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武布中華 第714章瘋狂暗示
一六五零年五月。
高歡在任命黃蜚為北洋水師都督,又下旨給沈廷揚,讓他著手開發(fā)蝦夷、庫頁島、外東北后,便從濟南啟程返回南京。
高歡要離開山東,梁國在山東的文武官員,自然前來相送。
這時在官道上梁軍士卒列隊而行,道路旁邊高歡與眾文武步行,侍衛(wèi)牽馬跟在后面。
“沈愛卿!祖可法逃離長山島后,山東沿海獲得暫時的安寧,水師要趁這段時間,盡快建立起來,確保山東海防安全。”高歡邊走邊道。
沈廷揚跟在高歡身后,“大王放心,臣已經(jīng)在登萊招募水手,船廠也已經(jīng)恢復(fù)了生產(chǎn)!”
高歡微微頷首,“另外還有一事,便是開發(fā)海外拓植地。寡人的意見是由藩府出資,占股六成,再向民間和軍戶募集四成股本,組成國資控股的開發(fā)公司,采用公司模式,用砍伐橡木、收購皮毛的收益,來維持海外拓植地,并為藩府和股東賺取大筆利潤。”
梁國要進軍海外,光靠官府推動,成本大,收益少,必然難以為續(xù),效益低下,競爭不過西夷。
西班牙模式的衰落,英國模式的崛起,高歡需要從中吸取一定的經(jīng)驗和教訓(xùn)。
長久以來,嚴格來說,中國都是陸權(quán)國家,要想讓梁國走向海洋,一頭望著海洋,一頭望著陸地,便需要讓梁國百姓看見走向海洋帶來的利益。
因此高歡希望能夠激發(fā)民間的熱情,讓更多的人獲利,他們才會支持海外拓植,梁國才有足夠的人才下海,走向海外,去闖出一片天地。
國營公司沈廷揚并不陌生,因此能夠理解高歡的話語。
現(xiàn)在梁國控制的國營公司,在梁國境內(nèi)的地位很高,百姓都已加入國營公司為榮。
一般貧苦人家,若是有兒子在國營公司上工,肯定不愁媒人說媒。
沈廷揚聽了高歡的話語,立時意識到這是個機會。
梁國各個船廠對橡木的需求量很大,開發(fā)公司不愁沒有訂單,誰若是參股,那么就等著每年數(shù)錢吧。
“臣明白了!”沈廷揚道:“當(dāng)年三寶太監(jiān)下西洋,規(guī)模浩大,可卻遭受朝野反對,便是因為下西洋沒有給明朝帶來收益,反而耗費甚多。朝廷和百姓都看不到收益,反而要不斷付出,所以才反對下西洋。現(xiàn)在我們要反過來,必須要讓朝廷和百姓獲得利益,海外拓植才能持續(xù)!”
高歡滿意頷首,“是這個道理!”
這時高歡又道:“另外,公司在海外拓植,砍伐橡木時也要注意。那些原始森林,乃是寶貴的財富,砍一片就少一片。公司在開發(fā)海外橡樹資源時,必須進行規(guī)劃,劃定區(qū)域砍伐,而且要砍一片種一片。這樣有砍有種,形成循環(huán),便能保證百年之后,大梁依舊能夠獲得穩(wěn)定橡木供應(yīng)。”
作為一個有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的統(tǒng)治者,高歡知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他不僅要考慮眼下的發(fā)展,也要考慮今后幾百年的事情。
為了有別于殘暴貪婪的西方殖民者,高歡希望梁國能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
沈廷揚聽后不禁感慨高歡考慮長遠,“大王英明,臣明白了。”
高歡點點頭,遂即又扭頭對袁時中道:“愛卿,山東的防御,寡人暫時就交給你了。”
袁時中抱拳道:“大王放心,有臣在,保證韃子不敢進犯山東。”
“哈哈哈”高歡爽朗一笑,遂即停下腳步,對身后眾人道:“那寡人就不再多言。大家就送到這里,回去處理公務(wù)吧!”
語畢,高歡接過屬下遞來的馬鞭,翻身上馬,“回去吧!”
眾多山東文武,立時齊齊躬身行禮,“臣等恭送大王!”
高歡擺了擺手,一夾馬腹,揚起馬鞭匯入大軍中,浩浩蕩蕩的南歸。
高歡得勝還朝,一路上十分招搖,沿途州縣都有官員組織百姓相迎。
高歡不僅不慢的走著,用了兩天時間才走到濟南府與泰安府交界的長城驛。
這時高歡忽然勒住馬韁,“寡人有些乏了,今天就在這里休息吧!”
語畢高歡翻身下馬,一眾文武抬頭看天色才過中午,不禁有些疑惑,不過有懂得高歡心思的人,已經(jīng)明白了高歡的意思。
這時大軍在外休息,高歡與眾人在驛站吃了頓飯,周延儒便提議道:“大王,今日風(fēng)和日麗,氣候適宜。這驛站狹小,不如去外面看看山東景色。”
高歡聞?wù)Z欣然同意,“好啊!寡人北征以來,忙于軍政大事,人雖在山東待了半年,可是卻沒有游覽過齊魯形勝。”
當(dāng)下高歡領(lǐng)著一眾文武,騎馬奔出驛站,來到一處山頭。
這里是一片起伏的丘陵地帶,地勢北低南高,其實沒什么可看。
不過,在南面不遠處,卻有一座高山綿延,主峰若隱若現(xiàn)。
高歡揚起馬鞭,瘋狂暗示,“諸位愛卿,那是泰山吧!”
泰山為五岳之一,位于山東中部,綿亙于泰安、濟南之間,海拔也就一千五百多米,在中國來說算不上多高,但它雄起于華北平原之東,便立時鶴立雞群,被百姓視為“直通帝座”的天梯。
這使得泰山具有了特殊意義,歷代以來不僅百姓崇拜,帝王也來此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
自秦始皇登泰山以來,歷代皇帝都以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為榮耀。
一眾人梁國文武,聽了高歡的話語,哪里不明白高歡的心思。
那就是泰山,還需要問么?
看著梁王的舉動,讓眾人忍俊不禁,都不好意不讓高歡去。
高名衡開口道:“大王既然到了泰山腳下,不如就登山游覽一番。”
高歡聽高名衡的話語,立時開懷大笑,高名衡讓他登山,便是表示他對高歡的行動,采取了默認的態(tài)度。
“哈哈……”高歡爽朗大笑。
一旁周延儒遂即道:“大王既然登山游覽,不如祭祀泰山。甲申國變以來,大王力挽狂瀾,內(nèi)平叛亂,外御建奴,保中原神器。這次大王北征又大敗建奴,威震天下,理應(yīng)登山祭祀,宣揚功績。”
高歡呵呵一笑,“諸卿都這么認為嗎?”
眾多文武立時行禮,“大王當(dāng)?shù)巧郊漓耄 ?p/>
徐黑虎振臂道:“大王當(dāng)泰山封禪。”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