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盛唐風(fēng)月 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自綁手腳
自從北都副留守楊光被劫之后,北都太原府便進入了嚴防死守的階段。(搜讀520)奉詔而來接任河?xùn)|節(jié)度使兼太原尹的王承業(yè)雖然手握三萬天兵軍,可卻對駐守井陘關(guān)的數(shù)千叛軍沒有采取任何行動,反而下令太原以北各州縣全數(shù)采取守勢,以防漠北的叛軍直插南下。
哪怕云中守捉使杜望之派來信使,言說同羅仆固的聯(lián)軍已經(jīng)抵達,由安北大都護府長史張興親自率領(lǐng),同行的尚有杜士儀的夫人王容,而都播即將由奚王牙帳直擊幽州,希望能夠其放河?xùn)|兵馬馳援洛陽,云州愿意出偏師襄助時,他反而又驚又怒,竟是氣得摔了杯子。
“杜望之是三歲小孩不成,來人如此自稱,他竟敢就這么相信定是安北牙帳城已破,那杜士儀家眷以及屬官落入了敵寇之手,以此來賺我大唐城池”
剛剛抵達的河?xùn)|節(jié)度副使程千里亦是在場。他此前在安西副大都護任上得罪了高仙芝,夫蒙靈察離任之后還擔心被清算,好在高仙芝也就是嘴上發(fā)了一頓脾氣,便揭過了舊怨,松了一口氣的他卻也不敢就此放松,情知如自己這樣的人想讓高仙芝視之為副手是不可能了,于是便好一番運作謀求了回京。盡管十六衛(wèi)大將軍沒什么實權(quán),可好歹也時常在御前露臉,他本以為也就這么混過下半輩子算了,可誰曾想竟然碰到如此巨變。
此時此刻,按理應(yīng)該前往云州上任的他萬般慶幸自己沒有貿(mào)貿(mào)然出發(fā),否則這時候興許直接就把命送了心存疑慮的他和王承業(yè)一搭一檔,對杜望之派來的信使百般盤問。到最后,王承業(yè)便說道:“杜望之本就是杜士儀的從弟,見嫂子落入敵寇之手,因而從賊的可能性很大。如今杜望之既然派人送來這樣的訊息,不但要嚴詞拒絕申斥,而且,立刻給我通知沿途各州嚴防死守,否則這樣一支兵馬長驅(qū)直入,則太原危矣”
程千里驍勇善戰(zhàn),但本質(zhì)并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性子,雖然覺得王承業(yè)的決定有些武斷,可還是沒有提出異議。兩人一商量,便立刻決定一面派人飛馬馳報長安,一面立刻通知朔州嵐州代州等嚴加防備。說到眼下河南戰(zhàn)局吃緊,若是信使南下很可能被截住,王承業(yè)更是自作聰明地說道:“那就借道朔方,從綏州走,迂回送往長安,務(wù)必要讓陛下知道,安北牙帳城已經(jīng)陷落,屬官以及杜士儀的家眷都已投敵”
信使一入太原府便渺無音訊,而且與云州接壤的朔州竟然進入了戰(zhàn)備態(tài)勢,杜望之頓時有些始料不及。想到安祿山叛軍在這當口很可能勢如破竹,心急如焚的他簡直恨不得飛去太原府,狠狠敲打王承業(yè)那榆木腦袋。要知道,都播兵馬已進入后方空虛的契丹和奚族領(lǐng)地,張興以及麾下同羅仆固二部兵馬已經(jīng)分別進入了云州境內(nèi),而杜望之親自命心腹進入同羅和仆固軍中探訪,完全確定了王容所言確是事實。
