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超級農業(yè)強國 第275章 勝利果實和一盤大棋
別看瓦西里和諾威爾等人手里有礦,但礦總有一天會枯竭的。
雖然遠東地區(qū)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但其實有不少開采條件惡劣,生產成本高;開采條件相對優(yōu)越的,格局也已經固定。
當?shù)氐膸缀跏酪u的官商家族們關系非常的密切。畢竟這幫土豪也是蘇聯(lián)時代撈了葉利欽時代撈,普京上臺繼續(xù)撈。所以大家都有歷史淵源和深厚的革命基礎,很多規(guī)則甚至在90年代的時候大家就已經默認好了。遵照執(zhí)行就是了,分贓如何分,撈了錢如何分,那都是有規(guī)矩的。
資源被瘋狂開采,低價出售,利潤被寡頭攫取,并流向海外。為了減少資金流失,俄聯(lián)邦政府今年竟然頒布了灰色收入可以合法化的法律。
資金流失有沒有得到改善不好說,但留下的資金,尋找新的投資渠道已成必然。
礦產行業(yè)格局已定,容不下更多資金;嘉谷的出現(xiàn),可以說是恰逢其時。
嘉谷的農業(yè)開發(fā),不影響原有的利益階層,還開創(chuàng)新的投資渠道。
遠東的權貴資本們第一次發(fā)現(xiàn),土地如果開發(fā)好了,也是一個“富礦”,而且還是一個不會枯竭的“富礦”。
當然,如果要寡頭們自己開發(fā),百分百是搞不定的,但這不是有合作者的全程生產管理嗎?他們只要收集土地,上下打點關系,就能坐等收錢了——這可以說是他們最擅長的本事了。
在這種合作中,得益的是嘉谷和遠東寡頭們,受損害的不過是俄羅斯和底層的毛子農民。
不過,誰在乎呢?寡頭們不會在乎,嘉谷更不會在乎。
甚至連莫斯科都不會太在乎,畢竟大家有利益連帶關系,偶爾還可以過來打打秋風。
越是參觀了嘉谷農場的大豐收,越是了解了大豆能帶來的收益,權貴資本們越是心頭火熱。
接下來的日子,從赤塔州,到阿穆爾州、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qū),再到濱海邊疆區(qū),遠東的權貴資本們充分展示了“地主是怎樣煉成的”。
一方面不
(本章未完,請翻頁)
斷廉價兼并農民土地,將耕地集中連成片——至于失去耕地的農民怎么辦?開荒唄,遠東別的不多,荒地多的是。
另一方面,他們甚至將手伸到了國有農場。
蘇聯(lián)解體后,俄羅斯農業(yè)技術水平下降嚴重,基層農業(yè)技術推廣體系基本瓦解。齊政發(fā)現(xiàn),遠東諸多國有農場設備已十分陳舊,無能力耕種大片農田,不少國有農場耕地已荒置多年。
權貴資本根本不用花費多少代價,就能將這些國有農場承包下來,轉而跟嘉谷合作。
盡管丸紅商社的太田明夫上躥下跳,也根本得不到遠東權貴資本的青睞——失敗者沒有資格深入合作。
嘉谷則盡情享受著勝利的果實。等遠東農場的第一批大豆抵達黑河口岸運輸回國的時候,已經有五個大型農場的所有者與嘉谷簽約合作,八個農場進入了實質談判階段。
丸紅商社在遠東確定合作開發(fā)的農場,卻是一個都沒有。
市場競爭就是這么殘酷。在這場同質化的競爭中,嘉谷已經將他們遠遠地拋到了后面,并且得到了當?shù)毓杨^的承認。
如果全部農場談妥合作,嘉谷明年在遠東可以開發(fā)的土地達到180萬公頃,是今年的三倍。
在合作中,遠東寡頭們以土地入股,多是在5155之間,與瓦西里的承諾差不多,負責疏通上下的關系與大豆貨物的出口運輸作業(yè)。
