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宋梟途 第三百一十六章 盡管放馬過來
天下沒有不透風(fēng)的墻。
更何況,不論是金人,還是夏人,都在燕云地區(qū)安插了無數(shù)眼線。
關(guān)鍵的關(guān)鍵,遼東和大宋的動作實在是太大了,根本不可能一直瞞下去。
所以,就在遼東政府跟大宋交接朔、應(yīng)、蔚三州之際,金國和西夏也知道了大宋搞的小動作。
金國和西夏不約而同的選擇向大宋遣使跟大宋問責(zé)。
金使和夏使到了大宋之后,趙佶君臣故計從施,將金使和夏使好吃好喝的扣了起來,準(zhǔn)備施以緩兵之計。
已經(jīng)吃過這個大虧的完顏阿骨打君臣,在等了一段時間之后,隱隱猜到了大宋的應(yīng)對手段。
完顏阿骨打君臣商議過后,派大迪烏和高慶裔來出使燕京,看看能不能從此事上分一杯羹。
跟完顏阿骨打想一塊去的,還有李乾順,李乾順也派李良才出使燕京。
得知金使和夏使全都來燕京了,蔡攸、蔡絳、馬擴等宋使,擔(dān)心不已,害怕到嘴的鴨子飛了!
果然!
在鴻臚寺舉辦的宴會上,金使大迪烏仿佛沒看宋使和夏使一般,開口道:“趙寺卿(遼東王庭設(shè)置了鴻臚寺,蔡仍任命趙良嗣為寺卿、呼延慶為少卿),我們想代表大金單獨跟你家商量一下兩家長久相處一事。”
李良才也道:“我們西夏也想單獨與遼東商議兩國和平共處之策。”
聽金使和夏使這么說,蔡攸等宋使不禁有些緊張!
還好——
趙良嗣沒做任何考慮,就道:“不必如此了,我家王上已有命令。我家王上的原話是:燕云以前是我們漢人的,以后也必須是,你們胡人誰敢打它的主意,就是與我蔡仍為敵?!?p/>
金使和夏使聽罷,臉色全都變得很不好看。
大迪烏道:“趙寺卿,您最好勸你主慎重做這個決定,免得將來后悔。”
趙良嗣聽言,臉頓時就沉了下去,他道:“貴使這是在威脅我們遼東嗎?”
大迪烏不置可否道:“我只是不想你們后悔。”
趙良嗣聽言,也不廢話,直接沖侍衛(wèi)吩咐道:“攆出去?!?p/>
聽了趙良嗣的命令,一眾侍衛(wèi)二話不說就沖上來將大迪烏捉了,然后扔出了鴻臚寺。
高慶裔見狀,連忙道:“兩國交兵,不辱來使,當(dāng)初,趙寺卿去我大金時,我大金可是這般招待得趙寺卿?”
雖說當(dāng)初趙良嗣出使金國時,完顏宗翰他們也曾嚇唬過趙良嗣,但到底還是給趙良嗣留了一絲體面。
所以,趙良嗣解釋道:“此非我本意,而是我家王上之意,我只不過是尊命行事。”
趙良嗣又道:“還請高副使莫要再多言難為我了,否則,我也只能將你一并扔出去。”
高慶裔張了張嘴,最終還是沒敢試趙良嗣所說的是真是假。
見高慶裔將嘴閉上了,趙良嗣不再看高太裔,然后當(dāng)眾宣布道:“我家王上有口諭:孤王會盡快與大宋交割燕云,別家就別惦記了。誰若賊心不死,盡管放馬過來?!?p/>
趙良嗣的話一說完,高慶裔的瞳孔就是一縮!
李良才的眼睛也有些陰沉不定!
至于蔡攸,則差點沒笑出聲來,他暗道:“燕云定矣!”
