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夢回大明春 103【白衣飛將王二郎】
二月二十七日,二更天,即晚九點三十六分之后。
鄒木突然拍門咋呼道:“若虛,伯器,快出門看榜了!”
王淵打開房門,非常無語:“明天早上才放榜,你想去貢院外面站一夜?”
“此刻怕是已經(jīng)出榜了!”鄒木激動道。
金罍突然從隔壁房出來,對鄒木說:“走吧。”
“伯器兄,你一向都沉穩(wěn)瀟灑,怎也要去貢院外邊等一夜?”王淵有些驚訝。
金罍表情尷尬道:“會試不同于鄉(xiāng)試,總應(yīng)該重視一些。”
王淵好笑道:“你們兩個去吧,我明天早上再看榜。”
金罍與鄒木也不勉強,結(jié)伴前往貢院。
由于京畿之地出現(xiàn)反賊的原因,連續(xù)好幾天都禁止出入,就怕亂軍混進城里放火造謠。
但今天是個例外,不僅城門大開,而且城內(nèi)的宵禁都取消了。
無數(shù)寓居城南的士子,紛紛從崇文門涌入,來到貢院門口扎堆等待。
突然,貢院大門打開。
幾個官差捧著喜報出門,他們即將前往禮部衙門,分配各自報喜的地區(qū)和人數(shù)。云貴兩省加起來,去一個官差弛報即可;而江西這種科舉大省,必須同時有三四個官差報喜。
士子們將報喜官差團團圍住,即便知道官差不會透露信息,但也忍不住提出各種問題。比如會元是誰啊,五經(jīng)魁是哪幾位啊,自己省份的進士有多少啊,諸如此類。
官差護住懷中喜報,艱難地朝街上擠。
一個帶頭的官差笑道:“諸位相公,今年進士有三百五十人,我只能說這么多了。煩請讓路,讓一下,讓一下!”
眾士子開始?xì)g呼,因為中試幾率提高了。
上一屆應(yīng)考士子三千八百多,今年的應(yīng)考人數(shù)三千五百多,但進士名額相同,豈非值得慶賀之事?
官差離開之后,貢院大門再次緊閉。
又等片刻,一些士子心焦難耐,開始拍打貢院大門,甚至有朝院內(nèi)扔石頭的,只為催促禮部快點張榜。
催你妹啊,還得等好幾個鐘頭呢。
但年年如此,總有許多士子著急,最后一夜都不能等了。
用嚴(yán)嵩的文章來舉例,他擔(dān)任同考官那年:“二十七日夜二鼓,伺于門者久不勝忿,擲瓦石入。比出,問者嘩噪擁試官馬,途塞不得行。劉舜臣給事中被擁逼墮馬深塹中。”
瞧瞧,會試同考官從貢院出來,居然被考生連人帶馬擠得掉溝里。
“出來啦,考官出來啦!”
隨著貢院大門再次打開,眾士子紛紛大喊。
吏部尚書劉忠、吏部右侍郎靳貴,二人走在最前方。翰林院侍講吳一鵬、翰林院修撰倫文敘、緝勛司員外郎王綖等十七人,依次跟在后邊出門,其中就包括禮經(jīng)房的王陽明與溫仁和。
一般而言,這些官員平時會坐轎子,但貢院不容于閑雜人等進入,所以此刻都是騎馬出來。
出門就被堵住,誰都別想走。
比較靠前的士子還很矜持,怕給考官們留下不良印象。但架不住后面的士子推搡,一個推一個,層層往前擠,考官們的馬兒都被推得后退。
費了好半天功夫,十九位考官終于獲得解脫,一個個騎馬跑得不見蹤影。
王陽明的父親王華,曾擔(dān)任京官二十六年,王家以前是在京城有宅子的。但王華被劉瑾扔去南京當(dāng)吏部尚書之后,王家的京城宅院也就此賣掉,導(dǎo)致王陽明這次回京還得寄住在長輩家里。
這個長輩叫李東陽,正是如今的大明首輔。
“伯安回來啦?”
此時已是凌晨一點,李東陽居然沒有睡覺,還在跟宋靈兒投壺耍樂。
王陽明連忙見禮問候:“世叔為何還沒休息?”
“痼疾發(fā)作,輾轉(zhuǎn)難眠,”李東陽笑道,“正好靈兒也睡不著,就跟她一起投壺打發(fā)時間。”
李東陽的肛瘺之癥,這兩年愈發(fā)嚴(yán)重。也難為他撐著病體,整日跟劉瑾虛與委蛇,到處救人還被同僚唾罵,最后終于將劉瑾鏟除掉。
宋靈兒跳到王陽明身邊,問道:“先生,王淵可中進士了?”
王陽明笑問:“你怎肯定他今年必來應(yīng)試?”
宋靈兒得意道:“先生,你在貢院住了半個多月,還不知王淵已經(jīng)闖出偌大名頭,早就名滿京城了。可惜這幾天戒嚴(yán),我都沒法出城,否則必然到城外尋他去。”
“名滿京城?”王陽明詫異道,“他又作出了什么絕妙詩詞?”
李東陽哈哈大笑:“可比作詩更難呢。”
王陽明愈發(fā)不解,問道:“世叔也聽到關(guān)于他的消息?”
“想不聽都難啊,”李東陽感慨道,“你這弟子,一人追殺三百多騎馬亂軍數(shù)十里。斬殺幾十個,俘虜十二個,而且就在京畿之地,我住在京城的又怎會不知?”
