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明天子 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yè)革命
第九十二章
畜牧業(yè)革命
大寧城中乃是大明駐軍的地方,方瑾就駐守在這里。大寧駐軍有一萬五千人。
其中有五千馬軍。
而兀良哈各部落,而已已經(jīng)重新編組,按照衛(wèi)所的制度編組起來,兀良哈三衛(wèi),已經(jīng)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大明衛(wèi)所軍了。
當然了,各級衛(wèi)所軍官還是各部落的大小頭目,唯獨是他們高級貴族都到了北京城中,他們歸大寧城中方瑾節(jié)制。
只是節(jié)制歸節(jié)制。
方瑾一半的心思,都防這些蒙古人。
萬一他們搞出什么事情該怎么辦?
所以,方瑾不允許蒙古進入大寧城,只允許他們在大寧城附近建造營地,一座座營地都在外面擺開。
端木瑞在夏天都來到了這里,這些營地大多是他督造的,同時督造的自然也要青貯坑了。這一片不知道多少個青貯坑。
其實,這個技術(shù)真要說了,也沒什么技術(shù)含量,無非將青草澆水埋起來隔絕氧氣。當然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小細節(jié)。
但是大體上不差多少。
剩下的不過是力氣活而已。
這個時代,不管是大明還是蒙古,人力都是最值錢的,也都是最不值錢的。
最值錢的,自然是人多力量大,這是無可置疑的真理,至于最不值錢,因為百姓的兩膀力氣根本沒有人愿意付錢。
所以,當端木瑞以皇帝名義,指使蒙古這樣做的時候,蒙古人雖然滿腹牢騷。但是面對強勢的大明軍隊,也不敢說什么。
再加上他們也要從明軍那邊得到很多東西。
只是他們?nèi)f萬沒有想到。這東西在冬天之中,還真發(fā)揮出了大作用。
大雪之中。
端木瑞帶著蒙古部落大小頭目,連方瑾也來看了。
方瑾之所以來,卻是因為這是皇帝親自交代下來的,雖然朱祁鎮(zhèn)覺得自己每天要交代不知道多少事情下去。
但是實際上,朱祁鎮(zhèn)每天親自交代的事情也不多,更多是批準內(nèi)閣的意見。而今就算是朱祁鎮(zhèn)批準了很多事情,放在大明兩京十三,不十五省,再加上遼東,與朝鮮。
分布在每一個地方的事情,也不多。
自然被當?shù)刂匾曋畼O。
端木瑞親自動手,將一個青貯窖給挖掘開來了。里面就出現(xiàn)了綠油油的來帶著汁水的青貯料。
立即有人將這些青貯料,放在馬圈之中。
馬兒們沒有見過這些東西,上前輕輕嗅嗅。似乎發(fā)現(xiàn)了什么,立即將這些青貯料給吃得干干凈凈的。
因為入冬以來,大雪紛飛,牧民積攢的
草料也都被吃干凈了。這些牲口餓了不少時間了。
甚至還有人開始宰殺牲口了。
或許有人覺得,宰殺牲口很正常,畢竟這些牧民不殺牲口吃什么?、
很多人都有一種錯覺,覺得游牧民族在古代也是天天吃肉的,事實卻不是這樣的,在古代底層牧民更多的是以奶制品生活。
不管,馬,羊,牛,駝,都是他們非常重要的財產(chǎn)。
即便有宰殺也是非常有限的。
這些牲口更多是生產(chǎn)資料。
賣入關(guān)內(nèi),換取糧食或者其他生產(chǎn)必須的物資。而不是頓頓吃肉。
這也是為什么說,瓦刺對朝貢貿(mào)易依賴這么深,這就是原因。雙方的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的造成的。
看著這匹馬大口大口吃著青貯料,牧民們都變得激動起來。
動物似乎有一種本能,他們本能的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能吃,什么對他們來說不能吃。以避免他們吃到有毒的食物。
當然,這也不是百分百正確。
在面對大自然產(chǎn)物時候,也是有相當高的準確率的。
