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漢道天下 第691章 醫(yī)不自醫(yī)
孫策與虞翻反復(fù)商量后,決定接受周忠的建議,入朝覲見天子。
現(xiàn)成的例子就擺在面前,曹操、劉備都在入朝,曹操更是在入朝后得到了燕然都護的重任。
孫策在很多方面都和曹操有相似之處,曹操就是他最好的榜樣。只是各方面都慢了一步,沒能及時送質(zhì),沒能入時入朝,還有著拒絕朝廷征召,出兵協(xié)助周忠作戰(zhàn)時又消極避戰(zhàn)的前科。
如今天下已定,他沒什么和朝廷討價還價的本錢,還能不能如愿,只能看朝廷臉色。
如果再拒絕了周忠的建議,以后想求情都沒機會了。
隨周忠一起入朝,周忠的任務(wù)得以圓滿,他也得到了周忠的保證,兩全其美。
周忠薦舉的諸葛亮是天子的心腹,這點把握還是有的。
孫策將政務(wù)轉(zhuǎn)交給長史張昭,自己帶著虞翻趕往吳郡,拜見母親吳夫人,商量具體的入朝事宜。
不管最后的結(jié)果如此,他直接控制幾個郡的現(xiàn)狀是無法維持的,有些人必須提前安排好。
周忠則先行一步,趕往丹陽,與周瑜見面。
四月中,孫策趕到丹陽,與周忠、周瑜匯合。為了趕時間,他們放棄了乘船,渡江進入廬江郡內(nèi),途經(jīng)舒城,準(zhǔn)備回老家看一看。
廬江太守閻象收到消息,趕到縣界迎接。
周忠很滿意,與閻象談笑風(fēng)生,問起了推行度田的情況。
閻象坦誠地說,并不順利。
袁術(shù)斬殺顏良,接管廬江之初,廬江大族還算配合。隨著袁術(shù)調(diào)離,袁紹為民請命的輿論漸漸傳播開來,廬江大族的心氣又漸漸旺了起來,不僅不愿意配合度田,還要求閻象上書朝廷辯冤。
“辯什么冤?”周忠一下子沒反應(yīng)過來。
廬江大族有什么冤可辯?
閻象看了周忠一眼,欲言又目。
周忠隨即反應(yīng)過來,有點尷尬。
這件事的根源在他。
就是他上書朝廷,反對嚴(yán)懲廬江大族,以至于朝廷遲遲沒有下詔處置被袁術(shù)檻車征送長安的廬江大族,漲得了那些人的威風(fēng)。
“還有呢?”
“其他的倒也沒什么,幾個山賊而已,成不了氣候。”閻象擺擺手。“等春耕結(jié)束,我親自率部入山,剿平了便是。”
“還有山賊?”周忠吃了一驚。“去年不是說都招安了嗎?”
“此賊非彼賊。”
周忠還要再說,一旁的周瑜悄悄地扯了扯他的袖子。
周忠一直在朝為官,不太熟悉地方事務(wù)。他卻清楚閻象的言外之意。這些山賊并不是之前因躲避戰(zhàn)亂而進山落草的百姓,而是為反對度田,大族故意挑起的叛亂。
借著山賊的由頭,逼閻象進山平亂,無暇度田,給閻象一個教訓(xùn),甚至直接殺了閻象,這是再常用不過的手段。
周忠的心情很不好。
他明白了閻象如此隆重地來迎接他的意思。
廬江大族如此強烈地反對度田,他有責(zé)任,作為廬江大族之首的周氏也有責(zé)任。消息傳到朝廷,天子肯定不滿意,他和閻象都難辭其咎。
閻象不肯背這個鍋。如果周忠不能解決問題,閻象不會一直瞞著,會上報朝廷,由朝廷做出判斷。
周忠與周瑜商量,該如何處理此事?
