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高科技軍閥 (八十八)巧入敵后
正文(八十八)巧入敵后
(八十八)巧入敵后
“我主要是怕日軍在這段時間里利用德國人的要塞布防,”楊朔銘說道,“德國人的要塞修得堅固異常,要是讓日本人完全熟悉掌握,咱們哪怕能打下青島,損失也會非常的大。((豆丁())(豆丁原創(chuàng)論壇(Bbs.Docin.net))數(shù)十萬的))”
“你那隊‘屠夫’,不早就已經(jīng)混進去了嗎?”徐元錦想起了楊朔銘專門訓練出來的那支可怕的“獵人部隊”,忍不住打了一個冷戰(zhàn)。
“他們現(xiàn)在到了哪里,我其實也不知道。”楊朔銘笑了笑,說道。
青島,俾斯麥山。
一個一身鄉(xiāng)下人打扮的年輕人躲在一塊巨石后,小心的觀察著周圍的情況,一雙眼睛時不時的閃動著狼一樣的光芒,眉心至左頰的一道傷疤讓他的面容顯得很是可怖。
此時的他,一邊仔細觀察著遠處的炮臺,一邊和自己腦海當中的方位圖進行著印證。
“那家伙的腦袋果然不是人長的,竟然能記住這么多的東西。”他在心里暗暗贊嘆了一下那位派他前來的鎮(zhèn)守使大人的記憶力,小聲的嘀咕了一句。
俾斯麥山是一座自然隆起的天然山峰,位于青島城南區(qū)中部偏北的地方,在貯水山與太平山之間,山峰海拔128.5米,占地面積為373畝,山上遍布松樹和槐樹,德國人借口“曹州教案”占領(lǐng)青島之后,為了紀念“鐵血宰相”俾斯麥而將這座山命名為俾斯麥山。
俾斯麥山的南側(cè)有一處低矮的土山包,西南側(cè)緊靠德軍的“俾斯麥兵營”,中間有一條馬車道相隔,在山的南側(cè),還有另一座叫八關(guān)山的小山,海拔為95.6米。((豆丁())(豆丁原創(chuàng)論壇(Bbs.Docin.net))數(shù)十萬的))在俾斯麥山的東南方向,則是太平山。俾斯麥山的北側(cè)與貯水山相望,西北側(cè)還可看到伏龍山。俾斯麥山地勢險要,扼守青島城的中路要沖,是拱衛(wèi)整個青島城南區(qū)的重要陣地。
“既要打死日本人,還不能破壞這些大炮,簡直是不把咱們當人。”另一個差不多一樣裝扮的人跟在他身后,苦笑了一聲,小聲說道。
“給我閉嘴。別再提什么炮啊日本人什么的。”臉上有刀疤的年輕人回頭狠狠瞪了他一眼,說道。
“小顏說得對,從現(xiàn)在開始,大家要忘記自己原來的身份,只想著自己現(xiàn)在的身份。”一位年紀稍長一些戴著眼鏡好象教書先生模樣的人說道,“明白嗎?”
“懂了。”幾位看上去象是他的學生一樣的年輕人說道。
“小顏,小許,你們倆先過去吧。”那位“教書先生”顯然是他們的頭兒,“先不急著動手,關(guān)鍵是要弄清楚情況。”
“放心吧,王先生。”臉上有刀疤的年輕人——他的名字叫——點頭答應(yīng)道。
“要是一旦被他們抓了苦力,你們倆就先忍忍,反正他們也蹦達不了幾天了。”王亞橋——也就是那位“教書先生”又說道,“到時候少不了你們倆的頭功。”
“讓我多切他們幾個腦袋瓜子就夠了。((豆丁())(豆丁原創(chuàng)論壇(Bbs.Docin.net))數(shù)十萬的))”伸出舌頭,舔了一圈嘴唇,眼中閃過興奮的光芒。
“你看著他點,小許,月亮圓的時候,別讓他出來。”王亞橋看著臉上不自覺的表現(xiàn)出的嗜血神情,有些擔心地對他的伙伴許石友說道。
“放心吧,先生,到時候我用繩子把他捆起來。”許石友看了看,半真半假地笑道。
“好了,快去吧。”王亞橋擺了擺手,說道。
和許石友點了點頭,起身向前走去,很快便消失在了樹林中。
王亞橋走上了一處山坡,開始仔細地打量起俾斯麥山炮臺來。
為了將青島建成德國在遠東的軍事基地,德軍在1899年即開始修建俾斯麥山炮臺,于1905年完工。德軍在俾斯麥山上建有炮兵指揮所、炮兵陣地、海陸觀測哨所等軍事部門,并建成了面積十分巨大的地下指揮所,掩蔽部可分東西兩大部分,分屬陸海炮兵觀察、通訊、指揮部。炮陣地則分為俾斯麥山南(西)永備炮臺、山北永備炮臺、山頂及南坡臨時炮臺等,在上山的道路兩側(cè)及一些重要地段上,又建成一些重機槍陣地,防御工事等。同時,德軍還在山頂上安裝有巨型強光探照燈,供德軍在夜間照射前沿陣地的敵情,該探照燈光束極強,可達數(shù)公里遠。另外,德軍還在山上設(shè)有系留高空偵察氣球,隨時準備升空偵察敵方動靜。
