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要做首輔 第1087章 自豪的申時行
內(nèi)閣諸公,再度聚集到了一起,徐胖子拿著一個葫蘆,從里面倒出了許多蝗蟲,有的長如手指,翅膀強健善飛,肚子溜圓,吃的滿滿的。
大家簡直都想捏爆了這些可惡的東西,它們吃的是無數(shù)人的命??!
徐渭嘆口氣,“這是昨天去通州那邊抓的,問了當?shù)厝耍颊f不是本地的種兒,黃翅的是從南邊飛來的,黑翅的是從西邊來的。各地的奏報也都送來了,山東,山西,包括河南,甚至南直隸的鳳翔府,全都出了蝗蟲,北方諸省,幾乎無一幸免!”
他說完了,幾位大學士的臉色更加凄苦,殷士儋和高儀都頻頻搖頭,實在是這場災來的太不是時候了。
蝗災古已有之,不算新鮮,可是這么大的災,是絕無僅有?;认x本是獨居的,可是一旦發(fā)生某種變化,就會成群結(jié)隊,一晝夜就能飛幾十里,所過之處,所有綠色的東西,蕩然無存。
這一次蝗災恰逢秋收之前,眼看著還有半個月,糧食就能收獲了,百姓灌了一年的汗水,就等著這幾天了。
結(jié)果一場蝗災,蕩然無存,連哭都找不著調(diào)兒。
相比蝗災,更讓人恐懼的是人言。
蝗蟲危害巨大,又弄不清楚蝗災的原因,歷來都認為這是上天降下來的災禍,是懲罰君王無道,是老天爺示警,只有反躬自省,祈求上天保佑,愛民修德,蝗災才會消除。
如今皇帝菜十歲,又怎么會惹得天怒人怨?
更何況大權(quán)都落在了內(nèi)閣,自然而然,這一次蝗災就成了內(nèi)閣失德。
唐毅剛剛打了一個漂亮仗,處置了李氏一伙,廢除二十四衙門,東廠錦衣衛(wèi)一掃而光,看似是一場酣暢淋漓的大勝,可是別忘了,理學統(tǒng)治天下幾百年,孔孟之道更是延續(xù)了一兩千年。
早就根深蒂固,扎根在每個人的心頭兒。
原本唐毅強勢的時候,他們不敢反對,如今出現(xiàn)了蝗災,正好是他們發(fā)揮本事的時候,一時間,各種流言蜚語漫天,到處都是攻擊唐毅,攻擊內(nèi)閣的聲音。
他們說是因為唐毅以下犯上,處死皇太后,架空皇帝,乾坤顛倒,綱常無存,老天爺給他的兒子報仇了,才降下了前所未有的蝗災,來懲罰天下人。
要想讓蝗災過去,必須處置唐毅一伙,替李太后報仇。
顯然這種說法是屁話,但是在有心人的推動之下,快速流傳,不明真相的百姓奔走相告,好些士紳竟然也聽信了流言,他們拿出了大把的糧食和金銀,去資助周王,支持他起兵鋤奸,掃蕩賊子。
一時間朱在鋌聲望大振,人馬一下子超過了五萬之眾。
逃回了老家的耿定向也召集兩三萬人,響應周王,竟然兵發(fā)武昌,試圖拿下中原腹心之地,以武昌為根基,討伐賊臣。
耿定向兄弟三個,連發(fā)了十篇檄文,把唐毅罵得一錢不值,號召天下人群起而攻之。
除了他們之外,江西,山東,四川各地,都出現(xiàn)了苗頭,有礦工鬧事,有百姓起義,有商人借機作亂……
總而言之,大有天下大亂的態(tài)勢。
掌握了權(quán)力,就要扛起責任,現(xiàn)在雪片一樣的告急文書都送到了內(nèi)閣,有求糧的,有要錢的,要請求調(diào)兵的,不一而足。
萬般諸事,首重賑災!
“元輔,此次蝗災規(guī)模之大,受災百姓之多,前所未有。我以往當立刻免除各地賦稅,然后調(diào)集糧食,賑濟災民,萬萬不能讓有心人從中挑唆,以致民變!”唐汝楫建議道。
其他幾位閣老七嘴八舌,大致的意思也是如此。
唐毅沉吟一會兒,道:“咱們都是在京城坐而論道,還是聽聽前線的意見,再做決斷?!?p/>
沒多大會兒,有人把申時行帶了進來,比起幾年前,他瘦了,也黑了,一點沒有狀元郎的風采照人,只是多出了從容自信。
冷眼一看,申時行嘴角掛著淡淡的笑容,看神情竟然和唐毅有幾分相似,其實申時行這些年,一直在模仿著老師,眼下也有了幾成功力。
“師相,諸位閣老,以我之見,蝗災和什么上天降罪一點關系沒有,而是氣候使然?!?p/>
“怎么講?”唐汝楫好奇道。
“近些年北方越發(fā)干燥少雨,天氣越來越冷。我在漢中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許多地方墾殖過度,到處都是光禿禿的山坡。據(jù)老農(nóng)所說,蝗災和旱災交替發(fā)生,大旱之后,必有蝗災。而蝗蟲有多發(fā)生在空曠光禿的地區(qū),這一次蔓延數(shù)省的蝗災,原因就在于此?!?p/>
唐毅暗暗點頭,果然沒有白歷練,見識上來了。唐毅心里清楚,傳說中的小冰河期已經(jīng)開始發(fā)威了,他能戰(zhàn)勝皇權(quán),還能不能打敗老天爺,心里頭可沒準兒?。?p/>
“汝默,你以為該如何防止蝗災?”
