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中文-免費小說,文字版,txt下載

 
  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shè)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jī)版 最新章節(jié)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guān)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jì)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三國之最風(fēng)流  >>  目錄 >> 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為名事能成

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為名事能成

作者:趙子曰  分類: 歷史 | 穿越歷史 | 趙子曰 | 三國之最風(fēng)流 | 更多標(biāo)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三國之最風(fēng)流 63 討董未成豈可還 以孝為名事能成

陶謙的心思應(yīng)該是很清楚的。

當(dāng)諸路聯(lián)合起兵討董之初,聲勢浩大,成敗未知,所以他坐觀之,沒有妄動,而今二袁相繼兵敗一場、酸棗兵散,討董之勢已不但是大減,并似有了分崩離析之態(tài),故而他的膽子壯了起來,便選了在這個時候,趁著劉岱殺橋瑁之機(jī),借全天下的目光都轉(zhuǎn)投到了兗州,包括二袁在內(nèi)的諸人都暫時無暇顧及徐州之時,先是表笮融,繼而兩路進(jìn)兵,以圖能一舉拿下彭城。

彭城即后來之徐州,此地的戰(zhàn)略地位如前文所述,是非常重要的。

不僅戰(zhàn)略地位重要,彭城還產(chǎn)鐵,農(nóng)業(yè)經(jīng)濟(jì)也不錯,人口亦稱得上眾多,這個地方一旦被陶謙拿下,一方面,陶謙的勢力就能得到一個極大的提高,退可守境,進(jìn)可取青、兗、豫,另一方面,對荀貞來說,他卻將會失去在徐州的唯一一個“盟友”,勢必將會被陶謙徹底壓住。

荀攸等人都看出了危急性。

程嘉說道:“徐州五郡,東海、瑯琊、下邳已為陶恭祖所得,彭城如再被他奪取,則徐州之地,八分在其囊中矣,舉我廣陵全郡,亦難相抗。”

荀攸說道:“何止難以相抗!三郡已在其手,而復(fù)圖彭城,陶徐州之志,不可測也。世祖云:‘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fù)望蜀’。彭城如得,陶徐州下一個要拿的,必將會是廣陵。”

荀彧以為然,說道:“我和陶徐州雖然沒有見過面,但陶徐州其人,我也略有耳聞,聽說他在做故太尉張公的下吏時曾當(dāng)眾侮辱張公,此桀驁犯上之性也,若在太平之時,或無大患,於今海內(nèi)兵亂,天子西遷,而徐州三郡已在其手,復(fù)有兵資,不早止之,恐將會成后患。”

荀貞問戲志才:“志才,你怎么看?”

“彭城絕不能被陶徐州得去。彭城雖頗有兵馬,彭城相亦頗有民望,可陶徐州挾三郡之力,有笮融、臧霸等各為爪牙,兵強(qiáng)糧足,料彭城斷然不是他的敵手,……君侯,我等當(dāng)助彭城。”

“討董未畢,大軍不能回撤。如何助之?”

文聘的從父文直也在帳中,他聽了荀貞此話,離席起身說道:“今酸棗兵散,二袁不思戰(zhàn),討董事恐難成,以在下愚見,將軍何不借此機(jī)會,干脆回兵廣陵,以觀時勢,再謀進(jìn)取?”

荀貞如是不知歷史的走向,那么此時此刻,如果按照文直的話來做,干脆借此機(jī)會撤兵回去廣陵,倒也的確是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

可問題是:荀貞知道歷史的走向,他知道董卓的兵馬就快要沒有斗志了,“光復(fù)洛陽”的大勝利就在眼前了,那么他又怎可能會在這個時候撤兵回廣陵,以致使前功盡棄、功敗垂成?

因此,荀貞故作沉吟片刻,然后慷慨說道:“今起兵所為者,國事也!董卓一日不除,漢家一日不安,天下一日不寧。陶徐州意取彭城,私利也!彭城的失、得無關(guān)國家事,純是因陶徐州一念之私。我豈能因陶徐州之私而罔顧天下之公?為此撤兵回郡,是斷斷不可的。”

文直說道:“陶徐州圖謀彭城,固是因其私念,為其私利,可彭城如失,廣陵將危,廣陵如危,沒了立足之地,君侯……,又如何能為國家討董呢?”

