政變時,李顯李旦聯(lián)手逼宮,當(dāng)時血營只有幾千大軍,然而從綏州出發(fā),一路勢如破竹,一直到了洛陽城下,除了李多祚率軍一戰(zhàn)外,沒有一個敢出兵反抗。
可到了今年出兵長安,雖然戰(zhàn)績輝煌,然而損傷慘重,如果不是用了降卒做了炮灰,損失更大。
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沒有大義,那時候他出兵為了太后,打著勤王的旗號,各地官員有許多還深受武則天的恩惠,所以勢如破竹。
現(xiàn)在李重茂身在皇宮,李重福讓薛思簡率兵看押起來,另一個正統(tǒng)李旦,李隆基去靈州,上官小婉不知道,但能看到太平公主眼中的擔(dān)憂,如果王畫與他們開始聯(lián)手,太平公主心中就會有底氣。
但這樣一來,上官小婉不知道王畫打什么主意了。
至于兵發(fā)洛陽,如果沒有大義在手,多半結(jié)果是魚死網(wǎng)破結(jié)局。
正在她心事重重的時候,太平公主說道:“昭容,這個時期是大唐江山生死垂亡之秋,望昭容相助。”
說著深深一揖。
上官小婉心中苦笑,心想,我也是自身難顧,怎么幫助你們。但為了后路著想,她還是留下了一絲情份,立溫王李重茂為太子,韋皇后主持政事,相王李旦參謀政事。
寫完了遺詔,帶回宮中。
韋氏看著這份遺詔,用懷疑的眼神盯著上官小婉。
上官小婉硬著頭皮問道:“皇后,可有不滿意的地方?”
“為什么不立裹兒?”
“皇后,萬萬不可,現(xiàn)在公主怨氣未散,就是立她為皇太女,她也未必會授。而是正統(tǒng)深入人心,如果立公主為皇太女,恐有多變。只有皇后完成政權(quán)交替,如果更改,也不嫌晚。就象太后立先皇,再立相王為帝,可是立扶立黜。無他,國家在手中耳。”
“就算你說得有理,為什么要讓相王參謀政事?”
“皇后,這個更重要。皇上剛剛駕崩,人心浮亂,在百姓心中,李氏還是正統(tǒng)基石,給些虛名,以從人望。”
韋氏坐在椅上,沉思了一會,想想也是。
其實主要是上官小婉本人,這些年,她為韋氏作詩寫文章,讓韋氏好夸耀自己的才氣。平時對自己也十分恭賀,還替韋氏做了不少事情。
在文武百官心中,上官小婉是韋氏手下得力大將。
以前如此,現(xiàn)在自己將政權(quán)掌控,上官小婉更不會背叛自己。
想到這一點,這才相信了上官小婉的理由。
她說道:“就按照你的遺詔卻頒布天下吧。”
“是,謹(jǐn)遵圣命。”上官小婉說完后,退了出去。
可是她的后背早驚出一身冷汗,一陣北風(fēng)吹來,她不由地打了一個寒戰(zhàn)。
但看到這份遺詔后,紀(jì)處訥等人在韋溫面前進獻讒言,說道:“相王輔政在道理上說不通,帝少而叔壯,主次顛倒不清。再說,相王與皇后是叔嫂關(guān)系,不應(yīng)互相問候,兩人在一起處理政務(wù)時,又如何執(zhí)行禮的規(guī)定?”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們敏銳地看到了這是一個漏洞。
畢竟韋氏是一個女子,在守喪期間,地位十分尊貴,不能拋頭露面,但相王不同,這個人本來心智深沉,如果給了他參謀政事的權(quán)利,恐有多變。
當(dāng)然,他們也知道這份遺詔是太平公主與上官小婉共同起草的。
但認(rèn)為是上官小婉失誤導(dǎo)致的,或者受了太平公主誤導(dǎo),疏忽了這一點。
畢竟上官小婉只有一個女流之輩,這些勾心斗角,可不是寫兩首嫵媚的小詩就能寫出來的。
于是韋溫等人率宰相一道上表,請求韋皇后臨朝主持政事,免去相王李旦參謀政事的職務(wù)。
老好人蘇瓌奇怪地問了一句:“先帝的遺詔怎么可以隨意更改呢?”
雖然這份遺詔不真正是李顯寫的,可是已經(jīng)起草頒布出來,這樣改動,按照儀制是不對的。
當(dāng)然,他蒙在谷里,并不知道其中的內(nèi)幕。
聽到蘇瓌的質(zhì)疑,韋溫等人大怒,立即開始向他斥責(zé)。
看到這幾十個大佬在怒氣沖沖的責(zé)問,老蘇終于醒悟,他吶吶地說道:“如果你們改就改吧。”
各位大爺,算你們狠。咱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于是太平公主與李旦再次被澆了一盆冷水,李旦從參謀政事變成了太子太師這個虛職。
處理完遺詔之事,就是審訊宋璟,但大理寺中有杜暹為大理丞,王志愔是大理寺正卿,宋璟不但沒有吃苦,反而在牢房里吃香的,喝辣的。只不過宋璟氣憤之下,什么也吃不下去。
“審訊”了數(shù)天,朝中大局定了下來。
韋氏將李顯的梓宮(靈柩)運到明堂,召集文武百官正式公布李顯駕崩的消息。韋氏自己臨朝攝政,大赦天下囚徒,改年號為唐隆。也許上官小婉的話起了作用,再撥李顯為太尉,改封雍王李守禮為豳王,改封壽春王李成器為宋王,官爵顯赫,可都是虛職。
又讓韋溫總管朝廷內(nèi)外守捉兵馬事務(wù),這才是真正的實權(quán)。
然后讓李重茂即位,尊韋氏為皇太后,立李重茂妃陸氏為皇后。
再次讓紀(jì)處訥持節(jié)巡撫關(guān)內(nèi)道,岑羲河南道,張嘉福河北道。巡視是假的,是察看地方官員動向,震攝天下的。
王志愔這才上書,宋璟無罪。
韋氏一聽火了,什么叫無罪?立即將王志愔貶到山東萊州文登縣,做了一個小小的縣令,而且都跑到海邊去了,離京城十分遙遠(yuǎn)。杜暹更慘,貶到三峽夔州奉節(jié)縣,做了一個小小的縣尉。
貶去了這兩人,遷太仆丞李俊為大理寺正卿。
大宋的好日子到頭了,每天都飽受著嚴(yán)刑拷打。
這讓蕭至忠很擔(dān)心,盡管宋璟那四炮,也將他轟擊了,可這是一個直臣,讓蕭至忠十分敬佩。
可是要李俊酷刑之下,大宋再硬氣,早遲也會承受不住,讓李俊得到逼供,一旦大宋承認(rèn)一些子虛烏有的罪名,只有死路一條了。
于是對韋氏說道:“皇后,宋璟一案,到此了結(jié)吧。宋璟只是一個文人,迂腐不可開化,留下他無傷大雅。殺了他,反而讓天下百姓誤解。況且他與西北王畫十分交善。”
前面都是廢話,關(guān)健是后面一句,韋氏在簾后才恍然想起來,這十幾天來,只顧著安頓朝堂,都忘記了這頭西北虎。
[奉獻]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