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屋中文-免費小說,文字版,txt下載

 
  黃金屋首頁| 總點擊排行| 周點擊排行| 月點擊排行 | 總搜藏排行 繁體中文版| 收藏黃金屋| 設為首頁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黃金屋中文,黃金書屋
首 頁 手機版 最新章節(jié) 玄幻·奇幻 武俠·仙俠 都市·言情 歷史·軍事 游戲·競技 科幻·靈異 全本·全部 移動版 書架  
  文章查詢:         熱門關鍵字: 道君 大王饒命  神話紀元  飛劍問道  重生似水青春  
黃金屋中文 >> 漢祚高門  >>  目錄 >> 1418 乞活難謀

1418 乞活難謀

作者:衣冠正倫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衣冠正倫 | 漢祚高門 | 更多標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漢祚高門 1418 乞活難謀

武城為東郡要縣,實古趙地,平廣曠闊,四無山阜,東毗強齊,歲飾武備,邑之得名。

東武城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時期晉國為了防備齊國攻伐便于此筑城。時過境遷,如今的戰(zhàn)爭形態(tài)早已經不是春秋古時戰(zhàn)車沖殺,更加靈活多變,東武城地處河北平野,四邊無險可守,于戰(zhàn)略上的重要性也一再降低。

這樣的地理環(huán)境,自然也是有好有壞,壞處是無險可據(jù),一旦強敵壓境,鄉(xiāng)土轉瞬易手。好處則是不會有什么長期性、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于境域之內發(fā)生,這對于地方元氣的保存也有極大的好處。

所以如今的東武城,雖然談不上是什么戰(zhàn)略要戍,但憑其深厚的人文淵源,也可稱得上是河北名城。如郡望顯赫的清河崔氏、張氏等名族,俱都世居此境,余者尚有盧、陳、尹等大姓,即便清譽不彰,也都是鄉(xiāng)野根基深厚的土豪大族。

王師最初的戰(zhàn)略規(guī)劃中,東武城并不屬于中路戰(zhàn)場,所以在收復東武城之后,東路沈牧軍并沒有向西開拓,而是繼續(xù)北進攻伐渤海郡縣。

但計劃總是趕不上變化,東路王師高歌猛進的同時,中路右翼的兗州軍在初期的勝利之后卻遭到了上白羯軍的壓制,以至于東路王師重要的補給地臨清都受到了來自上白羯軍的威脅。

再加上入秋前后羯國另一路軍隊、由石虎之子章武公石斌所率領的兩萬幽州軍進入渤海戰(zhàn)場,渤海方面的推進便有些受阻,所以東路王師便也暫緩推進節(jié)奏,主力留守渤海郡域,另有部分軍隊則回守東武城,并向西南方向的廣宗發(fā)起攻勢。

當剛剛攻克上白的金玄恭感慨羯將石閔不乏亂世梟雄氣概的時候,遠在清河貝丘正統(tǒng)軍作戰(zhàn)的石閔卻未有如此自許,反而有種騎虎難下的困頓與煩躁。

石閔部伍駐扎于貝丘西境三十余里外的一處山野土丘上,清水一條支流繞丘而過,但是由于晉軍在南面上游的臨清攔河興設堤壩,這一條河流很早便進入了枯水期。

土丘向下東北方數(shù)里之外,便是東武城晉軍營壘,營壘規(guī)模并不算太大,依托于一座殘破的塢壁建成,駐扎兵力約在兩三千人之間。

兩軍于此對壘已經過去了十幾天,營壘之間這一條干涸的河道原本還稍顯泥濘,但經過過去一段時間的騎兵鐵蹄連番踩踏,早已經變得堅硬無比,且因為浸血太多的緣故,土色泛出一股妖異的暗紅,秋風中并彌漫著一股令人作嘔的腥臭。

石閔扶欄而立,由于近來殺伐頻頻,須發(fā)都有賁張姿態(tài),望去不怒而威,令人凜然生畏。其身后賁士標立,俱都沉默不語,抬眼望向東北方的晉軍營地。

雙方對峙以來,無有一日不戰(zhàn),規(guī)模各有大小,今日也不例外。

土丘下的戰(zhàn)場上,正有數(shù)百騎眾往來廝殺。石閔的部伍雖是新成未久之軍,但卻是吸取了襄國各方人馬的精華,之后在廣平境域大大小小的戰(zhàn)斗中多有磨練,俱都是精悍異常,哪怕面對南國青徐大軍中的騎兵精銳,仍能不落明顯的下風。

