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超級農業(yè)強國 第343章 國家級沙漠水庫立項
修建大型沙漠水庫終于要立項了!
這段時間以來,專家團對沙漠地下深層水系的勘探愈發(fā)深入,得到的驚喜也就更多。
深層水系與貝加爾湖聯(lián)通已經毫無疑問,令專家們更加驚喜的都是,他們發(fā)現(xiàn),深層水系與貝加爾湖的流動性很大,也就是說,深層水系能得到源源不斷的水源補充。
專家們推斷,這可能是貝加爾湖的地震造成的。
要知道,貝加爾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湖泊,也是一個地殼斷裂形成的斷層湖。
地殼運動使得貝加爾湖地區(qū)地震頻頻,平均每年要發(fā)生2000次。每一次地震后,貝加爾湖湖底就會下陷3至5米。
可能就是因為地震,貝爾加湖底形成了新的斷層,湖水得以不斷注入斷層,最終形成了一條深層“地下河道”。幸運的是,這條河道一端通往我國,又被嘉谷應用陳健升教授的“深循環(huán)理論”,挖掘了出來。
至于地下水噴涌的現(xiàn)象,專家們猜想,可能是因為地下河道一路蜿蜒至此時,因為高差導致勢差,在地下產生增壓作用。
呵呵,要不是自己的手筆,齊政差點都信了。
當然,地下水系通往貝加爾湖的研究目前是保密的——修建調水工程引貝加爾湖水來我國的想法,一經產生都能在兩國引發(fā)熱議。現(xiàn)在夢想成真,鬼知道老毛子們會出什么幺蛾子?悶聲發(fā)大財難道不香嗎?
至于能瞞多久,那是以后的事了。
最關鍵是,專家們通過對井口壓力等數(shù)據(jù)進一步研究后發(fā)現(xiàn),如果全面開發(fā)這條地下河道,最大年出水量可能接近1000億立方米——兩條黃河的年徑流量。
相關部門已經淡定不能了。
趕緊開發(fā)了吧,黃河不容易啊!
作為西北、華北的“生命之河”,黃河天然徑流量僅為長江的6,卻以占全國河川徑流量2的有限水資源,灌溉了全國13的糧食產量,保障了全國14的產值,養(yǎng)育了占全國12的人口。
也因此,她已經日漸“消瘦”,維
(本章未完,請翻頁)
持流域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功能已近極限。
按最新統(tǒng)計,黃河流域地表水開發(fā)利用率和消耗率已達80和70,遠超黃河水資源承載能力。缺水,已是黃河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已經有一些專家建議適時啟動南水北調西線工程,以解黃河之“渴”。
齊政拿到的資料顯示,其實多年來黃河流域降水量變化不大,但各種人為因素導致了黃河徑流量的減少。
最令人驚訝的是,中上游植被恢復竟然是黃河流域徑流減少的一個重要原因。
隨著植被增加,蒸騰散發(fā)上升,大量可利用的呈液態(tài)、固態(tài)的水資源——藍水被轉化成以氣態(tài)或分子態(tài)存在于大氣和土壤中的綠水。
但這又是沒有節(jié)水空間的。
植被恢復具有明顯的生態(tài)功能,固定風沙,保持水土,涵養(yǎng)地下水源。
不作植被恢復吧,荒漠化程度加深,大量黃沙落入黃河造成泥沙淤積,抬高河床,容易造成洪水災害;恢復植被吧,徑流量又減少……
水利工程增多也加劇了水面蒸發(fā)。比如水庫蓄水后水面擴大,蒸發(fā)量必然要大,造成寶貴水資源的巨大浪費,導致徑流量減少。
這點在建議修建水庫的提案中被強調,因為是在西北沙漠,水庫的面積要控制好,以免造成太多的浪費——他們又不知道沙漠上空被某人開掛“罩”了一個隱形的屏障,可以擋住大部分水汽的流失。
目前計算的數(shù)據(jù)是,從2000年起,黃河已出現(xiàn)每年50億立方米的用水缺口,有限的黃河水資源已無法在農業(yè)、工業(yè)、生態(tài)用水中達到平衡。預計到2030年,即使來水正常年份,用水缺口將達到100億立方米以上。
水資源減少的同時,用水需求卻呈剛性增長。唯一的辦法,就是從外面調水入黃。
之前沒有辦法,只能啟動南水北調。
筆趣閣地址
東線和中線工程都已開工建設,西線工程也通過了審查,只是還處于前期論證階段,未進入基建審批階段的程序。
(本章未完,請翻頁)
西線工程還沒啟動建設不正好?恰好可以被新的沙漠水庫計劃取代。
西線工程計劃通過長江上游開鑿輸水隧洞,分三路每年共調170億立方米的水進入黃河上游。但工程翻山越嶺,難度極大。
現(xiàn)在有一個每年至少可以補充黃河上游兩百億立方米水的水庫方案,而且明顯更加容易完成,還用多考慮嗎?
至于中線和東線,也根本不會造成浪費——黃河的水量充足了,也可以通過兩線工程引水入華北地區(qū),逐步推進地下水超采的華北地區(qū)的河湖生態(tài)補水和回補地下水,進一步解決北方的水資源短缺問題。
基于這種考慮,再加上專家對修建水庫對西北整體生態(tài)變化、環(huán)境變化的評估目前是以樂觀為主,加速推進了修建沙漠水庫計劃的立項工作。
消息傳來,嘉谷治沙團隊一片歡騰。
誰都知道,這個大型沙漠水庫的修建,對阿拉鄯盟的生態(tài)治理會帶來多大的促進作用,沙漠變桑田的日子不遠了。
修建大型沙漠水庫及河道的規(guī)劃有序展開,經過初步研究,工程總體分三期三線路進行。
一期工程是水庫主體建設以及北線河道建設,主要是蓄水以及向阿拉鄯盟乃至蒙省供水,改善沙漠區(qū)生態(tài)。
東線是修建通過騰格里沙漠的水道,繞過賀蘭山向黃河補水;西線是向肅省河西走廊地區(qū)供水,必要時也可及時向黃河上游補水。
整個工程覆蓋西北黃河流域六省,解決六省的缺水問題;而對黃河水量的補充,更是覆蓋了中下游的廣大缺水區(qū),實現(xiàn)水資源優(yōu)化配置。
當然,這只是初步的規(guī)劃,具體線路必然還要經過無數(shù)的論證審查。
至于嘉谷,雖然這個計劃是由嘉谷促成的,但無論是水庫河道的建設還是水資源的分配,都不是嘉谷能插手的。
齊政等人清楚這一點,這畢竟是一個事關國計民生的工程,而不是純粹的盈利項目。權利和責任對等,嘉谷這樣的小身板就不要想著湊熱鬧了。
但是作為有功之臣,嘉谷自然不會什么一無所獲。
國家對嘉谷治理開發(fā)阿拉鄯盟沙漠的行動表示支持,并提供相應的財政補貼——這既可以說是對水庫水資源保護的生態(tài)補貼,也可以說是對嘉谷“尋水”的獎勵。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