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漢道天下 第386章 相見恨晚
臧洪并不覺得歡喜,反倒有些失望。
“雁門還有戶口么?”
“不多,全郡加起來和東武陽差不多。”荀彧淡淡地說道:“當(dāng)然,這只是在籍的編戶。受天子感召,最近不斷有塞外的胡人入塞定居,只是他們未受教化,管起來更難。”
說著,荀彧露出一絲淺笑。“如果子源覺得為難,不愿就任,我可以代你上書天子。正好我這里也缺人,你若是愿意的話,留下來做個縣令也行。”
臧洪哼了一聲。“你不用激我。”隨即又道:“河?xùn)|這么缺人么,連縣令都不足?”
荀彧含笑搖頭。“不是缺人,是缺能用的人。”
臧洪不由自主地撇嘴,剛要嘲諷兩句,荀彧擺手,示意他稍安勿躁。
“如今的河?xùn)|與往日不同,不僅是大漢的行都,更是大漢中興的根本,甚至是樣本。所以不能滿足于百姓安定,賦稅充足,還要合乎王道。縣令長乃親民之官,教化之本,非德能兼?zhèn)渲挪荒軇偃巍7叛壅麄€河?xùn)|,如何能基本滿足要求的只有兩個,安邑令劉巴劉子初,絳邑令賈逵賈梁道。”
“賈逵賈梁道?”
“他是河?xùn)|襄陵人,很年輕,你可能不認識。”
臧洪有些不以為然。河?xùn)|無大族,這是士人之間的共識。一個河?xùn)|人,而且很年輕,卻能得到荀彧如此器重,未免兒戲。
看來荀彧也有些名過其實。
臧洪本來還有留在河?xùn)|的心思,此刻卻不再考慮。雁門戶口雖好,兵馬越多,將來與袁紹交戰(zhàn)的機會也多。
臧洪在安邑住了一夜,隨即起程。
荀彧建議他放棄坐車,選擇乘馬。由此向北,山地漸多,坐車多有不便。
陳容有實際經(jīng)驗,也勸臧洪乘馬赴任。
臧洪想到自己到雁門上任,不可避免地要與騎兵打交道,便接受了荀彧的建議。他的父親臧旻曾任使匈奴中郎將,率兵出塞,他從小練習(xí)騎射,家中常備馬匹,騎術(shù)還是不錯的。
荀彧為臧洪提供了兩匹馬。
天子北疆大捷,繳獲了大量的馬匹,送了一部分到河?xùn)|來,充作郵驛役使。太守府也留了一些,平時向各縣傳送命令,都是乘馬,速度比人快上數(shù)倍。
臧洪重新上路。
想到荀彧說過的話,臧洪便留意觀看沿途風(fēng)土人情,看看安邑的治理情況離王道還有多遠。
安邑城北的涑水兩岸有大片的耕地,正是盛夏季節(jié),地里的麥苗長得很快。田間地頭,處處可見男女,除了在田野中勞作的農(nóng)夫外,還有牧牛放羊的小牧童,水邊還能看趕鵝趕鴨的半大孩子。
臧洪很快就發(fā)現(xiàn)了一個與眾不同的現(xiàn)象,這些半大孩子中不少人都帶著書簡,或是插在腰帶里,或是掛在牛角上,或是捧在手中。有的孩子雖然沒帶書,嘴里哼唱、吟誦的卻是一些圣人教誨。
有《論語》的,有《孝經(jīng)》的,還有《孟子》的。
臧洪多少有些意外。《論語》《孝經(jīng)》是常見的啟蒙書,《孟子》卻不是,讀《孟子》的大多是有一定基礎(chǔ),專心向?qū)W的士子,并不適合初學(xué)的蒙童。
帶著好奇心,他向一個大聲背誦“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少年打聽,這才知道《孟子》是河?xùn)|諸學(xué)堂的啟蒙教材之一,授課的是太仆趙岐的弟子。
臧洪見過趙岐。趙岐奉詔安撫關(guān)東,勸袁紹、公孫瓚罷兵時,臧洪與他有一面之緣。知道他對《孟子》下了不少功夫,只是知音不多,想不到如今在河?xùn)|找到了用武之地。
臧洪很是好奇,決定經(jīng)過太原時,去拜會一下趙岐。
荀彧對他說過,趙岐已從關(guān)東返回,正在太原。
經(jīng)過絳邑時,臧洪想到荀彧對絳邑令賈逵的贊許,決定在絳邑留宿,順便打聽一下賈逵其人。
在驛舍住下,臧洪便召來驛長,問起賈逵。
驛長回答了幾句,離開時,順口問了一句。“足下是從關(guān)東來么?”