既然馬肯吃青貯料,那么就說這青貯料,在大概率上說是沒有問題的。
其實,青貯料在京城不知道實驗了多少次了。決計沒有什么風險,當然了,或許在大概率上,會出現(xiàn)一些問題。但是這也是小問題。
只是當?shù)啬撩穸疾淮笙嘈拧?p/>
畢竟對蒙古人來說,在如何養(yǎng)牲口上面。
他們才是專業(yè)的,他們才不是那么相信漢人的技術(shù)。這些牲口更是他們的命脈,根本,故而,他們寧肯頂著端木瑞,也要再看看。
端木瑞也由他們。
于是乎一群位高權(quán)重的人,圍在馬圈邊,看著一匹單純隔離出來的馬,將青貯料吃過之后,再哪里悠哉悠哉的反芻。
“行了。”一個老者越看越驚喜,說道:“沒有問題。”
“撲通”一聲,不知道那一個蒙古人先跪在地面之上,向南邊磕頭,說道:“大皇帝萬歲。”
一時間無數(shù)蒙古人都向北京的方向磕頭,說什么的都有的,顯示著有些語無倫次。
讓端木瑞,方瑾也不得不跪下行禮。
等他們激情消退之后,端木瑞才下令將各處青貯窖打開,開始喂牲口,不過,其中也出現(xiàn)了這樣那樣的問題。
首先青貯料并不夠。
雖然端木瑞儲備下來不少青貯窖,但是用牧場將這些青貯窖給裝滿,也是非常大的工作量,到不能說蒙古牧民偷懶了。
但是他們對這事情畢竟不是太相信的。這股將信將疑的情緒,影響了儲備工作。
還有,一些青貯窖也出了問題。
青貯窖雖然就是地面上挖一個土坑,再將濕潤的草料埋進去,并埋上密封。最重要的是隔絕空氣。
但是這畢竟是第一次做,端木瑞雖然從京城帶來了不少技術(shù)員,但是比起北京的飼養(yǎng)戰(zhàn)馬的規(guī)模,大寧這里的規(guī)模大太多了。
技術(shù)員也不夠用。
于是出現(xiàn)相當一批青貯窖直接從青貯料變成了肥料。扒開都什么都變成了農(nóng)家肥。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即便如此,這些青貯料也足夠相當大一批牲口活下去了,縱然有人死,但是已經(jīng)讓牧民過了一個最好過的年關(guān)。
不過,單單是青貯料,還不能解決牧民的所有問題。
牲口的保暖也是一個相當大的問題。
蒙古游牧部落,他們沒有固定的圈舍,即便有,也是非常簡陋,僅僅限制住牲口亂跑,也不具備保暖功能。
一般來說,這些牲口都會僅僅的靠攏在一起,擠在一起保暖。
但是還是有外圍的牲口被凍死。
端木瑞此刻也領(lǐng)悟了皇帝為什么看重青貯法了。
之前牧民之所以不想辦法建立好的保暖的牲口窖,那是因為連冬季的草料都不能保證,冬季牲口必然餓死,掉膘。
這也是為什么,游牧部落南下都在秋季,因為用整個春夏來養(yǎng)膘。
而青貯料的存在打破了這一點。
在草料問題解決之后,牧民才有精力尋求下一步的解決方案,比如說弄一個保暖的牲口圈。
與青貯料做配套。
而一個保暖的牲口圈修建好之后,那就是定居的開始。
大明邊境以北一部分地方,是宜耕宜牧的。
雖然糧食收成并不好,但是只要能種出來一點,就能彌補牧民在食物上的缺口。
再加端木瑞也知道,少府規(guī)劃從宣府到大寧,從大同到開平,從偏頭關(guān)沿著黃河到東勝衛(wèi)。
這三條馳道。
未來的漠南草原,很可能就是定居點在馳道兩側(cè)修建,小塊的耕地在定居點附近,遠離定居點的地方,就是大片大片分割好的草場。
幾個大城市,更多是起到貿(mào)易的作用。
如此一來,漠北是什么樣子,還不明白,但是漠南蒙古就能納入大明的版圖之中,甚至能如內(nèi)地行郡縣制了。
端木瑞或許不知道,什么是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結(jié)構(gòu)。但是他清楚的感受到了這一點,更感受到了自己的前程。
如果漠南郡縣,誰比他適合當?shù)胤焦侔。?p/>
一時間他心中滿懷激情的投入的青貯推廣之中。
請記住本書域名:
筆趣閣手機版:m.cc148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