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盛唐風(fēng)流 第六百一十九章再下一城(下)
政治這玩意兒固然需要隱忍,可該激流勇進的時候,卻也須得當(dāng)機立斷,李顯自是深韻此道,別看武后此時權(quán)勢赫然,其實不過都是浮云罷了,別說其在地方上幾無根基可言,便是在朝中的實力也不足以占據(jù)主導(dǎo)地位,所能依仗的不過是高宗的寵信罷了,至于賈朝隱等人,皆跳梁小丑耳,壓根兒就掀不起甚大浪來,尤其是在這等高宗有心要拉李顯出來平衡朝局的情況下,李顯自是更無懼于當(dāng)眾擺出與武后政爭之架勢。
本書縱橫
“好,甚好,顯兒既如此自信,娘倒是想看看顯兒有甚妙策能應(yīng)對災(zāi)情。”
本書縱橫
武后這些年來可謂是順慣了的,還真沒遇到甚太大的挑戰(zhàn),此時被李顯這么一頂撞,肺都險些氣炸了,不過么,武后畢竟是武后,縱使心中再氣,卻也不會有甚失態(tài)的表現(xiàn),只是面色平靜地點了下頭,話里有話地說了一句道。
本書縱橫
“母后放心,兒臣既然敢言,自是能擔(dān)之,肯請母后能玉成兒臣之提議?!?p/>
本書縱橫
李顯太清楚武后的為人了,又怎會不知其死揪著眼下的災(zāi)情不放之用心,左右不過是想避重就輕罷了,自是不跟遂了其之意,這便微笑地接口回答道。
本書縱橫
“嗯哼?!?p/>
本書縱橫
面對著李顯的步步緊逼,武后心中的火氣都已是快按捺不住了,可偏生李顯無論是言語還是禮節(jié)上都無甚可挑剔之處,武后便是想發(fā)飆也找不到借口,沒奈何,也就只能是不置可否地吭了一聲,微側(cè)過臉去,望向了高宗,擺出了一派恭聽高宗明斷之架勢。
本書縱橫
“顯兒啊,如今災(zāi)情甚大,須不是耍的,若是稍有閃失,其禍恐大,顯兒既言能擔(dān),朕自是信之不疑,只是事關(guān)重大,朕心中卻是牽掛得緊,顯兒且將應(yīng)對之道說與朕聽聽可好?”
本書縱橫
先前李顯與武后硬碰之際,高宗可是狠狠地為李顯捏了一把的冷汗,怕的便是李顯擋不住武后的威勢,若如此,高宗寄以厚望的平衡之道怕也得就此破了產(chǎn),好在李顯硬頂了下來,這才令高宗微微松了口氣,只是對李顯的救災(zāi)方案還是有些疑慮,在不清楚李顯的底牌前,卻也不敢輕易便答應(yīng)了李顯的請求,這便謹慎地出言追問道。
本書縱橫
“好叫父皇知曉,兒臣之所以敢言擔(dān)當(dāng)此事,正是出于‘鄧記商號’鄧大掌柜的鼎力支持,有其相助,賑災(zāi)一事已無須犯愁,父皇若是不信,可召其前來,一問便知根底!”
本書縱橫
李顯心大得很,能撈的時候從來不會客氣,剛為林虎求了封賞,這會兒又搗鼓著要為鄧誠也撈上一份,當(dāng)然了,此舉也是為即將到來的那些滿載糧食的船隊給出個合情合理的解釋,以避免那些不必要的麻煩。
本書縱橫
“唔,也罷,那就宣來與朕見上一見好了?!?p/>
本書縱橫
高宗自幼所受的便是儒家教育,對商賈之人自是素來看不上眼,哪怕鄧誠此番貢獻不小,高宗其實也沒怎么放在心上,口頭表揚幾句是可以,要高宗給予其見駕的機會么,卻不是高宗所愿為之事,然則李顯的面子卻又不能不給,高宗猶豫了一下之后,還是決定見一見這個慷慨好義的鄧大善人。
本書縱橫
“謝父皇恩典?!?p/>
本書縱橫
目的既已達成,李顯自是不再多廢話,緊趕著謝了恩,回頭一揮手,自有侍候在側(cè)的東宮宦官們應(yīng)諾而去,不多會,便已陪著一身青衣的鄧誠從園子外行了進來。
本書縱橫
“草民鄧誠叩見天皇陛下,叩見天后娘娘!”
