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羅馬尼亞雄鷹 第125章 奧斯曼政變
在埃德爾對鐵路運輸進行改進的時候,倫敦的和談才剛剛開始。現(xiàn)在大英帝國還沒有經(jīng)過兩場大戰(zhàn),盡管已經(jīng)沒有為維多利亞時代那么如日中天,但在巴爾干各國眼中還是那么的威嚴不可侵犯。
巴爾干各國代表都早已到倫敦等待著奧斯曼帝國的代表,他們有保加利亞外長第拉斯洛奇、塞爾維亞外長米拉諾維奇,希臘外長康斯坦丁、黑山外長尼德諾亞夫、羅馬尼亞外長巴爾諾斯克,歐洲各個列強都派出代表參加了倫敦談判。奧斯曼的代表外交大臣卡赫維奇也于12月11日抵達倫敦。
在12日開始的談判中,由保加利亞外長第拉斯洛奇率先將巴爾干各國給出的條件,遞給了奧斯曼的代表外交大臣卡赫維奇。條件很簡單,埃內(nèi)茲至黑海的米迪耶一線以西的奧斯曼歐陸屬地割讓給巴爾干各國,愛情海上的全部島嶼也劃歸巴爾干各國。在條約里沒有要求奧斯曼帝國賠款或消減軍隊等內(nèi)容。
卡赫維奇看著眼前的條件,這是一份對奧斯曼非常苛刻的和談條件了。不過他還是沒有忘記自己的職業(yè)操守詢問道。“這個條件對奧斯曼帝國太苛刻了。”
保加利亞外長第拉斯洛奇趾高氣揚的回答他。“這是我們最后的條件。如果閣下覺得太苛刻,可以讓奧斯曼軍隊在戰(zhàn)場上拿回來。”
說完后他還用目光看著羅馬尼亞外長巴爾諾斯克,巴爾諾斯克知道他的意思,之前就有談過,現(xiàn)在保加利亞還欠著羅馬尼亞4000平方公里的領(lǐng)土,欠錢的是大爺,他也只好出聲說道。“羅馬尼亞也認為這個條件已經(jīng)是對奧斯曼最大的優(yōu)待了,而且你也不希望將邊境推到伊斯坦布爾城外吧。”
聽到羅馬尼亞外長巴爾諾斯克的話,卡赫維奇也要好生思考一番,現(xiàn)在羅馬尼亞這個巴爾干實力最強的國家還沒有下場,奧斯曼都已經(jīng)被打崩潰了,如果在加入羅馬尼亞,搞不好伊斯坦布爾也會被巴爾干國家奪取。
保加利亞外長第拉斯洛奇的話也得到塞爾維亞外長米拉諾維奇的回應(yīng)。“這是我們巴爾干各國一同的意見,還希望閣下好生考慮吧。忘了說一句,我們?nèi)麪柧S亞已經(jīng)派遣了一支軍隊同保加利亞一起守護前線。”
卡赫維奇聽到塞爾維亞外長米拉諾維奇的話后,內(nèi)心里也不是滋味,他們早就知道有一只塞爾維亞軍隊抵達阿德里安堡外,畢竟軍服不一樣而且很好辨認,只是不知道規(guī)模。現(xiàn)在當面聽到,讓他有點不知道怎么回答才好。
“你們給的條件,我需要上報給政府定奪,失陪了。”
卡赫維奇外交大臣短短的說了一句就帶著奧斯曼談判代表匆匆離去,留下了一干其他人。
看的奧斯曼的代表外交大臣卡赫維奇狼狽的離開后,在場的巴爾干各國代表都放聲大笑起來,這是巴爾干各國人民對以前欺壓他們的奧斯曼人最好的嘲諷。
巴爾干各國對奧斯曼帝國的條件被交大臣卡赫維奇?zhèn)骰亓藝鴥?nèi),其苛刻的條件讓政府又驚又怒,不過面對巴爾干各國70萬大軍,他們也沒有太好的辦法。之前他們找過奧匈和德國,但是面對奧斯曼軍隊的表現(xiàn)讓他們怎么支持,所以對此也沒什么好的辦法。
不過政府的困境讓在野的奧斯曼青年黨看到了機會。之前青年黨也是由于割讓利比亞,讓他們在奧斯曼帝國的威望也隨之動搖。自由和睦黨人于1912年7月趁機推翻了奧斯曼青年黨人的政權(quán),但是靠著黨魁恩維爾的軍隊威望保住了聯(lián)合進步委員會。現(xiàn)在面對奧斯曼又要割讓領(lǐng)土的局面,青年黨人看到了機會。
在青年黨內(nèi)部的一次秘密集會上,恩維爾對青年黨的成員說道。“你們都看到了,自由和睦黨人指責(zé)我們青年黨割讓利比亞地區(qū)是在賣國。可是他們面對割讓馬其頓和色雷斯地區(qū)毫不手軟,而且還美其名曰打不過只能求和。可是大家都看到了,那個新上任的陸軍總司令尼扎姆帕夏是個對軍事一無所知的人,看看他打的什么仗,35萬精銳的奧斯曼軍隊只花了一個月就被他消耗殆盡,敵人都要兵臨城下了,為了祖國奧斯曼,我們必須有所行動。”
他的話引起了以青年學(xué)生、軍官、知識分子為主的青年黨內(nèi)部的共鳴,他們開始準備推翻自由和睦黨人的政府。
這次演講的青年黨黨魁恩維爾,全名伊斯麥爾·恩維爾帕夏,1881年11月22日恩維爾在君士坦丁堡出生,來自阿爾巴尼亞裔家庭。他的父親是當?shù)氐氖貥蛉耍赣H是阿爾巴尼亞的農(nóng)民。1903年,他在伊斯坦布爾的軍事學(xué)院畢業(yè)。1906年他成為少校,并派往第三軍,駐扎于薩洛尼卡。在這段時間他加入了當?shù)匾粋€叫“聯(lián)合進步委員會”組織。
在1908年,奧匈帝國、沙俄及英國等國策劃分裂國力低弱的奧斯曼帝國。青年土耳其黨人宣布了“反對政府和列維爾協(xié)定”,要求“自由、平等、博愛”,發(fā)動了推翻蘇丹的革命。恩維爾在此時加入革命軍并成為軍隊的領(lǐng)袖。在成功奪權(quán)后,他力邀德國建立軍事聯(lián)盟,并要求德國協(xié)助改革奧斯曼帝國的軍隊。
所以德國政府更喜歡恩維爾這樣偏向他們的奧斯曼高層,而且他們也是這個樣做得。在恩維爾準備通過政變來改變奧斯曼現(xiàn)在的局面時,德國政府加大了對他的資助,每月對他20萬馬克提高到50萬馬克。而且還通過在奧斯曼的軍事顧問團和大使對他的行動給予幫助和便利。
奧斯曼現(xiàn)任政府對此毫不知情,還依然在討論談判的事宜,不過面對巴爾干各國一點也不退讓的條件,商議著準備接受這份屈辱的條件。
這時候青年黨已經(jīng)準備好反動政變了,1913年1月23日,以陸軍總司令尼扎姆帕夏在陸軍部門口被槍擊身亡為標志,青年黨發(fā)動了政變,政府對他們的政變一點也沒有防備。這些青年黨人將政府高官血洗了一遍,包括現(xiàn)任總理大臣馬哈德凱等一干高層都死于這次政變。
在青年黨上臺后,他們撕毀了同巴爾干各國的停戰(zhàn)協(xié)議,巴爾干的戰(zhàn)火又一次開始了。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