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拼搏年代 第672章 商量商量
從十月中旬開始,泉南進入一年最為舒適的季節(jié),氣溫不算多高,哪怕正午的陽光也不毒辣,還沒有春天時太陽一曬就隨風飄揚的楊絮柳絮。
這樣的天氣,大概能持續(xù)上一個月。
秋高氣爽,微風喜人,泉南遙墻機場出口處,聚集大批媒體記者。
單位標識牌上面,最大的有全國性的媒體,最小的是青照縣的報紙和電視臺。
光記者足有二三十號人。
趙老根這次帶著劇組主要成員從遼東過來,呂冬和呂振林不但親自帶隊來接,還發(fā)動了眾多的媒體記者過來。
當然,趙老根本身對于媒體記者的吸引力也足夠大。
縣里派出了宣傳部門的人員專門過來協(xié)助接待,由縣電視臺前主持人夏丹帶隊。
沒等太久,趙老根一行三十多個人從機場出口出來,記者們呼啦啦圍了上去,呂冬遠遠招了招手,暫時沒湊過去,等到應(yīng)付完媒體記者再說。
兩邊都實際上合作了,趙老根這人也很講究,采訪中頻繁提及與呂家村,與青照縣的合作,還特意進行感謝。
“你不過去?”袁靜問呂冬。
“沉住氣。”呂冬先跟她說一句,又對夏丹說道:“夏處長,你跟媒體打交道的經(jīng)驗多,去把人接出來?這么長時間圍著也不是個事。”
“好,我這就去。”夏丹帶宣傳部的人進了人堆。
又過了足有五六分鐘,連機場保安都過來了,趙老根一行人才從記者的圍堵中出來,在呂冬和呂振林的引領(lǐng)下,分別上了大巴和轎車,前往青照縣。
中午,青照縣領(lǐng)導(dǎo)在縣招待所設(shè)宴,為趙老根一行人接風洗塵。
為了宣傳效應(yīng),一造青照文旅計劃的兩位領(lǐng)導(dǎo),很能拉的下面子來。
吃過午飯,只是簡單的休息一會,趙老根和劇組的幾位負責人,再加上專程從泉南趕過來的編劇張繼,就跟隨呂冬和呂振林一起去了呂家村,準備后續(xù)的拍攝事宜。
一行人直奔村北的老街,未來的拍攝主要以這里為主。
走在老街的青石路上,趙老根看著兩邊的房屋,說道:“呂總,比起上次過來,變了不少。”
腳底下的青石路并不是完全平整的那種,反而疙疙瘩瘩,走起來特別有質(zhì)感,像極了以前條件還不錯的老農(nóng)村的路。
再看看老房子,雖然進行了整修,但歲月留下的斑駁痕跡還在。
呂冬說道:“為了突顯年代感,外面的青磚和青石都沒有動,主要是做了加固處理,不過很多地方的木料都更換了,木頭經(jīng)不住風吹雨打,很多都讓蟲蛀了。”
趙老根來到一個大門前,問道:“進去看看?”
攝影師說道:“進去看看。”
老村北邊的房子基本都空著,就是為劇組拍攝準備的,眾人進去大體上看了一圈,房屋非常寬敞,架設(shè)攝像機一類的空間充足。
呂冬不太懂拍攝上的事,就站在外面跟張繼聊天。
張繼算是半個泉南人,關(guān)于呂氏餐飲和呂家村知道的不少,寫劇本期間,為了契合呂家村的特點,沒少往這邊跑,跟呂冬也算比較熟悉。
后面如果有續(xù)集的話,呂冬希望幾方能夠繼續(xù)合作,劇情的發(fā)生地仍然放在呂家村。
這邊在考察,外面?zhèn)鱽砗芏嘧h論聲,等到一行人出門,老街上已然擠滿了人,顯然趙老根過來的消息一經(jīng)傳開,村里正在裝修的商戶,還有附近村莊的人員,都跑過來瞧熱鬧。
呂家村老街上瞬間人滿為患。
就連隔壁度假村和游樂園工地上的很多工人,都跑來了老街上。
太東這些三四十歲往上的人,可能不知道四大天王是誰,不認識趙老根的人卻很少。
幸好呂冬提前有準備,叫呂濤和李紅星領(lǐng)了村里一些年輕人過來,在老街上維持秩序。
趙老根這些人過來是工作的,呂振林又親自勸說,人才漸漸散去。
“太熱情了。”趙老根表現(xiàn)的很有耐心,倒也沒有因為人多就鬧脾氣,反而跟呂冬有說有笑:“《鄉(xiāng)村愛情》來呂家村拍攝,是非常正確的決定。”
花花轎子人抬人,呂冬說道:“泉南人對趙老師有發(fā)自骨子里的喜愛。”
“東北太東是一家嘛。”場面話全都會說,趙老根其實非常清楚,要不是自個有些名氣,呂家村又要借助他的名氣打響招牌,自己未必能夠得上呂冬這個層級的富豪,當即笑著說道:“呂總,咱們兩家合作,這是強強聯(lián)合,希望咱們把密切的合作長期延伸下去。”
他來時就有盤算:“許總之前聯(lián)系我,說是想跟我談?wù)劷o呂氏火鍋做的事,我就覺得這事挺好。”
呂冬說話同樣好聽:“呂氏火鍋是大眾餐飲,趙老師是深受大眾喜愛的藝術(shù)家,所以呂氏餐飲才想著邀請趙老師為呂氏火鍋做。”
趙老根毫不猶豫,一口就應(yīng)了下來:“這我接了!呂總,你讓許總跟我們具體去談就行,回頭我就交待好。”
“行。”呂冬看起來也很豪爽:“這事我回頭就讓許琴去談,肯定給趙老師一個滿意的答案。”
有呂振林在,老街上的人暫時都散了,安靜了好多。
一行人穿過老街,來到東西路的小吃街上,這邊同樣會用于拍攝。
張繼所寫的劇本,很多社會環(huán)境和地里環(huán)境,全都參考了呂家村的實際發(fā)展情況。
李文越看到完全版本的劇本以后,呂冬聽他說,里面有兩位角色的經(jīng)歷,有點像是七叔和七嬸。
尤其是其中有一段,主要男性角色之一,臥底人販子團伙,協(xié)助警方將人販子一網(wǎng)打盡的戲。
這不就是七叔做過的事嗎?
