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重生商紂王 第二百二十七章 普天之下、只有孤能稱王(1)
三月十六日。
帝子受下令,一支壓著囚犯的隊伍,從函谷關(guān)離開,向三地而去。
為首者是東侯太一,還有大批的強者。
他們的任務很簡單,就是押著這批囚犯,游走三地。
讓三地中所有子民,都盡可能的看到。
這批囚犯人不少,足足一百多位。
每位囚犯的牢車上,還有著他們的身份名字。
趙王趙雍、魏王魏斯、廉頗、李悝、申不害、平原君趙勝、張開地、暴鳶……
等等等等,皆是原三國沒死的高層。
當消息傳開后,三地無數(shù)人憤怒了,但更多的,卻是沉默了。
大王(丞相)都已經(jīng)成了階下囚,他們又能如何?
而當這只隊伍從原韓地開始行走后,無數(shù)的目光從麻木變得憤怒,又從憤怒變得麻木。
同時,也開始了連續(xù)不斷的襲殺。
有金仙大賢層次的,也有賢人層次的。
更有天仙和地仙層次的。
神州大地,從來不缺仁人義士,更何況是自己的故國?
襲殺從踏上原韓國疆土的那一天開始,就沒有停止過。
只不過相對于東侯太一率領(lǐng)的隊伍,這些人都太弱了。
只是白白送死罷了。
甚至不用東侯太一親自動手,其他強者就足夠了。
而令不少人感到諷刺的是,這些強者中,有不少都是原三國之人,他們已經(jīng)投靠了大秦。
成為了大秦忠實的鷹犬。
此時也在更加瘋狂賣力的,屠殺那些來襲殺、劫囚之人。
就在這隊史上從沒有發(fā)生過的囚隊,離開函谷關(guān)一天后。
函谷關(guān)中。
尉繚則是面色鄭重之極的站在帝子受面前,沉聲道:“大王,如此羞辱一國王者和重臣,古未有之,必會激起天下人的憤怒、和有才之士的反感。
三地民心也會與我大秦更遠,臣懇請大王收回成命?!?p/>
說完躬身一禮,沒有起身,此時哪怕他是一心為公,也知道自家大王的心性,應該不會怪他。
但還是不禁感到無比的沉重,因為自從滅掉三國之后。
帝子受的威信、威嚴,都增強了許多,就算是心中自有堅持的尉繚,也越加敬畏,不敢反抗。
可這件事太大了,將趙雍、魏斯他們綁上囚車,四處游巡。
從古至今都沒有過,實在太過于羞辱一位王者。
非泱泱大國之行。
帝子受已經(jīng)停下了處理政務,平靜的目光看去,也的確沒有生氣,這種忠心勸諫之事有什么好生氣的?
淡淡開口道:“古未有之,孤便不能做了嗎?”
尉繚微愣,皺了下眉,便聽見那淡漠的聲音繼續(xù)響起:“當孤兵出虎牢關(guān),太學建立、屠殺一些學派之后,就沒有引起天下人的憤怒和有才之士的反感?”
尉繚皺眉更深,好像是這樣,但這次實在是有些過了。
“孤對三地之民好,他們便會心向與孤?”第三個問題,自帝子受嘴里淡漠吐出,還透著一股凌厲之意。
尉繚沉默一下,這三個問題他沒有辦法回答,看似都說的沒錯。
但其深度卻不一樣。
仇恨、敵視等等情緒,辱罵之仇能比得上滅族之仇嗎?
將趙雍等人放在囚車上游行,就是在加上那些敵意、反感。
略一思索,還是沒有放棄道:“大王,如此一來也是在打壓王位的威嚴,與大王您也有害處?。 ?p/>
無數(shù)年來,王位都高高在上,這也是權(quán)臣再厲害,也幾乎沒有謀反的原因之一。
普通百姓對王位、王室的敬畏之心,是非常大的。
起義之類的,更是沒有。
可將趙雍他們游行,無疑是打擊所有人對王位的敬畏之心。
其中自然也包括秦王。
這也是他能想到的、勸說大王最大的理由。
其他的什么加深仇恨之類的,他清楚大王根本不會在意。
帝子受露出一抹笑意:“孤就是要打壓他們的王位,讓天下人知道,普天之下,只有孤能稱王。
其他人、不配。
而且待孤一統(tǒng)天下,王、還能配的上孤嗎?”