德軍設(shè)在俾斯麥山上的炮臺共有俾斯麥山北炮臺、俾斯麥山南(西)炮臺和臨時野戰(zhàn)炮臺。其中俾斯麥山北炮臺(德軍稱第12炮臺)配備有2門210毫米加農(nóng)炮;俾斯麥山南(西)炮臺(德軍稱俾斯麥山炮臺)配備有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前,德軍還在山頂上臨時配備了2門88毫米加農(nóng)炮,在南坡山腳下部署了3門老式150毫米輪式榴彈炮。俾斯麥炮臺的火炮配置,主要有兩種口徑的大炮,一種是口徑為210毫米加農(nóng)炮;一種是德國1904年建造的口徑為280毫米的克虜伯式榴彈炮。在4門榴彈炮中,有兩門為固定式陣地炮座;兩門為固定式地穴炮座。前兩門火炮位于俾斯麥山腰的西北側(cè),安裝在鋼筋混凝土的防盾中,防盾呈五邊形,與山坡齊平,防盾出口位于西南側(cè)。該炮臺建造的極為隱蔽,遠處不易被發(fā)現(xiàn)。防盾內(nèi)的榴彈炮面向東北,最大水平射界不超過180度,仰角不超過40度;后兩門地穴式火炮則位于前兩門火炮西北側(cè)的山溝中,挖地成穴后再將大炮安裝于地穴之中,可以進行360度的環(huán)射。
德軍布設(shè)的榴彈炮因為有堅固的防盾環(huán)繞著三個方向,因而抗打擊力極強,整個掩蔽部及炮位坐落在山峰的北側(cè)半山腰處,呈南北偏西走向,又大又厚的圓緣頂蓋是用鋼筋混凝土澆注而成,在頂蓋上還堆有沙包。而山腰洼地下面的另外兩門地穴式榴彈炮因沒有掩蔽部的保護,只能用厚鋼板制成半球狀防護罩加蓋在炮位上,并在大炮的四周筑起一道環(huán)狀水泥掩體,這門大炮可以進行360度環(huán)射,顯然屬于兼顧對海射擊的布置格局。
除此之外,德軍又在俾斯麥山的上山路徑的北坡修建了一處帶有鋼筋混凝土掩蔽部的北炮臺,并在那里安裝了兩門210毫米克虜伯式加農(nóng)炮。這門大炮安裝的情況大致與280毫米榴彈炮固定式陣地炮相同,也是一邊各一門大炮中間為掩蔽部,炮的防盾為三面環(huán)筑石砌圍墻,同樣具有極強的防護力。
德軍的炮臺雖然堅固,但其布置并非無懈可擊,而是有著相當大的漏洞,此時的王亞橋,在“獵人部隊”訓練時惡補了好多軍事常識,雖然不算是專業(yè)陸軍人士,但他現(xiàn)在也已經(jīng)能看出些門道來了。
別的不說,單從這些280毫米榴彈炮的射界軌道角度來看,這些炮與210毫米加農(nóng)炮一樣,均為陸地防衛(wèi)大炮。由于大炮受其方向軌道弧度的限制,無法轉(zhuǎn)過炮身對準外海海域射擊,因此俾斯麥山南(西)、北各炮臺可以說基本屬于陸防炮臺。至于那兩門建在山溝中的地穴式280毫米榴彈炮由于采用環(huán)形坐圈式炮座,可以實施360度環(huán)射,具備對海射擊能力,但地穴式280毫米榴彈炮如果需要向大海方向射擊,需要使用最大仰角射擊才能越過俾斯麥山峰打到海里,大仰角必然帶來射程不夠,對海射擊會相當吃力。而這座山頭的炮臺的作戰(zhàn)任務(wù)是壓制和摧毀東北方向的敵方火炮陣地或直接為德軍前沿陣際提供火力支援,而向海上目標的射擊其實并不是俾斯麥山各炮臺的任務(wù)。況且280毫米榴彈炮的射程有限,從俾斯麥山向海中射擊只能達到海邊附近,很難將敵艦阻于外海。
如今這些炮臺已經(jīng)換了主人,被更加兇惡的日軍占據(jù),但從現(xiàn)在來看,日本人似乎并沒有加強這里的防務(wù)。
王亞橋和幾名“學生”將炮臺的詳細情況一一強記在腦中,然后開始向山下走去。
在臨近村子的時候,“師生”幾人正快步前行,不遠處,一小隊日本士兵出現(xiàn)了。
王亞橋認出了這是日軍的巡邏隊,他不經(jīng)意的轉(zhuǎn)頭望了“學生”們一眼,“學生”們也都象是明白老師的意思,不約而同的放慢了腳步。
“站住你們的什么地干活?”為首的日本軍官發(fā)現(xiàn)了他們,立刻抽出了腰間的東洋刀,大聲的喝問起來。
“俺們是畫畫的,來山上寫生的,寫生的。”王亞橋堆出一個和善和討好的笑容,迎了上去,一邊作揖,一邊說道。
日本軍官大步走了過來,他身后的日本士兵也緊跟著上前,將王亞橋一行人團團圍住。
“你們的,怎么到這里來的?通行證的?拿出來”日本軍官來到王亞橋面前,圓瞪著雙眼,大聲的吼叫道。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