周瑜倒是坦然,建議周忠與廬江大族見一面,聽聽他們的意見。如果覺得他們說得有理,就代向朝廷轉(zhuǎn)達。如果他們說得沒理,不妨就喝斥他們一通。
他們聽,當(dāng)然更好。他們不聽,后果由他們自己承擔(dān)。
周忠聽完,疑惑地看著周瑜。“你覺得他們能聽嗎?”
“不能。”周瑜笑笑。“盡人事,聽天命爾。”
周忠很不滿意,反復(fù)考慮后,向虞翻問計。
虞翻聽完,微微一笑。“我贊成公瑾的意見。”
周忠心中不快。“這不是解決問題,只是敷衍而已。”
虞翻搖搖頭。“廬江度田本就是試行。這個試,不僅是看度田可不可行,也看閻象有沒有太守之能。如果他只是會告狀,卻解決不了問題,他這廬江太守也做不長。”
周忠覺得有理,勉強接受了周瑜的建議。
到達舒城之后,周忠回到了闊別數(shù)年的老家。
周瑜的父親周異帶著家人在門口中迎接。
在周忠拒絕袁紹的時候,周氏大宅被顏良占為己有。如今顏良已死,周氏大宅又回到了周氏的手中,修繕一新,比之前更漂亮了。
周氏族人都很興奮,臉上洋溢著勝利者的驕傲,以及對周忠的崇拜。
周忠拒絕袁紹,逃離舒城時,他們都有些怨恨,覺得周忠不僅放棄了周氏列代先人辛苦經(jīng)營的人脈,與袁氏為敵,無異于自取滅亡。如果袁紹撤退,周忠載譽歸來,他們才意識周忠的明智。
如果當(dāng)初答應(yīng)了袁紹,現(xiàn)在只怕也被檻車征送長安了。
走在熟悉而陌生的大宅里,周忠沒什么興奮,反倒有一絲不安。
天下雖然太平了,但紛爭并未結(jié)束。袁紹還不死心,借著度田興風(fēng)作浪,鼓動山東大族反對度田,原本正常的爭論隨時可能激化矛盾,引起不必要的沖突。
作為士大夫的一員,自己該何去何從?
夫子說:君了喻于義,小人喻于利。既然以君子自居,自然應(yīng)該守義忘利,但這顯然是做不到的。
拿出所有的糧食賑濟百姓,沒問題。
讓他放棄所有的田宅,與普通百姓一樣占田,他做不到。
那是一族老小生存的根本。
“公奇,你什么時候回來的?”
“去年十月,韓遂進駐洛陽之后。”周異說道。“我與他相處不來。”
“韓遂為人霸道?”周忠有些詫異。
他太清楚自己這個從弟了。雖然出身廬江周氏,但仕途一直不太順利,為人也非常低調(diào)。洛陽這幾年都成廢墟了,他卻一直堅守在洛陽令的位置上,沒有放棄。
這樣的一個人,和韓遂無法相處,只能是韓遂欺人太甚。
周異笑笑。“作為西涼人,他已經(jīng)很克制了。不過他對當(dāng)年事似乎難以忘懷,對關(guān)東人也有些偏見。”
周忠來了興趣。“怎么說?”
周異沉默了片刻。“他幾次公開宣稱,山東度田難成,必有風(fēng)波,所以駐洛陽的大軍要隨時做好準(zhǔn)備,只待朝廷一紙詔書,便出兵平叛。”
周忠心里一緊。“洛陽……有多少大軍?”
“韓遂所部有兩萬多,最近曹操轉(zhuǎn)為燕然都護,他麾下的一部分將士也會轉(zhuǎn)到韓遂部下,應(yīng)該有五萬步騎吧。”
周忠倒吸一口冷氣。
“你對那些人說過么?”
周異苦笑。“說過,但是沒用,沒人相信天子會冒著刀兵重起的危險,強行度田。”
“愚蠢!”周忠脫口而出。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