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公子風(fēng)流 第六百五十二章:郝家天下
宮中放出來的信號有諸多可圈可之處。(—)..
不過至少,這意思大家算是明白了。
陛下要收拾寧王,而且這一次,是狠狠的收拾,寧王和他的兒子,一個都不可能放過,這件事,已成了定局。
至于另一邊,陛下又?jǐn)[出了湘王,這湘王如今成了一塊磚,陛下需要的時候,便忍不住想要搬起來把玩一二,他在郝家與荊國公主的話早就傳開,而這些消息,值得回味。
陛下是顧念兄弟之情的,所以大家不要擔(dān)心,你看這湘王,不就是很好么,雖然身后事凄涼,可是陛下費(fèi)勁了功夫,哪一樣,不在為這兄弟打算,據(jù)興建荊州郡王王府的差事已經(jīng)特意交代了下去,陛下的意思,很是明顯,那便是一定不能吝嗇成本。
朝廷再難,也不能虧待了荊州郡王。
這言外之意無非是告訴大家,這一次收拾的是寧王,大家不要驚懼,寧王完蛋之后,一切到為止。
無論大家怎么想,這件事,總算是消停了,大家的心也不由安定下來,你覺得陛下好也罷壞也罷,可他就在那里,人家是天子,而且也不打算把你逼到墻角,你何須狗急跳墻。
天下無事。
與此同時,就在這月余的功夫。諒山這邊,卻是轟動了。
錦衣衛(wèi)都指揮使郝風(fēng)樓,會同內(nèi)閣學(xué)士楊士奇已過了桂林府。即將抵達(dá)諒山。
碌國公府很是高興,郝政這兩年,真是無數(shù)喜事臨門,前些日子又添了個孫子,不只如此,這孫子直接封了郡王,郝家的家業(yè)版圖。又是擴(kuò)大了幾乎一倍不止。
其實(shí)郡王倒也罷了,這里頭最大的玄機(jī)就是信心的問題。
諒山乃至于交趾重商,正因?yàn)槿绱恕拇竺鞯轿餮蟾鲊姆蹋娂婟R聚于此,因?yàn)樵谶@里,你不必害怕受人盤剝。可以受到別而你的尊重。而且這里異常繁華,所有的東西,應(yīng)有盡有,你空是腰纏百萬,有錢沒處花費(fèi),那也是難受的事。
可是這里,一切都能滿足你的。
于是乎,無數(shù)的官眷。無數(shù)的商賈,有的從倭國漂洋過海。有的來自真臘,有的來自呂宋,有的甚至來自于遙遠(yuǎn)的大食,甚至來自于昆侖洲,這些大商賈們都在這里,做買賣的做買賣,消費(fèi)的消費(fèi),這諒山堪稱不夜城,那街道無論是白日還是夜里,都是燈火通明,通宵達(dá)旦,長年累月都是如此。
甚至有一些大商賈,索性舉家搬遷于此,人都不喜歡背井離鄉(xiāng),可是一旦當(dāng)諒山有了足夠的吸引,還是有人禁不住這個誘惑。
對于大明的商賈的來,重農(nóng)抑商的思想過于根深蒂固,他們在家鄉(xiāng),即便有再多的銀子,可終究還是官府眼里的肥羊,你能巴結(jié)上人家還罷,一旦巴結(jié)不上了,天知道最后會是什么樣的結(jié)局。
可心懷忌憚?wù)咭膊皇菦]有,諒山固然是好,可是諒山終于是王土,這天下,終究還是大明的,郝家雖然封在這里,可未必能長久,想想太祖朝的那些功臣,最后又有幾個能延續(xù)下來?今日你是王侯,誰知道明日你郝家會不會獲罪。
這是許多人的顧慮,是隱憂,大家都清楚,諒山乃至于交趾有這局面,都是因?yàn)楹录遥羰呛录覜]了,那么一切,自然而然,也就結(jié)束了。
舉家搬遷,終究需要魄力,需要決心,這個決心,讓人難以下來。
可當(dāng)號封了的次子敕封為王的時候,頓時,天下震動。
這是大明朝第一個異姓王,單憑這一,足見郝家的圣寵之高,而且,這郝家怎么看,都像半個天潢貴胄了,這郝家的富貴,料來能長久吧。
若是郝家能長久……
近來在這諒山,出現(xiàn)了一次移民潮,許多人闔族搬遷于此,有倭商,有真臘的大商賈,有呂宋人,甚至許多大食人,更多的是,漢商。他們往往都是腰纏萬貫,家大業(yè)大,一旦搬遷,便是數(shù)百口人,除此之外,還有丫頭,還有廚子,有護(hù)衛(wèi),有車夫,林林總總,不一而足。
到了諒山,就要置辦家業(yè),要購買宅邸,諒山的地價,已經(jīng)暴漲,甚至于海防那兒,土地都增值了不少。
可即便如此,還是阻擋不住大家的熱情,這數(shù)以萬計(jì),乃至于未來數(shù)以十萬計(jì)的富裕群體聚集,使得這諒山的諸多產(chǎn)業(yè),也隨之興旺了。
比如戲曲,在大明,除了一些極大的州城,一般情況,是極少有戲班子戲臺子的,想想看,即便是個府城,那也不過數(shù)萬的人口,人真正的官家和富戶,亦不過寥寥千人,其余的百姓,每日上工做活,既無閑情,也無雅致,除非逢年過節(jié),請一些不甚高明的戲班子唱那么兩場,哪里有什么需求。
可是諒山不同,這兒人多,諒山已增設(shè)為府,下轄數(shù)縣,這數(shù)縣的人口,已超過了近兩百萬,這還是登記在冊的,還有許多黑戶,諸多過往的客商,如此巨大的人口匯聚,各種戲院、澡堂紛紛興建起來。
其規(guī)模,一個比一個大,既有供那上工之余,打發(fā)日子的尋常匠人和職員。也有專門供達(dá)官貴人和富戶們消遣的堂會。
在這兒,成了戲班子的淘金之地,因此各國的曲藝之人紛紛聚集在這里,可是戲曲終究還需有人作詞作曲,于是乎,一些讀書人,似乎又謀到了生路。
在大明朝,尋常的讀書人,除了舉業(yè),很難有什么出路,吟詩作詞,早已成了無用之物,因而詩詞到了大明,已是漸漸沒落,雖然偶爾總會出那么幾個一鳴驚人之輩,可是這等人,往往視作是不務(wù)正業(yè),是啊,舉業(yè)才最要緊,中了試,那句要做官,更無閑情雅致了,誰還寫詩詞來著?