所以,懊喪的他只能匆匆來到王容這次臨時借住的昔日固安公主府求見,可卻足足好一會兒方才見到人。仿佛已經(jīng)料到他帶來的消息不太好,這位晉國夫人在聽完他的稟報之后,便立刻開口說道:“既是太原府阻大軍南下往援都畿道以及潼關(guān),若是貿(mào)然強行通過,那么便是親者痛,仇者快了。所以,張長史之前對我說,既如此就不用耽擱了,他親率主力一萬六千人從軍都陘從媯州直撲幽州,如能生擒安祿山任命的范陽節(jié)度使賈循,叛軍一定會為之大亂。
至于余下四千人,應(yīng)該給河北各州郡一個積極信號,同時牽制幽州軍的視線。不若派人去代州見代州都督,由代州、蔚州,經(jīng)飛狐陘進入河北道,號召河北各州郡反正”
杜望之也生怕這樣一支足有兩萬人的大軍不依不饒和王承業(yè)卯上了,如今聽得王容這么說,他登時喜出望外。河?xùn)|節(jié)度使王承業(yè)不肯通融,但這并不代表代州軍民就不知進退,畢竟,杜士儀在代州這么多年,張興本人就是代州出身,足以令人信任。而且這次一路從西北打開進入幽州的通路,一路從飛狐陘進入河北易州上谷郡。于是,他深深吸了一口氣,立刻主動自薦前去代州說服代州都督,卻不想王容竟是搖了搖頭。
“你身為云中守捉使,肩負保一方平安之責(zé),不可輕易離開云州。張長史也身負領(lǐng)軍之責(zé),不可輕率,我會親自前往代州,面見代州都督”
杜望之沒想到王容一介女流竟是要去冒這樣的風(fēng)險,想要規(guī)勸卻又找不出理由,只能深深一躬表示敬意,隨即便轉(zhuǎn)身匆匆去準備了。等到他一走,屏風(fēng)后頭,玉奴卻是扶著玉真公主緩緩現(xiàn)身。王容轉(zhuǎn)身看著這位難掩憔悴的昔日金枝玉葉,盈盈下拜道:“師叔,我這一去,便讓玉奴陪伴你了。”
自己才剛在別人的保護下在云州公主府中住下不多久,安祿山便突然叛亂,先是席卷河北,緊跟著又突入河南,洛陽岌岌可危,連帝都長安仿佛都不再安全,對于玉真公主來說,這簡直是非同一般的重重打擊,就連玉奴和她多年后終于團圓的喜悅,仿佛都為之沖淡了。
可她更擔心的是王容的決定,上前一把將人攙扶起來之后,她便憂心忡忡地問道:“你真的要去代州?王承業(yè)的態(tài)度已經(jīng)很清楚了,分明把你當成投敵之人,如果那代州都督亦是如此武斷……”
“大唐總不至于人人都是尸位素餐,不肯冒險的庸碌之輩是放我大軍進入河北和安祿山拼個你死我活,還是坐視我大軍就在代州左近駐扎,說不定哪一天就暴起發(fā)難,只要是明白人,都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玉真公主見說不過王容,只能側(cè)頭看了一眼玉奴,希望她能夠幫忙自己勸說,可卻沒想到這個分別已久的徒兒用編貝似的牙齒咬緊了嘴唇后,好一會兒竟是說出了一句讓她大驚失色的話:“我好歹也學(xué)了幾年武藝,我陪師娘去代州”
“不行”王容這一次卻斬釘截鐵地拒絕了。見玉奴倔強地瞪著自己,她用不容通融的語氣說道,“別忘了天底下認識你的人固然不多,可也總有那么幾個,萬一你假死的事情暴露,豈不是會節(jié)外生枝?而如今兵災(zāi)一起,就連你師尊的安危也未必能夠保證,你怎么能不在身邊安慰保護她?”
玉奴這才為之語塞。當王容表示莫邪和龍泉會與她同行之后,她方才終于打消了心頭的打算。
而玉真公主眼看勸不回人,又想著李隆基面對安祿山此番叛亂,連番措置都談不上任何英明,心頭更是苦澀難當
想當初兄長在唐隆政變時,下手不容情,果斷狠辣,難道真的正如同固安公主在閑談時捅破的那一層窗戶紙,兄長只有在內(nèi)斗時方才英明神武?能夠有那三十年的開元盛世,不是因為李隆基這個天子有多賢明,而是因為朝堂上的宰相名臣,一個個全都是當年祖母則天皇后在世時留下的深厚底子?