荀貞慨然說道:“誠如公適才所言,今酸棗兵散,袁車騎、袁將軍不思戰(zhàn),我如再在此時回郡,留文臺一人在潁川,則文臺孤木難支,董卓或會趁此來攻,潁川外無險要,董兵來去自如,文臺恐?jǐn)。鴿}川如失,討董將會更難。因此,我以為,寧失廣陵,我也絕不會撤兵。”

“這,這……。”文直不知該說什么好,嘆了口氣,說道,“設(shè)若天下州郡皆能如將軍忠義,董卓何足定也?彭城又怎么會有此一難!”

荀貞環(huán)顧諸人,說道:“撤兵回郡是斷斷不可的。如何應(yīng)付此次陶徐州謀取彭城,諸卿可有高見?”

戲志才拈著胡須,思忖了會兒,對文直說道:“陶恭祖謀取彭城這個事兒,其實也不算突然,早在出郡來潁川時,君侯與我等對此就有一點猜測,所以,在出郡前,君侯才特地留下了陳褒諸人統(tǒng)兵在郡,以為留守,……於今想來,大約也正是因有陳褒諸人統(tǒng)兵留守,陶恭祖才會沒有立即進(jìn)攻彭城,并專門分了一支兵馬到我廣陵郡北游弋吧。”

文直坐回席上,說道:“噢?原來君侯與君等對此早有所料了?”

戲志才點了點頭,接著轉(zhuǎn)過頭,對荀貞說道:“君侯,我細(xì)細(xì)想了想,陶恭祖有三郡在手,不但兵力遠(yuǎn)強(qiáng)過彭城,而且下邳、東海皆與彭城接壤,一在其南、一在其東,他如想取彭城,最好的辦法應(yīng)是奇襲,同時從兩路進(jìn)擊,分道攻取,打彭城一個措施不及,可他現(xiàn)在卻只是分遣了數(shù)路兵馬,做出一副進(jìn)攻的架勢,而遲遲沒有開戰(zhàn)。以我料來,其中必有緣故。”

“是何緣故?”

“他定是顧忌君侯。”

“噢?”

“以我料之,他定是擔(dān)憂君侯會從潁川回兵,相助彭城,所以他才沒有急於進(jìn)攻,而只是擺出了一副進(jìn)攻的架勢。”

“你是說,他這是在試探我?”

“正是,他這是在試探君侯,看君侯會不會來救彭城。”

戲志才的這個猜測是很有道理的。

荀貞名聲在外,人皆知他善戰(zhàn),麾下兵精將勇,今在潁川,又吞并了孔伷帳下的萬余兵馬,更是兵強(qiáng)馬壯,加上還有孫堅為同盟,他兩人合兵,步騎達(dá)有數(shù)萬之眾,打董卓可能不夠,但回?fù)籼罩t卻是綽綽有余,因此,也難怪陶謙會有這個顧慮。

假想一下:陶謙這邊開戰(zhàn)了,正和彭城打著,荀貞或者甚至是荀貞、孫堅的聯(lián)兵猛然而至,那這一場仗的戰(zhàn)場就勢必就會從彭城這一個郡擴(kuò)延到徐州整個州了,到的那時,最終的勝利者會是誰?很難預(yù)料。說不定陶謙就會偷雞不成反蝕把米,不但彭城未下,反而丟掉徐州。

設(shè)身處地的想,荀貞如是在陶謙這個位置上,他也會左右為難。

一邊是討董的聯(lián)軍鬧了內(nèi)訌,天下震驚,完全可以借此機(jī)會襲有彭城;可另一邊是荀貞、孫堅兵強(qiáng)馬壯,就屯兵在離徐州只有幾百里外的潁川,仗一開打,他倆很可能會來援救彭城。

這么個左右為難的形勢下,陶謙該怎么辦?他又會怎么辦?

