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春秋我為王 第319章 十月之交(下)
在進入魯國后趙無恤就多方打探過,察覺到孔子一方面與三桓藕斷絲連:孟氏宗主和庶弟孟孫闊是他的弟子,代表孟氏的子服何是他的信徒之一,到處為孔子宣揚。
但另一方面,孔子卻又是被陽虎所樹才得以為官,雖然名為被迫出仕,但可這一層關(guān)系是洗不掉的。何況孔子與陽虎一黨的二號人物,費邑宰公山不狃也有些往來。
“夫子年歲已長,到了秋冬之際腿腳有些不舒服,未能親迎還請趙大夫見諒。”
“哪里,應(yīng)該是晚輩拜訪長者才合乎禮儀。”
到了中都邑寺后,前來迎接的宰予笑容可掬,言語間不時打探趙無恤手下可否有職位空缺。
趙無恤見他接人待物還算得當(dāng),而且大概是孔門弟子中對孔子思想最不買賬的一人,功利心較重。如果說子路、顏回難求,這個宰予倒是自己送上門來的,不過奇怪的是孔子并沒有乘著推薦的機會將這個不怎么待見的弟子掃地出門。
宰予作為后世的“孔門十哲”之一,禮儀言辭的能力也僅次于子貢,做一個行人倒是足夠。
但無恤卻要注意自己吃相不能太難看,不能過早顯露目的,所以此事還得慢火烹小鮮,才能把早期儒家里的人才們熬成自己中意的那鼎肉羹。
冉雍和閔損依然是那副古板的態(tài)度,只是彈瑟的曾參卻不見蹤影,也不知道是在哪座竹林里又沉醉了。
靠近邑寺,溫潤的顏回在前引路,與無恤相談的多是“格物致知”的原理,無恤稱計吏僑已到廩丘,若是顏回有空。可以去跟著數(shù)科學(xué)徒們學(xué)習(xí)周髀數(shù)字和運算法則。
顏回施施然行禮道:“多謝大夫,但回得先稟報過夫子,才能前往。”
到了門口。守在外面的子路腰挎心愛的長劍目視無恤,向他恭恭敬敬地行禮。這個豪俠氣的儒生詢問冉求和公西赤在廩丘過的可還好,得知冉求擔(dān)任了卒長后隱隱有些不服。
“子有勇不如我!”
“那是自然,但子有對練兵結(jié)陣卻頗有心得,他日必可以立功成為一位知名的將領(lǐng)。”
入內(nèi)后,趙無恤再次見到了孔子,還是那副簡樸而優(yōu)雅的老儒打扮,身材高大的他坐在堆滿了密密麻麻各色竹簡的居室里,顯得有些狹窄閉塞。
還不待無恤問話。卻是孔子先放下竹卷起身向他行禮,并開門見山地詢問道:“聽弟子們說,大夫率軍入魯城過中都,營帳寬達半里,共有近千之眾,如此興師動眾,可有國君虎符召令?”
趙無恤一愣,事到如今,身為魯國士大夫,還在談?wù)擃櫦皣摹?峙轮挥锌鬃恿攘葞兹肆税伞?p/>
他坦言道:“不曾接到魯侯召命和虎符。”
“那這算不算私自調(diào)遣兵卒?算不算違命作亂?”
對于這一點孔子很嚴(yán)肅,趙無恤則苦笑道:“孔子,魯文公薨后。東門遂殺嫡立庶,魯侯從這時候起便開始失去國政,至今已經(jīng)有五代,權(quán)柄落在三桓之手也已經(jīng)四代了。民不知君,何以得國?無恤雖無魯侯之虎符,但卻有執(zhí)政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親手送來的通關(guān)符節(jié)。周書有言,從權(quán)乃慰,不從乃潰,如今情勢嚴(yán)重。無恤只能從權(quán),若是恪守古舊禮儀。豈不是坐視陪臣作亂,執(zhí)掌國命么?”
