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重啟高一 第272章 君子六藝
10月7日。
艷陽高照。
花陰市的某地,鑼鼓震天,彩旗招展。
高高的橫幅上,顯眼的寫著“熱烈慶祝第一屆華山論劍武林大會在華陰市召開”。
這就是陝西省武術(shù)聯(lián)合會和長安武術(shù)聯(lián)合會,借著《開壇》特別節(jié)目《譚張華山論劍》的東風(fēng),召開的武林中人華山論劍。可惜沒能跟華山景區(qū)那邊溝通好,所以這些來自五湖四海的武林人士,只能在縣城里論劍。
無緣登上華山之巔。
不過縣城里召開,也有在縣城里的優(yōu)勢,那就是人多熱鬧。
武林不少門派都派了弟子前來,有穿著和尚衣服的少林弟子,有穿著道士衣服的武當(dāng)?shù)茏樱€有一些穿著道袍的尼姑,以及一些穿著寬松練功服的人。這些門派高手,各自擺下擂臺,在上面表演著武學(xué)。
然后還有比武進行。
此時張譚就在陝西電視臺副臺長王渭林、陜西省旅游局局長董憲民、花陰市市長王元長的陪同下,觀看著高手們的比武。
怎么說呢。
此時此刻張譚的感覺,就兩個字——熱鬧。
所謂的門派高手們,和電視劇里面的武林人士形象,大相徑庭。電視劇里的江湖中人,即便是長得丑,也一股子颯爽氣勢,但是現(xiàn)實中的高手們,卻跟一般人沒什么分別,除了衣服之外,看不出一點高手該有的氣勢。
尤其是這一次,還來了幾位門派掌門,青城派的掌門、武當(dāng)派的掌門都來了,往那一坐,誰都看不出來他們竟然是一派掌門。
而比武臺上的比武,也絲毫沒有質(zhì)量可言,更像是在表演套路,完全沒有比武該有的激情。
坐在椅子上,張譚心想:“看完這次武林大會,我大概再也寫不出豪情壯志、傲氣凌然的大俠了。”
如此看了半天。下午張譚就不想繼續(xù)看了,匆匆回了長安。
武林大會的熱鬧,與真正的華山論劍活動,沒多大關(guān)系。與《開壇》欄目也沒多大關(guān)系。
直到第二天,10月8日,才是真正的《譚張華山論劍》直播活動。
大清早,載滿了節(jié)目組、嘉賓、記者的車隊從長安出發(fā),七點半就到了華山腳下。現(xiàn)場已經(jīng)聚集了大概上千名從各地趕來的張譚的粉絲。這些粉絲都被安排在了山腳下的西岳廟周圍等待。
直播定在八點鐘。
為了保證直播的順利進行。從長安和花陰市當(dāng)?shù)兀檎{(diào)了500名干警和150名武警,計劃將華山風(fēng)景區(qū)封山八個小時。
此情此景,讓張譚想起了很早之前,折江衛(wèi)視影視文化頻道,曾經(jīng)直播過《射雕英雄傳》拍戲,也是全民大動員,甚至調(diào)來了直升機。那一次張譚只是被采訪的嘉賓,這一次卻是這場直播的主角。
“再臨華山,心境又是一番不同。”
看著隱約在云霧之中的華山群峰。張譚有些感慨。
2003年年底,他來過一次華山,那一次是《今古傳奇·武俠版》主辦的武俠作者和武俠研究者參加的華山論劍大會。張譚從早晨開始爬山,一步一步,走到了晚上,才把整個華山走一遍。
那時候還有《武俠版》的小編輯鳳歌陪他一起。
現(xiàn)如今鳳歌也成了武俠作家,還寫了一部《昆侖》,在《今古傳奇·武俠版》連載,評價不錯,張譚在自己的微博中推薦過。因為和《武俠版》的關(guān)系很熟。張譚經(jīng)常會在微博推薦《武俠版》的小說。
仔細(xì)說起來,也是一種提攜后輩。
人人都在不覺間改變了許多……
沒給張譚多少感慨的時間,直播車到位后,立刻開始了調(diào)試。節(jié)目組也把張譚請到了西岳廟。
西岳廟是祭祀華山的地方,這里也是道教主流全真派的圣地。
張譚在射雕三部曲中,沒少寫全真教,沒吹也沒黑,因此倒也算和諧。
八點一到,準(zhǔn)時直播。
現(xiàn)場主持人李蕾。先做了一番開場白,點明直播的主題,隨后介紹了張譚:“在我身邊的這位,就是我們中國的作家之王、武俠大宗師、創(chuàng)作出《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等等非常多武俠名著的譚張,譚大俠。”
張譚對著直播鏡頭,揮了揮手:“很高興來到奇險天下第一山的華山,我與華山緣分不淺,能親來華山論劍一場,著實是人生快事,感謝《開壇》節(jié)目組的盛情邀約。”
介紹了張譚,李蕾又轉(zhuǎn)向身后的西岳廟:“在我身后就是西岳廟,西岳廟會是今天華山論劍的分會場,譚張迷們將在這個分會場,全程收看直播,我們還會有一些問題交給譚張迷們討論,并與主會場聯(lián)動。”
被鏡頭拍到的粉絲們,紛紛沖著鏡頭歡呼雀躍。
李蕾又說:“……能寫出郭靖、楊過、張無忌這等大俠的作家,必定是翩然君子。今天呢,我們特意為譚張準(zhǔn)備了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道題目——三道難關(guān)禮、樂、射;三場節(jié)目御、書、數(shù)。這第一道難關(guān)的題目是禮。”
