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黃金屋中文 >> 大明第一臣 >> 目錄 >> 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 |
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明第一臣 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 張希孟往濟民學堂來,自然不是接受鮮花和掌聲的,他帶了許多新編纂的講義,還有一些實驗用具,其中就包括許多玻璃制品,瓶瓶罐罐,也包括兩架相當大的望遠鏡。 這些東西,讓劉三吾都有點目不暇接。 “張相,這,這都是您最新的成果?” 張希孟大笑,“可不是我的,而是無數人的聰明才智。就拿這個望遠鏡來說,原本是軍中匠人弄出來的,就是那種單筒的千里眼,你見過吧?” 劉三吾想了想,這才道:“我記得當年陛下去崖山的時候,似乎就有這個東西,還拿來觀測潮水海況。” 劉三吾說完之后,情不自禁感嘆,“當初不過是手上把玩之物,怎么會造得這么大?” 張希孟笑道:“正因為造得大,才能看得遠。不瞞你說,若是將這東西置于山頂,遇上晴朗的夜空,可以觀察到月亮!” “月亮?”劉三吾大驚失色,“張相,這,這是欽天監該用的東西吧!上窺天象,這是陛下才該有的權力啊!” 張希孟忍不住大笑,“你是擔心我隨便擺弄這些玩意,會欺君?” 劉三吾老臉一紅,連忙搖頭,“張相做事滴水不漏,思慮周全,怎么會欺君?” 張希孟笑道:“放心吧,陛下用的在鐘山上面呢!他都看得膩歪了。” 朱英說張希孟準備了不少學科講義,這話沒錯,但他到底知道的不全。 實際上張希孟還是很重視科技發展的。 當初朱家軍進滁州,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保護鐵匠爐,保留作坊手工業。隨后每攻占一地,工匠都是最受重視的。 而且張希孟還把工匠錄入軍籍,享受和士兵同等待遇。 隨后更是公布了專利法,對發明創造,給予重獎。 這些事情都是有據可查的。 只不過鑒于明軍猛士云集,本身就強悍無比,讓人們忽略了明軍的科技進步。 但是這些進步還是實打實的。 譬如說明軍的鎧甲更加輕便堅固,兵器也極為鋒利耐用,僅憑著這一項,就大大減少了傷亡,從中高級將領,一直到普通士兵,明軍的傷亡率很低。 其次,像望遠鏡這種東西,大明還沒有立國的時候,就已經弄出來了。 張希孟最初以為會很麻煩,可他跟幾位老先生,比如朱升等人打交道,就了解到,在先秦的時候,就有用水晶石治療眼疾的說法。 很顯然,那個水晶石不是吃的。 最遲在東漢事情,就已經有工匠能熟練打磨水晶,制造眼鏡。 而且不光有工藝,還有理論,墨子當中就記載了許多光學知識。 像朱升這種文人,上了年紀,眼神不行,無法看清楚蠅頭小楷,往往就會給自己配一副眼鏡,用來讀書。 張希孟進了應天之后,果然找到了一批能打磨水晶的匠人。 他先是定做了一批老花鏡,仔細觀察工藝水平,隨即又讓工匠制造些凹透鏡,隨后自然而然,在某個下午,坐在葡萄架下面的張相公,被葡萄砸了一下,突然就頓悟了,然后就發明了“千里眼”。 千里眼的出現,自然是給將領們極大的幫助,站得高,看得遠,指揮起來更加方便順暢。成千上萬的將士,如臂使指。 不過也僅此而已。 到底沒有什么顛覆的效果。 張希孟思索了一下,也明白怎么回事……水晶這種東西,天然存在,不過是經過匠人的打磨,做成了望遠鏡,還遠不到天翻地覆的程度。 真正關鍵的是材料! 只有在材料上面有所突破,才能真正改變世界……比如玻璃! 當張希孟開始關注玻璃的時候,他又發現了一個問題,玻璃這東西也不是什么稀奇的玩意,一樣可以上溯到先秦的時候。 那時候就廣泛出現,被當做玉的替代品,鑲嵌裝飾器物,像罐子啊,劍柄啊,都有用玻璃的習慣。 張希孟在翻閱史料的時候,都有種萬物起源是春秋的感嘆。 其實在華夏大地上,有一段時間,是相當重視技術發明的,也有過工匠受到尊重的時代……至于后來為什么就改變了,似乎不需要多說了。 除了玻璃制造很早之外,張希孟還發現歷代都有工藝傳承,元朝就專門設有瓘玉局,顧名思義,就是用來燒制玻璃的。 只不過從先秦開始,一直到元朝,燒制出來的多為彩色玻璃。 而且用途也和后世不一樣,這些玻璃多數用來平替玉器了。 這也涉及到了一個問題,就是中國歷代發展的玻璃工藝,和后世大行其道的透明玻璃不同,屬于鉛鋇玻璃這條科技樹的。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工匠有了,工藝也不缺,只需要把科技樹矯正過來,改走鈉鈣玻璃的路線,就能得到成品了。 