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秦吏 第236章 威懾
這幾日,雖然楚軍已退,但秦國的援軍卻依舊源源不斷抵達(dá)潺陵,有的來自江陵、郢縣,有的來自上游的枝江,更有從竟陵、華容等地趕赴的。
出于某種目的,郡尉李由也未將其遣歸,就這樣,到了四月底時,潺陵秦軍已達(dá)七千余人……
一方面,是要給楚國壓力,另一方面,則是要實(shí)行黑夫的“威懾”之策。
巴人們眼看秦軍越聚越多,無疑是十分驚訝的,雖然整個夷道的巴人部落加起來有兩萬人,但他們散于各地,在溝壑山林里星羅棋布,很難集結(jié)起來。頂多是祭祀時在武落鐘離山周邊聚會,但那樣的情形,十年都見不到一次。
所以,當(dāng)四月初時,樊禽將各部男丁聚集到一起后,得四千人,夷道的巴人便以為,這大概是世上最龐大的軍隊(duì)了,秦楚兩國都要拉攏討好自己,不由自矜得意……
這是因?yàn)橐牡琅c外部隔絕,道路不通的緣故,當(dāng)?shù)夭柯涠甲砸詾槭且坏刂鳎恢乐T夏冠帶之國的廣大。
直到今日,他們的三觀才被刷新。夷道的巴人們,這輩子都沒見過這么多人、馬和武器。眼看秦軍越聚越多,營盤越建越大,幾個部落的君長便請能講兩種語言的“夏子”試探地問黑夫,這究竟有多少兵卒?
“雖然聚集了一萬人,卻也不過到南郡兵丁的十分之一!”
黑夫讓夏子將自己的話原模原樣地翻譯過去,嚇唬這群幾乎沒出過夷水方圓百里的鄉(xiāng)巴佬。
“而南郡雖然有十萬兵丁,可也只是秦國二十多個郡中,地域較小,人口較少的一個!汝等且自己算算,秦國一共有多少兵卒?”
那是超出了巴人君長想象力的數(shù)字,他們不由面面相覷,惶恐不已。
楚國使者吹噓楚國“持戟百萬”,如此看來,秦國比楚國還強(qiáng)大兩三倍呢!
先被數(shù)量驚到后,他們隨即又感受到了秦軍的質(zhì)量。
次日一早,吃飽喝足后,迷迷糊糊睡過去的巴人君長們被部眾匆匆搖醒,出到帳外后頓時傻了眼。
卻見那些數(shù)量龐大的秦軍,已經(jīng)在城外盡數(shù)集結(jié)了起來,金鼓旗幟鮮明,軍吏乘車騎馬,兵卒也盡數(shù)披甲,手持鋒利的戈矛。
隨著城頭的將旗揮動,整個場地上,金鼓聲連響不絕,秦軍黑壓壓的方陣,開始朝巴人這邊開來,長矛放平,以劍擊盾,嚇得眾君長半死,還以為秦人背信棄義,要對自己痛下殺手了!
直到黑夫奉李由之命來告知眾君長,這是秦軍在演練兵陣,同時那些陣列也開始調(diào)頭轉(zhuǎn)向,君長們這才將提到嗓子眼的心收了回去……
金聲清脆,鼓聲雄渾,來自各地的秦卒們依照金鼓之音,一鼓整兵,二鼓習(xí)陳,三鼓趨食,四鼓嚴(yán)辦,五鼓就行,聞鼓聲合,然后舉旗……他們或進(jìn)或止,或擊或退,不時發(fā)出喊殺之聲。幾種聲音匯聚,沖上云霄,響徹四野!
巴人們松散慣了,哪見識過這場面,一個個目瞪口呆,即便有個把人將驚訝之情掩飾得稍微好一點(diǎn),但手里卻不由自主握緊了柳葉劍,生怕那些陣列有序的方陣突然朝自己殺來。
巴人武士在與一個秦兵對峙時,會覺得自己占優(yōu)勢,但當(dāng)秦軍展現(xiàn)出那恐怖的集體性時,這場面是令人震撼的。
君長們一下子覺得,在武落鐘離山做的事情是對的,難怪巴忠極力規(guī)勸諸部復(fù)歸秦國,想來他是知道秦國真正實(shí)力的……
黑夫看著這一幕,十分滿意,這場演武,基本達(dá)到了他想要的效果。在他看來,秦國雖然在夷道推行懷柔之策,卻忘了教他們一件事,那便是認(rèn)清雙方的實(shí)力差距。
蠻夷戎狄,在殘酷的環(huán)境里發(fā)展壯大,服膺的多是強(qiáng)者為尊的道理,現(xiàn)在就是要告訴他們,這天地間最強(qiáng)者莫過于秦!
