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不是吧君子也防 五百四十九、皇宮來了個年輕公主
艷陽高照。
上陽宮,甘露殿。
一君一臣再次相聚。
狄夫子這是近日以來的第二次入宮。
三日前,他也是站在這個位置,與圣人問答。
不過當(dāng)時狄夫子給圣人解夢了一次,并趁機(jī)勸說,圣人卻久久不言。
今日又被召來,狄夫子隱隱有些不好預(yù)感。
再加上昨夜聽到一些不好的風(fēng)聲。
昨夜圣人似乎召了魏王、梁王他們進(jìn)宮,不知商討何事。
另外,他發(fā)現(xiàn)珠簾后方,多出了一面屏風(fēng),圣人坐在屏風(fēng)后方。
并且身邊多了一位纖美女官伺候。
珠簾遮擋,狄夫子有些看不清楚此女官長相,只能隱隱看到她化著宮中流行的梅花狀,眉心一抹殷紅。
以往君臣二人答對,都是獨處狀態(tài),圣人很少在身旁留人。
此前那位名叫容真的彩裳女史還在的時候,倒是經(jīng)常能看到此女留在圣人身邊,圣人對于這位容真女史是出的名的偏愛。
但是眼下站在圣人身邊服侍的女官明顯是個新人,而且肯定不是容真女史。
因為個頭更高。
甚至狄夫子看見,此女在服侍圣人之際,似乎回頭瞧了眼珠簾后方的他,有些不懂規(guī)矩。
不過很快,狄夫子收回了目光。
眼見圣人沒有遣退身旁此女的意思,他照例跪拜起來。
行了入殿禮。
“國老平身,坐吧。”
“臣不敢。”
“國老莫客氣了,這次喚你來,是想問問東林大佛的事情。”
“東林大佛?”
“沒錯,昨夜有小道消息傳來,這一次四方佛像與天樞倒塌,是由東林大佛那邊引起的,是一串連鎖反應(yīng),與天南江湖反賊息息相關(guān)。”
狄夫子腦海閃過昨夜魏王、梁王進(jìn)宮拜見的消息,不用想都知道二王在忙著推卸些什么。
他言辭誠懇,抱拳道:
“陛下明鑒!犯此事者,自然是反賊,然而朝廷之中,也有無能之輩,把持高位,錯估形勢,任用庸才,才導(dǎo)致此案。”
“可東林大佛在潯陽城,是潯陽王府監(jiān)督建造。”
“陛下日理萬機(jī),有所不知,據(jù)老臣了解,這只是名義上的主持,潯陽王久居府中修養(yǎng),只把握東林大佛大方向上的事,監(jiān)督下面官員執(zhí)行,潯陽王并不管具體事務(wù)。”
女帝珠簾后方的聲調(diào)拉高了些:“哦?那具體事務(wù)是由誰來管?或說,這次該誰承擔(dān)責(zé)任?”
安靜了會兒,胖乎乎老者微微閉目,列出四個名字:
“刺史歐陽良翰,女史容真,副監(jiān)正宋霖,指揮使易千秋。目前根據(jù)老臣了解的情況,潯陽局勢主要由此四人主導(dǎo),但是不知圣人那邊是否有新消息,也不知東林大佛倒塌那一日,情況如何,主導(dǎo)權(quán)是否有變。”
說到此處,他停頓了下,似是想起什么,隨口說:
“不過老臣聽說,東林大佛事發(fā)那日的慶功大典,歐陽良翰休假在家,為嬸娘過生辰,沒有趕去,當(dāng)日好像是陪王爺待在城中,潯陽石窟那邊是由另外三人主持……
“這么看,他怎么也少不了一個失職之責(zé),不過主要責(zé)任應(yīng)該不是他,還需圣人派人明察。”
語罷,狄夫子低頭,默默等待起來。
等了好一會兒,卻不見上面珠簾后方的龍袍老婦人開口。
直到一聲“呵”笑在響起殿內(nèi)。
狄夫子心神微微一墜。
上面的珠簾后方,傳來龍袍老婦人的略冷言語:
“呵,倒是巧了,朕前日剛收到一封奏章,正是江州刺史歐陽良翰呈上來的,他說,潯陽石窟發(fā)生激烈大戰(zhàn),死傷慘重,堪堪擊退天南反賊。
“但潯陽兵力十不存一,只剩女史容真、指揮使易千秋與十?dāng)?shù)人存活,有些反賊甚至還襲擊了潯陽王府,火燒府邸,驚嚇到了潯陽王。
“歐陽良翰上書親自告罪,說是自己能力不足,無法阻攔反賊毀佛,有違朕與政事堂諸公期望,請求辭去江州刺史與修文館學(xué)士一職,請朕發(fā)落。”
狄夫子微微皺眉,久久沉默。
歐陽戎這封自己站出、磊落接鍋的奏折在他意料之外。
但又……情理之中。
狄夫子話題一轉(zhuǎn),語氣關(guān)心:
“請問陛下,潯陽王是否受傷?王爺千金之軀,生命安全,乃當(dāng)務(wù)之急。”
龍袍老婦人的意志毫不動搖,冷淡道:
“先談?wù)拢瑖险f說,該不該治罪給他歐陽良翰,呵,天樞與大佛倒塌事件之后,下面鴉雀無聲,涉事之人都是一片辯解避責(zé)之聲,朕還愁著抓不著人,都還沒找上他,他倒好,自己站出來了。”
她又笑了下:
“朕也不知該笑他膽子大,還是該罵他蠢,國老覺得呢,嗯?如何處置,要不成全了他吧,否則豈不對不起他副肝膽了?”