可事實證明,張希孟還是把問題想簡單了。 要燒制鈉鈣玻璃,最大的問題是需要的溫度更高,遠不如彩色的鉛鋇玻璃容易燒制。 所以必須提升爐溫,然后燒制玻璃的工匠,就和煉鐵的工匠走到了一起! 說來慚愧,這兩伙人,在從前并沒有合作過。 玻璃工匠根本瞧不起鐵匠……伱們擺弄的什么玩意? 不就是不值錢的鐵疙瘩兒嗎? 制造兵器,菜刀,都是殺生害命的。 你看我們燒制玻璃的,燒出來的東西,叫藥玉! 君子如玉! 我們就是在造玉石。 山川靈秀之氣,才能孕育出來玉石。 我們燒制玻璃的,就是奪天地造化,是神仙手段! 而且我們的成品,都是給達官顯貴用的,皇后的鳳冠都有我們的產品。 你們鐵匠拿什么跟我們比? 好家伙,原來工匠里面還有歧視鏈! 張希孟狠狠批評了玻璃匠人一頓,親自組織聯合攻關……還真別說,在他干涉之下,大明的玻璃燒制技術,取得了飛躍,終于在洪武八年的時候,大批量燒制出透明的玻璃。此前也能燒制,但是由于雜質的問題,會有淡淡的綠色。 直到洪武八年,問題徹底解決,良品率達到了八成五。 而與此同時,明朝的冶鐵工業也提升了不少。 屬于砥礪前行,互相進步了。 而且張希孟也發現由于行業的壁壘,敝帚自珍,工匠非常排斥和其他人交流,別說外人了,就算本行業的也不行,互相防著,就跟防賊似的。 雖然張希孟狠批了這種情況,但他覺得這種問題,很難解決。 除非把基礎科學傳播開,讓更多的人了解技術,能夠參與到發明當中……摘掉各種技術的神秘面紗,讓工匠沒法敝帚自珍。同時也要提升工匠的地位,才能夠順利解決問題。 所以說這也是張希孟決心過來講學的原因所在。 在過去的幾年里,他完成了行省重劃,改革了官制,成立了商業部,確立了義務教育,打通了和海外的聯系。 可謂是萬事俱備,接下來只需要推動科學進步,爆發生產力,就能以一種無與倫比的偉力,帶領華夏百姓,高歌猛進! 只不過在此之前,張希孟還要先從江州啟程,前往濟民學堂,直奔目的地。 劉三吾是來迎接張希孟的,隨同劉三吾來的先生里面,還有齊泰,練子寧等人,都是名師高人。 張希孟也只是跟他們打打招呼,勉勵兩句。 畢竟以張希孟的涵養,還是能做到心平氣和的。 畢竟就算是垃圾,送到了電廠里,也能發電的。 不能因為人家白癡就歧視他們。 畢竟白癡不是他們的錯,把他們提拔到那個位置上的人,才是傻透了。 張希孟不動聲色,前往濟民學堂。 而此時的濟民學堂,已經快要沸騰了。 什么? 張相要來講學! 當世圣賢,夫子在世。 魯王右相,輔弼天子的第一人。 輔國元師! 張希孟的頭上,有太多太多光環,一道一道,都能亮瞎眼睛。 這么多學子,包括老師,沒有不仰慕張希孟的。 很快,濟民學堂的師生就知道了一個好消息,需要從學生之中,挑選幾個品學兼優,前去迎接張相。 沒有哪個學生不激動,爭搶著報名! 或許只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張庶寧! 這小子第一次發現,原來他爹這么受歡迎啊? 萬一見到了老爹怎么辦? 萬一讓人知道他是張相的兒子怎么辦? 老天爺啊! 誰來告訴我? 張庶寧抱著腦袋,欲哭無淚。 可就在這時候,一個人到了張庶寧面前,突然道:“你站起來。” 張庶寧下意識站起,來的人是他的老師,這位老師仔細盯著張庶寧,看了片刻,突然大笑起來。 “多好的孩子!長得好,成績也好,不光會讀書,還能騎馬射箭……這才是濟民學堂的學生,六藝齊備,很好,不能更好了!” 張庶寧都被弄傻了,你一個老師沒事這么夸學生干什么? 只見這位老師笑呵呵道:“庶寧啊,跟我走吧,學堂已經決定了,由你去迎接張相公!” 這一瞬間,張庶寧的腦袋是空的。 什么? 讓我去迎接我爹? 你們怎么想的? 我跟他說什么? 歡迎你,父親? 這不瘋了嗎? 張庶寧整個人都不好了。 可老師哪里知道這些,他只當張庶寧高興傻了,忍不住伸手拉住張庶寧,“走吧,還要跟那幾個學生比呢!不過咱們庶寧什么都好,他們不成的!” 果然,張庶寧很順利通過了考核,學堂給他發了一套精致的大紅衣服,戴著帽子,上面還插著花,弄得跟個新郎官似的。 “瞧瞧,這就是咱們的招牌,人樣子!” 老師們一片夸獎,同學們無比羨慕……至于張庶寧,他的血都涼了! 正在這時候,一匹馬飛奔而至。 “張相到了,還有二十里!趕快迎接啊!” 師生們齊齊震動,老師推了一把完全呆滯的張庶寧,快走吧,可別耽誤了大事! 就這樣,木偶一般的張庶寧,被推出了學堂……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
|
瀏覽記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