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撿漏 第76章 鑒寶大會(四)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玉石鑒定專家金德祿老師!”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書畫鑒定專家單家強(qiáng)老師!”
“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京華大學(xué)教授,陶瓷鑒定專家劉華彩老師!”
“雜項鑒定專家,觀反博物館館長,馬尚都老師!”
這些人都是界耳熟能詳?shù)娜宋铩M蹂繄蟪鲆粋€名字,現(xiàn)場便響起熱烈的掌聲。
裁判組的專家們依次走進(jìn)演播室,在各自的位置上坐下來。
“鑒定的人很水,但是專家的陣容卻很強(qiáng)大,真不知道會不會喧賓奪主。”李奇看到裁判組專家的人氣,心中不由擔(dān)心。
“本次藏寶大會也吸引了全國各地數(shù)百位藏寶人,因為時間的關(guān)系,本次鑒寶大會無法對所有藏品一一進(jìn)行鑒定,再次對各位說聲抱歉。”王妍等掌聲停歇了下來又說,“下面,激動人心的時刻即將到來,本次鑒寶大會即將正式開始!讓我們用掌聲請出今天的第一位藏寶人!”
頓時,演播廳內(nèi)音樂響起,大門緩緩的打開,從門里走出一位二十多歲的女孩子,踏上了通往鑒寶臺的紅地毯。她的手里捧著一個用黃色的絲綢蓋著的一個物件。這也是本次鑒寶大會特別安排的,為了增加神秘感,藏品只有上了藏寶臺才會揭開廬山真面目。
“沒有想到,第一位藏寶人竟然是一位漂亮的姑娘。請問您怎么稱呼?”王妍走到女孩子的身邊。
“我姓陸,朋友們都叫我陸璐。”女孩子稍微有些緊張的說。
“請上藏寶臺,請揭幕,讓我們一睹寶貝的真容。”王妍做了個請的姿勢。
陸璐依言揭開綢緞,里面蓋著的是一個二十多厘米高的青花瓷器。
“給我們說說你今天帶來的是一件什么瓷器?”王妍問。
“這是一個青花筆筒。我爺爺說這是康熙時期的。”陸璐說。
“康熙時期的青花筆筒,這可是價值不菲,你爺爺是把這個寶貝送給你了嗎?”為了緩解現(xiàn)場緊張的氣氛,王妍遲遲沒有進(jìn)入正題。
“恩。”陸璐點(diǎn)了點(diǎn)頭說:“這是我考上大學(xué)的時候,爺爺送我的。”
“爺爺送你這個是給你當(dāng)嫁妝的吧?”王妍調(diào)笑說。
陸璐俏臉一紅,沒有答話。
王妍也就適可而止,說:“下面鑒寶開始!首先友請寧都典當(dāng)行于飛先生。”本來按照古玩行的規(guī)矩,王妍是要稱呼于飛老師的,但是于飛太年輕了,她這聲老師實在叫不出口。
于飛站起身,走到藏寶臺,拿起瓷器,仔細(xì)端詳:筆筒直口平沿,直腹中部微內(nèi)收,下部對稱兩獸頭,平底,為明晚期流行的筆筒式樣。胎體厚重,胎質(zhì)堅硬,器身畫片為嬰兒嬉戲圖,用深色青花渲染,形象逼真,造型生動。應(yīng)該是個老物件。為了保險起見,于飛悄悄引導(dǎo)混沌之氣進(jìn)行查看,果然,筆筒中“流淌”著數(shù)量不算少的混沌之氣。在筆筒的底部有“丙子”,這讓于飛的心中一動。因為他在一本書上曾經(jīng)看過介紹,康熙時候的青花喜落寄托款,比如寫“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等等。而天干地支的款則在明朝崇禎時期常用的。難道這個筆筒并不是康熙時期的?而是更早的明朝崇禎時期的?
不過,對于此于飛也不敢確定。因為他并沒有看過崇禎青花的實樣,對此也只能似是而非。
王妍見于飛放下了筆筒,便問:“于先生是看好了嗎?”
