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長安風(fēng)流 第562章 相見不如懷念
秋日的艷陽天,日光普照,金菊怒放。
御花園里四下彌散著一股沁人的花香,溪水湛亮潺潺而過,帶走幾許無根的飄萍。
李世民就坐在溪邊的一張?zhí)珟熞紊希笨恐碜游⒉[著眼睛,懶洋洋的曬太陽。
鼻間是泥土的芬芳與水草的濕味,身后有幾壘被流水打磨得光可鑒人的太湖石。
四周很寧靜。
離他身前不遠(yuǎn)的前方,小兕子坐在蒲座上,一本正經(jīng)的在提筆繪畫。李世民讓他給自己畫像,小兕子還就一口答應(yīng)了。這時,她時不時的抬眼看一看自己的父親,然后就低頭,認(rèn)真仔細(xì)的繪描。
許久后,李世民幾乎都睡著了。小兕子嘿嘿的一笑,喚道:“父皇,我畫好啦!”
李世民這才醒來,扯了個哈欠笑道:“快拿來給父皇看看。”
小兕子笑嘻嘻的拿著畫過來,李世民看了一眼,當(dāng)場哈哈的大笑。
“小兕子,你好調(diào)皮呀!你怎么能畫父皇睡著了的樣子呢?”李世民指著畫笑道,“你看看,還將父皇的肚子畫得這么大,肚皮上還站了一只小鳥!”
“嘻嘻,那只小鳥,就是小兕子嘛!”小兕子笑道,“畫得好不好嘛,父皇?”
“好,真好。”李世民點頭呵呵的笑,摸著小兕子的頭說道,“常言道字畫如其人,朕看用墨的厚薄與線條的剛?cè)幔椭阈纳拼热省!?p/>
說到這里,李世民又嘆息了一聲,悠然的仿佛是說給自己聽:“小兕子啊,你可能是朕的子女中,最聰明最伶俐,也最乖巧最溫馴的了。”
小兕子雖然年幼,但一向極為聰明,又善解人意,她喃喃的道:“父皇,你又想起四哥了嗎?”
李世民微微的一笑,笑容中卻有點苦澀,他道:“何止是你四哥呢?還有你遠(yuǎn)在嶺南的大哥,夭折的二哥,還有你那,將金身留在法門寺的五哥啊……”
小兕子的嘴巴就嘟了起來,傷心的低語道:“父皇,為什么這些皇兄,都這么早就離我們而去呢?……九哥也不來宮里看我了,還有高陽皇姐,也走了。我好想念他們啊!”
李世民,居然無語以對。他久久的凝視著小兕子,眼神中滿是揮之不去的慈愛與憂傷。
“小兕子,朕,將來把你嫁給一戶尋常人家,好么?”李世民突然道。
小兕子半懂不懂的眨了眨眼睛,又搖了搖頭,“我不要嫁人。”
李世民就笑了,“為什么呢?女娃兒,長大了都是要嫁人的。”
“因為嫁了人,就要跟丈夫住在一起,就要離開父皇了。”小兕子認(rèn)真的說道,“幾位皇姐,都是這樣的。她們嫁了人,就不來宮里陪伴父皇了。高陽皇姐,還走得遠(yuǎn)遠(yuǎn)的了……我不要嫁人,我要永遠(yuǎn)陪著父皇!”
李世民的心里,仿佛被一根烙紅的鐵簽給扎中,觸到了內(nèi)心深處埋葬已久的那處溫柔之地。頓時,辛酸、感動、后悔與傷心,全都涌了上來。
差點就紅了眼圈,沒止住眼淚。
“父皇,你怎么了……”
“沒什么……”李世民努力的笑,摸著小兕子的頭,柔聲道,“你知道嗎,小兕子。你高陽皇姐小時候,也跟你一樣這么乖巧伶俐,也跟父皇,說過這一樣的話……”
小兕子聽得十分認(rèn)真,先是點了點頭,然后又果斷的搖頭:“高陽皇姐說話不算話。我不會的,我肯定說話算話!”
