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騙了康熙 第290章 玉帥
“李光地,擬旨,晉玉柱三等勇毅子,授靖西將軍,委西寧駐防八旗副總管,兼轄青海諸藩公事…”
如今的青海地區(qū),全是羈縻的和碩特蒙古各旗各部,并未設(shè)立省道府縣等行政機構(gòu)。
一言以蔽之,青海地區(qū)全都沒有改土歸流,依舊是和碩特蒙古王爺和臺吉們的天下。
青海的諸藩事務(wù),統(tǒng)歸西寧駐防八旗副總管管轄。
值得注意的是,康熙朝的西寧衛(wèi),隸屬于甘肅省管轄。
西寧八旗副總管,從三品,例兼理藩院額外侍郎銜,只能由滿洲旗人權(quán)貴擔(dān)任。
別看玉柱的兼職甚多,他此前的最高官職,僅僅是從四品的翰林院侍讀學(xué)士而已。
吳碘瞇起老眼,略微一思量,便明白了老皇帝的心思。
安親王岳樂的兒子們,集體圍攻玉柱,也確實把玉柱趕出了京城。
但是,玉柱又跳了一大級,不僅晉為正一品的三等子爵,還正式混入了三品大京卿的行列之中。
更重要的是,玉柱之前的靖西將軍,都是管理青海蒙古諸旗的土皇帝。
大清的將軍,分為三類,即封號將軍,轄地將軍及駐防將軍。
比如說,撫遠大將軍、靖西將軍或靖邊將軍,這些不加地名的將軍,都屬于是封號將軍,
負責(zé)節(jié)制當?shù)氐陌似毂?p/>
在軍情緊急的時候,這些封號將軍,都有權(quán)臨時調(diào)動當?shù)氐木G營兵。
黑龍江將軍和吉林將軍等,這些都是轄地將軍,屬于當?shù)氐能娬话咽郑淄椎耐粱实邸?p/>
至于,江寧將軍、杭州將軍、西安將軍和荊州將軍等等,都是駐防重要地點的將軍。
他們只管八旗兵,實權(quán)也最小,主要起監(jiān)視漢臣的作用。
一般情況下,封號將軍,不常設(shè),事畢即撤。
但是,青海地區(qū)屬于特例。
自從,準噶爾汗,策妄阿拉布坦卷土重來之后,青海和甘肅地區(qū),就成了大清的邊防前線。
康熙特意設(shè)置了西寧八旗副總管,以靖西將軍銜,節(jié)制駐扎于西寧的全部八旗和綠營兵馬,其目的就是防備和碩特部蒙古諸部的野心家們。
吳碘斜睨著安親王岳樂的兩個傻兒子,心里暗暗冷笑不已。
嘿,不懂事的東西,就憑順治爺差點傳位給了安親王岳樂,他們這一大家子的前途,
早就徹底的終結(jié)了。
玉柱心里明白的很,老皇帝的疑心病,又犯了。
雖然,玉柱立下了復(fù)立皇太子的大功,本該重賞。
但是,隆科多父子,分掌京城兵權(quán),這句話也成功的勾動了康熙的疑心。
不過嘛,康熙也知道過河拆橋的不好意思,便給了玉柱青海土皇帝的兵權(quán)。
有大功不重賞,以后,誰還會替康麻子賣命?
說句大實話,康熙的這個決定,比升授玉柱為內(nèi)閣大學(xué)士,更令他感到滿意。
實實在在的兵權(quán),還是青海的土皇帝,玉柱之所愿也!
玉柱故意拖延了一下,這才上前謝了恩,目的是告訴康熙,他又要鬧脾氣了!
大局已定后,康熙趁勢宣布,復(fù)立初為皇太子,并遣官告祭天地、宗廟、社稷。
與此同時,康熙下旨,冊封皇三子祉為誠親王,皇四子禛為雍親王,皇五子祺為恒親王。
除了這三個親王之外,皇七子祐和皇十子俄都晉封為郡王,皇九子糖、皇十二子淘和皇十四子禵,俱封為貝子。
此前,禩已復(fù)為貝勒。
散朝后,康熙就把玉柱叫進了乾清宮,大大的安撫了他一通,并主動作出讓步,允許其攜一妻一妾赴任西寧。
這一次,玉柱沒心思糾纏于女人的事了,直接開出了補充燧發(fā)槍和子母炮的條件。
也許是有愧于玉柱緣故,康熙痛快的答應(yīng)了增補了五百支燧發(fā)槍,并派百余名炮甲帶著十門子母炮,跟著玉柱去西寧。
玉柱的心里,其實已經(jīng)很滿意了。
但是,為了給康熙制造,他很好色的持續(xù)性錯覺,就又纏著康熙,要了兩名隨行通房的名額。
全都獲得了康熙的允準之后,玉柱這才心滿意足的離開了皇宮。
玉柱找康熙要槍,并不是為了擴編。而是因為,武衛(wèi)營的射擊訓(xùn)練太頻繁了,第一批裝備的燧發(fā)槍管,有一半接近報廢。
玉柱領(lǐng)兵在外,秀云和軒玉,是肯定要留在京城的。
按照康熙的暗示,玉柱將帶上曹春、杏蕊和紅梅,一起去西寧了。
富察家勢大,康熙明里暗里,一直壓制著秀云,而刻意抬舉曹春。
玉柱倒是挺喜歡小巧依人的曹春。原因也很簡單,曹春已經(jīng)和曹家近乎決裂了,只能依靠他這個男人的撐腰了。
論容貌,曹春遠不如秀云,也比曹頤略遜一籌。但是,論撒嬌的本事,曹春就秒殺了秀云。
秀云再不想端著正室的架子,也是黑龍江將軍的嫡孫女。她的舉手投足間,無論怎么遮掩,都抹殺不掉從小就養(yǎng)成的貴女范。
曹春就不同了。她是不受待見的曹家庶次女,沒嫁給玉柱之前,就像是任人踐踏的野草一般,即使想端貴女的架子,又怎么可能端得起來呢?
