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漢兒不為奴 第四百六十二章 誰贊成 誰反對
胡啟立部本為廣東綠營督標,反正時有督標兵千余,又有順德營兵9oo余隨之一同反正。>八一≥﹤≤<﹤8<1三江口之戰(zhàn)結(jié)束后,胡啟立率所部2ooo兵奪取惠州府城歸善縣,設(shè)計騙開城門后便殺奔府衙,脅迫清廷委任的惠州知府馬安民與之一同反正。
馬安民本是明朝的連化知州,紹武政權(quán)覆沒后開門向清軍請降,被清廷任命的兩廣總督佟養(yǎng)性留任,后來李成棟反正歸明,這馬安民卻是長了心眼,沒敢跟著一起換上明朝官服,而是連夜將官印帶著跑到北面的贛州。結(jié)果李成棟敗亡后,“未從賊”的馬安民便官運亨通起來,先是從連化那個散州調(diào)到肇慶任通判,后來又接了往廣州任參政官的惠州知府王章鈞的位子。短短十年,從一個七品的散州知州做到四品的大府知府,不能不說馬安民當年的選擇頗是有眼光,若當年走錯一步,今日的他只怕早已成了一具白骨。
眼下形勢,雖說太平軍占了廣州,平南王尚可喜和靖南王耿繼茂一死一降,滿州將軍哈哈木連同滿城都叫太平軍給干掉,可馬安民還是不看好南明,畢竟和已占大半天下的大清相比,南明這氣數(shù)真的不行。當年李成棟反正時,廣東全省地盤轉(zhuǎn)瞬歸了明朝,可結(jié)果又如何?
大勢逆不得??!
馬安民不想反正,他想跑,和當年聞知李成棟反正一樣趕緊跑,然而馬知府的度卻是慢了一步,在他剛把官印揣在懷中時,胡啟立的兵就沖進了府衙。
“馬大人可愿歸明?”
胡啟立叫人將刀架在馬安民脖子上,也不與他多說,但問他愿還是不愿,若不愿這刀便砍下去了。
一番猶豫之后,怕被清廷清算可更怕死的馬知府選了條他非常不愿意走的路——反正歸明。
馬安民是違心答應(yīng)胡啟立反正的要求,表面上十分配合胡啟立接收惠州地盤,背地里卻派人往潮州吳六奇那里求援,甚至將自己迫不得已歸明的苦衷也寫了封血書央求吳六奇替他遞上京師,免得他日大軍殺到,清廷不問青紅皂白將他腦袋也砍了。至于書寫所用的血到底是他馬知府的還是另有他人,卻是個不能說的事了。
有了馬安民明面上的配合,胡啟立接收惠州各縣進展很順利,那些清廷委任的知縣大多響應(yīng)了知府大人的“號召”,人人都換了一身嶄新的大明官服,不過真正把辮子割了的卻只有龍川和海豐兩個知縣,其他各縣的太爺腦袋后還掛著辮子呢。
不過胡啟立雖然已經(jīng)反正歸明,可部下很多人也沒有割辮,甚至連胡啟立本人也沒有將辮子割掉,以致于百姓們??吹揭粠兔鬈娫趲讉€留著辮子的官員帶領(lǐng)下到處抄家,美其名曰“勸糧”,有好事的問起來,那幫明軍多半還會說這是與廣州的太平大軍學(xué)的。
有鑒于太平軍的成功事跡在,胡啟立也算是有樣學(xué)樣了,不僅學(xué)太平軍“勸糧”征收他的軍餉錢糧,還學(xué)太平軍大滾雪球,瘋狂在惠州境內(nèi)收編綠營,招納土匪,強征青壯,短短數(shù)月便將所部2ooo兵擴至一萬四千兵。
擴充實力同時,胡啟立又以惠州總兵的名義大肆封官,不僅追隨其反正歸明的部將都升官晉爵,那些招降來的營兵和土匪的大小頭目也是人人給官。官印不夠便拿木頭來刻,導(dǎo)致惠州一夜之間出現(xiàn)數(shù)百拿著木頭官印往各縣接防的官,同一個縣竟然能出現(xiàn)兩個守備出來!
