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求求了,快回家練琴吧 429.旅途記事一一七和諧的靈感,無可替代【上】
掌聲中,李安帶領(lǐng)孩子幫助三位工作人員將舞臺上的四架鋼琴兩兩對頭擺整齊居中。
此時從臺下看,四臺鋼琴組成了一個巨大的方陣。
待到四臺鋼琴擺好,李安小聲答謝工作人員,并囑咐其中一人等他們的表演結(jié)束后還需工作人員再上來幫忙搬琴。
同一時間孩子們已經(jīng)按照老師剛才的叮囑——“上臺不用鞠躬,直接找自己的地方坐”——先后坐好。
一部季洋大師姐獨自坐到了靠近觀眾席的左手第一架琴。
三部劉豐瑞和六部王小虎坐到了靠近觀眾席的右手第一架琴。
五部馬可和七部車琳坐到了靠近舞臺后方右手第二架琴。
四部小北坐到了靠近舞臺后方左手第二架琴。
工作人員下場后,李安獨自走到舞臺前方輕輕一鞠。
又一波掌聲襲向舞臺,音樂還沒有開始前,臺下就被再次點燃。
沒有見過陳老師穿禮服的孩子們,同樣也沒有見過李老師穿禮服。
此時在臺下孩子們的眼中,李老師一身整潔的黑色禮服傍身,站在舞臺聚光燈下,宛如古典音樂的化身一般,高貴典雅。
就連幾天來朝夕相處的老師們也忍不住盯著李安多看了兩眼,他們不得不說,李安在舞臺上給的本錢實在是太足了,可以說是才貌俱佳,讓人賞心悅目。
唐千峰從李安一出場就把眼睛長在李安身上了,李安比他預(yù)想中可要年輕得多。
不過雖然年輕,但是舉手投足間卻給人格外自然的感覺。
閱人無數(shù)的唐千峰一眼就能看出來,誰在舞臺上是虛的,誰在舞臺上是真的。
有的演出員上臺,表面看起來狀態(tài)飽滿,但腳下的步伐頻率和臉上的表情卻很有節(jié)制,像是每一步、每一個表情都是為了維持那種飽滿的狀態(tài)。
唐千峰不能說這種演出員的做法錯誤,可這種演出員是永遠(yuǎn)都無法走出舞臺的限制,無法走近觀眾席,終其一生的活動范圍也只能拘泥于舞臺上的方寸間。
唐千峰稱這類極其在意表層狀態(tài)的演出員是畫地為牢,自己把自己拘謹(jǐn)起來了。
在唐千峰從業(yè)的這幾十年里,他接觸過的大多數(shù)演出員都是這一類。
所以他對李安的第一舞臺印象極好,因為李安從登臺那一刻起,他就沒覺得李安像是走上了舞臺。
哪有迎著掌聲出場的演奏員登臺時連臺下的觀眾都不顧,直接連走帶小跑地去幫后勤搬琴。
這是你演奏員應(yīng)該干的活嗎?
通常演奏員上臺前只顧一件事,就是自己上臺后的那套流程,甭管什么演出,我演奏員上臺只是負(fù)責(zé)表演的,其他的事都和我無關(guān)。
可這個李安是怎么做的,像是壓根就沒有把舞臺當(dāng)成舞臺。
或者說在唐千峰看來,李安已經(jīng)把整個現(xiàn)場,整個教堂大廳都當(dāng)成了自己的舞臺。
就看那份不慌不忙,還能掌控著出場節(jié)奏在舞臺上和后勤人員交流。
這種演奏員,一出場就能打碎舞臺和觀眾席之間的那道屏障,讓人覺得他的每一步都還是在向你走來。
不錯,年紀(jì)雖不大,但這份對于舞臺的掌控力已經(jīng)有大家風(fēng)范了。
所以唐千峰倒是有點期待起這個節(jié)目了。
拋開曲目的特殊性,這份期待單純的是李安給他帶來的。
在唐千峰的概念里,能夠掌控舞臺的人,沒有不能掌控曲目的。
這樣一位老師,究竟能帶出一群什么樣的學(xué)生?
這師生七個人究竟會奏出怎樣一部七重奏?唐千峰再次拿起曲目單看了一眼。
這次他的目光落到了‘首演’二字上。
“嘩——”
隨著掌聲漸漸落下,李安走到了小北坐的那臺琴,再次和每一個孩子都對視了一眼,他笑著坐到了小北身旁的空位。
位置正對著對面那臺琴的小車。
此時師生七人全部落座,現(xiàn)場也隨之安靜下來。
季洋輕吐一口,舉頭環(huán)視一圈,在和每個孩子都確認(rèn)了目光后,最后她和一米之隔的老師最后對視了一眼。
師生二人相互點點頭,季洋抬起了手。
同一時間,另外師生六人也抬起了手。
“噹!”
下一秒,一聲氣勢如虹的音響從舞臺中心鳴響!