當王容只帶著寥寥十數(shù)名隨從前往代州,在都督府內(nèi)見到了代州都督,開門見山提出了通過飛狐陘直擊河北腹地的提議時,朔方兵馬也截獲了太原府渡河進入綏州的信使,而且不辭辛勞地把人直接“護送”到了朔方節(jié)度使府。當郭子儀拆開那一份王承業(yè)和程千里聯(lián)名送給長安的奏報,從里頭清清楚楚地看到,那兩個家伙竟是一口咬定王容和張興通敵的時候,他登時氣得七竅生煙,拿著奏疏的手都氣得哆嗦了。
“河南道被叛軍摧枯拉朽捅了個對穿,眼看連洛陽都幾乎不保,王承業(yè)卻不思量著從太原出兵南下援救,面對張奇駿的兩萬大軍卻還只想著那是叛軍?昏了他的頭如果真的是叛軍,哪里還會先給他派信使,直接一路就打著安北大都護府的名義奇襲打過去了,還輪得到他去舉發(fā)這種事給自己請功?這種家伙……這種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家伙
杜士儀亦是大怒,卻沒有立刻表現(xiàn)出來。見那個王承業(yè)的信使正瑟瑟發(fā)抖地看著自己,他便淡淡地問道:“你認識我?”
“曾經(jīng)遠遠看到過杜大帥……”嘴里這么說,那信使心里卻有些發(fā)苦。杜士儀既然已經(jīng)到了朔方,郭子儀又這么說,那么就代表漠北大亂真的已經(jīng)平定了,那支來自北疆的兵馬真的是援兵,只可惜卻被自家主帥硬生生給擋在了門外
“你既然見過我,那長安你也不用去了,滾回你的太原府,告訴王承業(yè),我杜士儀還沒他想的這么無能”杜士儀語氣倏然轉(zhuǎn)厲,竟是怒喝道,“他身為河?xùn)|節(jié)度使,上任之后除了龜縮在太原城內(nèi),他還做了什么?庸碌無能卻又膽小如鼠之輩,真是瞎了他的狗眼”
郭子儀有些驚訝地瞪大了眼睛,隨即醒悟到杜士儀震怒的是因為王承業(yè)的短視,本來再沒有后顧之憂的河?xùn)|兵馬只能繼續(xù)龜縮,而不能出兵去援救河洛戰(zhàn)局,而安北大都護府的那支聯(lián)軍則要在沒有河?xùn)|節(jié)度使府背書的情況下進擊河北,而河?xùn)|兵馬則龜縮不前不敢去救河洛,這簡直是自綁手腳和敵人對戰(zhàn)
可想想自己亦是不敢就這樣南下支援關(guān)中,還力勸杜士儀不要輕舉妄動,生怕他們這好心的忠義之舉卻反而被楊國忠這樣的奸佞誣陷,卻因此背上叛逆的名聲,卻因此連累留在長安城的家眷,他頓時又嘆了一口氣。
就因為安祿山一句擁戴太子的話,李隆基竟是連李亨都軟禁了起來。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天子尚且疑心病如此之重,而他和杜士儀還有家眷在長安城中,怎能不為妻兒老小著想?
“大帥也不用太擔心了,哥舒翰既是赫赫有名的大將,打不贏的話,保住洛陽總應(yīng)該問題不大至不濟退守潼關(guān),時間卻也足夠朔方兵馬前往援救了”
見郭子儀對時勢的估計竟然如此樂觀,杜士儀眉頭一挑,等到那信使狼狽而退,屋子里只剩下了自己和郭子儀兩個,他突然走上前去,目光炯炯地盯著郭子儀。見這位昔日部屬訝異地看著自己,他方才沉聲說道:“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更何況是亂命哥舒翰就算再有能耐,被綁住手腳,塞了一堆沒怎么見過血的兵馬,再加上臨時拉來的壯丁,一個不懂裝懂指手畫腳的宦官監(jiān)軍,他對上安祿山那些虎狼之軍,只會有勝無敗子儀,只要哥舒翰一敗,潼關(guān)守不住,也許不等你出兵,關(guān)中就已經(jīng)是一片焦土”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