雙方交戰(zhàn)這數(shù)百人,在闊及數(shù)里的戰(zhàn)場上往復沖殺,雖然沒有各張旗號,但一眼也能分辨得清敵我。晉軍所用多為河西戰(zhàn)馬,望去便顯得比羯軍的塞馬要神駿許多,且將士衣甲鮮明,弓刀齊整,氣勢上勝出羯軍不止一籌。

今日率部出戰(zhàn)的乃是石閔的心腹部將蘇亥,其人體格健壯,甲衣緊繃在身上,望去魁梧異常,甚至就連胯下的戰(zhàn)馬都顯得有些矮小。

交戰(zhàn)伊始,晉軍騎兵方方面面的優(yōu)勢便顯現(xiàn)出來,對沖之際,人馬未至、勁矢先達,在這樣一個距離上,械用簡陋的羯軍根本無從反擊。

蘇亥當先勒僵轉避,身后部伍自是如影隨形,但仍有來不及操控戰(zhàn)馬轉變沖勢的騎士被晉軍勁矢穿飛,身死于戰(zhàn)場之上。

河西戰(zhàn)馬爆發(fā)力強,特別是短途的沖鋒,哪怕晉軍騎士裝備要比羯軍重了許多,在速度上仍然淺勝幾分。

飛矢一輪之后,弓掛鞍上,持刀在手,精騎凝聚的鋒芒直接扎入羯軍部伍中,那單薄的戰(zhàn)陣轉瞬之間便被穿透,約莫有百余羯軍騎兵被帶偏了沖進的軌道,隨著晉軍游騎的劈砍被裹挾分割,包圍屠殺。

初戰(zhàn)失利,這已經是羯軍不得不咬牙承受的現(xiàn)實,全方位的實力差距,讓他們也不敢奢望在與晉軍騎兵交戰(zhàn)時能夠勢如破竹的殺敵。

但眼下的小挫,并沒有造成羯軍的崩潰,陣型雖然被分割成了兩個部分,但兩個部分的騎卒仍在各自掙扎努力。

被晉軍將士包裹在其中的那百數(shù)羯軍騎士不斷向外沖擊,因為械用的不足,他們大多使用是制作更加簡便的長矛,但在晉軍鋒銳戰(zhàn)刀的劈砍之下,這些長矛能夠造成的殺傷力實在有限,甚至由于交戰(zhàn)過程中位置變幻劇烈,有的長矛明明刺中晉軍騎士的身軀卻被堅硬甲胄阻住,矛桿斷裂手中的情況頻有發(fā)生。

但是他們不斷的向外突擊,還是給晉軍沖陣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晉軍將士雖然裝備精銳,但騎術相對而言是要稍遜于羯軍。

南人習水、北人習騎,雖然青徐王師也多是青徐各地招募的丁壯精銳,并不能算嚴格意義上的南人,但講到這種大形勢上的制約,其實還是存在的。除了奮武軍、弘武軍等行臺絕對精銳,甚至就連韓晃所率領的河內騎兵軍團,論及平均的騎術水平,其實也要比羯軍稍遜幾分。

但這一點差距其實并不致命,王師本就是多兵種搭配,并非全憑騎兵制敵,加上裝備整體水平要遠勝于羯軍,足夠彌補這一點差距。

不過若是在具體的區(qū)域戰(zhàn)場例如眼下這場小規(guī)模騎兵交戰(zhàn)中,騎術的劣勢影響還是比較大的。羯軍雖然初戰(zhàn)不利,之后也是傷亡大于斬獲,但是憑著高超的騎術配合,還能暫時維持住廝殺不潰。

內線的沖擊也給外線的羯將蘇亥帶來了機會,趁著晉軍幾次出現(xiàn)明顯的缺口,率領著麾下騎眾如狡猾的狐狼一般游走撕咬,漸漸也給晉軍騎兵帶來了不小的傷亡。

特別是隨著戰(zhàn)斗的持續(xù),馬力方面也出現(xiàn)了差距,晉軍本就負甲裝械沉重,而河西馬雖然短途馬力充沛、爆發(fā)力強,但卻并不具備太悠長的續(xù)航,耐力方面較之塞馬有著明顯的劣勢。

