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神話三國 第132章 杜氏
高順說的河心沙洲就是小平津,董卓當初曾經(jīng)在此渡河,奇襲王匡,一戰(zhàn)而挫袁紹銳氣,迫使他放棄了河內(nèi),移師滎陽。
劉辯沒有立刻應承高順。不是高順說得不好,這個戰(zhàn)法的確可以讓張燕有所顧忌,但是他的目的不僅僅是拖住張燕,他關(guān)心的地方也不僅僅是孟津,而是整個洛陽。
他現(xiàn)在最關(guān)注的是轘轅關(guān),那里有曹孫劉三個梟雄。他不能在孟津拖延太久。
劉辯找來了裴潛。裴潛的意見和劉辯差不多,高順的戰(zhàn)法是好,但是不宜直接采用,萬一刺激了張燕,反而不美。當務之急,是先搞明白張燕在想什么。
&下,臣愿意去見一見張燕,摸清他的想法,然后再做定奪?!?p/>
劉辯同意了,裴潛收拾了一下,匆匆出城。
劉辯上了城頭,遠眺黃河。
黃河依然洶涌奔流,不過比起驚濤拍岸的砥柱來,這里的河水平緩多了。劉辯的印象中,黃河水渾濁暗黃,且時常斷流,下游的河道經(jīng)常干涸,不得不從長江調(diào)水補充。眼前的黃河還沒有到那一步,不過已經(jīng)成了害河。黃河的不定期改道,是山東——現(xiàn)在的青州最頭疼的一件事。
看著黃河,劉辨一時思緒萬千。這些天來,他面臨著生死存關(guān)的壓力,不敢有片刻放松,不是在研討戰(zhàn)事,就是在揣摩儒門布下的大局,難得有時間停下來好好的想一想。此刻。面對著千年后依然流淌的黃河,他忽然有一些感悟,心緒出奇的平靜。
因為他知道,他面臨的問題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種歷史的必然。按荀攸據(jù)說,儒法之爭從戰(zhàn)國時就開始了,秦朝尚法,漢朝尊儒,都是時代的需要。百家爭鳴的盛況已經(jīng)遠去,曾經(jīng)和儒門并列的墨門已經(jīng)黯淡無關(guān)。消失在歷史深處。只有道門還在繼續(xù)抗爭,不過已呈頹勢,在劉辯知道的歷史中,黃巾之后。兩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道門再也沒有掀起過什么大浪。
法家。本來就是道門的一個支流,卻接過了道門的大旗,一直堅守著陣地。不過。這個法并不是后世人以為的法制,而是王法。漢家的法,總體上來說是為王權(quán)服務的,中央集權(quán)正是法家的核心思想。第一個大一統(tǒng)的帝國,正是在法家思想的基礎(chǔ)上建立起來的。
如果說儒門學術(shù)是帝國的粘合劑,那么法家思想就是帝國的堅實基礎(chǔ),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勺屓藷o語的是儒法之間偏偏針鋒相對,無法調(diào)和。
劉辯知道這些,是因為鐘繇。潁川鐘家雖然是儒門,但是世代傳承的不是經(jīng)術(shù),而是法學。劉辯的學識不夠,還不足以證券兩者的優(yōu)劣。他到這個世界四個多月,身體方面已經(jīng)習慣了這個世界,不至于鬧出禮儀的笑話,思想上卻還有相當一段距離,和這個時代無法合拍。
但是他可以保持沉默,靜靜的觀察。
就在劉辨思索的時候,秦宜祿求見。劉辯有些奇怪,秦宜祿不過是高順的主簿,以他的身份來求見又有什么事?他覺得有些好笑,吩咐讓秦宜祿過來。
秦宜祿受寵若驚,急趨而至,躬身道:“陛下,臣知道象為人為獸了。”
&劉辯很好奇,剛才問他,他不知道,現(xiàn)在他卻知道了。莫非是請教了哪位高人。
&作惡之心,則為獸,先之象是也;有向善之心,則為人,后之象是也。”
劉辯想了想,覺得這個解釋雖然有點唯心主義,卻也有點道理,特別是對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跟他們講唯物主義似乎有點不合時宜。劉辯笑了笑:“誰說的?”
秦宜祿愣了一下,有些尷尬:“是臣……臣的妻子所說?!?p/>
&的妻子?”劉辯有些詫異。據(jù)高順說,秦宜祿是云中人,讀過書,是當?shù)厣儆械淖x書人,但是學問談不上,也就是能讀寫而已。他的妻子居然有這樣的見識,應該是讀過一點儒經(jīng)的。
&臣的妻子是出自河東杜氏,其父乃是儒生,治《左傳春秋》。”
劉辯一愣,忽然想起來秦宜祿的妻子是誰了。這不就是那位讓關(guān)二哥念念不忘,并因此和曹操反目成仇的杜夫人嘛?還有人說,這位杜夫人就是貂嬋的原型,是個美貌與智慧并重的女人,要不然曹操也不會一見傾心,不惜對關(guān)羽這位猛將食言。
&妻子現(xiàn)在何處?朕能否當面向她請教?”
