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我有一座江湖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天時地利人和
少年驟然睜開雙眼,一劍刺出。
古劍之上氣機流轉(zhuǎn),青芒大盛。
刀劍相接,連同著臺下無數(shù)道目光第二次碰撞至一處。
劍鋒停滯,刀刃不前,一時間不分伯仲。
樓阡手腕輕挑,烏金長刀忽然變幻方向,貼著劍身右側(cè)劃過,尖銳鋒芒直奔少年手掌。
長劍下壓,少年順勢撤后半步,懸臂橫劍,朝著對手腰間掃過。
樓阡仿佛早有預(yù)料,幾乎在少年長劍揮出的同時刀鋒回轉(zhuǎn),遏制住劍氣游走。
遏行云式,鎖刀形以遏行云劍。
這是刀宗十八秘術(shù)中唯一針對劍法而存的巧妙招式。
傳聞百年前刀劍二宗勢同水火,相約于堯山之巔以刀劍道法分高下論勝負。那一日,劍氣縱橫遮云日,刀芒交錯平峰巒。被譽為當(dāng)世刀劍之最巔峰魁首的兩位宗師人物同時出手,一刀一劍,氣機千里又百里,日月無光,天地失色。
只可惜后來一場江湖變動毀去數(shù)不勝數(shù)的典籍孤本,關(guān)于那驚世一戰(zhàn)也唯有寥寥幾句只言片語留存于世。
其中一言廣為流傳,常被刀宗弟子用作取笑劍宗門徒的談資。
《武典秘聞·卷三》有載:
刀祖踏云而行,彈指一揮,術(shù)法高玄,如遏行云。單手獨刀破去劍祖四十九式,衣袖飄揚,恍若神人。
百年滄桑,悠悠風(fēng)雨。事實究竟是否如傳言所述,年代久遠,早已無可考證。不過刀宗的確流傳下這么一招秘術(shù),名喚遏行云式。
可惜樓阡并無刀祖一身通玄修為,少年更不是劍道宗師。
烏金長刀忽左忽右,上下翻飛,招式相連。
少年面色平淡如水,手中長劍只是隨意而動,看上去漫不經(jīng)心,毫無章法。
可偏偏就是這一招又一招看似散漫的回應(yīng),先后破解掉足足四十九式刀宗秘術(shù)。
樓阡手中動作仍未停下,臉上神情卻已晦暗不明。
這年輕人的劍道造詣,怎會如此強大?
臺下看客鴉雀無聲,生怕錯過精彩好戲。
“方大哥,臭小子啥時候變得這么厲害?”
灰耗子早知道少年手里有一把神兵利刃,卻極少見他拿出手,更沒想過會有如此驚人的威力。
“天時、地利、人和。”
方言淡淡笑答道:“這小子倒是好運氣。”
身為五脈問天境的劍道武修,即便此刻被九雲(yún)軒內(nèi)法陣壓制修為,可他仍能清楚感知到籠絡(luò)在少年四周若有若無的劍道氣息。
一刻頓悟,心境豁然清明。
此時站在臺上的少年,精氣神俱入佳境,舉手投足間皆是最為返璞歸真的劍法。
巧就巧在這種玄妙狀態(tài)恰好出現(xiàn)在如此緊要關(guān)頭,稍早片刻,或是稍晚些時候,恐怕都要差上些意思。
少年并不知曉其中內(nèi)情,只是覺得身心前所未有般舒暢,胸中似有吐不完的磅礴氣機。
一劍接一劍,一劍又一劍。
隨著時間逐漸推移,在二人交手數(shù)十回合后,原本欲以遏行云式牽制住少年的樓阡竟驟然發(fā)覺自己陷入了被動境地,隱隱落于下風(fēng)。
這年輕人到底來自何方,究竟是何身份?
又一劍迎面而來,樓阡下意識回刀阻擋,卻發(fā)現(xiàn)其角度刁鉆古怪,一時竟無應(yīng)對之策。
硬扛嗎?
他遠沒有少年那樣的堅實體魄,硬扛下這一劍之力,無異于以卵擊石。
可若撤步躲閃,也就意味著自己需要斬斷這招遏行云式的綿長氣機。四十九式,前功盡棄。
他不甘心,即便以眼前的勢頭看來,自己就算再揮出千刀百刀也難以遏制住少年手中的靈巧長劍。可主動收手與受人脅迫,終歸不是一碼事。
樓阡眸中掠過一抹毅然神色。
他并未收刀抵擋,更沒有閃身躲避,而是將刀鋒微偏,氣機之上再添氣機,又一刀揮出。
“破金剛式。”
刀宗十六秘術(shù)其一,破金剛式。
力匯于鋒,勢若奔雷,是為破金剛。
刀宗十六式秘術(shù)中攻勢最為凌厲的一招。
樓阡是想冒著兩敗俱傷的風(fēng)險,以進為退化解掉少年這一劍。
可惜他還是低估了少年近乎妖孽的體魄力量。
烏金長刀刺入少年肩頭,瞬間被淡淡光暈包裹,再難寸進半分。
下一刻,寒光耀目。
那柄古樸長劍停留在距樓阡額頭三寸之處,停滯不前。
氣機流轉(zhuǎn)不息,劍意凜然。
樓阡只覺手腳僵硬,額頭上頓時見了冷汗。
這一劍只需再向前半指遠,自己這顆腦袋便會不知去向,身首異處。
顯然少年手下留情,放過他一條性命。
擂臺交鋒,雖說點到為止,卻終歸不離兇險二字,難免出現(xiàn)失手傷亡。
更何況以眼前對手與刀宗之間的恩怨,他本不該如此。
樓阡微微皺起眉頭,滿腹狐疑。
“還打嗎?”
少年緩緩收回古劍,肩頭發(fā)力臂膀震顫,將烏金長刀彈開。
“我輸了。”
樓阡神色落寞搖了搖頭。
輸了便是輸了,眾目睽睽下,一清二楚。
“不過你與刀宗間的恩怨,早晚會有了結(jié)的一日。”
樓阡壓低了聲音,逐漸放慢語速。
少年淡淡一笑:“隨時恭候。”
既然捅破了這層窗戶紙,也就沒必要再繞來繞去兜圈子。
該來的早晚會來,如果重新讓他選擇一次,青云擂臺上,他還是會毫不猶豫出手。至于方言怎么想,他忽然抿嘴一笑,答案可想而知。
“閣下當(dāng)真自愿認輸?”
監(jiān)裁者沖著樓阡反復(fù)確認過后,重重敲響銅鑼。
“本場武斗,氣武修江湖勝。”
“云梯六十三擂第八輪武魁,氣武修江湖。”
臺下呼聲驟起,喝彩如雷。
盡管最終收場略顯潦草,不過少年二人帶給眾人的觀感體驗依舊配得上精彩二字。
感慨之余,更多人心中對少年的身份未免愈發(fā)好奇。
一個如此年輕卻身懷不俗實力的氣體雙修,又在劍道修行上頗有造詣,豈會是籍籍無名之輩?
甚至有不少人憑借著蛛絲馬跡將少年與那些不知淡出江湖多少年的隱世宗族一一關(guān)聯(lián),乍聽上去似乎還有那么些道理。
不過眼下少年的心思,似乎并不在此。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