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明最狠一個山賊 第三百八十七章 斯特林發(fā)動機面世
和去年一樣,今年黃土高原的旱災(zāi)也同樣嚴重,一整年下來只有三月份和八月份雨季各下了幾場雨,其余時間滴雨未落。
沒有雨,就只能盼著寒冬的雪能積厚一些了,否則來年的收成會很慘淡。
可是,哪怕小冰河時代的臘月極其寒冷,也依然遲遲不見飄雪。
老黃說,這叫天公不作美,老天爺不開眼。
秦川知道,這跟老天爺沒啥關(guān)系,反倒跟人類有關(guān)系。
從唐代開始,黃土高原的樹木就遭到大肆砍伐,用來建宮殿,修墳?zāi)梗瑤装倌晗聛恚S土高原已成了一片光禿禿的荒野。
沒有樹木的蒸騰,空氣中的水分含量就會很低,降雨和降雪自然也會相應(yīng)減少。
幸運的是,除夕夜那天,期盼已久的雪終于來了。
這是一場大雪。
秦川和一群屬下吃過大飯,正帶著兩個老婆在內(nèi)院放趙滿財制作的煙花時,天上突然飄下了潔白的鵝毛大雪。
白得跟文素心身上那件凈白貂皮大衣一樣。
秦川左手摟著大肚子的文素心,右手伸到李月茹的大衣里,望著飄著潔白雪花的漆黑夜空直笑。
崇禎八年,正月初一。
秦川來到大明朝的第三個年頭。
初一早上,大雪停了,值守黑山堡的關(guān)帝軍急忙出來清除積雪,掃出一條道路。
很快,秦川便踏著剛掃出來的道路,去給他的老丈人、王繼宗、陳詹、李學(xué)境等人拜年,沒多久又在這幫屬下的陪同下,去給關(guān)帝軍各營拜年,還給每個營頭都撥下一筆銀子和紅紙,用來給士兵們封紅包。
秦川治下的所有州縣一派喜慶,百姓們雖然仍缺衣短糧,但已經(jīng)沒人挨餓了,很多人家用結(jié)余的糧食換上一兩斤肉,再請村里識字的先生寫上一副春聯(lián),大年初一帶幾個娃在家門口貼春聯(lián),順手堆個雪人,嘻嘻哈哈地打個雪仗,婆姨則在家里包肉餡餃子,屋里冒著熱騰騰的肉香,煙囪也冒著充滿生氣的黑煙。
除了喜慶,還有盼頭。
百姓們都有了盼頭,他們知道,秦將軍能給他們帶來好日子,多少年來沒有過的盼頭。
這場雪陸陸續(xù)續(xù)下了幾天,到了大年初四開始放晴,喜慶的氣氛也逐漸變?yōu)榱嗣β怠?p/>
駐守各州縣各軍堡的關(guān)帝軍開始恢復(fù)日常訓(xùn)練,婁煩幾個演武場的積雪被鏟得一干二凈,并很快響起了口號聲和喝罵聲。
經(jīng)過兩個多月的訓(xùn)練,那些新兵和降卒已經(jīng)篩除將近三千人,最終剩下兩萬七千人。
這些兵基本已經(jīng)牢記軍規(guī),適應(yīng)了關(guān)帝軍的訓(xùn)練,列隊和行軍雖然做不到整齊劃一,但也練得有模有樣了。
如今,這些兵已經(jīng)開始練軍拳、刀盾、槍矛、戰(zhàn)陣、標槍、火槍等作戰(zhàn)項目了。
兩個多月的飽飯,讓許多原本瘦弱不堪的降卒也變得結(jié)實起來,每日五里路的二十斤負重跑,基本上沒人掉隊了。
為此,秦川重新制定了訓(xùn)練計劃,改為負重五里和不負重八里,隔日輪著跑,還增加了兩個必練項目,一個是三百步障礙跑,另一個是負重五十里急行軍,前者隔日練,后者七日一練。
這兩個訓(xùn)練項目不僅僅針對新兵和降卒,而是整個關(guān)帝軍所有營頭都要練。
用不了多久,關(guān)帝軍就要進入草原作戰(zhàn)了,秦川沒有足夠多的戰(zhàn)馬,只能靠關(guān)帝軍的兩條腿去拼游牧民族的四條腿。
長途行軍的話,步兵的速度會比騎兵快,但奔襲、支援、追擊、逃跑等短途行軍,肯定是騎兵占優(yōu)。
所以,五十里急行軍是必須要練的,秦川可不想跟蒙古騎兵在草原上遛狗。
羅自西和東籬散人的化肥研究毫無進展,只試驗出了在實驗室制備硫酸、硝酸、鹽酸和王水的方法,其實煉丹和煉金界早就知道如何制造三酸了,羅自西等人只是改良了制備方法而已。
秦川知道,化學(xué)這玩意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要靠大量的實驗和龐大的知識沉淀,才會有所收獲。
所以,他壓根就沒催促羅自西等人,只偶爾去看看進展,慰問慰問那三位依然不修邊幅的煉丹大師,聊聊自己驀然間想起來的化學(xué)知識,并保證三位大師擁有充足的人手和物資。
羅自西、東籬、采菊三人也很賣力,除了吃飯睡覺,其余時間大部分都跑在實驗室里,各帶著幾個學(xué)徒搗鼓各種燒杯、藥水或粉末。
秦川也在搗鼓一樣?xùn)|西,每天大部分時間也泡在炮廠,跟陳詹要了個鐵匠,天天叮叮當當?shù)厍弥裁础?p/>
搗鼓了好多天之后,秦川忽然把一大群手下叫到炮廠,觀摩他新發(fā)明的東西。
來的人除了陳詹、李學(xué)境、嚴三七等一眾工業(yè)司的官員之外,還有王繼宗、文成等其他官員,羅自西、東籬散人和采菊散人自然也來了。
眾人進到秦川特意騰出來的屋子后,之間屋子中間擺著一根彎曲的銅管,銅管一端接一個小爐子,中間還接有兩個圓盤,用皮帶連在一起。
這東西看起來并不復(fù)雜,就是很怪異。
“點火。”
見人都到齊,秦川大手一揮,早就在一旁等候的鐵匠便點燃了那小爐子,然后呼哧呼哧鼓風,爐子里升起的火焰開始煅燒那根銅管。
“將軍,此為何物?”