當然,晉軍部伍中也不乏爆發(fā)力并耐力兼具的優(yōu)良戰(zhàn)馬,特別是名聲浩大的河西龍駒,各方面綜合起來無有明顯的短板,甚至較之名種汗血寶馬都不遑多讓。但是這種優(yōu)良的戰(zhàn)馬畢竟還是少數(shù),主要供給勝武、奮武等真正的王牌部伍,并不能普及所有一線王師軍隊。

過往這段時間的戰(zhàn)斗,節(jié)奏往往如此,初戰(zhàn)時晉軍王師穩(wěn)壓羯軍一線,羯軍幾無反擊之力,只能憑著毅力游走纏斗,但過半的時候都撐不過這第一輪的強壓,被晉軍逐殺潰走。

不過若能熬得住晉軍第一輪的猛烈沖擊,戰(zhàn)況就會逐漸發(fā)生偏轉,晉軍騎兵的機動力會漸漸下滑,雖然仍是具有著裝備的優(yōu)勢,但對于羯軍而言已經不再是不可戰(zhàn)勝的對手。

這一次羯軍出戰(zhàn)的五百騎兵,乃是石閔方自上白帶來前線未久的生力軍,戰(zhàn)斗意志可稱頑強,再加上主將親自壓陣觀戰(zhàn),也都奮戰(zhàn)不退。

初期戰(zhàn)況雖然不利,損失了接近兩百卒力,但是隨著晉軍馬力下滑,主動權漸漸落在羯軍一方。于是漸漸戰(zhàn)場上的形勢發(fā)生了變化,原本迅猛穿插游走于羯軍部伍中的晉軍騎兵聚集在了中間區(qū)域,而羯軍游騎則擴散游走于四邊,通過不斷的撲擊并流矢收割著晉軍卒力人命。

“蘇亥之力,難道不可作萬卒之長?”

壓陣觀戰(zhàn)的石閔眼見戰(zhàn)況發(fā)生了逆轉,臉上也流露出了短暫的笑容,雖然整體戰(zhàn)略上而言對他是越來越不利,但在這局部戰(zhàn)場上仍然能夠壓制住晉人一頭,對于士氣的振奮也是巨大的。

他倒不是幻想著能憑其一部之力挽回羯國整體的頹勢,但己部能夠在各方戰(zhàn)斗中得有獨秀的表現(xiàn),自然也會讓主上對他更倚重幾分。未來形勢會發(fā)展到哪一步,誰也不能篤言,但只要手中能夠掌握一支兇悍勇戰(zhàn)的精軍,較之無所依附的浮萍總會更加從容幾分。

言中雖然是在夸贊自己的部將,但又何嘗不是在為自己鳴不平。

如今的他于羯國中終究還只是一個后起之秀,遠遠談不上位高權重,類似麻秋那樣的宿將,明明有著喪失鄴地的罪過,主上仍然將鎮(zhèn)守襄國的重任交付麻秋,而他憑其不足萬數(shù)的寡弱之眾成功遏阻晉軍北上的步伐,功績早傳國中,卻遲遲不得相匹配的封賞。

石閔也明白,之所以會如此,說到底還是自己底蘊仍淺,且在國中并沒有強硬的后盾。雖然去年在襄國與博陵公石遵已經達成一定的同盟,但是受于前太子石邃的連累,石遵目下在國中也沒有足夠的話語權給他提供更多支持。

目下國中新銳崛起的一股力量乃是章武公石斌,現(xiàn)在應該稱為章武王了。遷往信都之后,主上為了穩(wěn)定國中人心,終于履極稱帝,拋棄了那不論不倫的大趙天王尊號,諸子封公者也晉封為王。

章武王石斌,舊鎮(zhèn)幽州,本就是主上如今諸子中軍功最盛者,如今慨赴國難,率領幽州軍伍南下救援,與晉軍在渤海境中幾番交戰(zhàn),互有勝負,總算將局勢稍作挽回,也令主上大感歡欣,將冀東渤海、章武、河間等數(shù)郡軍務盡予之,諸王之中,無有此勝。