“傻丫頭!”李世民呵呵的笑,心中浮起一絲久違的暖意。
終于暫離了朝堂,能夠回到后宮靜養(yǎng)。在這里,李世民每日就與小兕子相伴,一老一少形影不離。仿佛只有和小兕子在一起的時候,李世民才能確切的感覺到自己是一位父親,而不是一國之君。
而不是那個,必須在親情與帝業(yè)之間,做出抉擇與割舍的大唐國君。
御醫(yī)煎好了藥,將藥送來。小兕子接過碗,一勺一勺的給李世民喂藥,還像哄小孩子一樣,一邊吹著藥勺一邊說,‘不苦不苦,父皇乖,快點喝了,病就好啦’!
李世民也就當(dāng)真‘聽話’,笑瞇瞇的一口一口喝著藥。
旁邊的宮人與宦官看到這一幕,臉上都泛起如陽光般溫暖的笑容,就如這御花園里綻放的秋菊。
剛喝完了藥,李世民正在用茶漱口時,李恪來了。
小兕子遠(yuǎn)遠(yuǎn)的就迎了上去,“三哥,你來啦!”
李恪爽朗的哈哈大笑,“小兕兒,你又在陪父皇呀!怎么樣,父皇今天喝藥了嗎?”
“喝過啦,父皇很乖的!”小兕子展顏而笑,露出兩顆小虎牙,說道,“三哥,村長回來了嗎?”
李恪怔了一怔,又笑了一笑,蹲下身來準(zhǔn)備去抱小兕子。
小兕子卻突然往后退了兩步,“不要!”
“怎么了?”李世民與李恪都愣了一愣。
“三哥是男孩子,我是女孩子,不能抱的!”小兕子一本正經(jīng)道。
李世民與李恪都哈哈的大笑起來,笑得眼淚都要出來了。
“三哥你笑什么呀!我問你話呢,村長回來了沒有?”小兕子還有點生氣了。
“還沒有。”李恪邊笑邊說道,“他嘛……還有一些事情要忙。等他忙完了,就回來陪你玩。”
“我不是要他陪我玩。”小兕子面露一絲不悅,嘴巴也嘟了起來,喃喃道,“我想讓他看看,我給他畫的畫像。父皇說要建一座凌煙閣,把大唐的功臣們的畫像,都貢放進(jìn)來。其他的功臣的畫像,都是我的老師(閻立本)畫的;唯獨村長的,是我畫的呢!”
“這樣啊?小兕子真了不起!”李恪輕輕的點了點頭,微笑道,“等他回來,我一定讓他進(jìn)宮里來找你,專程看這畫像,好不好?”
“好,一言為定!”小兕子這才喜笑顏開。
“小兕子乖,父皇要與你三哥說些事情,你先和奶娘她們?nèi)ベp菊玩耍吧!等會兒,父皇再教你書法。”李世民微笑道。
小兕子聽話的走了。
李恪便與李世民見了禮,說道:“父皇,關(guān)西軍主力三十萬大軍,已經(jīng)回朝多日了。兒臣已發(fā)出詔令,英國公李勣用不了幾日也會回到長安。兒臣想問一問父皇,這三十萬大軍該如何編制,交由何人統(tǒng)領(lǐng)為好?”
李世民慵懶的靠在太椅上,說道:“怎么你沒有合適的人選嗎?”
“事關(guān)軍國大事,兒臣還是想問一問父皇的意思。”
“朕既然讓你監(jiān)國,就是將這些事情都交給你處理了。”李世民說道,“軍國大事怎么了,你處理不來么?”