秦宜祿只是稍微猶豫了一下,立刻躬身答道:“敢不從命?!?p/>
杜氏很快來了。她很年輕,大約二十出頭,穿著很樸素的衣裙,頭上戴著荊釵,沒有一件值錢的首飾,但是唇紅齒白,眉目如畫,身體窈窕,凹凸有致,往那兒一站,就讓人眼前一亮,怦然心動。不過,與劉辯想象中的妖冶不同,杜氏如山間清泉一般安靜,即使是見到天子,她也沒有亂了方寸。她謙恭的行了禮,然后靜靜的站在一旁。
劉辯上下打量了杜氏兩眼,識相的收回了目光。這年頭雖然不像明清時理學盛行那么變態(tài),盯著女人看也是不禮貌的。他身為皇帝,身邊不缺美人,沒必要為了一個女子而失態(tài)。更何況經(jīng)過后世的娛樂轟炸,再美的女人也不至于讓他無法自拔。
天天看著志玲姊姊撕衣服的宅男,會對一個粗布衣服的古代女人不能自己嗎?
在這方面來說,劉辯的見識還是有的。
&家傳《左傳春秋》?”
&陛下氏低著頭,聲音清脆?!懊衽娓冈?jīng)在太學讀書,后因黨事被禁錮,回鄉(xiāng)后以讀書自娛。民女之父承其業(yè),不仕官宦,以教授童蒙為生。”
&么說來,你杜家也是詩書傳家了?!眲⑥q笑了笑,突然想起來一件事,關(guān)羽好象也是熟讀春秋的,他對杜氏那么上心,會不會原本就認識?“有一個人,不知道你認識不認識?”
&知陛下說的是哪一位?”
&在滎陽時,曾經(jīng)遇到一名敵將,姓關(guān)名羽,字云長,身高九尺,面如重棗,據(jù)說也是河東人……”劉辯還沒有說完,就知道自己不用說了,原本低著頭的杜氏已經(jīng)抬起了頭,兩只眼睛瞪得溜圓,殷紅的小嘴微微張開,一臉的驚愕,眼中卻淚水盈盈,滿含驚喜。
&長生?!”杜氏隨即臉色煞白,顫聲道:“陛下,他……在叛軍之中?”
&生?”劉辯想了想,好象是有這么回事,關(guān)羽原字是叫長生來著。“你認識他?”
杜氏淚如雨下,拜倒在地:“陛下,關(guān)羽乃是民女的鄉(xiāng)人。他幼時曾隨家父讀書,頗得家父喜愛,后來因民女為人逼婚,他殺人遠遁,數(shù)年間杳無音訊……”
聽完了杜氏的哭訴,不僅劉辯很意外,秦宜祿也有些尷尬。他娶杜氏才數(shù)月,根本不知道杜氏還有這樣的往事。杜氏雖然沒有明說,但是他能聽得出來,關(guān)羽和杜氏之間恐怕不止是鄉(xiāng)人或者同門這么簡單,否則以杜氏的美貌,也不至于等到二十多歲還沒有出嫁。
劉辯豁然開朗,他知道下邳城下,關(guān)羽為什么那么急切的要得到杜氏,為什么曹操搶了杜氏,他會和曹操翻臉了。換了誰也不能不翻臉啊。
&長生啊……”劉辯瞟了一眼秦宜祿,心中暗笑:“我抓住你的死穴了?!?p/>
裴潛走進了張燕的中軍大營,看到了居中而坐的張燕。
張燕三十多數(shù),面容黝黑清瘦,兩眼有神,隱著一些血絲。他看著在長戟交叉之下緩步而來的裴潛,咧了咧嘴:“裴君好氣度,不愧是河東世家子弟?!?p/>
裴潛笑了笑,很隨意的拱拱手:“其實也沒什么啦,你這些衛(wèi)士雖然雄壯,比起陛下身邊的那些虎賁郎來說,終究還是弱了一些。”裴潛回頭看看那些虎背熊腰,明顯與普通士卒不同的衛(wèi)士:“莫非這就是黃巾力士?”
張燕嘴角微挑:“裴君好眼力。”
&見面不如聞名?!迸釢撌哪﹃终疲骸叭顺苫?,果不其然?!?p/>
&說什么?”張燕身邊的一名將領(lǐng)聞言大怒,長身而起,拔劍直指裴潛,聲如悶雷:“你敢小看我黃巾力士,不想活了?”
裴潛斜睨了他一眼:“你又是哪位,好大的嗓門?”
&是張海,人稱雷公是也?!睆埡A睜雙目:“老子天生嗓門大,不行嗎?!”
&來是張雷公啊。”裴潛哈哈大笑:“聽說過,聽說過,楊將軍提起過你,說你不僅嗓門大,胃口更大,經(jīng)常吃不飽。怎么樣,在河內(nèi)搶了一通,吃得飽么?”
張雷公剛要說話,張燕聽出了裴潛的言外之意,不由得嘆了一聲,喝住了張雷公。
&君渡河而來,怕不是要和雷公斗嘴吧?”
&然?!迸釢撌掌鹆诵θ荩钍┮欢Y:“潛不畏艱險,渡河而來,是奉陛下之命,看看張大帥有什么需求。”
&乃叛逆之人,不敢有什么需求,只想請陛下到我營中來,赦免了我等罪過?!睆堁嗟纳焓种噶酥笌ぶ兄T將,疲憊的笑了笑:“正如陛下在河東那樣,到我營中一敘,不算過分吧?”
&分?!迸釢摬患偎妓鞯拇驍嗔藦堁啵骸柏M止是過分,簡直是大逆不道。”
張燕的笑容僵住了。片刻之后,他冷笑一聲:“既然如此,那就沒什么好談的了。送客!”
&第三更,!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