聽聞趙無恤前往魯城是針對那個僭越“陪臣”的。孔子面容稍霽,長太息道:“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自諸侯出,蓋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執(zhí)國命,三世希不失矣。如今三桓的子孫也衰微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陽虎將要作亂,如此說來,大夫此次進軍,是為了倒陽虎?”
無恤心里想道:“我只是為了我自己……”
但他出口的卻是義憤填膺的譴責(zé)陽虎之政。
“然也,亂政害民之賊,人人得而誅之!”
孔子拊掌道:“此為善言,陽虎在陽關(guān)的主政我親眼見過,苛政猛于虎也!若是大夫能為魯國去此惡虎,也是一件大功勞。”
“孔子心憂的事情,也是無恤心憂的,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陽虎將作亂,魯國局勢如鳥聚云集于魯城?孔子又將如何抉擇?”
孔子微微一怔,隨即一拜:“丘一直郁郁不得志,直到一年多前才被陽虎所樹,得以成為中都宰,不少人都視我為陽虎之黨,但實則卻不是。且聽丘說一件往事吧,雖然晏子不喜歡丘,但丘一向崇敬晏子,當(dāng)年陳、鮑兩氏作亂攻擊欒、高二惠卿士時,臨淄城大亂。晏子穿著朝服站在虎門外邊,四個家族都召喚他前去相助,他都不去。”
“晏氏家臣問:吾等是幫助陳氏、鮑氏么?晏子說:陳、鮑有什么德行值得我?guī)椭考页加謫枺耗鞘菐椭鷻枋稀⒏呤厦矗筷套佑终f:二惠難道能勝過陳氏、鮑氏?家臣再道:那么回去么?晏子道:國君還被困在宮內(nèi),身為臣子,怎么能轉(zhuǎn)身而回?最后直到動亂平定,齊侯召見,晏子才入內(nèi)。”
“如今大夫問丘何去何從,丘倒是想學(xué)晏子所為,從君,不從三桓、陽貨。我會固城自守,保民眾安定,只待動亂平定,國君召喚,我才會前往魯城請罪。”
“原來如此,孔子的確可以做到不違本心,但無恤卻已經(jīng)入局太深,只能去攪這趟渾水了,今日一別,還請孔子多多保重!”
趙無恤已經(jīng)得到了答案,但對孔子這種名為“忠君”的隔岸觀火行為不置可否,但也算符合他自身地位和實力的明智之舉。
誰想孔子卻喊住了了他:“大夫,丘雖然不想卷入卿大夫與陪臣的火拼,但城邑巷戰(zhàn),勇者勝。丘無法為大夫做什么,唯想讓一人隨大夫同行,作為親衛(wèi)侍奉身邊。或許能助一臂之力。”
“誰人?”
“仲由。”
趙無恤微微一愣,上次他駐扎中都時,手下幾個軍吏如穆夏也與子路角抵過。已經(jīng)是軍中翹楚的穆夏卻輸?shù)靡凰俊?鬃釉f:“由也好勇過我。”若是論起萬夫不當(dāng)之勇,子路可謂是無恤見過的最強者之一。僅有那個在羊腸坂刺殺的齊人古冶子能敵,若是有他相助,這次冒險可謂如虎添翼。
但,孔子在這時候提議,真的全然是一片好心么?子路的長劍,真的會聽趙無恤的話,指哪刺哪么?
但他還是面露微笑問道:“求之不得,但子路愿意去么?”
“由曾多次問我。君子尚勇乎?大夫在濮北的大戰(zhàn)子路早有耳聞,對大夫頗為欣賞。子路厭惡陽虎,加上有我之命,想來不會拒絕。”
于是,子路便被召喚了進來,聞言后眉宇間欣喜間卻有些猶豫:“由去后,中都的防務(wù)怎么辦?”
“由,你曾問過我,夫子如果統(tǒng)帥三軍,那愿意與誰在一起共事?”
