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公子風(fēng)流 第二百九十一章:帝心
各地傳來的捷報(bào),給了所有人一顆定心丸,不管如何,麻煩終于沒了。
怕麻煩是人的本能,人的麻煩畢竟有限,可是對整個朝廷,一旦有了麻煩,牽涉的就是方方面面。
甚至于朱棣做了最壞的打算,一旦安南的情況到了徹底崩壞的地步,那么朝廷就必須動員一切力量,準(zhǔn)備平叛。
到時需要動用的人力物力,自然是用天文數(shù)字來計(jì)算,人力損耗,那么大量的田地就不可能得到好的耕種,糧食減產(chǎn),物力的損耗,會使大明朝廷的財(cái)政,進(jìn)入捉襟見肘的尷尬境地。
總而言之,許多原本能辦的事辦不成了。朱棣想辦的事有許多,他想命人出海,出使各國,使各國臣服。到時萬邦來朝,才顯出他的文治武功。他想好好教訓(xùn)一下近來蠢蠢欲動的北元?dú)埐浚屗麄冎獣砸恍﹨柡ΑK胄迺腴_河,想做所有歷朝歷代的天子想做而不能做的事。
而這每一樁事,都需要強(qiáng)有力的國力支撐,再通俗一些,就是銀子。
有了銀錢,事情才能辦成,沒有銀錢,就辦不成。
這是一個最粗淺的道理。
可是一旦朝廷陷入安南的泥潭,事情可就不太好辦了。
這就意味著,朝廷在相當(dāng)長的一段時間之內(nèi),都不可能從安南抽開身來。
這對朱棣來說,無疑是一種折磨。
幸運(yùn)的事,這場醞釀起來的風(fēng)暴,還未開始制造出恐怖的破壞力,就已經(jīng)用最低限度的力量徹底彈壓了下去。這讓朱棣長長松了口氣,頗有劫后余生之感。
此時此刻,他撫著案牘’觀看著手中一份奏書。
奏書自然是郝風(fēng)樓送來的,這個家伙,三天兩頭請示,前幾日,便冠冕堂皇的說,安南要長治久安,定要全力剿賊。
只是安南的官軍,自南征到現(xiàn)在,歷經(jīng)艱難,已成了疲憊之師。想要清繳叛亂的余黨,并不如意。
于是郝風(fēng)樓最后拿出了一個哭笑不得方子出來,買人。
既要馬兒跑,就得讓馬兒吃草,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朱棣覺得有理,可又為難了。銀子買人,提高一下官軍的積極性,也并無不可。可問題在于,錢呢?
今年戶部已是一空,內(nèi)庫也好不到哪兒去,眼看就要到年關(guān),可怎么熬得下去。
于是第二封奏書遞了上來,郝風(fēng)樓言辭懇切的暗示朱棣,郝家這邊倒是有一些結(jié)余,銀子不多,也不過十萬之?dāng)?shù),愿充入宮中,解朝廷燃眉之急。
朱棣看過之后,第一個念頭,就是姓郝的居然藏了這么多錢。
這是大明朝,而且又在明初,在這皇權(quán)大于一切的時代,臣子比天家還富有,這絕對不是一件好事。沈萬三的先例還歷歷在目,不過朱棣畢竟不是太祖皇帝,還不至于因?yàn)槟慵义X多就殺你全家,可是心里頭有幾分不太舒服也是帝之常情。
不過朱棣的第二個反應(yīng),就好了許多,他的臉色漸漸緩和一些,而后露出幾分欣慰之色。
郝風(fēng)樓這忠心二字,真沒得說,這讓朱棣的心情,舒服了許多,什么叫做公忠體國,這便是公忠體國。
可是朱棣的第三個念頭,又是不同了。
人的心思很復(fù)雜,到了第三個階段,朱棣不免皺眉,人家有錢,愿意把錢拿出來,這自是好事。可是這個好意,直接接受,又未免不妥當(dāng)。
說起來郝風(fēng)樓的義子,又是臣子,而朱棣是堂堂的君父,怎好意思受他的接濟(jì)?
朱棣是個愛面子的人,他不能承受,于是闔目靠在躺椅上,老神在在,這里的天氣濕冷,所以鄭和給他在椅側(cè)加了兩個燒炭銅盆,熱氣騰騰,冉冉的煙霧繚繞,使朱棣的面孔愈發(fā)的陰晴不定起來。
他突然站起來,將手中捏著的奏書放下,似有了幾絲靈感,最后道:“鄭和,你來。”
鄭和自是在廳中隨駕,站在廳中不起眼的角落,一聽吩咐,連忙碎步前行,身子一恭:“陛下有何吩咐?”
朱棣長吐一口氣,道:“拿份旨意,讓郝風(fēng)樓按著他自己的章程辦理,銀子不必押解入庫了,就以他自己的名義去買人吧,嗯,用朝廷的名義也無不可,總而言之,借用朝廷的名義,人買了來,他自己處置。朕早就許諾了他……”
朱棣說到這里,突然頓住。
他猛然意識到,自己似乎有點(diǎn)被人忽悠了。這事兒,莫不是郝風(fēng)樓因?yàn)樽约捍饲暗脑S諾,所以虛晃一招,最后遂了他的心愿?
“呼……”朱棣忍不住將這念頭打消,像他這種自詡大丈夫的人,委實(shí)不愿意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就這么辦吧。還有,陳王子近來如何,上次他受了不少驚嚇,朕也顧不上他,朕就不出面了,你去和他說,半月之后,朕準(zhǔn)他去升龍復(fù)國,還有,郝風(fēng)樓平復(fù)叛亂,大功于安南,這賞賜,得他安南來,至于如何賞賜,朕也不過問了。”
朱棣整個人,露出幾分滄桑之色,嘆口氣道:“來了這里,也有一些時日,也該回去了,朕在這里,終究只是過客,吩咐下去,收拾一下吧,不必帶這么多的護(hù)衛(wèi),輕車從簡,朕也并不急著回京,來時匆匆,回去的時候,走一走看一看,也算是體察下情。只是要讓這各州府的官吏,不得鋪張?jiān)齑巍!?p/>
鄭和頜首點(diǎn)頭。
突然想起什么,道:“陛下,方才金陵那兒,送來了一份奏書,是楊士奇?zhèn)鱽淼南ⅰ!?p/>
“楊士奇……”朱棣的眸光掠過了一絲亮光,道:“取來給朕看看。”
自朱棣離京,無論是太堊子還是內(nèi)閣中的那些大臣,幾乎事事上書快馬送來請示,不過在朱棣看來,里頭的請示,都是那種按部就班、規(guī)規(guī)矩矩的奏詞,看的索然無味;倒是這楊士奇的奏書,很有幾分意思,他偶爾也會提起一些國事,懇請圣裁,可是在這國事之外,卻也會說一些京師的動靜,甚至連一些京師里某大臣家里抱了孫子大宴賓客的事也都當(dāng)做是趣事添補(bǔ)進(jìn)去。
第二章送到,剛下火車,碼了一點(diǎn),趁著12點(diǎn)之前送到吧。(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