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明末不求生 第一百章 東方既白,大順中興
大名城里,每條街道上都是雜亂的馬蹄聲。
人心未定,人心難安。
李自成之死,這條噩耗對大順軍的精神已經(jīng)造成了致命打擊。對于李過個人,更加是造成了一種幾乎可以說是毀滅式的打擊。
李自成之于李過,如兄亦如父,荊侯是從來、從來都沒有設(shè)想過,有朝一日需要由他來扛起順軍的大旗,由他來繼承李自成的領(lǐng)袖地位。
在跟隨李過撤往大名府的顧君恩、陳永福、牛成虎看來,這位劉宗敏死后,大順軍中最具有軍事才華的戰(zhàn)將,現(xiàn)在臉上的憂愁,實在過于濃厚濃厚到了令人懷疑他是否將一病不起的地步。
城內(nèi)的士兵都受到李過的影響,每個人都垂頭喪氣,精神、氣魄低落到了谷底。
許許多多的將士小腿腫脹,他們從獲鹿一路南逃到大名府,日夜不息,一刻都沒有停下來過。
他們一直在跑,一直在逃跑,不知道有多少人跑爛了自己的腳底板、跑腫脹了自己的雙腿,也不知道又有多少人,永遠地被留在了獲鹿的墳冢里。
躺在床鋪上的傷兵,周身到處是鮮血,罩袍被撕扯成一條一條的。他們的傷口綻開,皮肉上凝結(jié)著深色的血塊,刀槍上粘掛著韃子的皮肉和毛發(fā),刀刃在星月下一閃一閃地抖著寒光。
“荊侯”
顧君恩小聲問了一句,李過神色不動,他的副將馬重禧在一邊對著顧君恩等人搖了搖頭,示意不要影響到李過休息。
荊侯的臉上掛著濃濃的愁云慘霧,深陷的眼窩驟然顫抖了幾下,他慢慢睜大了眼睛,眼中雖然愁苦,可依舊有一股頑強的生命力在流動著。
荊侯的嘴唇輕微地動了一下“來亨還沒到嗎”
顧君恩回答說“回稟荊侯,隨侯馬上就到大名府了。隨侯和磁侯帶著一支兵馬就在這附近了,他們先頭的幾名輕騎剛剛已經(jīng)入城。”
夜色朦朧,空氣中懸浮著極細小的水珠。一片黑暗,唯有遠處的丘陵頂峰在乳白色的霧海中時隱時現(xiàn)地浮動。
李過還是很沉穩(wěn)的模樣說“多加戒備,清軍在獲鹿大勝以后,占盡優(yōu)勢,或許會派輕騎偷襲大名府。今方國危之時,一切務(wù)必多加謹慎小心。”
顧君恩、陳永福、牛成虎三人相互看了看,都從對方的臉色上看出了安心的模樣。馬重禧也露出一抹安定的笑容,李過這時候還能注意到大名府的防務(wù)情況,看來他正從大行皇帝駕崩的危機中慢慢恢復過來。
顧君恩抱拳說“皇太極的死訊已經(jīng)傳遍大江南北,獲鹿大戰(zhàn)大順軍的確是敗了,但是清軍也并不好過。他們現(xiàn)在同樣忙于爭逐著皇太極留下的空位,暫時是沒有精力和時間繼續(xù)南下與我們作戰(zhàn)了。
荊侯為了奪回大行皇帝的遺體,在獲鹿一役里傷得太重了,現(xiàn)在還是請以身體為重畢竟先皇遺詔,以荊侯為武王此中意旨,荊侯應(yīng)當全盤明白。”
獲鹿大戰(zhàn)的最后階段,李過拼死沖擊敵陣,殺死了不知道多少滿清的宗室將領(lǐng),一直殺到皇太極的黃龍纛下,殊死奮斗,才把李自成的遺體從亂兵之中奪還回來。
但他沖陣的時候,一樣遭到清軍的激烈抵抗,因此身負重傷。當時在戰(zhàn)場上,李過還以過人的意志強撐身體,等到大軍退到大名府,稍稍安定下來以后,他的身體才像病來如山倒一樣地頹垮了下來。
顧君恩已經(jīng)為李過找了不少大夫,多番救治,也只是治標不治本,難以根除李過在獲鹿血戰(zhàn)以后留下的種種暗傷。