蔡仍說到做到,不久之后,吳玠率領(lǐng)所有云地的金吾軍將士護送最后一批愿意跟蔡仍走的民眾通過居庸關(guān)來到了燕地。
與此同時,譚稹親自率領(lǐng)義勝軍接管了整個云地。
吳玠撤到燕京之后,接替岳飛,率領(lǐng)十萬大軍守住燕云的各個要道,并做好隨時出戰(zhàn)的準(zhǔn)備。
金軍試探了兩次,見金吾軍全都果斷還擊,完全不懼怕跟金軍全面開戰(zhàn),便不敢再試探了。
宣和五年五月中旬,除了吳玠和他所率領(lǐng)的十萬大軍以外,屬于遼東的人,已經(jīng)全部撤去高麗了。
除此之外,還有近百萬燕云之民跟隨蔡仍撤到了高麗。
當(dāng)然,更多的燕云的人,到底故土難離,最終還是選擇留在燕云。
當(dāng)然,也有一些遼人,既不愿意跟蔡仍走,又不愿意歸順大宋,他們在遼東的人撤走了之后,或是北上投奔了女真,或是東去投奔了張覺,亦或是去夾山投奔了耶律延禧。
宣和五年五月底,大宋派來接管燕地的主要首腦人物都到了雄州,他們分別是:王安中,詹度以及種師中。
趙佶親下詔書,任命尚書左丞王安中為少保靖難軍節(jié)度使、河北燕山府路宣撫使判燕山府,任命資政殿學(xué)士詹度為燕山府安撫使,任命侍衛(wèi)親軍馬軍副都指揮使種師中為副都總管。
其實——
趙佶原本想讓收復(fù)燕云最大的功臣蔡攸來擔(dān)任燕地守臣的。
但蔡攸很有自知之明,知道他自己肩負不起這幅重擔(dān),他也不想長期在外,于是便竭力推辭——他給趙佶上奏章說,自己身體不好,時常嘔血,無法完成這一重任。
趙佶令蔡攸推薦燕京守臣,蔡攸便舉薦王安中,說王安中是河北人,了解熟悉北方之事,可讓他宣撫河北燕山。
王安中是進士出身,很有文才,年輕時,曾師從蘇軾,他以彈劾蔡京而聞名,說蔡京“欺君僭上、蠹國害民”,與王黼、梁師成關(guān)系不錯,自宣和三年,開始擔(dān)任尚書左丞。
趙佶對王安中出任燕京宣撫使很重視——王安中臨行前,趙佶在崇政殿召見他,并拿出深藏于內(nèi)府之中的金、玉之器,以及瓶、爐、硯、幾之類的寶貝,讓王安中帶至燕京。王安中所受禮遇之隆,一時殊絕。
王黼對王安中也寄予很大的希望,他特意為王安中設(shè)宴送行,并贈詩相祝,而且還悄悄向王安中許諾:“等你期滿歸來,我可幫你登上宰相之位?!?p/>
可見,王安中的位置有多重。
蔡攸雖然不愿意當(dāng)燕地守臣,但他卻極愿意立收復(fù)燕云這個不世之功,因此他不停的催促李綱交割燕地,還到處打點,讓蔡仍快點同意交割燕地。
蔡攸之所以這么著急,還有一個原因——蔡攸已經(jīng)打聽清楚了,遼東已經(jīng)全面收復(fù)了高麗的南部地區(qū),徹底在高麗站住腳了,因此,不可能再留戀燕地了,甚至有可能急于撤出燕地。
蔡攸猜中了。
蔡仍的確是想全面撤出燕云了。
隨著岳飛率領(lǐng)的后路軍登陸高麗,高麗的南部地區(qū)徹底被他平定了。
可也正是因為如此,蔡仍跟高麗西北軍的矛盾也更加尖銳。
關(guān)鍵是,蔡仍很怕,高麗西北軍會投降大金,然后引金軍南下。
如果真是這樣,那可就麻煩了。
沒辦法,蔡仍只能一邊給李資謙當(dāng)高麗王的希望讓李資謙壓著高麗西北軍不走極端,同時一邊蓄力準(zhǔn)備一舉推掉高麗的北部地區(qū)。
在這種情況下,蔡仍自然是希望吳玠和他所統(tǒng)制的十萬大軍撤回遼東。
所以,蔡仍也不磨嘰,直接就讓宋軍借道,將松亭關(guān)和古北口交給宋軍的大將楊可世和姚平仲。
待愿意跟蔡仍走的人全都撤到了薊州港登上了兩棲軍和水軍的船,蔡仍才讓吳玠率領(lǐng)金吾軍全都撤到薊州,然后將居庸關(guān)、紫荊關(guān)、涿州、易州、順州、檀州、景州全都交給了大宋。
在這之后,趙良嗣和呼延慶代表遼東與種師中辦理了燕京交割事宜。
遼東干凈利落脆的完成了燕地的交割,將燕云十六州完完整整的交給了大宋。
曾有人勸蔡仍將燕云的防御工事破壞掉,將燕云的財富掠奪一空。
不過——
這個建議被蔡仍毫不猶豫的拒絕了。
因為蔡仍始終堅信,自己一定還會回來的!
