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興鄉(xiāng)筆記 第168章 新的認識
如今的源石鄉(xiāng),有了工業(yè),有了商業(yè),也有了旅游業(yè),后面還會有幾條便捷的公司要整修過來,這似乎已然達到了顧漢東的興鄉(xiāng)預期。
當然,這條路還很長,還有幾年扎實的路要走,但是顧漢東不怕,因為他清楚,這一切都會很好的實現(xiàn)起來。
他能見著家鄉(xiāng)以后的情況,那就是少有書念,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年青人都會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業(yè),甚至年壯的老人,還能憑著自己的專長來發(fā)揮出自己對社會的余熱。
這一切就像當年顧漢東所做的那個夢一樣。
自己的村美麗無比,全國首例海棉鄉(xiāng)村,下雨出門不會濕腳。街上商品琳瑯滿目,數(shù)之不盡。甚至都不用出門,快遞或是送貨到家。且處處都是花花草草,讓人心曠神怡。往來游客眾多,老年人組織著自己的團隊,拾起了那些即將流失的民藝,將快樂帶給外來的這些游客們,
而那些游客在這里有得玩,有得看,有得住,還能有當?shù)氐奶厣a(chǎn)物帶回去給自己的親人朋友,讓他們流連忘返。
當?shù)厝说纳钍侨绱说拿篮?,令人無限的向往...
可是,顧漢東依舊擔心,甚至還有些怕。
他怕當?shù)厝瞬欢卸鳎拖褡约旱酿B(yǎng)母一般,有了錢以后目中無人。
他怕當?shù)厝俗运阶岳?,為了得益竟相逐利,彼此沖突。
他猛然地發(fā)現(xiàn),經(jīng)濟好了,不代表人的思想認識提升了。而要將大家的思想認識提升一個高度,那自己又該如何去做呢
學校?
顧漢東在建了,但他依舊覺得不夠。
因為那所私人學校,是為有錢的子弟服務的,那么一些普通人家的孩子,他們難道不應該享受良好的教育嗎?
顧漢東在考慮自己能在這個方面去做什么。
鄉(xiāng)下教育資源落后,教師水平也是不整齊的,顧漢東此時在想,是否能讓自己私人學校與那些公立學校建立起交流,當然,這一切要經(jīng)過教育部門。
而另外一點,自己也不應當就注重自己所投資的那所學校,同時也應該資助一下那些公辦村校和孩子們。
但是這也僅僅是針對孩子們,那對這些成年人呢,又該怎么辦呢?
對孩子的教育學校是一回事,但孩子們受影響最大的,不是來自于家庭嗎?
父母的思想認識往往會帶給孩子一個完整的人格,其實最應當提升素質(zhì)的人,不是那些個孩子,而是這些大人!
想到這些,顧漢東也是一陣茫然。
要改變一個孩子尚且不易,更何況要改變成人的思想。
華夏文學淵遠流長,那些禮儀謙讓的典故人人從小就聽,什么《三字經(jīng)》、《道德經(jīng)》,《論語》、《老子》、《孟子》等等,這些個成人也是從孩時過來的,大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做起來就全然不顧了。
想到這些,顧漢東內(nèi)心有些沉重感。
他想起自己要興鄉(xiāng)這個夢,當初是多么的遙遠,如今不也上了正軌了嗎?然后自己又要搞工業(yè)興鄉(xiāng)計劃,當時也挺茫然,如今也已經(jīng)走出了第一步。
現(xiàn)在,自己想要改變一下家鄉(xiāng)人的思想,自己是否也能做到呢?
顧漢東不知道,不過他沒有放棄。
事在人為,自己不去做,那肯定是不會有成效的,而要去做了,雖然也未必有成效,但總比沒去做要強。
有些人是思想派,空有想法,沒有行動,這類人很多,卻卻最后一事無成。
而有些人是蠻干派,光一味蠻干,沒有思路,也難取得成果。
顧漢東既不是思想派,也不是蠻干派,他是屬于行動派。
想了他會做,在做的時候,他又會去想,從失敗之中總結(jié)出經(jīng)驗,然后再嘗試。
當然,他也不是那種固執(zhí)的人,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如果他是這種人,那么當初他就不會妥協(xié)于現(xiàn)實南下打工了。
想想當初要是自己大學一畢業(yè)就回到家鄉(xiāng)要改變家鄉(xiāng),只怕到現(xiàn)在也是一事無成吧....
他想起自己當初有這個夢想的起由,那是因為全村的人曾經(jīng)幫助于自己。當然,現(xiàn)在想想,也未必自己受過全村人的恩惠,但也就是這一份感恩之心支撐著他到現(xiàn)在。
他想起了大學畢業(yè)之時,候?qū)W清教授所說的一席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我們的爺爺輩們生活在那個封建與民主交替的時期,他們的使用就是推翻舊的制度,建立起新的民主,從而有了新中國的誕生。
我們的父輩們的使命就是建設好自己的家園,先是解決溫飽,而后讓我們的后代人走入小康生活。
那么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是什么呢?
我們這一代人就應當承接起父輩們的使命,將自己的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p/>
而今,顧漢東還想補充一句,那就是讓這個社會變得更加和諧!
這樣,自己的下一代人,他們能得到的,不僅僅是來自于父母及家庭的關(guān)系,還有社會的關(guān)系,幸福感會更強。
那他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又會是什么?顧漢東不知道,但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使用。
也許社會和諧將成為每一代人的使命,因為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是共同富裕。
富裕所指的不僅僅是物質(zhì),還有精神。
在清楚了自己的使命感之后,顧漢東不再那般的迷茫,也不再害怕付出得不到回報,因為他已然知道,社會和諧,不是他一個人的使命,哪怕他做得微不足道,但只要去做了,那么自己的生存,就已經(jīng)有了意義。
歷史總是向前發(fā)展的,自己可能不會青史留名,但在這輾歷史前行的巨輪中,只要自己付出過努力,也就沒有白活。
想到這些,顧漢樂的內(nèi)心有些顫抖,他似乎發(fā)現(xiàn)了生命的真諦,以及人活著的意義。
曾經(jīng)的他以為一個人到老了,能夠回憶起自己之前做過的三兩件事,這輩子也就算沒有白活,現(xiàn)在他得sayNO!
因為哪怕是只要回憶起一件時,而這件事是對社會有意義的事,那么這輩子就算沒有白活了。
而如果盡想起一些無用的,哪怕是一百件,那也是在這個世界上白走了一遭!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