這些“木頭官”把個惠州鬧得烏煙障氣,百姓怨聲載道。此種作為,不僅廣州的周士相不屑,違心反正的馬安民更是心下譏諷,認為胡啟立行事如此荒謬,在惠州肯定是站不住腳的。
果不其然,潮州的吳六奇在和胡啟立部小規(guī)模試探幾次后,突然調(diào)重兵于碣石衛(wèi)重創(chuàng)了胡啟立手下大將韓朝宗部,兵進6豐,揚言要在惠州過春節(jié)。
聞知消息,馬安民欣喜若狂,偷偷聯(lián)絡(luò)了惠州城中一些被胡啟立勸過糧的士紳大戶,準備在吳六奇大軍到來時開門做內(nèi)應(yīng),哪曾想胡啟立卻向廣州的太平軍求了援,結(jié)果“大力將軍”連太平軍的影子都沒看到便匆忙率部東撤,被太平軍的騎兵攆上后連敗兩陣,傷亡千余人?;氐匠敝莸膮橇娌桓遗c太平軍野戰(zhàn),縮在潮州城中再也不敢出來,任由太平軍將潮州附近變成了“無人區(qū)”,掠去無數(shù)錢糧物資和人口。
吳六奇不頂用,馬安民只能將恢復(fù)惠州的希望放在了簡親王濟度所率的滿蒙漢大軍身上了。他在惠州日夜想著的就是簡親王大軍能夠蕩平太平寇和胡啟立這個王八蛋,可等來的消息卻是簡親王大軍被太平寇包圍在碣石衛(wèi),最后蒙古兵殺害簡親王向太平寇投降了!
這個消息不亞晴天霹靂,馬知府如同聽聞噩耗,當時臉就白了,手也哆嗦了,連著幾天在府衙吃不下飯,睡不得覺。馬安民的幾個親信知道知府老爺為何害怕,他們也參與了馬安民勾結(jié)吳六奇,聯(lián)絡(luò)城中士紳的事,擔(dān)心胡啟立知道這件事后會要他們腦袋,于是便有人不甘等死,要馬安民鋌而走險,趁城中明軍不多趕緊聯(lián)絡(luò)人手搶占惠州城,然后動全城百姓上城堅守,怎么也要撐到朝廷再調(diào)大軍前來。
馬安民同意了親信的建議,可先前聯(lián)絡(luò)的那些士紳大戶這會卻對他這個知府避之不唯恐不及,派去聯(lián)絡(luò)的人一個也進不了他們的家門,沒有這幫在城中有勢力的地頭蛇支持,馬安民一個光桿知府能成什么事,難不成靠這幾個親信去沖散胡啟立留下的幾百營兵不成?
馬安民想過要自殺,可卻是怎么也沒法對自己下得了這個狠手,幾個親信見狀,知道指望不了知府了,便也各自逃命去了。樹倒猢猻散,馬安民在府衙渾渾噩噩等了十多天后,突然來了一隊胡啟立的兵,說是奉太平軍統(tǒng)帥、大明興平伯的命令,要馬知府立即前往6豐議事。
除了知府馬安民,惠州各縣的知縣官全部接到了通知趕到6豐,在海豐的惠州總兵胡啟也帶著總將王大林等人到了6豐。一進城,胡啟立便向一直在6豐的部下韓朝宗打聽周士相召他前來的目的,韓朝宗卻是不知。
四月二十三日,周士相在6豐縣衙召見了惠州文武數(shù)十人。屁股剛一坐下,胡啟立就領(lǐng)著一眾文官向周士相見禮,待他們行禮后,周士相開誠布公告訴他們自己決意改編惠州兵,將惠州兵整編為太平軍的第七鎮(zhèn),惠州民政也將由廣州的布政使司衙門接管,原有各官堪用者留任,不堪用者廢黜,以此整肅惠州吏治。
“東征之役全捷,偽親王濟度授,偽兵萬余人皆降,粵東再不復(fù)為偽兵所脅,故本伯決意回師廣州,稍作休整便率精兵入廣西勤王。勤王之前,本伯卻要整頓廣東軍政,以求號令嚴明,政令通暢。日后廣東各府兵事盡歸軍帥府會理,民事則由布政使司衙門辦理。各地鎮(zhèn)守之將不得再有私兵,皆入太平軍建制聽調(diào)聽用。反正各官也當由有司考核,或升任,或留任,或罷黜?,F(xiàn)在,本伯需要知道一件事,那便是,”說到這里,周士相起身掃視了一眾還沒反應(yīng)過來的惠州官員,大聲問道:“誰贊成,誰反對!”(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