李恪苦笑了一下,說道:“那兒臣就說說自己的淺見。兒臣以為,關(guān)西軍乃是我大唐的精銳之師,不僅僅是作戰(zhàn)勇猛軍紀(jì)嚴(yán)明,更重要的是這支軍隊十分的團(tuán)結(jié),令行禁止。兒臣以為,這支軍隊不宜在回朝之后將其拆散重組,令其歸于各個軍府。等到了戰(zhàn)時再召回來,軍心就渙散了。因此兒臣建議,依舊讓原來的關(guān)西軍大將,統(tǒng)領(lǐng)這支軍隊。讓他們以后長駐長安,做為鞏衛(wèi)長安的主力。”
李世民不置可否,而是道:“你覺得怎么做有道理,就怎么做好了。”
“兒臣建議,就讓關(guān)西軍的四庭柱,繼續(xù)擔(dān)任關(guān)西軍的統(tǒng)兵大將。”李恪說道,“早前,父皇就下旨新組了兩衛(wèi)親勛大軍,分別是左右龍武衛(wèi)。平蕃一役后,左右龍武衛(wèi)因為傷亡與歸府各種原因,導(dǎo)致人員流失編制混亂,已是名存實亡。因此兒臣建議,就讓歸朝的龐飛與關(guān)西軍第一猛將薛仁貴,擔(dān)任新的左右龍武衛(wèi)大將軍。這兩衛(wèi)兵馬,平日戍衛(wèi)帝都皇城;戰(zhàn)時,作為先鋒主力摧城拔寨。”
“好。”李世民終于表了個態(tài),說道,“將領(lǐng)人員上的調(diào)動,你要多下點功夫,要讓所有人心服口服才行。原來的左右龍武衛(wèi)大將軍,秦通與李君羨都是檢校官,現(xiàn)在正式任命龐飛與薛仁貴為大將軍,你要先將這兩個人安撫好才行。”
“兒臣遵旨。”
“對了,你剛才說……四庭柱?”李世民微皺了下眉頭,“朕好像記得,關(guān)西軍中除了四庭柱,還有‘八軍臺’?”
“是的。”李恪說道,“關(guān)西軍中,良臣猛將一應(yīng)云集。四庭柱八軍臺,都是獨檔一面的大功臣,也是世間少有的虎將。尤其是四庭柱,蘇定方如今坐鎮(zhèn)西域,龐飛曾經(jīng)代理蘭州大都督,薛仁貴是百年難遇的將帥之才;其余的八軍臺,在平定西域之后,受秦慕白之命各自建立了都督府,如今暫領(lǐng)府事,在西域各自坐鎮(zhèn)一方,為我大唐保境安民……唯獨四庭柱之一的宇文洪泰,與秦慕白一道辭官遠(yuǎn)走了。”
李世民沉吟了片刻,說道:“既然是人才,就要加以重用。等過些時日西域穩(wěn)定了,將八軍臺都調(diào)回長安來,分別在左右龍武衛(wèi)中擔(dān)任要職,或是擔(dān)任其他衛(wèi)府的要職。”
說到這里,李世民饒有深意的頓了一頓,說道:“將來,他們也可以在六率中任職。”
李恪心頭一震:六率?
太子?xùn)|宮的親衛(wèi)兵馬,東宮六率么?
聽到這些,李恪的心里其實談不上驚喜,而是漸漸的寬慰了。方才他有意在李世民面前提起關(guān)西軍與四庭柱、八軍臺,就是想試探一下他父皇對這些人的態(tài)度。現(xiàn)在事情證明,秦慕白走后,關(guān)西軍眾將已經(jīng)不算一個“勢力集團(tuán)”。朝廷可以輕松的駕馭并吸收他們,量才度用了。
而且聽李世民這話,用意很明顯——他希望關(guān)西軍,能夠牢牢的團(tuán)結(jié)在李恪的周圍,成為鞏固他的太子之位的得力臂膀!
父子二人都默契的沉默了片刻,李世民突然道:“秦慕白……有消息么?”
李恪輕聲道:“還在漠北。快冬天了,草原大漠上天氣寒冷又多風(fēng)沙雨雪,不便遠(yuǎn)行。估計他還要在那里呆上三四個月,才會轉(zhuǎn)道去西域。”
李世民點了點頭,說道:“那你的婚事呢?”
李恪皺起了眉頭,說道:“就請父皇區(qū)處,替兒臣挑選一個名門閨秀……成婚吧!”
