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黃金屋中文 >> 回到明朝做昏君 >> 目錄 >> 第七十八章 派誰去遼東? |
第七十八章 派誰去遼東?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回到明朝做昏君 第七十八章 派誰去遼東? 孫云鶴連忙說道:“是,督公!”同時轉頭對手下吩咐道:“叫醒他,上大刑!” 東廠在緊鑼密鼓的審案子,東林黨這邊卻急得不行了。 原本東林黨人以為是扳倒魏忠賢的好機會,甚至能夠趁機扳倒熊廷弼,拿回遼東。 現在看來卻完全不是這么回事,自己這些人落入了魏忠賢的算計之中。 在這樣的情況下,自保就成了當下最棘手的事情。 朝廷上下誰都知道,當今陛下并不愿意聽自己這些人說話,尤其是魏忠賢進獻了那個青云門的妖道之后。 這不,這邊魏忠賢在殘酷的迫害大家,那邊那個妖道就拉著陛下閉關。 而且陛下居然真的誰也不見,很顯然就是魏忠賢和那個妖道聯手做的這件事情。 鄒元標和楊漣被關在家里,但是外面的人卻在想辦法救他們。雖然不能去他們家里,但是救是肯定要救的。 因為大家都清楚,現在是同舟共濟的時候了! 一旦鄒元標和楊漣倒了,那么所有人都完蛋了。 這一次生死攸關,沒有人敢小看。 外面紛紛擾擾,皇宮大內卻沒有受太多的影響。朱由校誰也不見,這就使得皇宮里邊兒的人想搞事情都沒有地方。 皇帝在閉關,身邊伺候的人只有陳洪,并沒有其他人,連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都只能靠邊站。 宮里面選皇后的事情還在繼續,這一切也不用朱由校操心。 當然了,還是有需要朱由校操心的事情。那就是得確定遼東巡撫的人選。 遼東巡撫薛國用死了,朝廷需要任命一個人過去,而朱由校不可能再選一個東林黨人去。 一個袁應泰,一個王化貞,再加上一個袁崇煥,三個人將遼東弄得不可收拾,或者說是一團糟。 雖然袁崇煥或許并不像袁應泰和王化貞那么廢物,但事實上,自從他殺了毛文龍之后,遼東的情況確實是急轉直下。 遼東或許還能守得住,但是消耗太大了。遼東已經成了大明財政的大漏洞,根本無法填補。 朱由校絕對不會去相信東林黨鼓吹的收復遼東,他們就是想在遼東打仗、想要收復遼東,然后貪污遼東的軍餉。 這件事情本來就不是秘密,只不過原本的天啟帝不知道罷了。如果不是王化貞倒向了魏忠賢,或許皇室還是沒有證據。 他們自己不納稅,在遼東的事情上貪污軍餉,勾結遼東的邊將。從上到下貪污腐敗,壓榨士卒,就這種情況下遼東要是能打的贏建奴都有鬼了! 在朱由校看來,想要整飭遼東難度太大,指望著遼東的明軍打贏努爾哈赤,基本沒戲。 至于收拾遼東,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 首先是遼東的將士沒有戰心,文官只想著貪污,百姓苦不堪言。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絕對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做到的。 與其花費大量的時間投入到這上來,還不如另起爐灶,等自己練好兵馬之后再說吧。 所以朱由校對遼東的政策就很簡單的,那就是維穩。只要維持現狀也好,能夠守住就是最大的勝利。 所以在遼東巡撫的任用上,首要選擇的就是主張守的大臣,而不是高喊著收復遼東的人。 從現在大明的情況來看,想收復遼東基本不可能。所以喊出收復遼東的人。無論是真的看不出來,還是故意的,都不能用。 這種人不拉出去砍頭,就已經是朱由校的仁慈了! 看不出來的就是蠢;看得出來的但是卻不說,大喊著收復遼東的,這種人該死! 朱由校翻看著手上的資料,這里全都是他選出來的有資格的人。 至于內閣送上來的名單,朱由校早就扔到一邊去了。 那份名單的意圖很簡單,那就是主推王化貞。 這個人自己是不可能用的,并且這一次還要把他給牽連進去。 現在王化貞是廣寧巡撫,這貨就是東林黨在遼東貪污軍餉的急先鋒,而且沒什么節操,能夠反咬東林黨一口。 找了半天,朱由校終于選定了一個合適的人,這個人就是王象乾。 與王化貞不同,王象乾不是東林黨,他是齊黨,最關鍵的是他和熊廷弼的想法一樣,都奉行遼人靠不住、滅建奴不能急,建奴已經做大,要徐徐圖之。 可惜,他這種說法太長他人志氣、滅自己的威風了。比起東林黨的說辭,王象乾的說法太跌份了,絲毫不能蠱惑皇帝。 所以這種策略一直沒成為大明在遼東戰略的主流。 歷史上王化貞棄廣寧逃,列城盡潰,軍民男婦求入關者數十萬,象乾閉不納,哭聲震山谷。 閱三日,熊廷弼至,象乾乃開關門納軍民,而與廷弼計兵事。 從這里就能看出王象乾和熊廷弼的關系不錯,熊廷弼的驕橫跋扈絲毫沒體現。似乎只有面對東林黨所謂的君子之時,熊廷弼才驕橫跋扈。 遼東巡撫用王象乾,廣寧巡撫也要換人,那么換成誰呢? 朱由校很快就想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王在晉。 這也是一個穩妥的主張守的官員,他曾經說過,必有復全遼之力量,而后可復廣寧;必有滅奴之力量,而后可復全遼。不然啟無巳之爭,遺不了之局,而竭難繼之供,不可不慮。 說白了就是我們能收復全遼東的力量,那么打廣寧。當我們有了滅建奴的力量。那么開始打全遼。不然就不要開戰,只是徒增消耗。 當時廣寧已經丟了,王在晉覺得山海關關城本身存在重大的隱患。 他建議修重城,重城修好以后,山海關關城才真正能成為雄關天險。 畫地筑墻,建臺結寨, 造營房,設公館, 分兵列燧,守望相助, 重關設險, 衛山海, 以衛京師。 一句話,就是建城死守,讓你打不進來,然后我慢慢地積蓄力量。等到力量足夠之時,一舉將你殲滅。 王在晉的主張,遭到寧前兵備僉事袁崇煥、主事沈棨、贊畫孫元化等的反對。 袁崇煥要求修筑到二百里之外的寧遠,但王在晉不聽。 袁崇煥兩次直接將意見報告給首輔葉向高,但葉向高不知前線的情況,拿不定主意。 這時大學士管兵部事孫承宗自請行邊,親赴山海關。 孫承宗回京后,面奏王在晉不足任,“筆舌更自迅利,然沉雄博大之未能”,改任南京兵部尚書。
不久王在晉就辭職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
瀏覽記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