趙良嗣、呼延慶等最后留守在燕京的遼東人員撤離了之后,太師、領(lǐng)樞密院事、陜西河?xùn)|河北路宣撫使童貫和少傅、鎮(zhèn)海節(jié)度使、河北河?xùn)|路宣撫副使蔡攸,率領(lǐng)宋軍主力高舉旌纛,鳴鼓吹笙,浩浩蕩蕩,來到燕京城下。
燕京城里的民眾,手捧香火,迎導(dǎo)宋軍前行,并高聲歡呼道:“契丹既滅,遼東東去,王師入城,復(fù)見天日。”
燕京城里,人人相互慶賀,家家興高采烈。
收復(fù)了燕云十六州,終于實現(xiàn)了宋朝皇帝的百年夢想。
趙佶下詔書,舉辦盛典,普天同慶,以告上天、祖宗。
大宋進入慶祝階段。
不過——
童貫入城時曾發(fā)生過一件小事,似乎有不詳?shù)囊馕丁?p/>
當(dāng)時,已有一小部分宋軍入駐燕京。
第二天,童貫、蔡攸等宣撫司人馬,以及王安中、詹度等燕山府官員,才開始向燕京挺進。
為了安全起見,童貫令郭藥師率領(lǐng)常勝軍擔(dān)任先鋒,走在最前邊。
城中宋軍望見常勝軍朝燕京而來,以為是金兵或是遼國余孽趁機來搶奪燕京——這也不怨燕京城中的宋軍誤會,因為常勝軍仍然穿左紉軍服(遼國的軍服,也就是胡服),沒換穿宋軍的軍服,因此很像是遼軍和金軍。
于是,宋軍棄城而逃,雞飛狗跳。
郭藥師趕緊派人前去說明,這才結(jié)束了這場鬧劇。
這件事,也說明了宋軍中彌漫著一種對遼軍和金軍的恐懼心理。
不過不管怎么說,童貫和蔡攸都帶大軍進入燕京城了,這意味著燕地徹底收復(fù)了。
然而——
還沒等童貫、蔡攸等人慶祝燕地收復(fù),金使就來了。
金國這次派來的使節(jié)是撒盧母和高慶裔。
他們是奉完顏阿骨打之命來將當(dāng)初宋金簽訂的合約的副本交給燕京、河北、河?xùn)|宣撫司的。
看見這份合約,童貫、蔡攸等人就是一陣頭疼。
按照這份合約的約定,燕地官員的錢物,燕地的奚、契丹、渤海等族人,還有平、營、灤三州都是金國的,另外燕地的賦稅也是金國的,還有之前談好的歲幣,也必須如數(shù)給金國。
這些都是當(dāng)初兩國說好的。
再者說,沒有金軍出兵威脅,沒有完顏阿骨打派使聯(lián)合西夏、高麗,蔡仍也不可能將燕云給大宋,這是抹殺不了的。
更重要的是,大金的十五萬大軍可還在松亭關(guān)和榆關(guān)外,如果不讓大金滿意,金軍明天可能就會攻打松亭關(guān)和榆關(guān),然后南下。
之前白溝、良鄉(xiāng)那兩場大敗仗,已經(jīng)讓宋軍從上到下都畏懼遼軍,而金軍還是一敗再敗遼軍的強大存在,更是宋軍將士不敢惹的。
所以,自童貫以下,全都不想跟金軍發(fā)生沖突。
基于此,童貫等人一商量,最終決定履行之前簽訂的條約。
當(dāng)然,也不是完全按照之前所約定的給付。
例如,燕地官員的錢物,就不能給金國——燕地的官員,大部分跟蔡仍走了,一小部分投降大宋了,不論是前者,還是后者,都不方便剝奪他們的財物給金國。
所以,這部分只能是折現(xiàn)。
奚、契丹、渤海等族人本就不是漢人,童貫等人正愁怎么處理他們,既然女真人愿意要,索性就全都給女真人好了。