李世民輕笑了一聲,“怎么,被人家拒了婚,心灰意冷,想開了?”
李恪微微一笑,說道:“人各有志,不可強(qiáng)求。今非昔比,他們兄妹倆有自己的想法,也是自然。霜兒給我的一封信中說得好……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也許我們真的是有緣無份,只可思念,不能廝守。”
李世民臉上的表情沒有任何變化,淡淡道:“恪兒,你跟為父一樣,都是個性情中人。但你要記住,上天其實對每個人都是公平的:得到的越多,往往就失去的越多。別妄想兩全齊美,那會讓你得不償失。”
“兒臣明白……”李恪輕嘆了一聲,又?jǐn)Q了擰眉頭,說道,“兒臣如今奉旨監(jiān)國,就當(dāng)一切以國事為重。兒臣的婚事,也不再僅僅是我的私事,而是一棕國家大事。因此,兒臣還請父皇與母妃做主,來確定這門婚事。”
李世民輕輕的點了點頭,“朕知道了。”
“父皇還有何訓(xùn)誡?”
“記住,無論是帝王自己的修行還是用臣舉人,和平時代,首重德行修身;亂世危急,當(dāng)用一技之長。”李世民說道,“沒事了,你去吧!”
“兒臣告退……”
辭別了李世民,李恪緩步走在御花園里,琢磨李世民最后的那句話,心中想道:父皇突然對我說這么一句話,一定是有所暗指。和平時代,首重德性;戰(zhàn)時危急,當(dāng)用一技之長——這是不是在說秦慕白呢?
聽父皇這話來分析,秦慕白這樣的人,按儒家的道德要求水準(zhǔn)來說,德行只算一般,至少不能跟朝堂上的許多大儒名士、道德真君們相提并論;但他的確是個能力卓越大大的人才,無論用兵治民,都有其獨到之處。
聯(lián)系到實際,最近這些年來秦慕白至從去了蘭州,屢屢做出驚人之舉,從一開始的遷民入蘭、開市引商、壟斷糧市、自用賦稅,到后來的征兵擴(kuò)武、私降叛軍、詐敗誘敵,包括私自啟用侯君集,以及侯君集后來的一系列行為,帳都可以算到秦慕白頭上。
按照世俗禮法的標(biāo)準(zhǔn)來衡量,秦慕白的這些行為,已是足夠的荒誕與出格,也就是說,他在許多老夫子們的眼里,其實是一個“品行惡劣”、“不守臣格”的逆臣。
但是,秦慕白一個人就干下的這些豐功偉業(yè),派一萬個老夫子去,也辦不成。
回想起來,李恪覺得方才他父皇的那一句話,真是一針見血的道出了君王的用人之道——盛世用德,亂世用能!
“慕白,我終于明白你為何辭官了。”李恪這才恍然大悟,暗道,“你是個務(wù)實的人,不圖虛名。仗打完了,大唐必定歸于文治。你若歸朝,就將會與無數(shù)的儒生老夫子們同朝共事,也會要扔了刀劍拿起筆墨,和他們做一樣的事情。雖然你名揚天下功高寰宇,但朝堂上大部份的文生臣僚,未必真會打從心底里尊敬你、接納你。等待你的,將是無窮無盡的勾心斗角與爾虞我詐,甚至還有秋后算賬。曾經(jīng)父皇的御案上,可是擺放了好大的一摞彈劾你的奏章,這我是知道的……
“這與當(dāng)年的侯君集,是何等的相似?”
“好吧,我不會再勉強(qiáng)你了!但是正如我父皇所說,如果大唐有難了,你一定要挺身而出,與我并肩為戰(zhàn)啊!”
思及此處,李恪苦笑不已;秦慕白啊秦慕白,現(xiàn)在我是既盼望著見到你,又不希望看到你了!——你我若是不見,表明大唐一切安好;你我若是見面了,便是大唐有難之時!
“如何是好?”
“難道真應(yīng)了那一句……相見不如懷念?”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