他們越是對秦國的力量感到折服,就越容易聽從擺布,收起那些叛亂的心思。
第一天如此,第二天的訓(xùn)練一如昨曰,入夜乃停。
到了第三天,李由才正式召見了巴人眾君長,這時候,已經(jīng)被震懾到的君長們來到城池上后,皆膝行,不敢抬頭仰視李由,面對李由嚴(yán)厲喝令他們交出先前曾親手殺害、秦卒的兇手,也莫敢不從……
早先還被簇?fù)頌橛⑿鄣纳习倜腿宋涫浚瓦@樣被推攮了出來,他們將被押赴夷道,斬于夷水之畔!以告慰中伏而死的百余、秦人!
夏歷五月初時,梅雨季節(jié)到來,隨著大雨橫掃大江兩岸,楚國和秦國在南郡的較量暫時告一段落,在這種天氣里及交戰(zhàn),不等敵軍殺來,己方就得先被大雨擊得七零八落。
巴人諸部也相繼散去,而李由在潺陵留下三千兵卒守備,又派了一千人去留守夷道后,其余人等,都陸續(xù)北返。
他們或從潺陵邊上的油江口上船,或步行到北面三十里外的江津口渡江,用的依然是笨辦法,用南郡水師的樓船、艨艟慢慢運(yùn)載到對岸。
船少人多,眾人少不得要在渡口處等待許久,黑夫瞧著這麻煩的運(yùn)載方式,便向李由提出了一個建議。
“郡尉,江陵和潺陵雖然距離不遠(yuǎn),但因?yàn)橛写蠼韪簦糠瓿藖矸福家骷笮〈唬ㄉ蠑?shù)日時間才能將大軍運(yùn)送過來,往往已失先機(jī)。”
“我去年在魏地時,常聽說諸國大軍在大河上造浮橋讓兵卒快速渡河,不知是否試過,在江上架設(shè)浮橋?”
北方浮橋并不少見,據(jù)說早在周朝時,周文王為了迎接來自中原的新婦,就在渭水上搭建了浮橋,如今秦國定都咸陽,渭水之上,更有一座永久性的浮橋,連接渭北咸陽和渭南地區(qū)那一系列新宮殿。
而在大河之上,也有不少浮橋,比如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便初作“河橋”于蒲津,后來還變成了永久性的蒲津橋,黃河鐵牛的故事,想必很多人不陌生。
所以黑夫就在想,若是長江上也能有一座”江橋“,秦軍對大江南岸的軍事控制,豈不是加強(qiáng)了許多么?
聽了這個建言后,一旁有個尉史噗呲一聲笑了出來,李由和黑夫看了過去,問他為何發(fā)笑。
這尉史連忙下拜道:“下吏只是以為,江陵附近的水面寬闊,少了上千條舟船,恐怕難以連成浮橋,更何況,古往今來,南人善舟船。所以過去楚國與吳、越在長江、淮河征戰(zhàn),官員輜重船載,一般的兵卒直接脫了甲胄泅水而渡,卻很少聽說造浮橋的……”
“目光短淺。”
李由卻斥了尉史一頓:“往后若是大王已破淮北、淮南,要繼續(xù)派將軍進(jìn)取江東、江南之地,十?dāng)?shù)萬人渡江,用船只運(yùn)載得運(yùn)半個多月,還是浮橋更方便些……”
李由將黑夫的這份建言記在心里,覺得以后可能用得上,而后,他們也登上了大船,隨著槳葉劃動,緩緩朝江陵駛?cè)ァ?p/>
期間,還收到了一封郡守發(fā)來的郵傳。
黑夫知道,在夷道和潺陵出事后,葉郡守的行縣計劃就泡湯了,李由出征馳援,他就必須坐鎮(zhèn)江陵穩(wěn)住局面,不知此時發(fā)信來,又是出了何事?
李由當(dāng)著眾人的面拆開了這信牘之后,卻不由大笑了起來,對黑夫等人道:
“郡守來信說,此番我軍挫敗了楚人攻勢,又平定了夷道之叛,當(dāng)為將士請功拜爵,并要帶著官吏和全城百姓,在碼頭迎接吾等凱旋歸來!”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