試探性的擺開陣勢,先測試一下荀貞的反應(yīng),看他會不會來救助彭城,然后再做進(jìn)攻與否的決定,這看起來是一個最妥當(dāng)?shù)倪x擇。荀貞如來救彭城了,那就偃旗息鼓,反正仗還沒開打,荀貞也找不到主動進(jìn)攻的借口;而荀貞如不來救彭城,那就可以放心大膽地開打了。

對戲志才的這個猜測和假設(shè),荀貞很是贊同。

不止荀貞贊同,程嘉也恍然大悟,表示贊同。

程嘉蔑然地說道:“既欲得彭城,而又恐君侯出兵,陶徐州貪念有余,膽氣不足。‘知人者智,自知之明’,若是果然如志才所料,陶徐州可謂是‘不智’、‘不明’者也。……君侯,如是這樣的話,倒也無需回兵郡中。”

“噢?君昌有何高見。”

“可遣一支兵馬,以督糧為名,東歸廣陵,留屯駐扎,以示陶徐州如取彭城,則君侯必將回援之意,足矣。”

荀貞問戲志才等人:“卿等以為如何?”

荀攸說道:“君昌所言甚是,不過以我陋見,固可以督糧為名,卻不必回駐廣陵。”

“噢?”

“廣陵已有陳褒、姚昇統(tǒng)兵在,無需再增兵屯駐。與其遣兵至廣陵,不如屯駐沛郡。”

屯駐沛郡?

荀貞、戲志才等人都是打老了仗的,一聞荀攸之話,便知其意。

戲志才撫須笑道:“公達(dá)此策,妙也。”

沛國在徐州的西邊,與下邳、彭城兩地皆接壤,如果能派遣一支兵馬屯扎在此,那么“陶謙攻取彭城”這場仗的主動權(quán)就到了荀貞的手中。

陶謙如果真的敢進(jìn)攻彭城,荀貞派到沛國的這一支兵馬就可以配合陳褒、姚昇等,或者進(jìn)攻下邳,抄笮融的后道,或者進(jìn)入彭城,直接與彭城相薛禮合兵,共抗陶謙。

這的確是一個極好的建議,可卻有一個問題,那便是:如何才能駐兵沛國?

荀攸說道:“沛相袁忠,素著清名,與潁川士人多友善,昔年和我族中也常有來往,我愿與兵馬同行,共至沛國,面謁袁忠,述以陶謙之逆,講以君侯之忠,想來他應(yīng)是不會拒絕君侯分兵屯守沛郡的。”

袁忠也是出身汝南袁氏,他的祖父袁彭和袁紹、袁術(shù)的祖父袁湯是親兄弟,也就是說,他和袁紹、袁術(shù)有著同一個曾祖,即是袁京,他們之間的血脈關(guān)系還是很近的,尚未出五服。

但是,袁忠和袁紹、袁術(shù)的作風(fēng)是完全不同的。

事實上,也不是袁忠和袁紹、袁術(shù)的作風(fēng)不同,而是自他的祖父袁彭起,他們這一脈就與袁湯這一脈在為人處世、生活作風(fēng)上等等就有著根本上的不同。

汝南袁氏世代公卿,自其始祖袁昌以來,——袁氏本是籍在陳郡,到了袁京的祖父袁昌這一代時,袁昌從陳郡遷居到了汝南,從而有了汝南袁氏這一個袁氏的分支,后又在袁昌的兒子袁安時,汝南袁氏開始名聲鵲起,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第一世的三公就是袁安,袁安任過司空,也任過司徒,他們這一脈的袁氏,繁衍至今,族人眾多,可這么多的族人中,卻并不是人人都如袁紹、袁術(shù)這樣錦衣玉食、出入眾從、任俠使氣,一副貴家公子的氣派,也還是有很多人依舊秉持著他們的始祖袁昌、二祖袁安的為人作風(fēng)的。

