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黃金屋中文 >> 宋朝探花郎 >> 目錄 >> 第七十四節 蹭一好活 |
第七十四節 蹭一好活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宋朝探花郎 第七十四節 蹭一好活 三相到了崇正殿。 皇帝讓太監把劉安整理好的幾份表給了三相。 “這是劉正監為朕整理的,看看?!?p/> 寇準內心一個大寫的服字,他給劉安的建議就是讓劉安混到皇帝的書房,然后就有偷看公文的機會,想來這個過程至少十天半個月。 可沒想到,劉安竟然這么快,而且還作了這么漂亮的事情。 向敏中是一個最純粹的人,當下表示:“官家英明,如此一來事分輕重緩急,可酌情處理。臣以為,當立規矩。紅色為當日必處理之事,藍色為三日內必處理之公務,白色可以從緩。此事正應了李相公對官員的要求,臣以為,可推廣?!?p/> 王旦內心突然有些不忍。 劉安是有才的,這一點他絲毫也不懷疑。 把劉安架空,皇帝要重賞劉安他沒反對,也是心存補償。 可此時,劉安淪為一個書記小吏,他有些于心不忍。 寇準卻在此時說道:“秘書監,為官家整理天下典籍,此事可讓秘書監來辦,但初始,尋常小吏難以勝任,劉正監正好?!?p/> 呂蒙正也說道:“這人選要慎重,尋常小吏不適合在崇正殿?!?p/> 畢士安對王旦說道:“雖然大才小用,可閑著也是閑著?!?p/> 王旦施然,也對。劉安閑著,找點事作也挺好,再說給皇帝整理公文,也真是不是尋常小吏有資格作的。 罷了,將來劉安不再這么鋒芒畢露,自己就推舉他任實職。 九位重臣開始與皇帝討論正事。 其間,寇準與王旦都數次看坐在角落的劉安,劉安連頭都不抬,認真的整理著公文,然后分門別類的夾好標簽,擺放整理,再拿下一本。 這些人在討論什么,劉安聽的清楚。 可他手上也沒停,就算是裝,劉安也要裝出認真工作的樣子。 九位重臣議完事離開,出宮的時候王旦對寇準說道:“劉安此子,有真才學?!?p/> 寇準只回了三個字:“太年輕!” 沒錯,太年輕。 這話一語雙關,寇準的意思是沒經驗,但有沖勁。王旦聽著就是,太毛糙,棱角太多。 王旦當下就給了戶部一個建議。 今天是七月二十九,按劉安的新職,給劉安補足這個月的俸祿。 戶部沒意見,這是小錢。 王旦開口,這個面子要給。 崇正殿內,皇帝在指示公文,劉安依然坐在角落整理著。 在整理公文的時候,劉安推算出一個數據,一個讓劉安震驚的數據。 大宋前半年的財政收入竟然達到了六千二百萬貫。 依大宋當下的行情,一千文一貫,兩千五百文左右兌換一兩白銀,那么一年下來,四千萬兩白銀沒問題。 這么兇殘。 難怪,皇帝把四十萬貫都不當錢。 李沆是位好相公,他在位多年,硬生生的把大宋的三億畝田地增加到了四億七千萬畝。 手工業增加了三倍。 劉安記得歷史上有過記載,原先白崖場改名景德鎮,成為瓷器重鎮。 現在想來,就是李沆之功。 皇帝看著劉安在那里發呆,開口問道:“有急務公文?” 劉安趕緊站了起來:“回官家的話,臣只是剛才心有感慨,李相公勞苦功高,僅六年時間,讓耕田增加了一億七千萬畝,臣內心剛才對李相公有崇敬之心?!?p/> 皇帝點了點頭,也感嘆了一句:“李公年事已高,御醫說李公……。過來,替朕磨墨,朕為李公賜字?!?p/> 皇帝提起筆,思考了一會后問劉安:“你內心的李公如何?” “宋之柱石!”劉安這句話是發自內心的。 主和派,只能是政見不和,不代表就是壞人,但好人好心也有辦壞事的時候。 皇帝重重的嘆了一口氣:“李公歸故里,朕有些想念他。天下四方動蕩,是朕治國不當上天降下的責罰,若非李公諄諄教導,難有當下民富平和之勢?!?p/> “臣愿去請李公回來?!?p/> “罷了。”皇帝在紙上寫了四個字,柱石之臣。 然后派人宣王曾,作為李沆的準女婿,皇帝派李沆把這字送給李沆,再帶去五百萬錢以示賞賜。 可誰想,王曾接下字還沒出門,門外有人報,李沆回來了請求面君。 什么? 劉安感覺頭皮一陣發麻。 李沆是好人,但對劉安不好,這老頭壞的很呢,把自己按在閑職之上。 皇帝親迎,扶著還穿便服的李沆到了崇正殿。 王曾還站在這里,劉安也一樣。 李沆一見到劉安,抬手一指劉安:“你,你,干的好事?!?p/> “?。 眲膊恢雷约河指墒裁戳恕?p/> “李公,莫急。”皇帝趕緊勸。 李沆握緊皇帝的手:“劉安干的一件好事,可作完之后卻沒管后續,官家,會出亂子的,而且是大亂子。臣心急如焚,請官家立即下旨,封關?!?p/> “李公,到底出了什么事?”皇帝也糊涂了。 李沆坐了下來,王曾給倒上水,李沆這才說道:“官家有所不知,自西北各州開始剿匪,組建護商隊以來,西北各州收益倍增。河北各州效仿,各地匪患大減,道路變好。但臣在回鄉的路上,遇到兩件事。” “第一件,相信兩縣的民窯聚眾械斗。為搶礦山,為搶商路,為了出貨權。另一件事,與此事大同小異,雖然沒打,但兩縣交惡,連親家都不來往,布匹產量加倍,但出貨價卻低了兩成?!?p/> “官家,糧賤傷民,布賤、瓷賤亦傷民?!?p/> 李沆一臉的悲憤。 劉安心說,你想的是計劃經濟,正常的競爭是市場經濟,有什么錯。 打架,這是犯罪,這是州府官員管的事,和皇帝有什么關系。 可這話他不敢說。 皇帝在李沆這里學到的就是,保糧價,保民生。所以才建了官倉,豐收之年收糧,欠收之年的時候放糧,穩定糧價。 李沆請求封關,就是暫停這突然出現了大采購潮,讓大宋北方各州冷靜下來。 李沆是真的心系大宋,雖然用的方式與劉安不同。 雖然,他這會很想打劉安。 但是,他確實是一個好相公。
皇帝在思考,李沆一握皇帝的手:“官家,下令封關。”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
瀏覽記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