臧洪也沒多想,點頭承認。
驛長離開,臧洪就座用餐。還沒等他吃完,外面?zhèn)鱽硪魂嚰贝俚哪_步聲,似乎有人將他住的院子圍了。緊接著,一個年輕人走了進來,身后跟著兩個甲士。
驛長也跟了進來,伸手一指臧洪。“賈君,就是他。”
年輕人走到臧洪面前,拱拱手。“臧君,在下絳邑令賈逵,敢請教。”
臧洪起身,與賈逵見禮,看看驛長,又看看一旁嚴(yán)陣以待的甲士,笑道:“明廷這是何意?”
賈逵并不解釋,上下打量著臧洪。“關(guān)東人?”
陳容剛要上前解釋,卻被臧洪攔住了。
“是。”
“來河?xùn)|是公干,還是游歷?”
臧洪搖搖頭。“都不是。”
他到河?xùn)|來,是應(yīng)天子之征,但陳容沒見過天子,征辟的詔書在陳宮手里,臧洪身上并沒有任何憑證。他的路傳是河?xùn)|太守府開具的,卻也沒說明他的身份,與普通士人無異。
至于雁門太守的官職,他只是從荀彧口中聽到,還沒有真正履職,同樣沒有任何證據(jù)。
很顯然,賈逵對關(guān)東人非常警惕,驛長之所以去報告,可能和他的口音以及對賈逵本人的興趣引發(fā)了猜疑,以至于賈逵不僅親自趕來了,還派人圍了驛使。
這是將他當(dāng)細作看了。
臧洪對賈逵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甚至有點相信荀彧的話了。
別的不說,賈逵的警惕性就很高,治縣頗有治兵的味道。
因為家傳,臧洪好習(xí)兵法,賈逵很對他的胃口。
“來河?xùn)|作甚?”賈逵來回踱著步,手已經(jīng)按上了腰間的刀環(huán)。
“明廷可知關(guān)東州郡結(jié)盟討董之事?”
“略知一二。”
“我是主盟人。”
賈逵愣住了,盯著臧洪看了又看,突然說道:“故太原太守廣陵臧君仲明是你什么人?”
“那是先父。”
賈逵瞪大了眼睛。“你就是那個據(jù)東武陽,為故主復(fù)仇的臧洪?”
“正是。”臧洪撫須頜首。
賈逵哈哈一笑,拍拍額頭。“我真是孤陋寡聞,明珠在前,卻當(dāng)作魚目。慚愧,慚愧。”
一邊說著,賈逵一邊道歉,命人撤去包圍。
臧洪并不介意。“絳邑在河?xùn)|腹地,明廷如此警惕,卻是為何?”
賈逵連連搖頭。“臧君有所不知,絳邑地處南北、東西交匯之地,往來的人員復(fù)雜,其中不乏關(guān)東細作。我身負重任,不得不多留一點心。天子行都所在,鬧出叛亂來,可就不好看了。”
“關(guān)東細作會到這里打聽消息?”
賈逵嘆了一口氣。“郭圖就是取道絳邑逃出河?xùn)|的。”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