李自成在犧牲以前,已經(jīng)留下遺言“我侄當為武王”,其言下之意已經(jīng)十分明了,就是要李過繼承大順朝的皇位,作為繼承“周文王”的“周武王”,代死去的文王復仇伐無道。
可是現(xiàn)在李過的身體卻出現(xiàn)了這樣嚴重的傷勢,顧君恩等人也只好把那些勸李過盡快稱帝的話語,收回到了肚子里面。
李過慢慢支撐起自己的身體,他站了起來,走到門窗處,仰望朗月,又淡淡地問眾人另一個問題
“雙喜雙喜和啟翁還是不愿來大名府嗎”
顧君恩皺起眉頭回答說
“獲鹿大戰(zhàn)以后,諸軍喪亂潰敗不整,當時牛相獻策說要讓荊侯和義侯分路撤退,好沿途收容敗兵的時候,我就十分反對,覺得此事頗有蹊蹺。等到牛相、義侯他們退到彰德以后,尚無異動,等到荊侯您傷勢極重的情況傳到彰德以后,牛相就堅持以援救太原為第一要務(wù),聲稱軍務(wù)繁忙,無暇來大名參與軍議。
義侯現(xiàn)在似乎也是帶兵要回山西去增援太原不過太原方面情勢危急,也確實沒錯。井陘關(guān)丟失以后,韃子已經(jīng)能從北、東兩面包抄太原城,田帥和姜將軍雖然設(shè)防嚴整,幾次擊退了清軍的攻勢,但到底能夠支撐多久,也很不好說。”
“唉。”
李過嘆了一口氣,大家都明白,這是為牛金星的擅自妄為所嘆的一口氣。可是顧君恩自己心下又覺得,這口氣難道不是為了李過自己而嘆的嗎
畢竟荊侯的身體情況已經(jīng)
顧君恩看了看李過的臉色,接著說“大行皇帝的遺體還在大名府,不若以安葬先皇遺體的名義,召牛相和義侯來大名府”
李過轉(zhuǎn)過頭來,雙眼盯緊了顧君恩的臉看。他的眼神始終沉穩(wěn)有力,像是一堵墻或者一池水的感覺,讓向來都膽大妄為的顧君恩都覺得壓力甚大且難以捉摸。
“此事沒有必要。大名府也是前線,先皇遺體一直放在大名府很不安全。萬一有事,如何是好。現(xiàn)在太原也遭到清軍的攻擊,大同被清軍占據(jù),李氏的米脂故里和祖墳同樣很不安全。先皇的遺體暫時還是先送去開封或者西安安置較好。”
以李過的為人,即便現(xiàn)在牛金星已經(jīng)隱隱表現(xiàn)出了不訓的態(tài)度,甚至連張鼐都沒有聽從他的要求來大名府匯合,李過還是會以和衷共濟的姿態(tài)面對大順軍的文武百官們。
畢竟他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權(quán)位于李過而言,并不是一樣很重要的東西。
李過所最憂愁的是,李自成死后,大順軍的方向是什么
李過自己,是一個優(yōu)秀的大副,卻不是一個能夠掌握方向的船長。
如今的大順江山,已經(jīng)是如李白所言,“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風愁殺峭帆人”的形勢。在怒海橫波之中,當浪花好像連山噴雪而來的時候,大順軍急需要一個能夠掌握方向的領(lǐng)袖站出來。
李過非常有自知之明,也非常了解自己,他絕不是大順需要的領(lǐng)袖,絕不是此時最合適的人選。
可是李自成的遺言和囑托,又只能讓李過必須背負起這份責任來。
強烈的責任感,以及對于自己能力有限的認知,糾纏在一起,在李過的心中形成了一股殊為強烈的遺憾、無奈和悲郁之情。
他顯得這樣憔悴與愁苦,不僅僅是因為身體傷痛帶來的折磨,也是因為這份責任感給他帶來的巨大壓力。
東方既白,一名親兵奔入庭院里面,大聲嚷嚷地說“隨侯回來了隨侯回來了”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