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從仙路盡頭歸來 第四百七十二章 空娥仙子?
“你連木頭也吃?”楚天明詫異。
“鯤爺吃東西從不忌口。”
“這個不行。”
“不行,鯤爺要吃。”
“不給。”
“鯤爺跟了你這么久,你要餓死鯤爺了!”
“……”楚天明扶額,“一頓不吃,餓不死你。”
說著,將戰(zhàn)歸古樹遞到了囡囡的手中。
囡囡眼睛直發(fā)亮,伸出白皙的小手接過了戰(zhàn)歸古樹。
就在她握住樹干的瞬間,她的身上突然冒起了絲絲縷縷的光,這樣的光并不刺眼,就像是織出來的布一樣垂在她的身上。
漸漸地,她的身體輕輕地從太古虛鯤的背上漂浮了起來,而光芒則是不斷交織,最終竟是化作了一道朦朧的光影。
那光影乃是一位女子,她穿著一襲碧藍(lán)色的琉璃長裙,雙目閉著,玉指掐著某種晦澀的印訣,寶相端莊,宛如坐于云端。
“楚小子,這小丫頭有圣靈加護(hù)啊!”太古虛鯤的聲音帶著幾分詫異之色響起。
“不是圣靈,她應(yīng)該就是空娥仙子。”楚天明看著被光影庇護(hù),并且已經(jīng)神游天外的囡囡,微笑道。
當(dāng)初,他在戰(zhàn)歸古樹附近發(fā)現(xiàn)囡囡時,感覺她更像是一個只有一縷神魂的軀殼,并且以他奇怪為什么囡囡能夠只存在一縷神魂卻不滅。
如今再看來,囡囡的那一縷神魂本就不是無根之水,或許當(dāng)初的她就是預(yù)想到了自己會隕落,適才埋下了一個暗手,而現(xiàn)在,這個暗手正好被用到了。
“空娥仙子是誰啊?你們?nèi)俗逍U奇怪的,雄性呢叫圣子,雌性呢叫仙子……在鯤爺看來都差不多。”太古虛鯤道。
楚天明搖了搖頭,“稱謂而已,就像你叫我楚小子,我叫你胖頭魚,都是美稱。”
“就這?還美稱?”太古虛鯤氣道。
“不好聽嗎?”楚天明問道。
太古虛鯤冷笑一聲,“難聽!我可以不叫你楚小子,你也不許叫我胖頭魚,叫我鯤爺!”
“那好,我叫你鯤爺,你叫我楚爺。”
“滾!敢占鯤爺便宜?胖頭魚就胖頭魚吧!哼!”太古虛鯤罵罵咧咧道,“你這丫頭看樣子要不少時間,你就這樣等著?不如修煉修煉?”
“你這么急?”楚天明反問道。
“鯤爺?shù)拿恳环置恳幻攵际鞘澄铮阙s緊修煉,來點太古星辰之力讓鯤爺嘗嘗,這個小丫頭鯤爺幫你看護(hù)!”太古虛鯤說道。
楚天明笑道:“好,可不許偷懶。”
“你……楚小子你欺鯤太甚,鯤爺好歹也是神獸,會干這種吃人東西不干活的事情嗎?”
楚天明看了它一眼,旋即眼睛一閉,神魂沉入道臺,轟得一下,溝通虛冥,搬運起了道則來。
感受到了太古星辰之力的流動,太古虛鯤舒服地擺動了一下尾巴。
隨著時間的推移,楚天明那最后一部分的道臺也終于是構(gòu)筑好了。
當(dāng)太古星辰的道則所化的最后一塊道磚被祭煉到道臺中后,整座道臺完美無瑕,懸浮于楚天明的道體之中,道臺噴吐無盡神曦,宛如一座古塔,鎮(zhèn)壓楚天明的氣運。
道臺之上,一環(huán)道輪的虛影緩緩出現(xiàn),大有沖出道體,懸浮于楚天明腦后的趨勢。
若道輪懸掛腦后,則意味著楚天明的身體境界來到了凝輪境。
尋常修士到達(dá)了這個境界,已經(jīng)具備了開宗立派的資格,若入道,則可稱為一方大教老祖。
道臺境的修士,不斷地將道則引入自己的道臺之中,以命爐之火將其淬煉、吸收,逐漸形成屬于自己的獨特的道。
到了這個時候,道臺境的修士就可以被稱為“筑臺境”。
修士在構(gòu)筑道臺的起步階段,已經(jīng)可以看出身為修真者的種種跡象。
道臺就是一個修士的大道之基,道臺有好有差,因為修士自身對于大道的理解而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強(qiáng)弱偏差。一個修士對天地萬物的感悟程度,以及他對于道則的煉化和吸收程度的不同,促成了各種不同的道臺。并且,根據(jù)各人領(lǐng)悟到的“道”的不同,道臺也不盡相同。
例如,如果一個修士對于“力量”的感悟十分出眾,那么他的道臺屬性就極有可能是“力量”一類的。在道臺境,修士由于筑基的屬性不同會具有多樣的功能區(qū)別,例如火系一脈的爆裂之道、引燃之道、流火之道等等,又例如水系一脈的疊浪之道、滴水之道等等……
金木水火風(fēng)雷等等,皆為小道,如單純的疊浪、滴水之類的道,則為尋常道,不入四品小道之列,唯有當(dāng)一脈走到極致之后,比如將水系一脈的道悉數(shù)領(lǐng)悟,感悟出水之道后,才勉強(qiáng)可以稱為四品小道。
四品小道,乃一脈之總集,掌握某一種四品小道,也就意味著掌握它所有的分支小道。
道入四品,已經(jīng)逐漸觸及天地最原始的本源規(guī)則,一定程度上具備了觸摸三品大道的資格。
而三品,則是道的分水嶺,三品以上,可稱大道。
三品大道,乃是兩種四品小道交融之后的道,如云流道祖的風(fēng)云之道、如李德焊以黑暗之道與風(fēng)之道結(jié)合而成的“黑刀”。
每一個修士的道輪,都會在筑臺的時候出現(xiàn)道的雛形,筑臺完畢時,道輪飛出,懸浮于腦后,意味著修士入道。
入道境,乃是一個玄乎的境界,對于一部分修士而言,是沒有這一個境界的。
入道境在某種程度上算得上是塑道境的前置階段,是筑臺完成但修士的道還未明悟的那一個階段的統(tǒng)稱。
若是一個修士筑臺之境心境通明,對于自身的道把握的十分細(xì)致,是可以跳過入道境,直達(dá)塑道境的。
而塑道境,則是一個將自身的四品小道不斷雕塑、完善,然后將之推到巔峰的過程。
四品小道推到巔峰,可稱為塑道境巔峰修士。
而在此基礎(chǔ)上,一部分修士可以領(lǐng)悟出額外的四品小道,使之與自身的道相融,不斷嘗試觸摸三品大道,觸摸“超凡入圣”的層次。
那個層次,就是半圣。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