平、灤、營三州目前還在原遼國平州路副節(jié)度使張覺手中,因此也完全可以推出去。
燕地的賦稅和歲幣也都是錢的問題,給。
總之,按照趙佶的指示,錢能解決的問題,對于他們大宋而言就全都不是問題。
見趙宋君臣這么好說話,金使提出了一條讓趙宋君臣無論如何都不能答應(yīng)的條件——索要常勝軍。
當(dāng)初,宋金約定,將松亭關(guān)、榆關(guān)以外的民戶全都劃歸金國所有。
常勝軍的骨干,也就是自郭藥師以下的八千余人,原來都是遼東人(即原遼東京的人),因此,依照盟約,全都應(yīng)該遣返回去。
童貫對于金人的這個無理要求,非常氣憤。
童貫對左右說:“常勝軍與郭藥師早就歸降我朝,都已按功授官,這怎能遣返呢?”
可趙宋上下又都懼怕金人南下,不敢得罪金人。
最后,點檢文字李宗振向童貫提出一個建議:“是不是可以用燕人來代替常勝軍?如果可行,那么不僅常勝軍仍然是我之軍隊,而且,又可得到燕民的田產(chǎn)交給常勝軍自己經(jīng)營,不用國家再調(diào)撥錢糧來養(yǎng)常勝軍,此一舉而兩得也?!?p/>
童貫等人聽后,覺得這個建議不錯,遂立即寫成奏章,申奏朝廷。
接到童貫的奏報之后,趙佶立即召集王黼等大臣緊急會商。
最后,趙佶君臣一致同意宣撫司提出的用燕人代替常勝軍的辦法。
接到趙佶的指示之后,童貫派馬擴去與金人交涉。
金人這次之所以來敲詐大宋,除了確實是想從大宋撈些好處以外,還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金人氣他們出動了十五萬大軍,又奔走相聯(lián)各方勢力,結(jié)果好處全都被大宋得了。第二個原因,金人氣,大宋沒有按照約定攻打燕云,讓蔡仍暗度陳倉攻占了高麗,并自立遼東王,威脅他們大金。
不過——
目前,大金既要捉耶律延禧,防止遼國死灰復(fù)燃,又要捉已經(jīng)建國了的蕭干(蕭干逃出燕云之后,回到溪族故地,自立為王),還要密切關(guān)注朝鮮半島的形勢,實是沒有精力跟大宋開戰(zhàn)。
所以,盡管金人很恨大宋,但也只能是見好就收。
因此,金人很快就同意了宣撫司提出的折中辦法,也就是用燕人抵常勝軍。
金人(其實是原遼臣)很快就統(tǒng)計出,燕京所轄州縣境內(nèi)家產(chǎn)在一百五十貫以上的人家有三萬余戶,就用這三萬余戶抵常勝軍。
燕地的富戶們聽說金人要將他們遷往金國,都很不情愿——金國地處關(guān)外,屬于窮鄉(xiāng)僻壤,而且路途又艱難遙遠。而他們之所以沒跟蔡仍去高麗,很大程度是因為他們有很重的鄉(xiāng)土情不愿意離開燕云。結(jié)果,到頭來,他們還是沒能逃過這一劫。
不久,宋軍便配合金人組織(其實就是押送)燕地的富戶們撤出燕地。
燕地因此一片怨聲載道。
金人見狀,對燕人解釋說:“將你們東遷,并非我們本意,是宋朝提出的建議,他們想留下常勝軍,而且要利用你們的田宅來供養(yǎng)常勝軍?!?p/>
聽了金人的解釋,那些失去家業(yè)和故園的燕人,對大宋莫不心生怨恨……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