孔子笑道:“我當(dāng)時說過。像你這般喜歡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過河,死了都不會后悔的人。我是不會和他在一起共事的,因為太過莽撞。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謹(jǐn)慎,善于謀劃而能完成任務(wù)的人。”
子路大窘,夫子這是在批評他的性格魯莽,不適合獨領(lǐng)一軍,而去往廩丘的冉求師弟,被趙大夫說成日后必能為名將,似乎就是后一種性情。
孔子話鋒一轉(zhuǎn):“但今日。趙大夫前往魯城犯險,他恰恰是那種臨事而懼。好謀而成的人。而需要的,正好是你這種暴虎馮河的勇者。何況為師在軍陣上也不是毫無建樹。不要忘了,你和冉求的兵事是誰教導(dǎo)的。”
子路聞言一喜,欣然應(yīng)諾。
于是第二日數(shù)百武卒拔營而走時,子路便被趙無恤安排為車右同行,與穆夏一左一右夾趙無恤。
雖然無恤暗自揣測孔子的用意不可能那么簡單,但他對未來的計劃已經(jīng)在心里走了無數(shù)遍,認(rèn)為沒有什么破綻。既然子路主動送上門來,他索性以不變應(yīng)萬變,一口吃下,不求一次收復(fù)此人,但充分利用他的才干是可以的。
中都邑的墻垣上,孔子拖著有些酸痛的腿,帶著顏回、宰予等人前來觀摩軍威。
“好一支善戰(zhàn)強軍!”孔子撫須而贊,只見那些舞動的旌旗東向,如龍如虎,如熊如羆。
宰予也贊道:“從魯僖公之后已經(jīng)過去了一百多年,魯國許久沒有這樣的軍隊了。”
濃須鹖冠的子路已經(jīng)不在孔子身旁,顏回墊著腳尖遙望,同樣感慨不已:“如此說來,冉求去了廩丘卻是對了,他一向喜歡軍旅之事,頗得夫子真?zhèn)鳎煌儆呻S同趙大夫入魯城,能平安歸來。”
他又欠身問道:“敢問此次陽虎與三桓之禍,夫子認(rèn)為孰勝孰負(fù)?”
“在趙大夫參與前,陽虎稍占優(yōu)勢,勝負(fù)六四之分。”
“那趙大夫入圍后,勝負(fù)如何?”
“猶未可知。”
“為何不可知?”
孫子捋須道:“趙大夫之兵固然看似強大,但他成名的棘之戰(zhàn),甄之戰(zhàn)都是野戰(zhàn),魯城街巷里閭的巷戰(zhàn),身為客軍反倒受了限制。何況數(shù)量太少,司馬法有云,凡戰(zhàn),以輕行重則敗,面對數(shù)倍于他的陽虎之徒,對魯城極為熟悉的逆軍,恐怕占不到什么好處……”
顏回一驚:“既然夫子不看好趙大夫,那為何還要讓子路陪同前往?”
“陸行而不避虎兕者,獵夫之勇也。水行不避蛟龍者,漁父之勇也。鋒刃交于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知窮之有命,知通之有時,順大難而不戄(jué)者,仁者之勇也。故仁者必有勇!見義不為,無勇也!”
“我是國君親自任命的中都宰,職守所在,沒有國君命令不能發(fā)一兵一卒。但子路卻是自由的白身,我有意助趙大夫倒陽虎,卻礙于身份,只能讓子路護衛(wèi)他身邊,即便趙大夫不敵敗退,子路也能保他性命無憂。”
顏回默然頷首,然而孔子在弟子們沒有覺察的情況下,卻在心中暗暗嘆息道:
“趙大夫入魯之事陽虎出力頗多,雖然魯城傳聞他們因為某事鬧僵,但我總覺得此事有些蹊蹺。此次前去,他若真是倒陽虎自然是好事,仲由可為護衛(wèi),但若他見利忘義,想要助虎為逆……”
“那么以仲由之勇,也可以當(dāng)一回白刃劫持齊桓公的曹沫!”(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