一向喜歡主動的采菊散人出聲問道。
“嘿嘿,待會你們就知道了。”
秦川笑瞇瞇地賣了個關(guān)子。
等了片刻,見火候差不多之后,秦川按住圓盤猛地一拉,那圓盤便嘩啦啦轉(zhuǎn)起來,并通過皮帶帶著另一個圓盤也跟著飛速轉(zhuǎn)動。
與圓盤的銅管兩端,各有一個活塞開始飛快地在銅管里一進一出,反復(fù)不停,發(fā)出刺耳的摩擦聲。
眾人不由自主地捂上了耳朵,驚訝地望著這一幕。
“小心,這里會漏氣。”
“岳丈大人請稍微站遠些,那段銅管的接口有點薄,我怕它會突然爆炸。”
秦川早就在耳洞里塞了兩團棉花,正在旁邊指手畫腳。
眾人聞言,嘩啦一下站得遠遠的。
“將軍,這東西為何仍未停下來?”
早已好奇不已的陳詹眼也不眨地望著那怪異的東西,一邊朝秦川問道。
“嘿嘿。”
秦川得意地笑了兩聲:“只要那爐子的火不熄滅,這東西就永遠也不會停。”
“啊?”
陳詹一愣。
“當真?”
“千真萬確。”
聽到秦川的話,陳詹張大嘴巴,一臉的難以置信。
周圍眾人也個個一臉難以置信的模樣。
在場的人基本都對秦川的工業(yè)體系有些了解,他們知道火不熄永遠也不會停意味著什么。
“沒錯,這東西可以代替人力畜力。”
秦川又得意地笑了幾聲。
“不僅如此,它甚至還能引發(fā)一場革命。”
“咳,也就是變法。”
“工業(yè)變法。”
“它是一臺機器,可以暫且叫它外燃機。”
“這外燃機若是能大量制造的話,就能投入到采礦、制造、建設(shè)、水利、農(nóng)耕等方方面面,用以代替人力蓄力,從而引發(fā)一場工業(yè)變法。”
“諸位恐怕還不知道,工業(yè)變法意味著什么吧?”
說到這,秦川故作高深地露出一抹神秘的笑容。
這時,那臺外燃機突然發(fā)出“嘭”一聲悶響,接著是“哧”的漏氣聲,圓盤和活塞很快就停了下來。
銅管裂了,漏氣了。
“咳。”
秦川尷尬地清了清嗓子:“這只是個試驗品,結(jié)構(gòu)很簡單,質(zhì)量也不過關(guān),出問題是難免的。”
“讓諸位來此的原因,就是想讓諸位集思廣益,完善這臺機器,并慢慢摸索批量制造的方法。”
“來來來,大家伙可以近距離觀摩觀摩。”
說著,秦川朝眾人招招手,示意他們過去。
陳詹第一個沖過去,臉上滿是興奮之色。
李學(xué)境、羅自西等人也面露狂熱,一窩蜂涌了過去。
他們都知道,以機器代替人力畜力意味著什么。
其實,這是一臺后世的斯特林發(fā)動機,也叫外燃機。
后世的網(wǎng)絡(luò)是個好東西,秦川曾在網(wǎng)上見過別人制作簡易外燃機的視頻,當時就覺得很神奇,因為這東西實在太簡單了。
不久前李月茹給秦川倒熱水洗澡的時候,曾抱怨過水蒸氣又燙勁又大,聽到勁大這兩個字時,秦川第一反應(yīng)想到了蒸汽機。
很快又想到了斯特林發(fā)動機。
這東西比蒸汽機結(jié)構(gòu)更簡單。
但,秦川試著制造一個小型的,簡易的機器時,卻發(fā)現(xiàn)比自己想象中的難多了。
這東西的工作原理簡單講就是熱脹冷縮,秦川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密封問題,銅管必須要密封,否則氣體膨脹后會從縫隙溜走,無法推動活塞。
接著是潤滑問題,活塞和銅管內(nèi)壁必須要吻合,不留空隙,這樣才能有效利用膨脹的氣體。
但沒有潤滑油,也沒有橡膠的情況下,活塞和銅管內(nèi)壁的摩擦很大,所以會發(fā)出刺耳的難聽的聲音。
至于漏氣……就是密封沒做好,或者是材料質(zhì)量有問題。
秦川造出來這臺外燃機,密封做得很差,以至于有刺耳的聲響。
當然,他本來就沒想過要造出合格的外燃機,只是想造一臺模型,給陳詹等人做參照而已。
他相信,自己底下這群能人,自然會找到生產(chǎn)外燃機的方法和原料。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