尉繚心神一震,身軀不自覺又彎了一些,那種鎮(zhèn)壓八荒六合、睥睨一切的霸氣,撲面而來。
有心還想勸阻,但也不敢多說什么了。
這些年他早已明白,身為臣子,他可以勸諫,只要是為了大秦、為了大王。
但一旦大王解釋了,下定了決心,再硬要勸諫不依不撓,那就要被視為挑釁大王威嚴了。
而那種結(jié)果,沒有一人愿意得到。
“臣明白了。”心里嘆息一聲,尉繚行禮道,他知道,因為這件事,三地又要多上許多的人命死去。
大王根本沒想過以仁義收服天下之心。
他要的,只是強行鎮(zhèn)壓,等待時間融合。
“退下吧?!钡圩邮艿粨]手。
“喏。”尉繚退下。
帝子受目光看了一眼東南方,一抹意味不明的光芒閃過。
快了!
眨眼,東侯太一就帶領(lǐng)著囚隊在韓地上游行了數(shù)天,前來襲殺劫囚的人越來越多。
不過讓東侯太一有些可惜的是,能引起他真正在意的人,一個都沒有。
顯然,那些真正的強者,都不會前來送死。
哪怕他們心里其實也都怒火滔天,想要救出趙雍、魏斯他們。
但他們更明白,這就是一個陷阱。
不管誰去都會必死無疑。
畢竟那已經(jīng)是秦國的地盤,而如今威壓天下、被公認為當世第一強者的秦王還在函谷關(guān)中,望著一切。
誰敢去、去多少人,幾乎都是必死。
不過這還是止不住許多人的送死之舉,前赴后繼,似乎是為了自己心中的堅持、道義。
甚至很快,就快被剿滅的叛亂,其勢力又大了一些。
好幾個地方,再次掀起暴亂。
而在楚齊燕三國之中。
當消息傳過去之后,無數(shù)人自然是更加憤怒。
暴軍、殘暴不仁等等的呼聲遍起。
抵抗暴秦,似乎已經(jīng)是萬眾一心。
就連熊旅、姜小白、燕職三人,都罕見的真正憤怒了。
目光冷漠的看向函谷關(guān)。
其他人也許只看到了秦王嬴政的暴戾殘忍。
也許還有引誘其他三國余孽的想法等等。
但在他們?nèi)搜劾?,卻看見了函谷關(guān)中,那向他們看來的一雙不屑、藐視、俯視的眼神。
他如此糟踐趙王、魏王,打擊他們君王身份不可侵犯的神威性,就是根本沒把他們這些六國大王放在眼里。
明晃晃的告訴他們,你們不配與孤相提并論。
他們?nèi)巳绾文懿粦嵟?p/>
就連損失慘重、根本不宜動兵的燕王燕職,都咬牙抓緊了速度準備。
就在天下議論紛紛時,三月二十六日。
東侯太一不得不停止游行了,他和十四支大軍中的八支,還有大批高手,都快速向前線而去。
因為楚齊燕三國、還有諸子百家的聯(lián)合,終于完成。
于三月二十四日,正式出兵,趕往三國與秦國邊境,白起、王翦、司馬錯三軍所在的地方。
收到消息,八支大軍分別向白起三軍趕去,許多強者,包括主持三地政務的商鞅、張儀、呂不韋也向前線而去。
帝子受則于三月二十六日,親自帶領(lǐng)一些強者,徹底剿滅了所有叛亂
隨后依舊趕回函谷關(guān)坐鎮(zhèn),調(diào)控大局,讓剩下的六支大軍,繼續(xù)配合官員進行公審之事。
函谷關(guān)。
這里已經(jīng)是一個小朝廷,帝子受就在這里,背靠咸陽、面臨三地,主持著大局。
收到三地正式出兵,他名義上還在主持著大局,暗地里、卻是閉關(guān)了。
滅掉趙魏韓三國,大秦氣運之力在一直不斷的增加著,到此時,已經(jīng)增加了四成左右。
不過因為忙碌,所以他根本就沒有完全吸收。
只是靠著這段時間來自動的吸收,和短時間的修煉,將四龍真氣突破了,達到八百二十多丈。
實力再次大增,真正達到了金仙第九層次的第二階段,憑兩大神通,和各種手段。
他有自信,不弱于一些金仙第九層次第三階段,也就是金仙第九層次大圓滿強者。
而金仙第九層次大圓滿的力量,即使在洪荒,都沒有多少人達到過。
按照帝子受的推測,已經(jīng)不弱于一些大羅金仙了。
哪怕只是大羅金仙中的弱者,只是大羅金仙第一層次。
