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悠閑聊天群 第一百一十一章 青城山上
在路上的一個多小時相互寒暄中,毛玥認識了考察組的一行五人。
為首的襲文光在冰封千里的風投公司內(nèi)擔任項目部主任,經(jīng)常帶隊進行這樣的考察,負責綜合評估投資對象的潛力。
而其他四人,則都是專業(yè)人士。主動坐到副駕駛的那個男人叫衛(wèi)成周,資深會計,負責對投資對象的財務狀況進行考察。
后排左邊第一個女子叫雷靜珊,是資深的人事專員,負責對投資對象的創(chuàng)始人、員工素質(zhì)等整體調(diào)查。
她旁邊坐著的是葉又梅,是一個高級教師,也曾自己創(chuàng)辦過培訓學校,對教育行業(yè)有很深的了解,負責考察晨功教育的教學水平。
后排最右邊,坐著的是胥安和,他是資深的銷售,負責考察投資對象的銷售團隊、市場規(guī)模等。
這一行五人,除了葉又梅,其他四人都是冰封千里手下固定的考察團,負責對他初步挑選的公司做全方位的考察,最終得到報告,看是否值得投資。
可以說,風投最后到底投不投,投多少資金合適,他們有很大的發(fā)言權。
當?shù)竭_校區(qū),下車之后,幾人都渾身一抖,毛玥微微一笑,看,這又是一群不能抵擋南方寒氣的魔法攻擊的。
五人下車后,看到二層小樓,看到寬敞的操場,五人的眼中都閃過一絲驚訝。在來之前,他們都有抽一定的時間對培訓行業(yè)有所了解。
培訓學校,作為課外補習機構,最常見的有三種情況。
一種是公辦學校的在校老師,在一個小區(qū)內(nèi)租一套居民住房,改成教室的樣子,只晚上和周末上課,主要生源就是該老師在學校里的學生。這種一般在行業(yè)內(nèi)被稱為作坊式的培訓機構。
而第二種,當?shù)氐慕逃龣C構,一般租的門面,在偏僻的街道上,主要輻射周邊街道的學生。
第三種,全國連鎖的機構,財力雄厚,一般租在寫字樓內(nèi),依靠名氣和來聚攏生源。
但是,無論這三種哪一種,都沒有晨功教育這樣的規(guī)模,有著二層小樓,居然還有運動的操場。
為首的襲文光眼底一道光芒閃過,她想起出發(fā)前,李總說之所以選擇投資這家培訓學校,就是因為他們業(yè)務好,已經(jīng)準備開辦全日制學校了。
看眼前的規(guī)模,應該不止是準備了,而是已經(jīng)初步具備了這樣的實力了。
“大家這邊請!”毛玥微笑著在五人斜前方引路。
此時,下課鈴聲突然響起,很多孩子從教室里走了出來。在寒冷的冬天,他們都希望能走出教室來透透氣,活動一下手腳。
很多在晨功教育已經(jīng)呆了快半年的學員對毛玥都特別的熟悉,特別的喜歡她。
毛玥雖然回蓉城已經(jīng)有一周多的時間了,但是一直都在外忙碌著,除了行文樂他們六人,其他孩子還沒有看到過毛老師。
此刻,有個眼尖的學生,遠遠的就看到了毛玥的身影,他高興的大喊:“毛老師!您終于回來了呀!”
隨著這一聲,越來越多的孩子都發(fā)現(xiàn)了毛玥,他們紛紛跑過來跟毛玥問好,絮絮叨叨的說著這一個多月未見的想念。
襲文光等人看到被孩子們簇擁著的毛玥,對晨功教育的認可度又上一層。因為他們中也有人為人父母,他們都很清楚,被孩子喜歡的老師,都是很好的老師。
一直到上課鈴聲響起,孩子們依依不舍的回到了教室,毛玥才得以脫身,繼續(xù)帶著襲文光等人參觀整個校園。
晨功教育的校風很好,剛剛還人聲鼎沸的操場,在上課鈴聲響起之后頓時就安靜了不少,操場里也看不到學生的蹤跡了。
毛玥他們一行六人經(jīng)過教學區(qū)域時,沒有誰在開口說話,都隔著窗戶慢慢打量教室里學生的學習情況。
當走到辦公區(qū)域時,五人中的高級專家葉又梅對著毛玥豎起大拇指夸獎道:“毛老師,你們學校的風氣真不錯!學生上課都挺專心的!”
“葉老師,您過獎了!不是我們學校風氣好,而是孩子們本身就很乖!”毛玥微笑著回答。
當帶著眾人參觀完學校之后,他們每個人都跟晨功教育的相關部門進行對接,去仔細審核了。連襲文光都由李顯這個名義副校長負責接待。
毛玥回到她自己的辦公室內(nèi),抱起今天因為太早沒有跟著她一起去機場的鄭嘆,匆匆趕往昊天科技,去進行今天的新教師培訓。
在蓉城西南68公里處,有一座天下名山,名為青城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全球道教全真道圣地,華夏四大道教名山之一,華夏道教發(fā)祥地之一。
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諸峰環(huán)峙,狀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級,曲徑通幽,以幽潔取勝,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譽。
東漢順帝初年,張陵入鶴嗚山修道,創(chuàng)立五斗米道.亦即天師道。鶴鳴山與青城山同屬古岷山山脈,張陵最早從鶴鳴山來到青城山結茅傳道,并羽化山中。
東漢漢安二年,在寫畢二十四道書兩年后,張陵到達青城山,在此結茅傳道,創(chuàng)立了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使青城山成為了中國四大道教名山之首。
隋唐統(tǒng)治者對道教的扶持,使這一時期的青城山實乃“神仙都會之府”。
此時的青城山,游人如織,也曾有人想來此尋仙問道,可惜都一無所獲。
那是因為來者都不知道,在青城山的深處,有一洞天福地,名曰寶仙九室之洞天,方圓二千里大小。
青城洞天內(nèi),山勢起伏、林木青翠,與外界的青城山極其類似。在洞天的正中央,有一高峰,高度遠超其余諸山,名為老霄dǐng,dǐng上有一亭,名為呼應亭,取“登高一呼,眾山皆應”之意。
此刻,在亭內(nèi)站著兩人,一人須發(fā)皆白,著一身灰色道袍,仙風道骨。另一人,卻穿著白色恤衫,淡藍色的牛仔褲,留著清爽的平頭。
這樣打扮的兩人,站在一起,總看著有那么一絲別扭。()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