呂冬問過,貌似張繼過來的時候,七叔跟張繼深入的聊過。
至于談沒談劇本的事,呂冬就不大清楚了,他對劇本啥的完全是外行,光知道具體進度,卻沒看過相關(guān)內(nèi)容。
哪怕外行他也知道,劇本跟不一樣,讓他看他也看不出好壞來。
張繼第一次過來的時候,呂冬親自接待的,但他公司事多,后面張繼再過來,都是村里的人員接待的。
呂冬光聽李文越提過一句,七叔承擔了接待張繼的任務(wù)。
話說張繼這是叫七叔帶到溝里了?
換成別人,呂冬覺得不可能,但七叔的話,鬼都不知道七叔都干出啥來。
當然,不管故事背景放在東北,還是在太東,這都是名副其實的鄉(xiāng)土劇。
老街如今已經(jīng)打開南口,直通到村前的東西主路上。
原先通老街的村中東西路,變成貫穿整個老村的道路,就是呂家村民俗旅游區(qū)的美食街。
呂冬和呂振林帶著趙老根一行人,從西邊往東去,東方的房子因為建造的年代晚,稍微新一些,李家胡同那邊,同樣準備了拍攝幾個拍攝區(qū),用于劇組拍攝。
這邊單獨圈出的一個區(qū)域,跟東邊租給張灣村和劉灣村動遷戶的房子,隔著一段距離。
幫助縣里解決問題,呂家村在租賃和生意上,都會優(yōu)先照顧這兩個村的動遷戶。
有幾個腦袋活泛的動遷戶,還租了呂家村東邊的房子,打算搞農(nóng)家樂。
然后,來到呂家村前老學校,現(xiàn)在的呂家村民俗旅游區(qū)博覽館。
地下密室在進行必要的加固,作為展覽館的房子,也正在改建,密室里出土的大部分東西,還沒有拿出來,只是稍微看了一下,一行人就來到了操場跟前的大戲臺上。
這個背靠大影壁的石頭壘成的大戲臺,上面帶著各種歲月的刻痕,如果呂家村能與老根集團最終達成表演協(xié)議,也會在保護現(xiàn)有建筑的基礎(chǔ)上,進行一定的現(xiàn)代化配套。
站在大戲臺跟前,等到趙老根與劇組人員商議過后,呂冬又跟趙老根說了說搞個見面會的事,趙老根提議就放這個大戲臺上,戲臺對面就是老學校的大操場,就跟很多農(nóng)村小學一樣,當初建造的時候,地方隨便圍,雖說沒有400米的標準跑道,但面積一點都不小。
媒體會和見面會,到時就一塊放在大戲臺舉行。
至于呂家村與老根傳媒的長期合作,呂冬和趙老根暫時都沒有提,趙老根方面的意思非常明確,等到呂家村民俗美食節(jié)舉辦以后再談。
這里畢竟不是大城市,人氣具體如何,暫時誰也不敢保證。
呂家村的人倒是信心十足,問題別人不一定有信心。
中午縣里給趙老根一行人接風洗塵,晚上這頓飯,人都到了呂家村,自然由呂家村這邊負責。
孫慶海的飯店大宴會廳里,擺了好幾桌,縣里負責宣傳口工作的領(lǐng)導(dǎo),專門趕了過來。
吃飯的時候,呂冬發(fā)現(xiàn)一個事,七叔來到宴會廳以后,跟張繼坐在一塊,倆經(jīng)歷履歷完全不同的人,竟然湊在一起拉的很歡快。
這么看的話,七叔跟張繼早就混熟了。
仔細想想,倒也不算意外,張繼本就是農(nóng)村出來的,曾經(jīng)長期生活在農(nóng)村,跟七叔能找到共同話題。
宴會當然是熱烈的,氣氛自然是融洽的。
吃晚飯,送走縣里的和遠道而來的客人,呂冬往回走的時候,七叔跟了過來。
呂冬一看,就知道七叔有事找他:“啥事?”
“我跟你順道好不好,咱倆家可是挨著的!”七叔頭一句說得振振有詞,后一句就露了真容:“是有點小事想找你商量商量。”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