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秦吏 第604章 海東
或許是靠海的緣故,九月底晚秋之際,滄海城已經(jīng)冷得好似冬天,穿著夏裝遠(yuǎn)征的士卒,早已凍得直哆嗦。好在這次與黑夫同船送到前線的,還有數(shù)千件羊毛衣,北地、隴西的細(xì)羊毛,送到咸陽織成厚實衣裳,又馬不停蹄地送到膠東,一件件發(fā)到關(guān)中兵手上,穿上以后,寒意頓消。
軍官們甚至還有特制的狗皮帽子,帽身有兩個護(hù)耳,天氣寒冷時可以拉下護(hù)耳緊貼臉部,眼下還不太寒冷,可以系到帽頂——此物隨著“發(fā)明”它的黑夫,從北地流行到了膠東,又漂洋過海來到半島,一眾將吏戴上后,還真有點像野戰(zhàn)軍戰(zhàn)士了。
這一次,他們亦是將中原的旗幟,插到了三八線之南的地……
將士們忙著領(lǐng)取羊毛衣狗皮帽之際,大帳之內(nèi),黑夫亦與扶蘇溝通了意見。
“陛下的詔令是,入冬前滅滄海君,如今滄海君與其部眾遁走,這一戰(zhàn),可算不上結(jié)束。”
黑夫在提醒扶蘇,按照秦始皇的性格,在砍下滄海君人頭前,這場仗絕不會就此罷休。
“大軍已無力再去尋敵交戰(zhàn)。”
扶蘇說的是實情,眼看凜冬將至,這時候去未知的廣袤地域追索敵人,無疑是送死——要么死在伏擊之下,要么死于疲憊饑寒。
此外,這滄海城,也已是補(bǔ)給線的盡頭,隨著西南季風(fēng)停止,大規(guī)模的輜重運送,得等到明年五六月了,留守當(dāng)?shù)兀瑹o疑是不可能的。
既然一場仗無法解決問題,那就只能打持久戰(zhàn)了,但扶蘇對這場戰(zhàn)爭的未來有些悲觀,作為對這片土地一無所知的外來者,他們已失了地利。敵人狡猾,絕不正面迎戰(zhàn),想逮住他們的尾巴,談何容易。
“就算要再戰(zhàn),恐怕得先撤回遼東休整……”
相比于扶蘇考慮士氣、兵卒,黑夫的態(tài)度就有點不近人情了:既然好不容易來了,那就不能輕易退走!
“公子請看,此乃在膠東繪制的海東地圖。”
海東,這是對半島的稱謂,這幅號稱是“徐福所繪“的海東地圖被擺在案幾上。從上面可以看出,唯一的文明國度,箕氏朝鮮,只是個方圓數(shù)百里的小邦,人口十余萬人,不過占了這“三千里江山”的一角。
朝鮮之東有“東濊”,那是一個松散的部落聯(lián)盟,濊人亦是箕氏朝鮮的主要人口。
朝鮮南方則有“三韓”的部族,身材矮小,言語與濊人大為不同,秦軍近來接觸到了其中的“馬韓”。
這件事,黑夫已經(jīng)聽說了,數(shù)月前,膠東派遣三艘船渡海時,一艘三百斛的小船被風(fēng)浪卷走,桅桿折斷,舵也失靈,只能靠手劃。他們在西風(fēng)推動下,漂到了馬韓的海岸附近,不幸觸礁,船殼破了個大洞,海水不斷涌入。
船員只能劃著小船逃離,周圍鯊魚聞到血腥味蜂擁而至,被船員用僅剩的武器擊退,好在觸礁點距離陸地不遠(yuǎn),最后他們在一片荒無人煙的海岸登陸。
憑著那個與尉陽交好的百將一手“牽星術(shù)”測定的緯度值,他們大體確定了自己所處的方位。靠著捕魚、掏鳥蛋、狩獵,生還的數(shù)十人熬過了最艱難的半個月,一直向北走,終于見到了炊煙。
他們造訪了馬韓人的一個小部落。
馬韓人雖然原始蒙昧,以漁獵為生,最好生食章魚足,又將獸肉放在燒得滾燙的石頭上炙烤,看上去十分野蠻。但骨子里,卻也性情溫順,欺軟怕硬,馬韓人沒攻擊秦人,只是對船員們的衣服、武器很感興趣。
雙方連比帶劃后,船員們用衣裳交換了一些食物、獸皮,在馬韓人的指點下,從陸路北返。因為沒有地圖,眾人沒少走冤枉路,甚至在一座大山里繞了半個月才出來,那模樣,像極了野人。
中途,還遇到了從滄海城向南遷徙的隊伍,船員們只能屏息避讓,捉到了掉隊的人,竟是十多年前從齊地逃過來的士人,語言相通。
這是船員們數(shù)月來第一次聽到夏言,不成想?yún)s是敵人,真讓人哭笑不得。
他們一問才知道,秦朝大軍已逼近滄海城,距離此地不遠(yuǎn)了……