禮,就是祭祀華山。
于是乎西岳廟的道士們,擺好香案,將張譚等人請進了西岳廟里,按照道士的指示步驟,祭拜西岳華山。
簡單搞定第一道難關(guān)。
拜完之后,李蕾又說:“那么接下來,就讓我們的鏡頭隨著譚張,一起登上華山吧!請譚張在欣賞華山的美景之時,順便把剩下的五道題目解答完吧。”
一行人有記者、有教授、有工作人員、還有特別挑選出來的十幾位書迷,走上了華山索道。
等待纜車的時候,李蕾提到了三場節(jié)目的第一場,御。御在君子六藝中是駕車的意思,在這里當(dāng)然沒車可駕,但是可以坐纜車。直播時間有限,不可能全程爬山,乘坐纜車就是必然之選,變相的展示了御這場節(jié)目。
乘纜車把西峰上下一個來回,中間眾人談?wù)摿嗽S多華山美景。心情都舒暢起來。
隨后開始攀爬北峰。
李蕾繼續(xù)出了三道難關(guān)的第二道,樂。
在華山道旁,有穿著古裝衣服的男女樂師,或吹奏笛子。或彈奏古箏,或吟唱詩詞,讓張譚根據(jù)這些音樂,來回答樂師們演奏的是什么曲子,或者吟唱的是哪首詩詞。因為事先就把答案告訴過張譚。
所以。很順利的通過了樂這一關(guān)。
不知不覺,時間來到了九點十分,眾人登上了索道廣場,在這里,迎來了三道難關(guān)的第三道,射。
廣場上有箭靶,距離十米遠(yuǎn),讓張譚射箭,射中即可。
十米是很近的距離,張譚昨天下午還特意去了射箭館。練習(xí)兩個小時的射箭。因此當(dāng)弓箭握在手中,立刻擺好姿勢,做出彎弓射雕的pose,拉成滿月再松手,離弦之箭瞬息射中靶子。
有點偏,但穩(wěn)穩(wěn)的掛在上面。
“好!”身邊眾人,一起鼓噪。
至此三道難關(guān)全部完成,眾人直接登上了北峰峰頂。
山風(fēng)拂面,李蕾喊出了三場節(jié)目的第二場,書。
一塊包裹著紅布的巨石。立在頂峰小廣場上面,鏡頭直播中,張譚上前,將紅布扯下。巨石露出了真面目。是人工塑造的石頭,上面用朱紅顏色雕刻出四個鮮紅大字——華山論劍,旁邊還有三個小一點的紅字——譚張題。
這一副字,是前天在新聞發(fā)布會上,張譚現(xiàn)場寫出來的大字。
將作為華山的景點,保存在山上。
不得不說。張譚的毛筆字進步很大,這一副字,棱角分明,鋼筋鐵骨,有如九天銀蛇飛舞盤旋,格外的有氣勢。
西岳廟分會場,上千譚張迷聚集于此,看著大屏幕中的直播。分會場的主持人,恰到好處的與主會場連線,讓譚張迷們評價張譚的這幾個字。
分會場的氣氛立刻熱烈起來。
有譚張迷說:“銀鉤鐵畫,王羲之在世不過如此。”
有譚張迷說:“探長的字仿佛得了顏真卿、柳公權(quán)真?zhèn)鳎愕念伣盍恰!?p/>
還有譚張迷說:“我不會毛筆字,但我就覺得好看。”
也有譚張迷說:“寫得好,寫得好,寫得好,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說三遍。”
面對分會場書迷們的捧場,張譚說起了自己學(xué)毛筆字的經(jīng)歷:“我們家世代務(wù)農(nóng),我外曾祖父是過去的教書匠,教私塾的,我爺爺放牛娃,小時候在門外偷學(xué),因此被我外曾祖父相中,教他讀書寫字,后來還把我奶奶嫁給了我爺爺。”
“因為外曾祖父寫一手好毛筆字,傳承給了我爺爺,我爺爺又傳承給了我父親兄弟幾個,和我們這些小輩。基本上我的叔伯、兄弟都會寫毛筆字。我成為作家后,我爺爺便告訴我,字如其人,作家寫不好字是會被笑話的,督促我時常練習(xí)毛筆字,這幾年一直沒有落下過。”
笑了笑,張譚又說:“不敢說寫得多好,至少能看得入眼。”
隊伍里的張大胡子,也是書法愛好者,當(dāng)下點評說:“你謙虛了,你這個字啊,入木三分。書法精髓有三,創(chuàng)體、表美、蘊意,別的先不說,至少占了表美這一點。”
笑笑鬧鬧,書這一場節(jié)目也過了。
至此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shù),只剩下一場數(shù)了。
數(shù)在六藝中,是九數(shù)的意思,九數(shù)就是九九乘法表,古代的數(shù)學(xué)。而今天的數(shù),則安排為《譚張華山論劍》的重頭戲——主會場華山論劍。
“北峰海拔1561米,這個主會場只有110平米,我們的主辦方拿著凳子一個一個地量過無數(shù)遍,最后發(fā)現(xiàn)上面最多只能擺30把椅子。所以,這時隔八百年的第四次華山論劍,就在我們?nèi)酥虚g,角逐出天下第一!”
主持人李蕾鄭重的介紹。(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