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qǐng)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封神之獨(dú)占鰲頭 第45章 子牙下昆侖
烏云仙一行人回了朝歌,殷紅嬌將妲己安置在自己身邊為女官,并未把她送入宮廷。烏云仙就在朝歌,等待那一位最重要的有緣之人——姜子牙。
昆侖山,玉虛宮。此處乃是混元大羅金仙元始天尊道場(chǎng),十二金仙皆在此處得道,后來才各自開辟道場(chǎng)。玉虛宮門下,幾十門人,元始天尊收徒挑剔,多少人于玉虛宮外長(zhǎng)跪不起,最終也不得其門而入。
圣人元始天尊坐在八寶云光座上,算一算日子,“也差不多到了姜子牙下山之日。待得姜子牙下山,我教氣運(yùn)雄起之時(shí),指日可待。”
元始天尊即叫白鶴童子:“請(qǐng)你師叔姜尚來此。”
白鶴童子答應(yīng)。他尋了一圈,在桃園中看見了姜子牙。
姜子牙看上去中年模樣,身材修長(zhǎng),英俊瀟灑。只是此時(shí)他面帶憂色,正在桃園之中撫琴。白鶴童子急忙上前,對(duì)姜子牙說道:“子牙師叔!老爺有請(qǐng)。”
姜子牙連忙收起琴來,向?qū)毜钪凶呷ァB飞希友腊迪耄斑@幾日我心神不寧,隱隱感覺有什么大事要發(fā)生在我身上,難道就應(yīng)在這里了?”
姜子牙至寶殿座前,行禮說道:“弟子姜尚拜見老師。”
元始天尊問道:“子牙,你上昆侖幾載了?”
姜子牙說道:“弟子三十二歲上山,如今虛度七十二歲了。在昆侖修行,已有四十載。”
元始天尊說道:“子牙你天生薄命,仙道難成。你只可享受人間之福,不可修成逍遙之道。如今,成湯氣數(shù)將盡,有昏君不理政事;西伯侯仁德賢達(dá),周室當(dāng)從此興起。你替我代勞封神之事,下山扶助西岐主。你可身為將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不枉你上山修行四十載。此處不是你久留之地,可早早收拾下山。”
姜子牙聽了此話,心中涼了半截,急忙哀求道:“弟子乃是真心出家,并無下山投入之心。弟子在山中苦熬歲月,今亦修行有四十余載。雖然弟子愚鈍,修行如同滾芥投針一般,進(jìn)取艱難,也希望老師大發(fā)慈悲,指導(dǎo)迷津。弟子愿意在山中修行,不敢貪戀紅塵中富貴,還望老師收回成命。”
元始天尊說道:“你命該如此,必要順應(yīng)天命?豈有違逆之理?今日你便下山去吧。”
姜子牙留戀昆侖,久久不語。旁邊有南極仙翁上前,對(duì)姜子牙說道:“子牙,如今機(jī)會(huì)難逢,時(shí)不可失;況且天數(shù)已定,怎能逃躲。你雖在今日下山,待你封神功成之時(shí),自有你上山之日。”
姜子牙聽了,又見元始天尊態(tài)度堅(jiān)決,只得下山。臨別之時(shí),姜子牙拜別師尊,跪地淚下,問元始天尊道:“弟子領(lǐng)老師法旨下山,將來命運(yùn)如何?伏望老師指點(diǎn)迷津。”
元始天尊說道:“你今日下山,我有八句偈語贈(zèng)與你,待后日,自有應(yīng)驗(yàn)之日:
一十年來窘迫鄉(xiāng),耐心守分且安然。
磻溪石上垂竿釣,自有高明訪子賢。
輔佐圣君為相父,九三拜將握兵權(quán)。
諸侯會(huì)合逢戊申,九八封神又四年。”
元始天尊說罷,又說道:“雖然你此番下山,前去紅塵,卻還有上山之日,莫要再猶豫。”
元始天尊見姜子牙出了玉虛宮,暗想,“幸我早有準(zhǔn)備。如今天機(jī)混亂,過去之事易得,未來之事難算。如今姜子牙之命運(yùn),我卻算不清了。此偈語乃是封神大劫之前,我于盤古幡下所算,必能應(yīng)驗(yàn)。”
姜子牙拜別元始天尊,又拜別眾位道友。眾位道友態(tài)度皆不冷不熱,只有南極仙翁和云中子送姜子牙出玉虛宮。云中子送到玉虛宮外,南極仙翁則一直送到了麒麟崖。
南極仙翁送姜子牙在麒麟崖,對(duì)姜子牙吩咐道:“貧道本想一直送子牙到紅塵之中,奈何無老師法旨,我不能輕易下山。子牙,就此別過!前途保重!”
二人灑淚相別。姜子牙下了昆侖,暗想,“我上無伯叔兄嫂,下無弟妹子侄,我往哪里投奔,這光景,就如同失林飛鳥,無一枝可棲。”
忽然,姜子牙想起來自己走一位結(jié)義仁兄在朝歌,名叫宋異人,不若就去投奔他那里去吧。只是宋異人比自己尚大兩歲,不知如今還在否?若是宋異人不在,四十載不見,還有人能記得我嗎?
姜子牙借土遁,到了朝歌之地。宋家莊在朝歌南三十五里。姜子牙到了宋家莊門前,只見綠柳如蔭,一如四十載之前模樣,心中感傷,“一離此地,已有四十余載,風(fēng)景依舊,卻只恐人面不同。”
姜子牙在宋家莊門口逡巡,一時(shí)間不敢進(jìn)去。生怕聽到,“老宋員外已死十年,如今主事的是小宋員外”之類的話。
宋異人因那日在烏云仙處算了一卦,因此最近兩三月常在宋家莊周圍閑逛,希冀能看到故人姜子牙。
這一日,宋異人出了莊門,忽然看到有一位中年人,在門口猶疑。宋異人仔細(xì)一看,不由叫出聲來,“子牙?”
姜子牙聽得熟悉的聲音,轉(zhuǎn)身一看,只見一持杖老叟站在宋家莊門口,雖然須發(fā)盡白,腰背卻依舊挺直。。
“宋兄!”姜子牙見是宋異人,急忙行禮,“自從四十載前別了仁兄,指望修道有成,出世超凡,奈何緣淺分薄,如今只能下山。今到高莊,見到仁兄依舊康健,真是幸事。”
“子牙賢弟,愚兄可算不得康健,畢竟,愚兄已經(jīng)七十有四了啊!反倒是子牙,如今依舊須發(fā)烏黑,如同四十許人,哪里像是七十二的老叟?足可見子牙修道有成。那一位算得,也真是準(zhǔn)啊!果然一二年內(nèi),子牙回來。”宋異人感嘆道。
“有人說我一二年內(nèi),必定回來?”姜子牙驚奇,“是哪一位,算得這么準(zhǔn)?可將事情與我詳細(xì)說說。”
姜子牙不問這事就罷了,一問這事,正是:
自此子牙歸殷主,不須十載釣磻溪。可憐天尊窮算計(jì),終為他人做嫁衣。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