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不可思議的山海 第四十九章 天沉重,春雷三聲
轟隆!
雷聲響起來了!
天色變得極其昏暗,南方山海,那可怕的天氣再一次呈現(xiàn)出獨屬于它的威嚴(yán)。
遙遠(yuǎn)的,那座紅土壘砌般,高如天岳的,嶺南入口的巨大山脈已經(jīng)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厚重的云層與霧氣,天開始降低,巍峨的壓迫感,正在侵蝕這片世間的每一寸塵埃。
“天氣下降,山川出云。”
蘗芽氏巫師百里茆眺望遠(yuǎn)方,?蘆氏的戰(zhàn)士們已經(jīng)捆綁好了蘆葦桿與葫蘆,他們變得全副武裝起來,而那即將混沌沉降的暴雨,就是即將驅(qū)使他們進(jìn)行沖鋒的號角。
幾條水脈的水位每一天都在上漲,并且上漲幅度越來越大,五浪水已經(jīng)漫過了地勢低洼的地方,而尾水則已經(jīng)與沙溪交匯,至于這里的邊水,幾條支流也已經(jīng)開始互相交換水源。
造里之野,在大雨未曾降臨之前,已經(jīng)開始有些向澤國蔓延的趨勢了。
“造里之野,?蘆氏居之,侍匏瓤之神,此神人身亦人面,操蘆瓤而舞之,此地西臨蒙山,東臨界山,其中多水脈,尾水,邊水,五浪水出焉,逢雨沒地,使百里盡為汪洋.....”
妘載觀察水脈的漲幅程度,同時在一塊木牘上拿刀刻著一些文字。
“巫,您在刻什么?”
妘荼有些好奇,他看著那些文字,那并不是用巫文所刻的,而是正常的,倉頡造出的尋常文字。
文字由來已久,最早的文字其實不是來自于倉頡,而是伏羲氏所做,但伏羲只寫了幾十個文字,那就是先天八卦,亦是連山易所要用到的字符,其實嚴(yán)格來說,這些東西,還沒有“文字”的概念,伏羲只是把這些東西,當(dāng)做符號來用。
后面,倉頡依照這幾十個文字,不斷擴(kuò)展,終于造出了大片大片可以用來完整交流與書寫的文字。
倉頡作書,天雨粟,鬼夜哭;伯益作井,而龍登玄云,神棲昆侖。
意思是倉頡造出文字,天上開始下起粟雨,鬼神都哭泣起來,而伯益鑿井水,使得群龍無法在山川中棲息,只能去往天上。
“我在進(jìn)行記錄與觀察。”
妘載道:“有些事情不僅僅是巫要明白,部族中的普通戰(zhàn)士更要明白,這樣能規(guī)避很多本可以預(yù)見的危險,而記錄與觀察,就像是?蘆氏的老前輩所說的那樣,是順天而行的事情。”
“記錄來自于觀察,觀察來自于對于規(guī)律最直觀的注視,所得到的結(jié)果,是‘有效’和‘真實’,掌握這兩個法寶,部族就能生活的更好。”
妘載道:“古時候傳承,都是存在于巫的記憶中,部族內(nèi)的老戰(zhàn)士,傳承給新戰(zhàn)士的知識較為有限,如果一代人中斷,那么很可能后面的人就會丟失很多傳承,所以簡牘,便是記錄這些東西的重要手段。”
說罷,揚(yáng)起手中的簡牘,在妘荼面前晃了晃。
“我刻的不是一些文字,而是一整個傳承,甚至在某些部族滅亡之后,這些簡牘依舊能存在,而傳承到其他部族的手中,甚至能夠了解這些消亡部族的生活方式。”
妘荼的目光頓時亮了起來:“這也能記錄先祖!這就是石畫!”
妘載道:“石畫...說的不錯,但是簡牘比起沉重難以運(yùn)送的石頭,顯然更加輕于攜帶。”
“我總不能抱著個大石頭在這里寫寫畫畫。”
妘荼輕笑了一聲,而這時候,邊上傳來了很高亢的呼喊聲!