一石激起千層浪,只見臺上師生七人的落鍵動作如同一人,十四只手如同一只手般整齊劃一,用一聲琴鍵下層的深度轟鳴拉開了維瓦爾第的序幕。
音樂一經(jīng)響起,雄奇險峻的第一主題便行云流水般展開。
當(dāng)臺下聽眾還為多人鋼琴重奏所制造出的音響效果忍不住感嘆時,音樂忽然發(fā)生了變化。
原本匯聚一股的琴聲中,一道“銳利”的旋律從中脫穎而出,如同小提琴般鋒利,氣勢十足。
只見其他五個孩子和李安還保持著開始時的演奏狀態(tài),季洋大師姐卻已經(jīng)微微身體向鍵盤方向傾斜,裸露在空氣中的雙臂呈現(xiàn)出一種格外緊張的感覺,十指在琴鍵上的跳躍速度正和臺下觀眾們聽到的律動一致。
可觀眾們剛把注意力放到這道旋律上時,緊接著又出現(xiàn)兩道高低截然不同的音樂律動。
李安和小車同時動了,一人負(fù)責(zé)填補一部的旋律空檔,一人將低音進行全盤展開。
加之季洋的領(lǐng)奏部分,三種律動在其他四個孩子編織的和聲節(jié)奏下,出現(xiàn)了一種融合。
然而至此并沒有結(jié)束,當(dāng)臺下的觀眾們感受到此刻耳邊是兩股音樂在相互競走時,這一刻,三部劉豐瑞和坐在李安身邊的是不小北忽然將雙手進行變?yōu)閱问盅葑唷?p/>
兩孩兒一瞬將指肚觸鍵改為指觸鍵,瞬變的奏法將音樂整個音樂的線條進行了高度清晰的刻畫。
音樂此刻成三個和聲方向進行,在一連串快速的跳進中,熱情奔放地向著副題飛奔而去。
時而三合為一,時而各自奔走,其間精妙的音色和強烈的節(jié)奏感將音樂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只有臺下的目光始終不知道該看向哪里,萬花筒般的維瓦爾第,在越過了四季,終于綻放出了和諧的光彩。
此刻沒人知道,就在第三道旋律匯聚而成前,李安的心里一直捏著一把冷汗。
可以說前兩個樂章能否順利完成,最關(guān)鍵的點就劉豐瑞和小北改單手換觸鍵那一刻,只要兩個人不出紕漏,讓音樂能夠清晰地將第三部分呈現(xiàn)出來,那么前兩個樂章就不會再出半點問題。
前兩個樂章不出問題,那么第三樂章他相信孩子們會給出一份滿分答案。
現(xiàn)在他徹底放心了。
抬手落指間,李安一組大和弦推送,踩著小車厚實的低音將音樂向上推進。
接過一部solo,在副題開始前的這一刻,李安同時接過了音樂。
作為二部,七重奏的副solo,他需要在音樂進行的過程中按照作曲家的旨意承擔(dān)起屬于二部的職責(zé)。
音樂在他的主導(dǎo)下走向進一步的和諧,孩子們漸漸向他靠攏,音樂也漸漸占領(lǐng)了教堂的精神高地。
曼妙不失莊嚴(yán),如同金碧輝煌的宮殿在金色陽光下散發(fā)著繁華。
望著舞臺,聆聽著耳邊的鋼琴重奏,宛如交響又并非交響,唐千峰再次露出欣賞的目光。
首先在聆聽這首作品前,聽眾們有必要了解兩件事。
其一,談到維瓦爾第作品,就不得不提到四季,而提到四季,就不得不提到維瓦爾第大名鼎鼎的和聲與創(chuàng)意的試驗。
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熟悉和聲與創(chuàng)意,這是維瓦爾第的一部作品集,作品標(biāo)號為八。
而大名鼎鼎的四季,就是維瓦爾第八號作品和聲與創(chuàng)意的前四首。
許多自認(rèn)為了解一些維瓦爾第的人,卻常常把rv522這首作品歸類到和聲與創(chuàng)意這部作品集了。
實際上和聲與創(chuàng)意這部作品由維瓦爾第于1723年完成。
而早在十二年前,維瓦爾第就已經(jīng)完成了另外一部舉世無雙的作品,和諧的靈感,作品號為三。
rv522就收錄在這一部作品集中,與第八號作品集和聲與創(chuàng)意被后人稱為維瓦爾第的雙絕。
第二,在和諧的靈感這部作品集中,第八首編號rv522在這部作品的原標(biāo)題是——a小調(diào)雙小提琴協(xié)奏曲。
也就是說,這部作品應(yīng)有兩個主要聲部協(xié)作一同完成,這才是完整的,哪怕是改編版,也不應(yīng)忽略這一點。
縱觀整個第一樂章的前半部,唐千峰清晰地聽到了原作的本色。
這里他必須稱贊一下改編者的細(xì)致還原,同時他也要夸夸在這部七重奏作品中擔(dān)任第二小提琴的二部演奏者,李安老師。
可以說音樂在李安二部solo開始的那一刻,被徹底激活了。