可是諒山這兒,卻是不同,一些高級的堂會,乃至于許多的戲班子,為了吸引人流,四處托請人作詞作曲,甚至于一首好詞,便能使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戲班子一炮而紅,使一個歌女或是劇目瞬時受到無數(shù)人追捧。
因此,有這才情之人,幾乎成了萬人追捧的對象,一些讀書人便開始嘗試,自然便有幾個脫穎而出,頓時聞名交趾,不只如此,他們的潤筆費(fèi),竟是一字千金,做出一首詞來,隨隨便便,人家都要規(guī)規(guī)矩矩封上紋銀百兩。
詩詞紅了,少不了有許多印刷局的人上門,又可出書,名利,名利,竟都是有了,不但有人追捧,而且躺著掙銀子,甚至一些詩詞做的好的人,一旦在某地出現(xiàn),能引發(fā)萬人空巷的局面。
如此一來,越來也多的讀書人參與進(jìn)來,甚至于一些無心舉業(yè)的蘇杭學(xué)子、生員竟也慕名與此,從此便在諒山住下,每日搜腸刮肚,便希望能一舉成名。
這種風(fēng)氣,已經(jīng)興盛,當(dāng)大家知道,原來讀書,并非只有一條路,除此之外,還有許多路可走,而且依舊是輕松愜意時,這文藝的方向,自然而然便開始出現(xiàn)了新的局面。
今日這蘇州堂會,便十分熱鬧,李珊吉自然不會和那些人一起去湊熱鬧,他便是蘇州人,舉家搬遷至此,早已習(xí)慣了諒山的生活,自己的妻女都喜歡聽曲兒,于是便在這堂會專門訂了一個廂房,下了馬車,并不從正面和那人山人海的人一道進(jìn)去,而是走側(cè)門,直接上了三樓。
這蘇州的堂倌子很大,容納千人不在話下,二樓、三樓,是數(shù)十個廂房,今日格外熱鬧,因?yàn)榍皫兹者@里就貼出了布告,是大才子楊之昌,作了新詞,歡迎賞光。
這消息放出來,生意立即火爆起來,那楊之昌如今名氣極大,他作的詞,往往催人淚下,教人肝腸回轉(zhuǎn),仔細(xì)咀嚼,仍值得回味。
因而今個兒天色還早,這兒就已是高朋滿座,至于那些來的遲的,也不肯散去,只是在外頭哀嘆。
還有一些人,對那楊之昌欽慕之極,早盼著能及時聽到新詞,無奈何竟然遲了一步,不免抱頭痛哭。
大千世界,總有許多千奇百怪之人。
李珊吉本是喜這東西的,無奈何自家千金喜歡,前日便來懇求,他熬不過,便陪著來了,好在自家有銀子,也不用拋頭露面,訂了個廂房,里頭有酒菜,有蔬果,往里頭一座,自有丫頭來伺候,自家的女兒早已按耐不住,推開了觀賞的窗,趴在窗前,隨下頭的看客一起不斷拍掌,拍掌的意思,就是大家已不耐煩了,要請戲班子趕快登臺。
李珊吉見了,便忍不住低喝:“沒規(guī)矩,沒規(guī)矩,女孩兒家家,豈可如此,真是沒規(guī)矩。”
這女兒卻沒有江南閨閣女子的婉約,禁不住反駁:“孩兒拍拍掌罷了,你瞧許多人,都去上工的,還有……前日有個王家的姐,單獨(dú)一人去會楊先……”
李珊吉禁不住吹胡子瞪眼:“胡,胡,這些話我聽了都覺得可怕,你休要,你怎能這樣沒規(guī)矩,都是你娘慣的。”(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