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風(fēng)月天唐 第四十七章 均田制
任何一種制度或者律法都有著不完善的地方,這些缺陷不是人們的過失與無能,而恰恰是進步與不但探索彌補的動力。
如今萬事俱備推行均田制勢在必行,當(dāng)初陳浩任命在十八縣的官員作為屯將,如今這個時候便起到了作用。將這一道道政令發(fā)布出去,并有嚴(yán)令:如有違命不遵者直接押入大牢以觀后效。
均田制大致規(guī)劃為三個內(nèi)容,首先便是對百姓的授田有了明文規(guī)定;其次就是對官僚貴族的授田制度細(xì)致化;最后就是對土地買賣的規(guī)定,其中陳浩明確規(guī)定,買地之人所購買土地量,不得超過本人應(yīng)占有法定數(shù)額。
其后也對露田、桑田、麻田以及宅地等,都做了細(xì)致的規(guī)劃與規(guī)定。這些政令發(fā)布各縣,自然贏得了河南府百姓們的稱贊,但是也遭到了各縣的地主豪紳的阻撓。不過這些對于陳浩而言已經(jīng)不算是大事,馬車前行的路上,大的石頭都已經(jīng)給搬開了,還會顧及這些小石子嗎。
三大士族的合作,使得陳浩在河南府推行均田制通順了很多。又加上三大士族額外贈送的幾千頃良田,更使得陳浩有底氣分制無田的百姓。
其后為了使得人口與土地的均衡,推行每年一造計帳,三年一造戶籍,這樣無論人口增加與減少,陳浩心中會有一本賬目。如此一來,可根據(jù)人口的增減,對土地合理分配以免土地分布不均。
期間陳浩特意在國子監(jiān)做了一次時間較長的演講,用他舌綻蓮花的口才闡述了政令實施的必要性。由于陳浩字牡丹花會之后,聲望在士林中已經(jīng)達(dá)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他說出的話自然有著不小得影響。
尤其是當(dāng)日臺下千余名學(xué)子請愿為師,雖然陳浩沒有直接應(yīng)允,但是卻不減弱眾學(xué)子對陳浩的推崇之情。這也直接影響到了大部分學(xué)子背后的家族,其中為代表的當(dāng)屬付鵬飛,音律天才付鵬飛勸說其父,主動讓出些許良田以作支持陳浩之用。
其中眾多寒門士子對陳浩此舉可謂是全力支持,因此一時之間眾多寒門子弟皆以筆墨渲染輿論,推崇陳浩推行政令乃是利國利民之舉……
陳浩的雷厲風(fēng)行,使得這項政令得以貫徹施行,期間有不法之人也皆已入獄。這也使得整個河南府,出現(xiàn)了各縣牢獄滿員的盛狀。
三個月轉(zhuǎn)瞬即逝,然而卻在河南府這塊地方猶如成了燎原之勢。短短三個月能夠在河南府徹底貫徹政令,陳浩對此還算是十分滿意的。
這次能夠如此順利的推行均田制,其實有著諸多原因促成。首先有著三大士族的配合,使得可以上行下效;其次便是他的鐵血手腕震懾了東都,迅雷之勢使得京城崔黨始料未及;最后便是永泰商號的大力支持,若要推行均田制單單有田也無濟于事,須得安撫百姓給予扶持這些都會用到錢財。
然而陳浩是個居安思危的人,他知道這次如火如荼的政令推行,定會引來浪潮般的反撲。但是對于這些隱患,他又何嘗沒有準(zhǔn)備……
當(dāng)裴識將這個消息帶到京城之時,陳浩已經(jīng)推行政令一月有余。崔式被這遲來的消息可是氣得不輕,但是已然如此卻也無可奈何,畢竟河南府不是他崔家的勢力范圍,想要對以遏制也并非易事。更何況已失先機,那就只能在陳浩推行政令過程中加以阻礙。
然而讓崔式等人失望的是,陳浩的推行政令是如此的順利。而他們所設(shè)置的障礙卻盡數(shù)被陳浩瓦解,更有甚者將河南府一眾官員全部押入了大牢。這種雷厲風(fēng)行的鐵腕手段,可是讓崔式也大吃一驚。心道這陳浩莫非是瘋了不成?如此大張旗鼓的抓人入獄就不擔(dān)心遭到反噬?
要知道這些官員或許只是一縣之令,又或許只是一州司馬,但是所牽連的勢力或者家族可是不容小覷。如今陳浩將這些人打入牢獄,日后定會受到眾人的彈劾。
果然不出過了一月有余,河南府周圍各州紛紛上表奏章,對東都留守陳浩此舉甚為不滿,希望李忱施以嚴(yán)懲。崔式等人見時機已然成熟,于是也火上澆油的彈劾陳浩濫用職權(quán)。
宣政殿上朝會依舊,李忱看著御書案上堆積如山的奏章,最后饒有興趣的自語道:“今日的奏章當(dāng)真是不少……”
說到這里李忱將奏章隨意的丟在了案上,靠在龍椅俯視眾人:“既然有本上奏,不知眾位愛卿有何高見?”