第一樂章A小調(diào),6次合奏間插入5次主奏,兩個主題循環(huán)出現(xiàn),每一次李安的進入都會對音樂進行一次平衡。
從一名指揮的視角,在演繹維瓦爾第多旋律同時進行的作品時,每個演奏員每奏出的每一個音都要與調(diào)式框架中各個音的音程建立聯(lián)系,以此來強調(diào)整個作品中的和諧和與不和諧對比。
這才是和諧的靈感所在,沒有對比就不存在和諧不和諧之說。
用于伴奏的聲部與旋律主音之間也存在著和諧與不和諧的關(guān)系,也正是這些和諧與不和諧造就了音樂作品整體的和諧。
而李安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就是調(diào)和,說來唐千峰也感到一絲神奇。
初聽他并沒有被驚艷到,雖然孩子們彈得都還不錯。
尤其是那個彈通奏低音的小女孩,可以說一個人承擔(dān)起了整個樂章的和聲推進,可見這孩子對于音的敏感和節(jié)奏的把控,非常了得,其他孩子的演奏也有可圈點之處,且不說水平參差不齊,至少在這首曲目上,在各自的聲部完成度上都已經(jīng)達到了相當(dāng)?shù)乃疁?zhǔn)。
但是孩子們始終游離在合這個字的邊緣。
而當(dāng)李安第一次接過主奏,承擔(dān)起音樂的主導(dǎo)者之后,讓他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每一個孩子的琴聲竟然都不由自主地活泛起來,向著李安的琴聲靠近。
音樂竟在那一刻“合”到了一起,之后每個孩子的水平都像是得到了一種質(zhì)的提升,當(dāng)李安不再承擔(dān)主奏的功能后,孩子們依然能夠?qū)ⅰ昂稀毖永m(xù)下去。
并且越彈越放松,隨之帶來的是音樂也越來越和諧,越來越讓他感到驚艷。
唐千峰很難想象如果沒有李安,此刻的表演將會走向何方。
沒有李安,這些孩子是否還能上演這樣的“神奇”?
唐千峰心中的答案是否定的,
身為一名指揮,他不是沒有見證過這樣的“神奇”。
當(dāng)一名指揮能夠?qū)⒚恳幻麡肥终{(diào)動起來,當(dāng)所有人擰成一股麻繩,一個三流團,也能在某一個段落綻放出一流團的光彩。
所以他感到神奇的是,這樣一群水平參差不齊的孩子,是如何被李安凝聚在一起的,又是如何被訓(xùn)練成這樣的。
至少聽完第一樂章,他可以肯定,這群師生在臺下肯定是下了巨大的功夫。
就不說別的,陳燕秋給三個孩子拍的巴赫組曲三重奏,他都親自參與幫三個孩子排練了三次。
如果橫向?qū)Ρ龋瑯拥奈枧_,同樣的鋼琴,同樣的巴洛克時期作品,都是快板樂章,他認(rèn)為小韻三人現(xiàn)場演奏的效果不如此刻李安帶領(lǐng)的這群師生。
開幕式的視頻他當(dāng)晚帶團結(jié)束演出回家的路上就看了,當(dāng)時他覺得還不錯。
動人的音樂回蕩在整個教堂,富有動力感的旋律像是將此刻教堂里每個人內(nèi)心的熱情喚醒。
聽著耳邊的音樂,看著舞臺上耀眼的小伙伴們,臺下許多孩子既開心又羨慕。
休息間和教堂舞臺連接的木制門此刻依舊開著,只是沒有人注意到這扇從音樂開始就打開著的門。
此刻唐小星安靜地站在門內(nèi),她的視線只能看到李老師的背影和車琳的發(fā)梢,可音樂卻像是就在她的眼前,帶著一種朝氣蓬勃,一種鼓舞人的奮發(fā)向上,她捏著裙角,瞳孔里的眸子隨著音樂正在舞蹈。
站在她身后的X老板,此刻面帶笑意。
音樂聽到這里,他只能說關(guān)于這次夏令營,他做的最正確決定就是把閉幕式的演出讓給了李安和六個孩子的七重奏。
而他生出的最錯誤想法,就是曾想讓小星參與到眼前的表演中。
同樣都是鋼琴老師,現(xiàn)在他覺得自己遠(yuǎn)不如李安。
“噹。”
隨著第一樂章在高嘲之后自然回落平靜,舞臺歸于寧靜。
李安輕呼一口,第一樂章圓滿結(jié)束,他已經(jīng)把他能做的都做了,孩子們的狀態(tài)也都出來了。
剩下兩個樂章的舞臺,就交給孩子們了。
加油!
心里說著,音樂來到第二樂章。
“噹——”
委婉抒情,帶著些許孤獨的氣氛緩緩從舞臺中央飄起,隨后便蔓延至整個教堂大廳。
小車緩緩催動著低音,將第一樂章留下的明媚親手一筆一筆遮去。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