于飛點(diǎn)了點(diǎn)頭,“看好了。”
應(yīng)該說于飛的整個鑒定過程還算是比較快的,僅僅用了不到三分鐘的時間。
演播室外的董德昌看得暗暗皺眉,真想出聲提醒于飛再多看幾眼,以免誤判。雖然這次鑒寶大會在他看來是必輸?shù)慕Y(jié)果,但是輸也要輸?shù)暮每匆恍绻簧蟻砭痛蜓郏钦娴氖莵G臉丟到姥姥家了。
“請于先生先回座位。下面請鑒寶神器法眼進(jìn)行鑒定。”王妍直接忽略了文軒,這讓文軒的臉色漲得通紅,卻又偏偏說不出話來。要是知道今天代表寧都典當(dāng)行的不是董德昌,而是于飛的話,他完全可以不依靠法眼,自己就能夠輕而易舉的打敗他。對于于飛連續(xù)兩次撿漏,文軒只是把他歸結(jié)于狗屎運(yùn)。
陸璐拿著青花筆筒遞給了文軒。文軒接過之后,先是自己看了看,觀眾席上立馬噓聲一片,他們來是想看神器法眼鑒寶的,可不是看你文軒的。
文軒也知道,只是看了十幾秒鐘的時間便把青花筆筒放到了法眼鑒定的平臺上。
僅僅只是一分鐘的功夫,法眼已經(jīng)給出了結(jié)果。
“哇!”王妍贊嘆說:“剛才于飛先生整個鑒定過程用掉了兩分四十六秒,而法眼則只用了不到一分鐘的時間便得出了結(jié)果,神器果然是神器。”
王妍的話讓于飛眉頭一皺,雖然他知道王妍只是想贊揚(yáng)一下“法眼”,對他并沒有惡意,可是這話說出來可并不那么好聽。
“按照大會規(guī)則,第一回合將由恒興典當(dāng)行的代表先給出鑒定結(jié)果。”王妍說。
一時間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文軒身上,他們想知道鑒寶神奇“法眼”給出的結(jié)果是什么。
文軒稍稍清了清嗓子,看了臺下一眼,這才緩緩的拿起那張紙,讀道:“這個青花筆筒屬于晚明清初,是一件大開門的老物件。”
竟然是真的。文軒的話一出口,觀眾席上一片議論聲,誰都知道鑒寶大會上大多數(shù)的寶貝都是假的,一是因為大多數(shù)藏寶人對于鑒定一知半解,容易上當(dāng);還有一些人想要渾水摸魚,企圖蒙混過關(guān),從而以假當(dāng)真,賣出一個好價錢,但是不管怎么樣,一般的鑒寶大會上,十件藏品有三件是開門的物件就很了不得了。
沒有想到此次鑒寶大會竟然開門紅!第一件藏品就是真的。
雖然,法眼給出了結(jié)果,但是晚明清初的判定還是稍嫌模糊,畢竟是大幾十年的時間跨度,這說明“法眼”對于古玩斷代方面還是有缺陷的。
“筆筒是文房用具中最晚出現(xiàn)的門類,最早出現(xiàn)了明朝晚期,本身是作為書桌上的飾品存在的,而并非是放筆。”文軒補(bǔ)充說:“大家都知道,以前的人用毛筆,如果筆尖朝上則會讓墨汁下流;筆尖向下則會破壞毛筆的‘鋒’。”
文軒的話讓王妍不住的點(diǎn)頭,看來這個叫文軒的年輕人還是有點(diǎn)料的。
就是不知道那個叫于飛的年輕人如何了。
“于飛先生,您有什么要補(bǔ)充的嗎?”王妍轉(zhuǎn)過頭對著于飛說。
于飛沉吟了一下,說:“這個青花筆筒,確實是開門的物件。”
“切——”
人群中發(fā)出一陣噓聲。畢竟于飛有拾人牙慧之嫌。
“不過——”于飛的話鋒一轉(zhuǎn)。
王妍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好戲來了!
她是主持人,要的就是噱頭,要的就是看點(diǎn)。
看點(diǎn)從哪里來?除了鑒寶神器“法眼”,本次鑒寶大會最大的看點(diǎn)就是兩個典當(dāng)行互掐!掐得越狠節(jié)目越火。
剛才他還以為于飛已經(jīng)“妥協(xié)”了呢,沒有想到于飛竟然還有不同的意見!這讓王妍喜出望外,也提起了臺下觀眾的胃口,一時間整個演播大廳都靜悄悄的,等著于飛的下文。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