嘉谷還是提供種子、生產管理等投入,同時隨行就市收購所有大豆。
哈巴羅夫斯克。
遠處一望無際的荒野上,農場工作人員駕駛著超大型整地機,身后肥沃的黑土正順著機械犁片翻滾——明年,這里將成為新大豆田。
齊政和張澤宏漫步在這個占地五萬公頃“小型”農場內,看著荒置的土地被重新開發(fā)。
“遠東地廣人稀,目前尚有超1億公頃耕地正等待外來投資者開發(fā)。作個假設,如果嘉谷將遠東地區(qū)開拓成為優(yōu)質農產品原料種植區(qū),哪怕只開發(fā)十分之一,都有1.5億畝,已
(本章未完,請翻頁)
經相當于黑省耕地的三分之二了。從目前的產值來看,1.5億畝地大豆產值超過600億元。若進行深加工,產值大約能翻3倍,達到近2000億元。”張澤宏憧憬道。
齊政翻了個白眼:“想太多了。不說遠東所謂的1億公頃耕地有多少是荒地,需要多少巨額投資才能開發(fā)出來?我們在遠東的擴張也不是沒有限度的,擴張到一定的規(guī)模,我們遇到的阻力必然會增大。”
“老毛子再貪財,也不會讓我們控制遠東的大部分耕地。我估計,這個臨界點在500萬公頃左右。”
張澤宏“嘿嘿”一笑,知道齊政說得在理。
別看老毛子現(xiàn)在對嘉谷歡迎備至,那是因為嘉谷能給他們帶來豐厚利益,而且嘉谷在遠東的實力比不上本土寡頭。
但等到嘉谷的規(guī)模擴大到一定程度,雙方實力開始失衡,他們必然會限制嘉谷的擴張,甚至會引進其他的勢力以制衡嘉谷。
張澤宏就嘀咕道:“不管怎么說,等我們達到被限制的規(guī)模后,我們在遠東的大豆產業(yè)估計都成為遠東的支柱性產業(yè)之一了,這對遠東的貢獻是不是太大了?”
齊政目光幽遠:“大嗎?這可不一定。”
大豆產業(yè)之于遠東,既是動力又是枷鎖。
說是動力,是因為大豆種植業(yè)會帶動周邊地區(qū)許多產業(yè)的發(fā)展,但是這種影響更多的是垂直式的,而非水平式的。凡是與大豆出口經濟相關的城市基礎設施、交通運輸和出口加工業(yè)等都能得到快速發(fā)展,反之則并無明顯變化。
至于枷鎖……
“大豆歸根到底還是一種資源,俄羅斯可以說成也資源,敗也資源。”
“大豆出口收入大多進入了少數(shù)寡頭的腰包中,同時進一步加強遠東對資源出口的路徑依賴。畢竟這個來錢容易,躺著掙錢。但賺過了容易的錢,就很難再像我國一樣沉下心來,一個一個產業(yè)地突破,并最終逐漸實現(xiàn)產業(yè)升級。”
“同時,通過這種農業(yè)—資源的深度貿易捆綁,將遠東地區(qū)作為優(yōu)質原料供應基地,黑省對俄口岸將由傳統(tǒng)小額邊境貿易直接升級為大宗農產品原料進出口與加工基地,面向全國、全球輸出,黑省的產業(yè)結構就此發(fā)生巨變。”
“你說,這是對我國的貢獻更大,還是對遠東的貢獻更大?”
張澤宏已經目瞪口呆:“臥槽,原來我們在下這么大一盤棋!”
齊政莞爾:“集團已經著手在對岸的撫遠市黑龍江畔建糧食專用碼頭及大豆加工廠,今后遠東大豆產量上來,糧食將大量回流,水路對大物流來說更節(jié)約成本。”
嘉谷集團計劃以哈巴羅夫斯克為基點,以新建的撫遠碼頭為.asxs.打通江海聯(lián)運物流體系,讓源自遠東地區(qū)的百萬公頃大豆基地初級及精深加工大豆產品,銷往國內南方甚至更廣闊的國際市場。
張澤宏說得沒錯,這是一盤大棋。
這是經濟上悄無聲息的滲透。遠東的寡頭們以為嘉谷只是要大豆,遲早有一天,他們會發(fā)現(xiàn),嘉谷要的,是遠東的“殖民化”。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