本書縱橫
鄧誠生性沉穩(wěn),雖說是第一次見駕,可所行之禮早已得東宮中人指點,自是無一絲一毫的差池,這一方才行進園中,便已是疾步搶到了御駕之前,恭敬萬分地拜服于地。
本書縱橫
“卿家平身罷。”
本書縱橫
高宗雖不甚待見商賈之輩,可一來鄧誠先前解圍有功,二來么,礙于李顯的面子,高宗自不會給鄧誠臉色看,笑呵呵地虛抬了下手,便已是叫了起。
本書縱橫
“草民多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本書縱橫
見駕可不是件小事,縱使鄧誠早已是有了準備,可真到了面對高宗的時候,還是不免有些緊張了,臉色雖尚算淡定,可謝恩的聲音微顫不說,躬身而立的身子也不免微微打顫不已,
本書縱橫
“卿家不必緊張,朕召爾來,是有些事要卿家作個說明,且據(jù)實答來便可?!?p/>
本書縱橫
一見鄧誠緊張若此,高宗不禁為之莞爾,這便笑著安撫了其一句道。
本書縱橫
“草民謹遵陛下旨意,但有所知無有不答者?!?p/>
本書縱橫
鄧誠能為李顯如此看重,自然不是尋常之輩,這一察覺到自個兒有些失態(tài)之后,立馬深吸了口氣,只一瞬間便已將緊張之感強行按捺了下去,而后朝著高宗一躬身,很是恭敬地應(yīng)答道。
本書縱橫
“嗯,好,顯兒舉薦于爾,說是爾有賑災(zāi)之良策,卿家可能說與朕聽聽么?”
本書縱橫
這一見鄧誠能如此快地便穩(wěn)住心神,高宗心里頭還真微有些驚異的,對其自是高看了一眼,這便贊許地點了點頭,開口道出了召鄧誠前來的用意之所在。
本書縱橫
“陛下明鑒,草民讀書不成,只能以經(jīng)商為業(yè),能僥幸成事者,皆有賴天恩浩蕩所致,值此天災(zāi)時分,自不敢忘本,月前草民已捐出谷糧六千石,現(xiàn)還有兩千七百石存糧也已陸續(xù)發(fā)放,或可賑得三數(shù)日,五日后,草民屬下船隊將載八萬八千石將陸續(xù)抵達東都,另有十三萬八千石走海路亦將至青州、平州(現(xiàn)秦皇島市附近)等地,足可支用月余,或能應(yīng)對至雨落時節(jié)。”
本書縱橫
鄧誠飛快地整理了下思路,而后不緊不慢地開了口,將與李顯預(yù)先商量好的應(yīng)對之策一一道了出來。
本書縱橫
“轟……”
本書縱橫
鄧誠話音一落,一眾大臣們?nèi)既滩蛔y議了起來,渾然忘了此乃君前,不為別的,只因這消息實在是太過震撼了些,二十幾萬石的糧食啊,在平常時分或許不算甚了不得的事兒,可此時乃是大旱時節(jié),按現(xiàn)時的糧價,那可是四十幾萬貫啊,換成銅錢都能裝滿一大庫房了的,在場諸臣工都算是極品大臣了,可論及家財,怕是連個零頭都未必能到,而鄧誠居然就這么一口氣全都捐了出來,著實令一眾朝臣們?yōu)橹@心不已的。
本書縱橫
“愛卿如此毀家為國,朕實是感佩不已,然,若是因此傷到卿家之根基,卻又不是朕之所愿見之事矣?!?p/>
本書縱橫
高宗雖深居九重,也不怎么理政,可此番為了應(yīng)對這場大旱災(zāi)之故,卻是沒少傷神,對時下的糧價還是有過了解的,此時一聽鄧誠捐出如此多的糧食,心喜災(zāi)情能得以渡過之余,卻也不免擔(dān)心鄧誠的商業(yè)因救災(zāi)而遭到重挫。
本書縱橫
“回陛下話,草民之財乃是取之于民,自該用之于民,縱使家財散盡又何妨,但凡能為陛下分憂,則是草民之幸也!”
