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一百五十六章 栽培
楊清源在點完菜之后開了個雅間,邀請姚元之同坐。
一頓飯,姚元之一直在請教楊清源軍務(wù),他主修策論,而楊清源正是近年科舉之中的策論大家,這樣的好機會自然不會放過,立時拿出了一篇自己最得意的策論,請楊清源斧正。
楊清源看完之后,發(fā)現(xiàn)這個姚元之確實有真才實學(xué),他對于邊境的看法確有可取之處,具有實用價值,算得上是科舉遺賢。
“元之,你在邊防軍務(wù)之上眼光獨到,不知可有意前往兵部任職?!?p/>
這樣的人才,浪費可以,楊清源想要給于延益送去。
楊清源的話讓姚元之心中大喜,他原本就是舉人,有補缺官位的資格。
但是舉人補官向來是大難題,舉人多,官位少。能補位者,都少不了又人舉薦,即便如此,一般也就是得個教諭,若是舉薦之人背景深厚些,或許還能撈個縣丞,至于補缺縣令,那天時人和缺一不可。
聽楊清源話中之意,便是愿意想兵部舉薦他。
這般被推舉前往兵部的,在國朝舉人之中也是少之又少,雖然不如一縣縣令,但也是頂好的職位了。
姚元之心中十分感動,然后拒絕了楊清源。
“多謝先生美意,但是元之要辜負(fù)先生的推薦之恩了,元之以茶代酒,自罰一杯!”
說著姚元之喝了一小杯茶水,隨后解釋道。
“不是元之不知好歹,實在以舉人之身入仕,日后怕是寸步難行?!?p/>
楊清源點了點頭。
姚元之說的是實話,大周以科舉取仕,雖然不獨尊儒術(shù),但是對于文官的出身尤為看重。
立國五十載,除了幾個開國的功臣之外,朝廷中樞,內(nèi)閣六部的閣老重臣都是翰林出身。
這更是大周官場的規(guī)則,非翰林不得入閣,不歷州縣不得入閣。
能入翰林院的,文化修養(yǎng)和智商都是頂尖的人。
在經(jīng)歷州縣之治,且被朝廷認(rèn)可的,能力和情商都有過人之處。
如此一來,選出來的人,便是文化與能力齊備,智商與情商俱高的頂尖人才。
大周帝國交到這樣的人手里,周帝才放心,群臣才放心。
“你所慮確有道理,舉人為官,難以升遷是事實。況且以你的才學(xué),想要高中,只是時間問題,就憑這篇策論,即便其他幾科一般,也足以進二甲了。”
姚元之卻苦笑著搖了搖頭,“學(xué)生也有這策論一科堪堪能拿得出手,其余幾科……不說也罷!”
楊清源心中微微計算。
大周科舉的會試有點像前世,浙江的高考。
文章是必考的,由考官出題,只擬一個題目,內(nèi)容體裁不限,包括詩歌。
隨后參與會試者要選三科,待選科目有墨義、策論、明算、刑名、詩賦、雜文、兵策等等。
但是這些選修科目之中,也有高下之分,一般選擇墨義者,一甲無望。墨義即是注解前人經(jīng)典,這是分?jǐn)?shù)之中加權(quán)最低的。
凡欲沖擊一甲者,必選策論,策論也是最得天子和考官看重的。
微微思考之后楊清源心中便有了計較。
“元之,明年春闈可是要赴京趕考。”
姚元之點了點頭,“學(xué)生正是從龍山書院歸來,先回家鄉(xiāng),然后入京備考。”
“元之是越州人士?!”
姚元之有些驚訝,“先生怎知?!”
“姚姓出自上古圣皇虞舜,舜出生于姚墟,他的后裔子孫便以此地為氏,此姓在越州最為常見,故而我才如此猜測?!?p/>
楊清源也稍稍賣弄了一番。
“大人果然博學(xué)!”
“元之,若是今科有意,可選考墨義、策論和明算?!?p/>
姚元之愣了一下,不懂楊清源的意思,“但是學(xué)生不通明算之法。”
“你有心研究邊防軍務(wù),明算有利于日后處理公務(wù),你回家之后,可早些進京備考,我閑暇之時,也寫了一些有關(guān)算學(xué)的書籍,你可以拿去看看,若有不懂之處可以問我?!?p/>
姚元之不是蠢人,能中舉人的,也不會是蠢人,當(dāng)即便聽出了楊清源話中的意思。
當(dāng)即起身行禮,“元之多謝大人?!?p/>
楊清源的明算獨步天下,新創(chuàng)算學(xué)更是在翰林院中推廣。
這其中意味,姚元之自然是了解。
楊清源當(dāng)然也自有一番打算。
他想做的事情,太大了。
需要力量,需要支持,所有他也在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的黨羽。
如今的朝中,永安十三年的科舉前十,俱是人杰,眾人之間關(guān)系更是融洽,不是同黨,但勝似朋黨。
但光如此,不夠,楊清源也在培植自己的人手。
而姚元之就是一個很好的人選,此人在軍略方便卻有才華,剛才和店老板爭辯之時也有君子之風(fēng),值得前期培養(yǎng)試試。
楊清源和姚元之在交談了一番之后,約定今年九月在神都再會,之后姚元之便因為家中祖母病重急著趕路,匆匆離開了,臨走前給楊清源留下一張名帖。
名帖這東西,一般不會給其他人,這是自己身份的象征。
就像楊清源,迄今為止,只將自己的名帖增給過柳望舒,以便她行走江湖,不受官府刁難。
眾人吃完飯之后,小楊過提出想出去走走。
楊清源教弟子向來不迂腐,況且此地對于楊過來說也不一般,也就同意了,自己則和肖沈二人找了一家茶館,點了壺茶。
小楊過獨自走在風(fēng)陵鎮(zhèn)上,天色已經(jīng)漸漸昏暗,原本的他已經(jīng)習(xí)慣了一個人浪跡江湖,但是在跟隨楊清源三個月后,突然自己出來,又有些不習(xí)慣了。
正在街上走著的楊過,看見了一個販賣冰糖葫蘆的小販,頓時眼前一亮。
少年人總是對甜食情有獨鐘。
從冰糖葫蘆到汽水再到奶茶,千古如此。
而楊過在平山郡期間,協(xié)助處理政務(wù),是有薪資的,楊過摸了摸口袋中的錢,瞬間底氣足了起來。
“老板給我來四串冰糖葫蘆!”
接過四串冰糖葫蘆的楊過立刻高興地吃了起來。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