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振興蜀漢:從天水麒麟兒開始 第494章 大儒來敏,心懷鬼胎
成都來府。
“敬達(dá)公,如今丞相對姜維那是百般寵愛和信任啊。”
這時,身在執(zhí)慎將軍來敏府中的諫議大夫杜瓊坐在正堂主客位置開始向上座的來敏議論起有關(guān)于姜維權(quán)力正逐漸擴(kuò)大的事情。
聽著杜瓊的話,來敏飲著清茶沒有說話,只是感嘆這茶濃無味,已經(jīng)失去往日的清香。精通讖緯之學(xué)的杜瓊會意,于是也細(xì)品那樽清茶,回味一番這茶濃略苦瞬間會意,還對來敏的話表示贊同。
很快,沉默許久的二人終于還是來敏率先打開話匣將杜瓊的問題開始作為政治問題開始具體分析解釋道:
“伯瑜公,丞相之意我等當(dāng)然心知肚明,李正方已經(jīng)倒臺,益州人不再需要他這個荊州人的力量,他的存在只會影響我們的計劃。”
這讓杜瓊臉色一變,莫非來敏早就已經(jīng)謀劃好對付荊州集團(tuán)和東州集團(tuán)以及從益州集團(tuán)主動跳槽出去的將領(lǐng)和文臣,可就憑滿朝文武一心向左,根本同他們不合群,那又該用何等方法對付那些人?
緊接著,來敏忽然輕輕冷笑,既然他在朝中乃是老臣,那自然清楚如今大漢之弊端,不僅如此還很清楚諸葛亮的顧慮,從第一次北伐來看,李嚴(yán)會矯詔迫使諸葛亮退兵,那他們難道不會?
“這……恐怕不好吧,在下聽說譙周也精通讖緯,還擅于同丞相辯論,不如……”杜瓊知道,現(xiàn)如今益州本土大族對諸葛亮雖然是明面友善,但實際上卻是暗中怨恨,巴不得有人站出來反對于他。
由于積年累月出兵伐魏,這些本土世家也都對此十分反感,但是諸葛亮的政治地位大多數(shù)人眼里是不可動搖,也是不能夠動搖的,因此來敏與杜瓊二人選擇拉攏本地世家和南中豪酋來做一做反抗。
并且說到譙周,來敏對于這個而立之年的后生還是比較看好的,他有一種文人氣概,脾氣還很對得上自己,于是便默許杜瓊?cè)ソ佑|他,看看能不能將此人拉攏過來再添一位助手。
“譙允南此人與你友善,此事就交給你來處理,至于南中豪酋這方面,當(dāng)然還是要找一找與這幫人相惡的首領(lǐng),要讓諸葛亮在政治上和軍事上稍微出現(xiàn)一點阻力,哪怕無法將其拉下水,那就讓他摔一個跟頭。”
來敏說罷,他忽然站起身來走向杜瓊面前,那眼神凜冽而又深邃,看似是殺人的意味,但卻缺乏一絲狠意,二人相視一笑瞬間理解對方意思,這次就讓他們大干一場,是輸是贏就看時間的安排。
但在角落處,有一雙眼睛正在盯著他們,其實這早就被來敏發(fā)現(xiàn),只不過不愿主動找他而已,待杜瓊拜別來敏后,這雙眼睛的主人才肯露面,只不過眼前之人并不是諸葛亮的眼線,而是他的兒子——來忠。
只見其走上前來,來忠長相威武,頗有來敏之風(fēng),面對他的父親可謂是絲毫沒有避諱,對于剛剛他與杜瓊所言,來忠只覺得這對于朝廷社稷有害無利,這不僅是在對丞相宣戰(zhàn),而且更是在與朝廷作對。
“父親,您這樣做與那李嚴(yán)何異?!”
“哼,你懂什么?諸葛孔明對李嚴(yán)的下場你難道還不清楚,不殺他是因為北伐勝了!倘若因為他而慘敗而歸,以李嚴(yán)之罪死十次都不夠!”來敏雙眼看著對自己呵斥指責(zé)的來忠很是氣憤回應(yīng)道。
聽到父親這般言語,來忠很是不理解,他到底是因為什么而向諸葛亮這樣不宣而戰(zhàn),現(xiàn)在滿朝文武都對來敏的一舉一動感到奇怪與反感。
“僅憑你一人之力想要扳倒那些外來人,但您忘記自己的家鄉(xiāng)在何處了嗎?同鄉(xiāng)之人還如此趕盡殺絕?”來忠忽然有些帶著哭腔對眼前的老父親不理解地問道。
但這時的來敏好像自己剛剛說錯了什么,于是連忙由諸葛亮變?yōu)榻S,他要對付的是姜維,而不是這位高高在上又權(quán)勢滔天的丞相。
緊接著來敏又是象征性地對眼前眼睛紅潤的兒子來忠頗為嚴(yán)肅地呵斥道:
“為父對大漢忠心耿耿,可就對姜維如此權(quán)勢看不下去!再這樣下去,以他的地位完全可以趕超朝中那些戰(zhàn)功卓著的大將!
馬岱何許人也?為大漢數(shù)次北伐南征北戰(zhàn),結(jié)果卻只封個征西大將軍,不說高翔這樣的宿將會辭去后將軍之職,他的地位未免太高了吧?”
“…………父親,您要做的事情,兒子清楚,但我絕不會做出那些令人不齒的事情!”來忠話說的很絕,就這件事情而言,他的確很氣憤,未涉身朝堂的他總是會認(rèn)為父親此舉乃是不利大漢之舉。
可換位思考,來敏看不慣諸葛亮已經(jīng)是日久天長,他對于權(quán)力已經(jīng)不奢求太多,只希望自己能站在他認(rèn)為正確的立場上來發(fā)出所有與他同樣反對這種政治的咆哮。
不過也難怪,自己的兒子沒有去過那看似風(fēng)平浪靜,實則暗滔泉涌的朝堂,所以不知道那些所謂“丞相政治”也不足為奇,整個朝廷只有諸葛亮一人在發(fā)號施令,劉禪等同于一個傀儡。
這在來敏眼里,他太熟悉這場面,心中的厭倦已經(jīng)成為厭恨,外戚宦官如此、董卓如此、曹操也是這樣,這大漢天下難不成依舊擺脫不了外臣控制朝政的弊端舊病了嗎?
但就在這個時候,來敏看著眼前的兒子忽然想到什么,他來到來忠面前拍著他的肩膀開口說道:
“來忠,聽聞你想從軍?”
“是,父親。”來忠眼神堅定地重重點頭道。
說罷,身為父親的來敏就把他的想法說給來忠聽,但并沒有透露核心內(nèi)容,只是讓他加入第十三營,并且時不時向他傳出一些消息出來。
加入第十三營的代價就是要把他們內(nèi)部情報一五一十地向父親匯報,這種誘惑來忠終究還是沒有抵擋下去,畢竟是自己的父親,更何況第十三營都是忠烈之士,能有什么事情?
在父子二人彼此之間互相達(dá)成共識,這將是他彈劾諸葛亮的一次怒吼,也是針對姜維的一場政治斗爭,從他投入大漢以來,這種形勢就已經(jīng)發(fā)生翻天覆地的改變,與其再培養(yǎng)出一個戰(zhàn)爭瘋子,倒不如暗中謀劃讓這件事情變得更為合理。插ptererror();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