袁彭、袁忠這一脈即是如此。

別的不說,就從袁忠兄弟的過往經(jīng)歷就能看出。

袁忠兄弟三人,他本人行二,有個長兄名叫袁閎,延熹末,黨錮將起,袁閎因一向與名士、清流來往親近,遂決意散發(fā)絕世,因其母親年老,不宜遠(yuǎn)遁,便筑了一個土屋,起居其內(nèi),不與外通,乃至飲食都只是從窗口接入,而絕不出門一步,這個“土屋”大大有名,被稱之為“袁閎室”,后人以此來借指避亂之所;袁閎如此,他的幼弟袁弘也是如此,亦是名士清流的做派,從不應(yīng)朝廷、州郡的征辟,閉門居家、只與名士、清流來往而已,而袁忠本人也是這樣,他當(dāng)年曾和汝南有名的黨人名士范滂為友,黨事起,他亦在被錮之列,后來黨錮解,便在不久前,他被拜為了沛國相,堂堂二千石的大吏,他卻竟是儉樸到坐著葦車去上任的。

這與袁紹、袁術(shù)這一脈完全不同。

袁紹、袁術(shù)的父輩們,便是在黨錮時,依舊貴居公卿之位,袁紹早年從東郡歸家,送他的人車達(dá)千乘之多,袁術(shù)昔年為長水校尉時,被人號為“路中悍鬼袁長水”。

由此即可見,袁忠確是如荀攸所說:素著清名。也正是因此,因為和袁紹、袁術(shù)這些袁家子弟的作風(fēng)完全不同,故而此回袁紹、袁術(shù)起兵,袁忠沒有摻和,只是早前供應(yīng)出了一點糧秣。

而袁忠既素著清名,與袁紹、袁術(shù)這一脈世代公卿的富貴不同,走的是“名士路線”,那么他往年自然會與潁川的名士們多有來往,也自然就會和荀氏族中有過來往。

荀貞和他雖然不熟,但那是因為荀貞的祖、父輩只是荀氏的一個小支脈罷了,荀攸則不同,荀攸是荀氏兩大主脈之一的后人,早些年時,他在族中是見過袁忠的,以他父輩和袁忠的交情,再以荀氏的清名,再以荀貞的“忠義”和陶謙的“犯逆”為說辭,十有八/九是能夠說服袁忠,讓他同意荀貞遣兵駐到沛國的。

可這也只是“十有八/九”,不能十成十的把握。

程嘉問道:“若是袁忠執(zhí)意不肯,又該如何?”

荀彧這時插話說道:“袁忠之父,昔年曾為彭城相,在任有名聲,而今彭城無過,卻可能要遭兵亂,為使彭城人更念其父之恩德,我料之,公達(dá)此去,功必告成。”

袁忠的父親袁賀早年間曾經(jīng)任過彭城相,這固然和袁忠沒有什么關(guān)系,可一個“孝”字在前,只要荀攸能把幫助彭城和“孝父”這個事兒聯(lián)系到一起,以袁忠的生性,他肯定就會同意的。

程嘉拍案叫絕,笑道:“我卻是不知袁忠之父任過彭城相,既然如此,事必能成了。”

這就是士族、州郡冠族的優(yōu)勢了,一個是交游廣闊,人脈充足,一個是消息面的來源廣,能知道很多當(dāng)下、過去的政壇人物和故事,兩下一結(jié)合,自然天然地就高出普通人一頭。

當(dāng)下議定,荀貞決定便按戲志才、荀攸、荀彧諸人的意見,選撿一支兵馬赴沛。

(天津)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三國之最風(fēng)流目錄  |  下一章
三國之最風(fēng)流 手機(jī)網(wǎng)頁版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zhí)行時間: 0.024159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和县| 金阳县| 泰宁县| 桑日县| 永胜县| 简阳市| 阳山县| 永昌县| 静乐县| 平塘县| 平潭县| 东丽区| 阳江市| 报价| 浏阳市| 莒南县| 九龙城区| 治县。| 马尔康县| 芮城县| 金堂县| 沧州市| 宁强县| 鄱阳县| 乐山市| 交口县| 东台市| 潼南县| 林周县| 云南省| 玛多县| 伊宁县| 隆化县| 富蕴县| 文山县| 宁南县| 澄迈县| 江都市| 万载县| 从化市| 常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