“回稟師相,防止蝗災的辦法也簡單,無非就是鼓勵百姓,捕捉蝗蟲,朝廷可以懸賞,以糧易蟲。至于已經(jīng)遭災的地區(qū),要免稅,開粥場,發(fā)糧食,還要各地士紳富戶不準追討欠債,落井下石。總而言之,要讓老百姓活得下去?!鄙陼r行說完之后,又思量一下,顯得有些遲疑。
“講,開誠布公,不要把話存在心里頭?!?p/>
“是。”申時行道:“師相,弟子是擔心蝗災一年比一年嚴重,今年本就少雨,蝗災遍及各省,到了明年,只怕蝗災會更大,倘若年年如此,年年賑濟,朝廷就算有金山銀山,也不夠用的?!?p/>
殷士儋有些不快道:“明年的事情明年再說,今年的關口務必要過去,各地需要多少錢糧,都要給他們,萬萬不可餓死一個百姓?!?p/>
他的意思大家都明白,咱們剛剛干了一大票,現(xiàn)在壓力山大,要是餓死了一堆人,就會被人利用,作為攻擊內(nèi)閣的手段。
無論如何,先把今年的事情應付過去,其余的明年再說。
申時行不太喜歡不顧長遠的作法,可是他人微言輕,不敢隨便插嘴。倒是唐毅沉思一陣,微微搖頭。
“汝默說的有理,自從嘉靖四十年開始,北方的災情一年比一年嚴重,水旱蝗災交替,隆慶五年,光是給各地賑災的銀子就有一百八十萬元,今年上半年,就花了一百五十萬。按照這個速度下去,朝廷的確吃不消。而且光是發(fā)銀子,發(fā)糧食,未必能解決災情。”
“師相明鑒!”申時行忙說道:“弟子以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北方天氣越發(fā)惡劣,每畝田的出產(chǎn)越來越少,縱使朝廷能賑濟一時,卻沒法賑濟一輩子。不讓北方的百姓找到生路,只怕早晚會有撐不住的那一天,畢竟是幾千萬張嘴啊!”
申時行點出了麻煩所在,以唐毅的估算,小冰河期的威力,根本不是農(nóng)業(yè)時代能抗衡的,除非弄出了化肥農(nóng)藥,再弄出無數(shù)的機械設備,修水渠,挖水井,北方的土地才能有增產(chǎn)的希望,不然只會一天比一天衰敗,一年的產(chǎn)量比一年少……
最后就會變成無底洞,朝廷需要不斷往里面扔錢,一點不扔了,就會流民遍地,進而演變成農(nóng)民起義。
該如何賑災,當真要費一番思量。
“汝默,你以為該如何應付?”
申時行不好意思撓撓頭,“弟子哪有什么主意,還是師相決斷吧!”
“總是藏著掖著就不好了,我可聽說你在漢中主持過賑災,干的很不錯,說來聽聽吧!”
申時行一激靈,原來師相一直關心自己啊,他的膽子一下子大了起來。
“師相,那是隆慶三年的時候,漢中大旱,赤地千里,流民不下二十萬,全都聚集在了州城,而漢中的存糧加起來還不夠一個月的開銷,從外面調(diào)運,也是遠水不解近渴?!?p/>
聽著申時行的敘述,幾位閣老也都皺了眉頭,二十萬災民啊,這要是放在京城,也夠麻煩的,小小的漢中,應付起來可是不容易。
卻沒有聽說漢中鬧出亂子,申時行這家伙有點門道。
“快說說,你是怎么解決問題的?”唐汝楫好奇道。
“回唐閣老,下官遍訪漢中各地,發(fā)現(xiàn)田地缺水,原有的水渠也都荒廢多年,難以恢復。下官便斗膽和幾家毛紡場聯(lián)絡,從他們手里換來了二十萬只綿羊,并且許諾,免費幫著放養(yǎng),一年之后,羊毛和羊原數(shù)奉還?!?p/>
“那有什么賺的,莫非白干活不成?”
“怎么會!”申時行笑道:“綿羊一年至少能產(chǎn)一胎,甚至一年兩胎,每胎二至四只小羊,借來的二十萬羊,公母參半,一年之后,漢中百姓手里就有五十萬只綿羊。恰逢當是開拓了安南,朝鮮等處市場,呢絨需求大增,羊毛賣了一個好價錢,兩三年的功夫,漢中已經(jīng)成為陜西有名的養(yǎng)羊重鎮(zhèn),已經(jīng)籌建了十幾家毛紡工場,數(shù)以萬計的百姓養(yǎng)羊,紡織,比起種田,收入翻了一番不止?!?p/>
提到了這里,申時行也不無得意,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給漢中留下了一套完整的毛紡工業(yè),北方氣候越來越惡劣,種田不成,養(yǎng)羊卻能大賺。
他離開漢中的時候,百姓送了一程又一程。
好幾天之后,他的心里都暖呼呼的,那份成就和自豪,絕不是普通人能夠體會的。(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