“一人追殺三百多亂軍,而且還是騎馬亂軍。我沒聽錯吧?”王陽明恍惚道。
宋靈兒驕傲不已,與有榮焉,笑道:“先生沒聽錯。現(xiàn)在大家都呼他為‘白衣飛將王二郎’,這綽號是從良鄉(xiāng)縣傳過來的。”
明朝中前期,士子襕衫的主色調(diào)為白色,王淵那天便穿著一襲白衣殺敵。良鄉(xiāng)縣當(dāng)時正在守城,無數(shù)官民看得清清楚楚,也不曉得是誰率先喚他叫“白衣飛將”,搞得現(xiàn)在京城人人皆知“白衣飛將王二郎”。
王陽明聽得哈哈大笑,贊許道:“此子一向喜好弄險,天生便是亡命之徒。”
若這個評價,出自其他官員之口,那肯定有鄙視之意。但王陽明自己就喜歡弄險,十多歲單騎出居庸關(guān),追殺蒙古人好幾里地,他這做法跟王淵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
李東陽似乎對王淵非常看好,問道:“你這學(xué)生中試了嗎?”
王陽明回答說:“禮經(jīng)魁,會試第三名。”
“誰是五魁首?”李東陽又問。
王陽明說道:“江西士子鄒守益,本經(jīng)為《春秋》。從經(jīng)義來講,他這會元當(dāng)之無愧,已隱隱有大儒之風(fēng),更難得此人只有十九歲。”
宋靈兒撓頭說:“鄒守益這名字好耳熟。”
“就是跟我們一路進京那個江西士子。”王陽明笑道。
宋靈兒猛然回憶起來:“哦,那個書呆子啊。”
李東陽頗為意外:“會元竟不是楊用修(楊慎)?”
王陽明解釋說:“楊用修確實才華橫溢,但在經(jīng)學(xué)一道,遠(yuǎn)遠(yuǎn)不如鄒守益。他這次是第二名。”
會試前三名就出來了:鄒守益第一,五魁首;楊慎第二,易經(jīng)魁;王淵第三,禮經(jīng)魁。
李東陽欣慰道:“都是少年英才啊,吾輩后繼有人矣。當(dāng)勉勵之。”
李東陽特別喜歡提攜年輕人,這跟他自己的仕途不順有關(guān)。
史載其“以貌寢,好詼諧,不為時宰所重”,也就是長得比較丑,為人幽默風(fēng)趣,難以討得當(dāng)時內(nèi)閣首輔的歡心。
李東陽殿試名次是二甲第一,進了翰林院便被冷落。他的前兩個職務(wù),都是干滿九年任期才升官,這明顯被人刻意打壓。否則二甲第一的庶吉士,怎么可能虛耗十八年才升從五品?
這位老先生,硬著頭皮熬走三位首輔,才終于獲得第四任首輔的青睞。
風(fēng)趣幽默愛開玩笑尚在其次,主要還是長得比較丑。你丑就丑唄,整天跑出來講笑話干嘛,一看便是奸猾虛浮之輩!
正因為有這種遭遇,李東陽中年之后,變得非常沉穩(wěn)老練。
劉健等人被劉瑾逼得辭官,唯有李東陽賴在內(nèi)閣不走,被同僚挖苦、被學(xué)生嘲諷,他都全不在意。而且他一邊救人,還能一邊跟劉瑾維持關(guān)系,并且得到朱厚照的信任,最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劉公公這個立皇帝一舉剪除!
除掉劉瑾之后,李東陽身體欠佳,已經(jīng)不怎么管事兒了,主要精力都放在提攜后進上。比如王陽明,比如近半年來快速升遷的青年官員,都是李東陽在刻意栽培,希望能為朝廷留下更多可用人才。
可惜啊,李東陽致仕之后,楊廷和接任首輔之職。
這位楊大人比較喜歡攬權(quán),李東陽提拔的那些年輕官員,只要不以楊廷和馬首是瞻,便會用升遷為借口調(diào)離出京。王陽明本來在吏部干得好好的,突然就被楊廷和扔去南京,還找不出毛病,因為是在給王陽明升官。
第二天,大清早。
宋靈兒便興奮的來到院中,她都不用梯子,加速疾跑借力,輕松爬上墻頭。
站在圍墻上,宋靈兒毫無淑女形象,高聲大喊:“黃妹妹,一起去貢院看榜啦!”
隔壁院中出來個十三歲的小姑娘,正是戶部右侍郎黃珂之女黃峨,她仰頭望著宋靈兒:“宋姐姐,你不要爬那么高,一不小心會摔下來的。”
“沒事,我身手好得很,掉不下去的。”宋靈兒坐在墻頭,兩只小腿搖呀搖。
黃峨提醒道:“貢院那邊都是男子,我們?nèi)タ窗窨峙虏环奖恪!?p/>
宋靈兒大大咧咧道:“有何不方便的?男人看得,我們女兒家就看不得?我跟你說,在貴州還有女人代理土司呢,女人照樣能帶兵打仗!你不是喜歡讀書嗎?正好可以去看看那些才子,瞧上眼的直接搶回家做夫君。”
“宋姐姐越說越離譜了。”黃峨臉紅道。
宋靈兒問道:“你就說去不去吧。”
黃峨頗為意動,猶豫再三道:“那……那我們只遠(yuǎn)遠(yuǎn)的看一眼便回來。”
請:m.vipzw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