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折錦春 第330章 故國沓
墨三看了桓子澄好一會,面上縱無異色,然心底里卻有些發(fā)寒。
論年紀(jì),桓子澄比他小了一輪還不止,論閱歷,墨三年輕時(shí)走南闖北,而桓子澄從幼時(shí)起便僦居于遼西郡,據(jù)說是整日讀書,清高不塵。按理說,無論是氣勢還是行事,桓子澄應(yīng)該落在下風(fēng)才是。
可是,最近這幾次接觸下來,墨三才知曉,傳言實(shí)不可信。桓子澄確實(shí)清高,卻并非無塵。
正相反,他行事之間的那種陰毒與冷酷,還有那種精密到讓人駭然的謀算,幾可謂老謀深算。
這便很令人稱奇了。
年紀(jì)輕輕,又幾乎是在鄉(xiāng)野間長大的,落魄如斯,縱然是冠族子弟,教養(yǎng)非凡,能養(yǎng)成個高潔如雪的性子已然不易,可這桓子澄卻在這高潔之外,別有一種毒辣乃至于狠決,普通的一族之長也未必有他這樣的手段。
墨三總覺得,每見一次桓子澄,他都會多一分迷惑。
“剩下那二十余死士,先生留幾名看家罷。”啞奴淡然的語聲傳來,令墨三轉(zhuǎn)回了心神。
“幾名?”他下意識地重復(fù)道,面色訝然,挑眉看向桓子澄,“郎君的意思是,剩下的人,你們都要了?”
桓子澄點(diǎn)了點(diǎn)頭,眸色如冰:“吾有用。先生先選,人數(shù)不得過五。”
語中之意,墨三只能從那些死士中選走五人。
聽得此言,墨三便皺起一雙淡眉,面上泛起了幾分不解:“為何?遼西郡如此偏僻,桓氏還有用到死士之時(shí)?”
總不至于桓大郎再搞一次大規(guī)模的刺殺吧?
事實(shí)上,依墨三之意,就算桓氏將來起復(fù),重回大都,這些死士他們也用不著。
桓氏是何許人?那可是大陳冠族,族中縱然沒有死士,精于技擊的大手與宗師卻數(shù)不勝數(shù)。
這些死士要來何用?
墨三十分不解。
而對于桓子澄刺殺大陳諸皇子一事,他倒并無多少驚訝。
他們墨家源發(fā)于前秦,前秦滅,故國沓,墨氏族中便有了一條族規(guī),墨氏子弟可以輔佐他們想輔佐之人,卻也僅屬其個人行徑,而墨氏一族,卻絕不會歸附于任何一方勢力。
墨氏是獨(dú)立的,超然于三國之外。就算以后再多出五國、十國,或者是天下一大統(tǒng),墨氏也始終不會以家族的名義出面輔佐任何人。
所以,即便身在陳國,墨三幫著桓子澄謀劃行刺一事,亦是胸?zé)o掛礙,并沒把陳國皇族當(dāng)回事。
“此一役,尊府四人盡皆全身而退,死士則是俱亡。依我所見,留下這些死士,也不過是多了十?dāng)?shù)張食餅之口爾。”墨三說道,面上帶了一個淡笑。
此次進(jìn)京行刺,桓家只派了四個人,余下的皆是墨家死士。而從事后的結(jié)果來看,桓家派去的人還是很管用的,反倒是這些所謂死士,倒真是死得不能再死了。
其實(shí),這些死士的武技都很一般,無非是從幼時(shí)便被喂了藥,成了只聽命于主人的木偶而已,唯一的好處便是口風(fēng)死緊,怎樣嚴(yán)刑拷問他們也開不了口。而若論真正的用處,二十名死士加起來,還不及一個武技大手管用。
放著桓家的武技高手不用,桓子澄偏要留下死士,可以想見,他必定又在謀劃著什么,而這些死士到了他手上,也定是有去無回。
墨三著實(shí)有些肉疼得緊。
留在趙國的墨家分支那些人,一個個把錢看得比什么都重,不花足了錢,他們才不會將死士送過來。而墨三手頭剩下的那些金,卻是要用來召集墨氏子弟的,總不能全都花在買死士上頭。
所以,墨三才會對極力游說桓子澄,試圖讓他放棄那些剩余的死士。
聽了他的話,桓子澄面色安然,唇角微動了動,道:“待八、九月間,先生自可知曉。再,明年春時(shí),至晚夏時(shí),亦會有變化。”
墨三聞言,面上的神情便有些不大自在。
推命定理、風(fēng)水堪輿,這本應(yīng)是墨氏最擅長之事。然而,在桓子澄的面前,他卻拿不起這個架子來。
墨家最精華的機(jī)關(guān)堪輿之術(shù),早在三十多年前便失傳了,就算還有那么一兩個知曉此道者,亦只是通而不精,連普通的術(shù)數(shù)都比不過。
而在這些事情上,桓子澄卻是比他這個墨家子弟還要在行,從最開始的尋寶探秘,再到之前的布局行刺,乃至于此刻對未來諸事的隱約預(yù)判,在在皆強(qiáng)出他墨三許多,似是比他這個墨氏子弟還要更像墨家人。
“如此,倒是我多言了。”墨三自嘲地笑了笑,一雙和善的下垂眼卻死死凝在桓子澄的身上,眸中銳意直若針尖,“卻不知,郎君之言,應(yīng)在何處?”
今年八月或九月會發(fā)生何事?
還有明年春時(shí)至夏時(shí),又會有什么變故?
桓子澄為何會如此篤定?
他接下來又要做什么?
一連串的疑問匯聚于腦海,令得墨三的神色變得極為肅然。
桓子澄卻根本不曾看他。
他冰冷的眸光,直直拋向了不遠(yuǎn)處的那幾竿修竹。
那一刻,他的神情,含了一絲極淺的倦怠。
“逢八者,大不吉;來年暖,宜起行。”淡淡地說了這十二字,他便站起了身。
墨三坐著未動,只專注地看著他。
桓子澄的身量極高,修長俊挺,遠(yuǎn)觀如白樺,近看似碧竹,與他身上那種冷淡而冰寒的氣質(zhì),極為相合。
可惜了這般俊美的容顏,終不免零落于這偏僻的遼西郡,如衣錦夜行,無人得知。
沒來由地,墨三覺得黯然,頓了頓,方才想起送客。
“余物早已奉上,愿郎君諸事皆安。”直身而起,他向桓子澄緩聲說道,語氣中早不見了方才的質(zhì)問,唯余一派平和。
除了那些死士之外,桓子澄還向墨家討要了一種很罕見的毒針,也不知要用來做什么,墨三對此很是好奇。
不過他知曉,此時(shí)他再怎么問,也是問不出結(jié)果來的。
總歸那處寶藏已然到手,桓子澄便是做下天大的事,也不與他相干。
面上帶著淡淡的笑意,墨三向桓子澄揖手作別,態(tài)度已是恢復(fù)了最初的從容與客套。
桓子澄亦舉手一禮,旋即便帶著啞奴步出了院子,很快便穿堂過室,來到了門外。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