“啟稟圣上,微臣以為陳浩實乃膽大妄為,身為東都留守竟妄用職權(quán),使得河南府多數(shù)官員含冤入獄,請圣上下旨嚴(yán)懲此人!”李褒這時移步上前聲如洪鐘,在本就安靜的殿上顯得尤為響亮。
李忱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繼而移目看向崔式:“崔愛卿有何見解?”
崔式本打算縱覽全局,卻不想李忱此刻主動問及,于是躬身回稟:“李大人此言不無道理,所謂空穴來風(fēng)未必?zé)o因,何況各地均有奏章彈劾陳大人,因此老臣以為圣上因給予嚴(yán)懲,否則無以平息眾怒!”
“微臣附議,東都留守陳浩徇私枉法,私占良田窮奢極欲,微臣當(dāng)日回洛陽探親也有所耳聞……”裴識此刻也上前彈劾陳浩,在朝中要說最恨陳陳浩的當(dāng)屬兩人,一個就是李褒,而另一個就是被陳浩玩弄的裴識。
李忱聽了幾人的彈劾之言臉色有些陰沉,這時白敏中卻出列反駁道:“圣上,老臣對幾位大人之言不敢茍同!據(jù)老臣所知陳大人近三月之期實施均田制,將士族豪紳強占民田歸還于民,此舉又有何錯之有?”
“白大人此言差矣,田地乃自由買辦各有所需何來強占之說?況且其中不乏有因功受封之地,如今陳浩大肆剝奪田產(chǎn),此舉與匪眾又有何異?”裴識毫不相讓的反駁白敏中。
李忱看著眾人爭吵不休,反而一反常態(tài)的平靜,他將目光看向朝臣角落里的于珪:“于愛卿,聽聞你與陳愛卿乃是至交好友,不知有何見解?”
于珪沒有想到李忱會注意到他,于珪身為大理正,一直以來默默的立于朝堂的角落里。除了應(yīng)有的幾次附庸詢問之語,李忱未曾在意過他。
如今卻是提名詢問朝政,于珪心中甚是激動,然而這個問題又關(guān)系到陳浩,使得他激動之余又多了幾分鄭重:“啟稟圣上,微臣以為陳大人這番作為實屬不該!”
嘶……
于珪此言可是讓朝堂之上的所有人大吃一驚,沒想到身為陳浩至交的于珪,也對陳浩這一舉措持反對意見。一時之間崔黨眾人,皆是幸災(zāi)樂禍均將目光投向李忱。
此刻一旁身為朝議郎的白世言,卻是雙目怒火的看向于珪。若不是朝堂之上不得隨意走動,否則他真想上去給于珪一巴掌。六人結(jié)拜的時候還歷歷在目,此刻于珪非但不給于維護反而落井下石,怎能不讓白世言憤怒。
“哦?”李忱雙眉一動,繼而臉色陰沉看向于珪。
此時李忱心情十分的郁結(jié),他之所以轉(zhuǎn)移話題詢問于珪,一則是為了維護陳浩,二則便是對于珪有了重用之意。卻不想這個于珪竟然是如此的品性,至交好友尚且可以落井下石,日后又豈能委以重任。
于珪對于眾人的目光絲毫不與理之,仍舊鄭重的回應(yīng)道:“陳大人此舉雖使得河南之地百姓得以安身立命,卻不知我大唐各州皆是如此。陳大人造福一府百姓,卻未能造福各州道實乃憾事。微臣以為,陳大人非但無果反而有功,應(yīng)給予奉上才是!”
于珪這一席話可謂前后反差極大,使得眾人不禁又是一番驚愕。尤其是李忱,對于于珪的這番話深以為然。
“哼!一府之事就已然彈劾之聲四起,你竟敢妄言擴延至各州道,莫非要天下紛亂不成?如今天下太平,若因陳浩此人引得各州道群聲四起,于國于民皆為不利……于大人為官尚輕,還是勿要妄言為好!”裴識此刻面帶譏諷,毫無遮掩的羞辱于珪道。
于珪卻是冷眼道:“請問裴大人這有何錯?莫非裴大人覺得,陳大人實施的政令有失欠妥?”
裴識未做絲毫思量便直言道:“當(dāng)然!”
“裴大人此言差矣,陳大人乃推行均田制,此乃我大唐立國之本。大人你如此否定我大唐之根本,究竟是有何不臣之心?”于珪戲謔的看著裴識,眼中盡是不屑。
“你!……”裴識沒想到于珪如此狡猾,這一句反問讓他不知該如何回答。這均田制是大唐立國之本,到了如今已經(jīng)不復(fù)存焉,然而即便如此卻也不能給與否定,因為那是先皇所定。
“圣上,即便如于大人所言,但也不能抵拖陳浩妄用職權(quán)之罪。陳浩此舉與一方藩王又有何異?請大人圣裁!”李褒言辭犀利的稟奏道。
“……”李忱俯視群臣,繼而略微笑意的說道:“諸位愛卿各抒己見實為難得,然今日朕想讓諸位愛卿瞧幾樣?xùn)|西……”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