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貞觀皇儲李承乾 第七百三十一章 狗起秧子了
借勢,有時候借勢是很重要的,就拿館陶、丹陽公主的事來說吧,如果不是她們自作聰明鬧到東宮來,李承乾也不愿意拿她們來作文章,誰讓她們的行徑如此的可疑呢!
皇帝鑾駕被襲,受到了“驚嚇”,那諸皇子、親王不僅要上本問安,更是要進京侍疾。趕在這個檔口,她們倆如此高調(diào)的抗拒內(nèi)衛(wèi)的盤問,居心何在呢!是不是想給諸王以此為口實向東宮發(fā)難呢?
李承乾曾經(jīng)天真的想過,兄友弟恭、皇室和睦的局面,可自從那事之后,他就不在天真無邪,而且明目張膽的告訴皇帝,他就是要打壓這些人一輩子都抬不起頭來,因為這就是李唐的太子逃不過的宿命。.......
諸王陸續(xù)進京后,皇帝特意在宣政殿設(shè)宴安撫宗室,與從前的宴會有所不同,接受了諸王的問安之后,隨即就讓他們自斟自飲、自娛自樂,自己則拉著李承乾在旁邊的屏風(fēng)后下棋對弈。
酒過三巡,菜過五位,心里有主意的人自然要借著酒勁站出來,這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聽到這些熙熙攘攘的爭吵之聲后,父子二人相視一笑,一切也都在不言之中。
“啥玩意,申斥?你能不扯嗎?陛下是天下至尊,李唐之主,讓突厥人行刺了就遣使申斥,這是那家的王法,李元方,你腦袋讓驢踢了。
依著本王的意思,就應(yīng)該興兵討伐,誅其種,滅其國,否則我天朝上國的顏面何在!”,霍王李元軌摔了酒杯,大聲呵斥李元方及于他有相同意見的親王。
“沒錯,本王亦以為應(yīng)當(dāng)起兵伐之,讓那些突厥蠻子知道下什么是王者之師,什么是吊民伐罪!自貞觀之后,我朝國力強盛,兵鋒銳利、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什么仗打不贏,打東突厥的時候,就該直接揮兵把其一鍋燴了,要不然那有今日之禍!”
鄭王李元懿的話音剛落,道王李元慶不服了,只聽他高聲言道:“兩位皇兄,不知道你們想過沒有,西突厥百萬之眾,男女自幼都在馬背上長大,皆能彎弓射箭,要亡國滅種豈是那么輕易就能做到的。東突厥是滅了,可亡其種了嗎?這種不現(xiàn)實的話還不要說了。”
“就是,西突厥可不是東突厥,他們還控制了西域的一些國家,雖然國內(nèi)有些內(nèi)亂,但實力絕對不可小覷,打是可以打,但總得從長計議吧!依本王看,還是實際一些,談?wù)劚菹律磉叺氖l(wèi)更好一些!”,莊王李鳳喊停了爭論,頤指氣使的數(shù)論起皇宮禁軍的問題。
他與周王等人認為,皇帝的禁軍之中,有不少胡人武將,也有不少降將之后,皇帝的胸懷坦蕩,寬以待人,可人家未必真心效忠,這次的庫塞等人就典例。
是,禁軍之中也不少宗室子弟當(dāng)差,可他們畢竟是遠枝皇族,當(dāng)差的時候難免三心二意,這樣的加之在一起,怎么能拱衛(wèi)好陛下的安危。大唐的軍隊是能打,可能打也得適合的人歸攏,不是至親,誰能真心實意的幫你操持。
地方官吏是朝廷安定江山、牧養(yǎng)生民的重職,是應(yīng)該放給那些兩榜進士,可禁軍之中的重要之位,就像晉陽和隴西老家的那些人說的一樣,還是得交給自己兄弟才能放心。
李家的皇子親王都是弓馬嫻熟之輩,上陣建功也如同家常便飯,遠的不說,太子、吳王、齊王,不都是沙場建功的皇室子弟嗎?他們這些做叔叔的,能耐也許不如幾個侄子,但是看門站崗還是沒問題的吧!
諸王們心里當(dāng)然知道,皇帝和太子信不過他們,所以說話的時候特意拉上吳王、魏王、蜀王,又舉出丹陽、館陶的不孝不恭為例,讓他們兄弟三人表表態(tài),想不想為君父盡忠盡孝,不能總想著在封地享樂吧!
被架起來的三人無言以對,他們?nèi)齻€不想留在長安嗎當(dāng)然想,不過他們心里同樣也清楚,要是今兒與居心叵測的諸王站在一起,那一定遭受父皇和太子猜忌,以后絕對沒有好日子過。
等他們被收拾個啥也不是的時候,毫發(fā)未傷的諸王正好站在河邊看熱鬧。皇位于皇叔們來說早就沒緣了,之所以跳出來不過倚仗父皇在宗廟發(fā)下不再殺兄弟的誓言,有恃無恐的挑撥罷了。
“哎呀,諸位王叔真是人臣孝子的楷模啊!不惜以親王之尊充當(dāng)宿衛(wèi),這太讓小王這作侄子的感動了。可是讓小王想不明白的是,你們這表孝心的方式是不是有點荒誕啊!”
“不明白,拎不清?那小王來說說吧!你們誰上過陣,誰殺過人,誰枕著死尸睡過覺,知道什么叫生死嗎?關(guān)公面前耍大刀,魯班面前玩木匠活兒,話說得挺輕巧的,也不怕風(fēng)大閃了舌頭!”
李佑這混賬東西嘴里要是能說出好話就特么怪了,皇族之中,怎么就出了這么個老鼠屎,成事不足也就罷了,更是看不得別人好過。要不是皇帝和太子在屏風(fēng)后面,他們都想上來踹死這個混蛋。
太特么能揭人短了,一下子就把他們和禁軍將領(lǐng)之間最大的區(qū)別點出來了,畢竟他們沒法證明只靠忠心就能干的比禁軍將領(lǐng)強。既然不能證明什么,本領(lǐng)也不如人家強,那憑什么用他們這些嬌生慣養(yǎng)的皇室“廢物”呢,所以眾王對李佑得恨,由此可見一斑!
因為有李佑這顆老鼠屎的攪合,宴會的主題就由分化禁軍兵權(quán)轉(zhuǎn)移到了討論孝道上來了。諸王以吳、魏、蜀三皇子為例子,“耐心”地給李佑講了講,什么叫孝悌之道,讓這個從小就沒教養(yǎng)的皇子明白,大唐以孝治天下,這是太武皇帝和陛下在建國時就定下的鐵律。
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然后平天下,作為人臣孝子,應(yīng)該像他們和那三位侄子那樣,如李佑一般不守尊卑、長幼,那這天下豈不是要亂套了。作為李佑的叔父,他們有責(zé)任,也有義務(wù)趁著家宴的機會好好說說這不乖巧的侄子。........
請:m.biquge9.cc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