“大雨要來了!”
話音剛落,滂沱的天雨,就如同水幕一般傾泄下來!
嘩啦!
整個天地瞬間晦暗且沉重,嘈雜且有規(guī)律的雨水撞擊在茂密的樹葉上,轟打在老木所筑的漁屋頂,蘆葦層被洗刷干凈,沒有風(fēng),滴落的白露墜入水脈與泥濘,天地間飛鳥禁絕,萬蟲蟄伏,只有參天的木林還在與這昏暗的天地抗?fàn)帯?p/>
樹枝開始劇烈搖晃,折斷,跌落。
水脈開始上漲,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并且越來越湍急!
大雨之中,暗沉沉不可清見的恍惚人間,水波涌動,泥塵被踩踏,隆隆的聲音輾轉(zhuǎn)移動,?蘆氏的戰(zhàn)士們弓著身子開始行動!
“驚蟄,大雨滂沱,人世慌張。”
妘載的口中,用平靜的,記錄般不含有個人主觀色彩的語氣,說出了讓妘荼渾身如過電般的震撼之話。
慌張,正是如此,萬物都在驚慌失措。
第一道驚雷震動之后,大雨隨之而來,那么...這就是巫所說的“驚蟄”嗎?
妘載背對著妘荼,記錄下?蘆氏戰(zhàn)士們的行為與舉動:“仲春之月,卦在震,萬物生發(fā),?蘆人以叉,矛,負(fù)巨葫,游于諸水,以擒群魚.....”
妘載高高揚(yáng)起下巴,他的頭隨之偏移,戰(zhàn)士們前去的方位,正是架好了漁梁的位置。
七天的時間,所有戰(zhàn)士們通宵達(dá)旦,把那原始的漁梁架好,并且一絲不茍的加固完善,這是為了防止魚群洄游時,所攜帶的暖水流,會把漁梁給沖散。
如果有更好的木工師,其實可以建筑更高級與更堅固的漁梁,但是很可惜,就如同妘載曾經(jīng)對老族長,對妘梁他們所說的一樣,有些時候,缺少材料是一個方面,二來,缺少那種厲害的木工師,更是一個方面。
堯舜的時代,確實是有一位木工大師,但是這個人.....自己基本上不可能遇到他。
那個人,名為“帝丹朱”!
“他們向漁梁的方向去了,百里茆,黃堪山也過去了,我們也走。”
妘載兩人在大雨中悍然穿行,踏盡水氣與泥濘。
轟隆!
第二道雷聲響起來了!
妘荼震撼的仰望高天,任憑大雨擊破他的面目!
如果是在部族,現(xiàn)在還差一聲巨雷,就可以下種了!真正適合春耕的時機(jī)已經(jīng)到來!
雨,更急了!
嘩啦!!!
大片的波浪如群牛撼山般撞擊在漁梁上,戰(zhàn)士們匆忙的趕了過去,七天時間趕工制作出來的漁梁不負(fù)眾望,在這浩瀚的波濤中,巍然不動!
“水還不夠大,漁梁的泄水口還沒有溢滿!”
百里茆看到那些水口中的排泄水只到一半,而?蘆氏的老巫遙望遠(yuǎn)方,看到了一片浩瀚涌動的水氣!
“撐好漁梁!大家伙們回來了!”
戰(zhàn)士們神情大震,而與此同時,水位驟然上升,來自東方的暖流開始入侵這里,天上的寒雨擊打在暖流中,整片山澤大野間都蒸騰起不可揮散的大霧!
大浪中,一只大魚探出了腦袋,它看到了漁梁,并且并不認(rèn)為那是可以阻擋它回去的壁障!
它要躍過去!
大魚通體青色,如怒龍般游來!其名為“鳣”!
轟隆!
第三道春雷,震響!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