本書縱橫
四十余萬貫雖是不少,可對于家大業(yè)大的“鄧記商號”來說,卻也算不得甚了不得的大事,再說了,這錢其實都是李顯的,李顯要怎么花便怎么花,鄧誠所做的也就是個借花獻佛罷了,當(dāng)然了,這話鄧誠可不敢在此時此地說將出來,也就只能是一派激昂狀地應(yīng)對了一句道。
本書縱橫
“愛卿有心了,然朕卻是有些過意不去,唔,朕便封卿家為開城縣男,以酬卿家之功?!?p/>
本書縱橫
高宗顯然是被鄧誠表現(xiàn)出來的忠誠感動了,只是在該如何回報鄧誠的忠誠一事上,卻不免稍有些躊躇,無它,依鄧誠此番之功勞,足以封侯了的,然則前頭剛封了林虎這么個商人的侯爵,這會兒若是再封一商人為侯,傳揚出去,怕是有礙風(fēng)議,畢竟商人在大唐的地位還是很低的,高宗自不免擔(dān)心會遭人詬病,沉吟了片刻之后,還是決定將鄧誠的爵位降低到男爵這一最低的級別上。
本書縱橫
“草民多謝陛下隆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本書縱橫
開城縣男的爵位雖比林虎的關(guān)內(nèi)侯要低了兩級,可卻是實封,就價值而論,并不在關(guān)內(nèi)侯之下,這等賞賜已不可謂不重,尤其是對一位官場無望的商人而言,更是如此,鄧誠自是無甚不滿意之處,緊趕著便一頭跪倒在地,高聲謝恩不迭。
本書縱橫
“嗯,愛卿且下去罷?!?p/>
本書縱橫
如此大功,只給了這么點微不足道的賞賜,高宗心中還是頗有些歉疚的,此時見鄧誠激動謝了恩,高宗自是稍稍心安了些,這便一揮手,將鄧誠打發(fā)了下去。
本書縱橫
“父皇,賑災(zāi)之糧雖是已有,然數(shù)量不過僅僅敷用耳,倘若無所規(guī)劃,浪費難免,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兒臣提議成立一救災(zāi)指揮中心,一者可調(diào)配所有賑災(zāi)物資,并行監(jiān)督事,二來也可借此機會,將諸般海外良種推廣下去,以造福于民,兒臣愿牽頭為之,請父皇恩準!”
本書縱橫
一日間能讓林虎與鄧誠兩位心腹愛將得封,李顯自是心滿意足得很,不過么,那些都不是李顯諸般部署的主要目的,此際,趁著高宗心情大好之際,李顯再次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張,擺開了架勢要拿到參政之權(quán)力。
本書縱橫
“唔,此事,此事朕準了!”
本書縱橫
高宗本意便是想扶持一下李顯,自是不會有甚不情愿之說,只是又顧忌著武后的想法,這便略微地遲疑了一下,偷眼看了看武后的臉色,見武后神情淡漠,似乎無甚反對的意思,這才點頭應(yīng)允了下來。
本書縱橫
“兒臣謝父皇隆恩!”
本書縱橫
諸般部署、幾多辛苦,而今總算是圓滿地完成了預(yù)定的戰(zhàn)略目標(biāo),李顯心里頭簡直比喝了蜜還甜,謝恩之聲自是響亮而又干脆……
本書縱橫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