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宋安樂侯 第855章 這話真沒錯
官家趙禎還好,雖然也讀書,但并不自認(rèn)什么孔圣門徒。
程琳卻是不一樣,他本就是科舉的進士出身,曾為校書郎、著作郎、太常博士,修過《真宗實錄》、《大中祥符》,儒學(xué)深厚頗有文名。
他聽了范宇的話,便有些不同意。
“安樂侯,這些讀書人乃是讀的圣賢書,若從他業(yè),豈非對圣賢不敬。”程琳雖然沒有明確反對,但是這個意思卻是到了。
范宇淡然一笑,“程相公,這些讀書人雖然讀的是圣賢之書,但他們并非圣賢。正因如此,朝廷才應(yīng)優(yōu)中選優(yōu),不可盡使為官。若是這許多讀書人都讓朝廷來養(yǎng),朝廷雖然眼下還養(yǎng)得起。但是隨著承平日久,讀書人越來越多,朝廷終有一日是養(yǎng)不起的。不如趁如今還有轉(zhuǎn)寰余地,使這些讀書人另謀他業(yè)?!?p/>
“安樂侯這樣說,哪里是讓讀書人另謀他業(yè),這等于斷了讀書人的生路。試想,一書生十年寒窗,除了讀書他還會什么?肩不能挑,手不能提,難道讓他們?nèi)ジ锓N地不成?!背塘沼X得范宇這是在將那些讀書人逼上絕路。
范宇笑道:“程相公所言太過絕對,讀書人若從他業(yè),怕是各業(yè)都會有極大發(fā)展才是。讀書人識文斷字,即便耕種田地,亦知挑選優(yōu)質(zhì)稻麥。若為工匠,定知技精巧干。若為商賈,則比尋常商賈多智利豐。各行各業(yè),均有其道。農(nóng)工商者,識字者不多,若識字立論傳道解惑,以興其道,而使國民得利,則堪稱圣賢了??酌先逭?,為治國之道。然治國者豈可數(shù)十百萬人治國?”
“安樂侯之意,莫非是要再開百家爭鳴?”程琳有些漠然道。
這話可不好接,百家爭鳴,那是諸侯征伐的亂世之時。如今大宋穩(wěn)固尚算盛世,說這等話便有些誅心了。
官家趙禎聽到程琳的話,神情也不由得一凝,目光深深的看向范宇。
“百家爭鳴?”范宇不由笑道:“程相公所說的何為百家爭鳴?諸賢立論爭以其道治國,然自武帝以后儒家為體法家為用。朝廷治國有法有理又獎仁孝,莫非如此。既如此,其余百家為何不能為各業(yè)所用?為我國朝有用,又有何不可?!?p/>
官家趙禎聽到這里,不由心中一震。朝廷儒家為體法家為用,這個大家都知道,卻沒有人明確的講出來。
如今被范宇一句話點破,卻是使得趙禎茅塞為之一開。
既然法家都可為用,那其余百家為何不可為用。只要于國有利,能使大宋興旺,這便是好的。
程琳雖然感覺范宇的話有些不對勁,但是范宇也講的明白,還是以儒家理念為尊治國,百家不過是為各行業(yè)所用罷了,這讓他好似一拳打到了空處。
其實范宇也不過是避實擊虛,不與程琳爭辯什么理念的主導(dǎo)權(quán)。而是通過使得各行業(yè)形成各自的專業(yè)理論,而后隨著這些理論的形成,便可漸漸的反滲透于儒術(shù),使其逐漸形成務(wù)實之風(fēng)。
如今的儒學(xué)大多是好的,在理學(xué)興起之前,并無多少糟粕。讓范宇看不過眼的,便是許多科舉官員拿著高俸祿,卻整日優(yōu)游林泉作詞唱曲不干實事。
這些家伙讀了一肚子的圣賢書,卻只不過是拿這些學(xué)問道理當(dāng)了黃金屋的鎖鑰。
官家趙禎此時擺了擺手笑道:“兩位卿家不必再做爭論,眼下本是商議沖壓造幣之事,卻是機緣巧合,竟讓朕聽到兩位卿家的高論,實是大受裨益。”
“程卿,這沖壓制錢若是使之流通于民間無礙,那便讓造作院多造些機器,交予你三司的鑄錢監(jiān)。你將所需數(shù)量算一算,告之于安樂侯便可?!壁w禎接著又道:“今日之事,便到這里,程卿你告退吧?!?p/>
程琳看了范宇一眼,便點點頭躬身道:“臣這便回去,使人將所需造幣機器數(shù)量報個數(shù)目,臣告退。”
待程琳走了,只剩下范宇還在崇政殿中侍立一旁。
范宇心中暗道:“官家留下自己,莫非又有什么事情要找自己商議不成?還是自己剛才說的那些話,讓官家不高興了?”
“安樂侯,你今日所言,可是早有準(zhǔn)備?”官家趙禎此時開口問道。
范宇急忙躬身道:“官家,臣可沒有什么準(zhǔn)備,誰知今日會與程相公議論起這些,不過是臣有所感罷了。”
趙禎卻還不放過范宇,盯著他道:“你曾與朕說過,你上承雜家之學(xué),也算是學(xué)貫百家。如今又將百家拉出來,可是要借著百家之論,再將你雜家的學(xué)問流行于世啊?”
官家居然是這么想的?范宇不由暗笑。
“回官家,臣可從來沒這么想過?!狈队罴泵笆值溃骸半s家的學(xué)問,便在一個雜字。雖稱所學(xué)貫通百家,但實際上不過是皆有涉獵而已。臣之所以,想讓一部分讀書人去從事各業(yè),便覺得朝廷不應(yīng)養(yǎng)太多閑人。許多讀書人,只不過將所學(xué)當(dāng)成了富貴的敲門磚而已。一旦為官,便優(yōu)游清閑,無職無事者理所當(dāng)然。朝廷賦稅,皆為民脂民膏,豈是給這等只圖富貴的閑人?!?p/>
“所以,臣以為與其讓他們在朝廷之中虛耗錢糧,不如使之從事他業(yè),而為朝廷增加些稅收為好。”范宇對官家趙禎兩手一攤道。
趙禎身為大宋皇帝,卻是知道范宇所說的并無毛病。
以大宋如今歲入八千萬貫的巨額財政收入,已是遠(yuǎn)超前朝歷代。然而面對如今的三冗,依舊顯得入不敷出,這其中必然有著巨大的浪費。
“安樂侯,你可知道你今日沒有慎言,他日便可遭到百官彈劾?”趙禎最終還是覺得自己有義務(wù)給范宇一個忠告,“朝廷取士,皆為儒家弟子,滿朝官吏都是讀書之人。若是你今日所言,為朝中百官所知,恐怕便會使你處處豎敵。你如今尚不及冠,可能承受這等重壓。只恐眾人冷眼,亦使你為之郁郁。今后當(dāng)謹(jǐn)言慎行,莫要為眾臣所敵視之?!?p/>
雖然趙禎有訓(xùn)斥之意,但是這話里卻也帶著義兄告誡的情義在內(nèi)。范宇聽了官家的話,也不當(dāng)面反駁,但也不能默認(rèn)接受。
“官家,有些話,以官家的身分不好說也不能說。但是臣為皇親,說出來卻是無礙的?!狈队钚Φ溃骸凹幢闶浅疾徽f話,朝中百官對皇親們,可也沒有客氣過。”
趙禎無言,這話真沒錯。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