除了自身大權得攬之外,章武王還有一位強大的盟友那就是幽州刺史張舉,目下國勢頹敗,所剩不過冀州半壁并幽州全境,幽州刺史張舉在名位上也成了如今國中排名第一的方伯刺史。

強勢宗王與強勢鎮(zhèn)將的聯(lián)合,如果不是盛夏之際原本已經歸附羯國的遼東慕容部再生變故,國中嗣位之選幾乎已經沒有了懸念。章武王石斌雖然母系卑賤,但在幾個不成器的兄弟接連慘死之后,已經是后來居上,令人不敢小覷。

眼下晉軍并分數(shù)路,大勢北伐,國中的嗣統(tǒng)之爭也不得不暫告段落。雖然章武王幾乎已有獨大之勢,但是為了維系住國中各方抗拒強敵的人心,主上也并沒有直接將之冊封為太子。

也正因為這一點,其他幾名皇子還沒有完全喪失爭取儲位的機會,就連那個此前曾經被晉軍俘虜?shù)腻ш柟嫉贸眠@一點惠利而被受封為武安王,鎮(zhèn)守襄國節(jié)制麻秋。

跟其他皇子們相比,石遵與石閔的這種搭配便有些上不了臺面。因為已故太子石邃敗壞國務致使襄國陷落而伏誅,皇后鄭氏也受此連累而被廢,原本作為嫡子的石遵處境因此變得艱難許多,甚至連王號都無。

主上遷都之后,石閔奉命留守襄國,又因受到退守襄國的麻秋部伍排斥而心懷不忿,離開襄國轉戍廣宗。眼下的他,遠離羯國統(tǒng)治核心的信都,即便想要改換門庭,也根本沒有機會。

當然,眼下的石閔也并沒有這樣的想法。一方面他是認識到目下這種形勢,無論依傍何人,都不如自己掌握足夠自保的力量,若選擇一個太過強勢的皇子如章武王石斌去投靠,他反而難再擁有眼下這種獨立自主的處境。

另一方面,石遵的處境艱難也是暫時的。其人雖然乏于軍略才干,但對人心的籠絡羈縻卻是長處,且不說石閔在短暫的接觸后便與之形成同盟,此前主上在決意遷都時不是沒有阻力,許多地方上根深蒂固的豪強不愿意棄家追從,石遵在過程中出面說服許多人家。

如今信都的經營治理,主上也頗多倚重石遵之初,只是因為皇后新廢、不愿給人朝令夕改的印象暫時沒有將石遵封王。

石閔雖然身在前線,但與國中的石遵也頻有書信往來。石遵在信中不乏規(guī)劃,言道石閔放心在前線作戰(zhàn),爭取搏于優(yōu)異表現(xiàn),即便封授不達也只是暫時的,在時機成熟的時候,他也會在主上面前進言將石閔調回國中另作任用。

“冀下糜爛已非常力能挽,此境已非你我功業(yè)所在。棘奴再予歸國之后,我也將極力請出巨鹿、中山之間,招引各邊力用,自成你我宏圖……”

對于石遵的遠見,石閔還是比較信服的,最起碼眼下的他雖然在前線戰(zhàn)斗有聲有色,但是論及后事種種,他其實也是茫然沒有主見。

石遵著眼于信都更后方的巨鹿、中山等郡國,在他看來真是十足的明見,南國兵鋒強大,唯有實際對戰(zhàn)過才有深刻體會,前線諸將不乏懷抱悲觀者,石閔自然也不例外。

前線無論戰(zhàn)斗功事多么顯赫,對于主上而言都是可以放棄的外圍力量,只是為了營建信都防線爭取時間。

如今的信都,據(jù)說已經集結甲士三十萬,這個數(shù)字自然難免夸大,但窮國丁壯編甲十數(shù)萬大軍還是有的,南國雖然來勢洶洶,但想要速戰(zhàn)速決也不輕松。

石遵能夠不爭一時先陣,選擇在信都后方經營發(fā)展,正面戰(zhàn)場的壓力自然有目下聲勢正旺的章武王石斌等人承受。這一計劃若果真能成,他與石遵于后方安心蓄力休養(yǎng),未必不可后來居上,反制其余。