臨出發(fā)之前,玉柱召集了玉黨小集團的成員,開了一次內(nèi)部會議。
孫承運,需要幫玉柱守著崇文門監(jiān)督衙門的攤子,肯定走不開。
劉瞰,倒是很想跟著玉柱去西邊,撈點軍功,看看能不能混個爵位回來?
趙東河不想去西邊吃苦,玉柱也沒虧待他,就托了慶泰,幫他謀了個順天府東路廳捕盜同知的肥缺。
令玉柱沒有想到的是,文德納堅決要求,跟著他去西寧,哪怕繼續(xù)擔(dān)任筆貼式,也要跟著。
湯炳年紀大了,又要幫著玉柱教幾位皇子讀書,就只能留在京城里看家了。
臨行前,玉柱被康熙召進了宮里,兩人密談了四個時辰。
末了,康熙給了玉柱幾樣?xùn)|西,并勉勵他說:“你太年輕了,等過了弱冠之年,可任封疆矣。”
玉柱心里明白,康熙這話倒是頗有幾分誠意。
若想就任一省之封疆大吏,充分的政治和軍事歷練,必不可少。
不然的話,幾年后的兩次雪域大戰(zhàn),玉柱很難撈到較大的兵權(quán)和好處。
初復(fù)為太子之后,康熙面臨的政治壓力,立時大為減少。
但是,八爺黨依舊沒有被打散,太子礽真的在積極準備,想搞玄武門兵變。
嘿嘿,到那個時候,康熙肯定更需要玉柱的就近支持,而不是相反。
這個時代,從京城到西寧,足有四千余里地。
按照兵部的常規(guī)進兵路線,應(yīng)該走保定府、正定府、太原府、綏德府、延安府、慶陽府、蘭州府一線,直達西寧。
只是,玉柱是個特例,他非常熟悉祖國的地形地貌特點。玉柱向康熙提出了,走大同府,到保德州乘船逆黃河而行,經(jīng)寧夏府(銀川),從蘭州府轉(zhuǎn)湟水,直達西寧。
說白了,玉柱主張的這條路線,既安全,又舒服,繞著整個河套地區(qū),轉(zhuǎn)一圈,就抵達了西寧。
這條路線,康熙真的不知道。
因為,盡管有西洋傳教士的協(xié)助,大清的全輿圖依舊異常之簡陋,幾乎不具備近代軍事作戰(zhàn)的參考價值。
玉柱其實是故意這樣提的。未來的兩次雪域大戰(zhàn),本質(zhì)上,就是一場后勤大戰(zhàn)。
大清的兵馬、糧食、鳥銃和火炮,只要運上去了,就可以靠著雄厚的國力,耗死準噶爾汗國。
歷史上的第二次雪域戰(zhàn)爭,老十四就是在西寧籌集到了足夠的錢糧或軍器之后,利用十幾萬大軍的厚勢,步步為營的擊敗了準噶爾的弱勢之軍。
如今的玉柱,已經(jīng)不是沒有帶過兵的趙括了。
他仔細的測算過路上的糧草消耗情況。不夸張的說,落后的運輸方式主導(dǎo)之下,后勤的消耗異常之巨大。
相距四千多里的糧草物資運輸線,從成都府運出一百石糧食,到了西寧頂多也就只有三石罷了。
正因為如此,暢春園山陵崩之后,時任陜甘總督的年羹堯,正好扼住了老十四的糧道。
結(jié)果是,老十四坐擁十余萬精兵,不敢起兵清君側(cè),卻被雍正輕而易舉的一旨召回。
玉柱出發(fā)的那天,因為他是領(lǐng)兵出行的,老四、老五、老七、老十二和老十三,都沒有辦法去送行。
五百多人的武衛(wèi)營官兵,及一百多人的火器營炮甲,整整齊齊的列隊于京郊,等候著玉柱的出發(fā)命令。
騎在馬上的玉柱,渾身上下一陣輕松舒適,嗨,從此后,虎嘯山林,龍翔九天矣。
劉瞰看出了玉柱的神清氣爽,不由拈須微微一笑,他這輩子就跟定了玉柱!
文德納抿緊嘴唇,按捺住胸中的喜悅之情,默默的注視著玉柱的側(cè)臉。
西寧,很可能成為整個文家崛起的出發(fā)地,文德納堅信這一點!
就在玉柱抬頭,望著藍天和白云出神的時候,呂武拍馬趕到他的身前,一邊舉手敬禮,一邊大聲說:“稟玉帥,大軍集合完畢,請您指示。”
嗯,玉帥,這個稱呼絕妙之極,老子很喜歡呀!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