活下來的四十多人,最后七繞八繞,歷經(jīng)千辛萬苦,總算找到了在海岸附近巡邏的舟師。發(fā)現(xiàn)他們時,一個個瘦骨嶙峋,在海邊拼命揮臂,甚至有七尺男兒當(dāng)場哭了出來。
事后想想,這群人四個月里經(jīng)歷的種種故事,都可以編個海外探險記了……
也多虧了船員們提供的信息,黑夫他們才得以在地圖南部標(biāo)上了“馬韓”二字。
“滄海君奔于東濊、馬韓之間,但并未走太遠(yuǎn)。”
指著江華島東邊的地域,黑夫知道,這就是后世的漢江流域,名叫“漢城”,后來改為首爾的地方……
大體范圍能確定,可具體在哪,就無人可知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一旦秦軍撲空后匆匆撤離,滄海君便能卷土重來。
“屆時,他可以在海東大肆宣揚(yáng),不費一兵一卒擊退秦師,必然聲望大躁,加上六國人士相助,我唯恐,滄海君以后要稱霸東濊、三韓了……”
非但未能撲滅“謀逆”,反而讓他們進(jìn)一步坐大,早早在半島上創(chuàng)造一個與中原敵對的新政權(quán),那真是罪莫大焉了,黑夫可不想當(dāng)歷史的罪人。
“監(jiān)軍之意是,大軍就要在此島駐留?”
扶蘇皺眉,雖然物資還算充足,但沒有人比扶蘇更清楚這支軍隊的狀態(tài):強(qiáng)弩之末不能穿縞!將士們的體力、精力、士氣,都已在過去半年的遠(yuǎn)足中耗盡。
滿番汗的營嘯就警告,即便是熱心功爵的關(guān)中士卒,聽聞?wù)檀虿黄饋頃r,甚至都暗暗松了口氣,開始樂觀地考慮回家的事。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如今秦軍的士氣,早就枯竭了。
若現(xiàn)在告訴他們,要在此地過冬,一直到滅滄海君后才能回家,第二次營嘯,只是時間問題……
黑夫卻搖頭:“此地雖易守難攻,奈何孤懸海外,大軍駐留,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不能久持。”
再者,江華島周圍海道狹窄,每次進(jìn)出都提心吊膽,這個月來,舟師已經(jīng)觸礁損毀兩艘船了,這絕對不是一個駐軍的好地方,嗯,對岸漢江口的仁川倒是不錯,只可惜現(xiàn)在還是一片灘涂,要從頭修建一座津港要塞,現(xiàn)在還辦不到……
所以黑夫的想法是,放棄此地,讓大軍回到朝鮮,在列口駐留。
“如此,一來可以就近震懾箕氏朝鮮;二來在補(bǔ)給供應(yīng)不上的幾個月里,可以吃朝鮮的供奉;三來,一旦來年開春,滄海君率眾回到島上,大軍也能靠舟師運載,迅速南下!”
“駐于列口……”
扶蘇沉吟:“那畢竟是朝鮮城邑,長久借用,恐怕箕氏會不愿。”
黑夫卻不以為然,扶蘇雖然在王險城贏得了不錯的口碑,可要論真正的外交場上,他還是太心軟了,說來說去,還是太“君子”。
也正因如此,君子才可欺之以方啊……
“公子。”
黑夫嚴(yán)肅了下來,雖然扶蘇有了些改變,比過去好合作多了,但如今看來,他又要教扶蘇新的一課了。
“弱國,無外交!”
“監(jiān)軍此言有理,但……”
扶蘇默然,他真正擔(dān)心的是,眼下秦軍已經(jīng)失了天時地利,有點進(jìn)退維谷。唯獨箕氏朝鮮還算友善,愿意讓道借地,還派下面的邑大夫率眾幫秦軍運輸糧秣。
扶蘇害怕,一旦朝鮮視秦軍之舉為侵陵,那他們的“人和”也蕩然無存,到時候,再樹一敵,秦軍要如何在海東立足?
黑夫卻不以為然:“我觀箕氏父子,乃是吃硬不吃軟,昔日對周室如此,對燕國亦如此。對彼輩太客氣,反倒會讓他們認(rèn)為,大國可欺!”
幾個月前,若沒有舟師樓船遮蔽朝鮮海外,讓人望而生畏,扶蘇哪怕再表現(xiàn)得溫文儒雅,貴族風(fēng)范,恐怕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他說道:“這樣,到時候,公子依然只做好人,與之詩頌應(yīng)和,至于壞人,我來當(dāng)!”
黑夫一笑,露出了大白牙:“畢竟,吾面黑,亦似惡人!”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