當然,目下局勢詭譎,人心詭變,對于石遵,石閔也不會完全的信任。之所以選擇離開襄國而戍守上白,其實也是心懷一番自己的盤算。

石閔之所以甘心冒險戍守于前線,自然還是為了增加自己的力量。廣宗郡境中的乞活余部,他垂涎已久,即便不能收為己用,與其眾保持一個良好的關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別的不說,單單將大本營安置于上白,便是十足的在向乞活大將李農示好。

如今的李農,戍守雁門,威懾代北,絕對是目下羯國首屈一指的重將。

乞活軍非常的排外,石閔也不奢望能夠在極短時間內受其眾接納乃至于效忠,但若能夠憑著幫助李農戍守鄉(xiāng)土而結下深誼,若再結合石遵避守后方的思路引部前往中山,便可與雁門的李農達于呼應,得擁羯國殘土半壁之重!

只是乞活軍的排外,較之石閔想象中還要更加嚴重得多。當他滿懷熱切奔赴上白時,原本上白留守的乞活軍眾早已經退入廣宗,對于他的到來也是不冷不熱。

哪怕他之后兇悍用兵,力阻晉軍各路于外,使得廣宗沒有受到晉軍的直接侵擾,廣宗的乞活對他仍然沒有什么感恩表達,甚至連基本的物資給養(yǎng)援助都無,更是直接拒絕了出兵與他共擊晉軍的提議。

對于這些頑固自守的家伙,石閔每每念及也是恨得幾乎咬牙切齒,晉軍攻勢如此洶涌,兵臨廣宗只是時間問題,難道這些人還奢望能夠側身世外、不受兵禍侵擾?

“待到擊退此路南軍,撤回上白之際,一定要與廣宗深作交涉!”

石閔心中暗忖,他抵達上白之后,便面對晉軍兗州部洶涌而進的情景,幾場惡戰(zhàn)兼并了一部分敗軍之眾,之后又忙于對廣平境內晉軍的壓制,也根本沒有時間與精力和廣宗乞活溝通交涉。

但是很明顯眼下晉軍各部都加強了緊逼之勢,單憑石閔目下所掌握的力量也已經發(fā)揮到了極限,為了抵抗東武城反攻下來的晉軍,上白可用卒力幾乎盡數(shù)被他拉到了此處戰(zhàn)場。

雖然眼下局勢還在控中,但石閔也很清楚他所部卒力已經勢若滿弓,隨時都有弦斷之危,如果還不謀思退路,很有可能之后想退都退不了。但一想到不能招引廣宗乞活為己所用,他又總有幾分不甘。

心中思慮種種,以至于眼前戰(zhàn)場上的優(yōu)勢都讓他高興不起來。

而就在他沉思之際,身邊突然又傳來一陣驚呼聲,他忙不迭抬眼望去,只見戰(zhàn)場上局勢又發(fā)生了變化,部將蘇亥麾下戰(zhàn)馬突然倒斃,周遭士卒急于搶救,原本對晉軍所形成的圍困之勢頓時瓦解,戰(zhàn)陣中的晉軍士卒們也抓住這個難得機會,收緊騎陣直接向蘇亥落馬處沖殺而去。

與此同時,對面晉軍營壘中又有馬蹄雷動,幾百援軍直往戰(zhàn)陣中沖去。

“賊子安敢害我力士!”

石閔見狀,口中大吼一聲,張臂縛甲,飛躍馬上,一手持通體鐵鑄兩刃尖矛、另一手則握住半丈長的勾戟,呼喝聲中自引三百余騎同樣向場中奔殺而去!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上一章  |  漢祚高門目錄  |  下一章
漢祚高門 手機網頁版
瀏覽記錄

字母索引: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頁面執(zhí)行時間: 0.0712904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城县| 宜兰市| 文山县| 罗江县| 西安市| 海晏县| 合作市| 长阳| 宁武县| 陵川县| 台北县| 叶城县| 安陆市| 公主岭市| 南丰县| 五台县| 佛坪县| 外汇| 嘉义市| 泰州市| 康乐县| 密山市| 东莞市| 望都县| 新宁县| 涿鹿县| 淮南市| 马山县| 康马县| 岫岩| 河北区| 阿荣旗| 临猗县| 汝州市| 北宁市| 罗江县| 克拉玛依市| 资溪县| 晴隆县| 玉树县| 尼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