但金仙和大羅金仙,終究是兩個安全不同的層次。
差距非常之大。
畢竟大羅金仙,已經(jīng)是真正得道、站在道之上,掌握法則的存在。
由此可見,金仙第九層次大圓滿的強大之處。
帝子受還留在函谷關(guān),一是雙方真正的決戰(zhàn),還需要一段時間。
二來,就是他要盡快將所有氣運之力吸收完,將自身實力,推到巔峰。
楚齊燕三國。
自從大秦一舉滅掉三國,齊國從燕國退兵后,楚齊燕三國就在拼盡全力準備著生死一戰(zhàn)。
哪怕是燕國剛剛被齊國入侵,幾乎快將燕國滅亡,姬職君臣也忍了下來。
因為他們很清楚,再不聯(lián)手,等秦國穩(wěn)定三地之后,等待他們的,就是秦國那強大到無敵的威勢。
再沒有人妄想、敢以一國與秦國爭鋒。
只是聯(lián)合出兵,卻也不是簡單的,需要時間。
楚國齊國還好,但他們要等剛剛損失慘重的燕國。
還要等諸子百家。
這一等,就等到了三月二十四日,三國方才正式出兵。
不過這段時間中,熊旅姜小白甚至是姬職,卻也都是等的既焦急、又歡喜。
因為他們的實力,越來越強大了。
面對大秦的殺戮、霸道,諸子百家仿佛終于認清了事實,下定了絕心。
紛紛出世,加入三國之中,共同對抗秦國。
其中,諸子百家里強大的幾家,成為了串聯(lián)人、主導者。
一月十六日,齊國。
儒家小圣賢莊、當世亞圣之一的荀子,走進了齊王宮。
隨后,越來越多的各家強者,紛紛齊聚齊國國都臨淄。
一月十七日,楚國。
道家人宗逍遙子走進了楚王宮,隨后跟齊國一樣,各家強者也匯聚向楚國國都郢城。
一月十九日,燕國。
墨家巨子六指黑俠走進了燕王宮,也有許多各家,選擇了加入燕國。
天下諸子百家中,以法、道、儒、墨四家最為強大。
其中,法家最為分散,而且?guī)缀醵荚诟鲊谩?p/>
道、儒雖也有分散,但主體還是明確的。
墨家最為統(tǒng)一。
以道、儒、墨三家各自帶領(lǐng)著諸子百家,加入三國之中,這股力量之強大,就連熊旅三人都有些吃驚。
畢竟諸子百家,雖說是百,但其實遠不止百。
天地之道無數(shù),光是基礎之道就有三千。
有所成就、自成一家的,數(shù)不勝數(shù),雖然大部分都消失了,或者說衰落了。
但匯合起來,依舊強的驚人。
每一天,熊旅、姜小白三人手中的力量,都在增強。
由不得他們不高興。
哪怕戰(zhàn)后這股力量可能就會離去,但此時對他們卻是極大的好事。
而且戰(zhàn)后他們有自信,一定能留下一部分。
終于,到三月二十三日,燕國勉強準備好了。
沒有再浪費時間,三月二十四日,熊旅、蔣小白、姬職三人親征,從各自國都出兵,直向白起、王翦、司馬錯三軍之地。
其中楚國兵馬兩千多萬,齊國兩千多萬,燕國一千多萬。
看上去雖然不多,但皆是成軍的建制,集結(jié)大軍之力后,實力強橫。
還有諸子百家的強者,跟隨三軍一起。
隨著三軍越發(fā)向邊境靠近,一股凝重的氣氛,也在這天下間越來越濃。
幾乎所有的目光都望向了那里。
因為都知道,這差不多是決定天下的一戰(zhàn)。
三國如果不能打敗秦國,將其趕回函谷關(guān)中,哪怕只是打平,秦國也就真的大勢將成,一統(tǒng)天下幾乎是遲早之事。
而如果秦國要是打敗了三國,一統(tǒng)天下應該就是定局,誰也再改變不了。
除非秦王暴斃。
到了此時,天下之人,除非太過偏僻,沒有得到消息,否則沒有一個人不緊張的。
就算對大秦、對帝子受最自信的老秦人,也緊張起來。
一統(tǒng)天下!
能不能做到這開天辟地、古今無雙的大事。
好像就看這一戰(zhàn)了!
(又因為一些事晚了,放心,一定更新,熬夜更。)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