狄夫子立即說:
“陛下向來秉公,應(yīng)當(dāng)派人先去查清,再做發(fā)落,避免其中有難言之隱,錯怪良臣。”
“好,那就查查良臣,讓良臣來查良臣,國老點人去吧。”
狄夫子忽然行一大禮:
“陛下,此舉不妥,老臣應(yīng)當(dāng)避嫌,歐陽良翰是老臣舉薦之人,應(yīng)該換其它良臣去查,另外,若是歐陽良翰真犯錯,老臣也有責(zé)任。”
“國老好擔(dān)當(dāng),這時都不忘秉公行事,主動避嫌,國老真是朕之梁柱。”
皇帝這股語氣,還有這種氛圍,饒是蠢笨之人都能察覺到有些不妙。
但是老人沒有后退,甚至上前一步,再度重申態(tài)度,動容懇求:
“陛下,不管如何,此事事關(guān)潯陽王,老臣懇請陛下接潯陽王回京養(yǎng)傷,畢竟是您的骨肉,絕不能有失啊。”
珠簾后方,龍袍老婦人紋絲不動。
那個身姿纖美的陌生女官正在給她輕輕捶腿,微微低頭。
大殿內(nèi)外一片寂靜。
狄夫子原地跪下,重重磕頭:
“太宗文皇帝櫛風(fēng)沐雨,親冒矢石,方才平定天下,傳于子孫。先帝將二子托付于陛下,陛下現(xiàn)在卻要把天下移交給外姓嗎?
“稟陛下,老臣觀天下人,依舊還在思念太宗恩德,若立皇嗣,非太宗子孫,陛下與高宗親骨肉不可啊。”
老婦人沉默下來。
大殿內(nèi)氣氛凝重。
胖乎乎老者懇請意切,以致哭泣不止。
安靜了好一會兒。
龍袍老婦人似是輕笑了下,抬斷面前女官捶腿的動作,示意她去掀開珠簾。
梅花狀女官低埋腦袋,怯怯起身,掀開珠簾。
展露出了簾后情景。
狄夫子察覺到后,愣了下。
抬頭迅速看了眼,視線沒在龍袍老婦人與陌生女官身上多停留,一頭蒼發(fā)立即磕地:
“陛下三思。”
“三思什么?哦,你是說接離閑回來嗎?”
“對!事關(guān)皇嗣,茲事體大……”
狄夫子說到一半,話語驀然頓住。
因為他余光瞧見龍袍老婦人朝屏風(fēng)后方擺擺手。
屏風(fēng)后方,走出了兩人。
還有其他人在?
狄夫子心中一驚,因為伏地磕頭的動作,沒有第一時間看清楚屏風(fēng)后方來人的面容,只有余光看見二人腳踩的長靴。
龍袍老婦人隨口說:
“國老不看看他是誰?”
狄夫子抬起頭,臉色詫異的順著女帝手指的方向看去。
只見一位中年與一位青年一前一后走出屏風(fēng),垂手站立殿上。
盡管已經(jīng)數(shù)年不見,盡管已經(jīng)大變樣了,盡管南國的水土令人富態(tài)發(fā)福,但狄夫子還是第一眼認(rèn)出了這相貌神似的父子二人,他們也與已故去的高宗神似。
赫然就是已經(jīng)在外流放二十多年之久的潯陽王離閑和世子離大郎。
胖乎乎老者視線落在離閑有些許白發(fā)的鬢角上,眼睛不由自主的有些酸楚。
女帝衛(wèi)昭瞥了眼漸漸熱淚盈眶、嘴中支支吾吾的狄夫子,淡淡語氣,指了下離閑:
“給,朕將國老心中的皇太子還給國老。”
眼見加耳聽,饒是縱橫朝廷多年、擅長隨機(jī)應(yīng)變的狄夫子,心情也是震撼萬分。
有不可置信的四望左右,像是以為自己是在夢中。
三息過后,胖乎乎老頭再次叩頭跪拜。
這一次,他重重磕首,語氣滿是折服與感慨:
“陛下圣明!圣明!圣明!”
衛(wèi)昭瞇眸,像是似笑非笑,又像是無聲享受。
沒人知道這位圣人在想什么。
包括侍奉了她多年或說是和她過招了多年的狄夫子,幾息之前也猜不到她的屏風(fēng)后有什么一樣。
圣心難測,恩威并施,雨露雷霆,皆是圣恩。
離閑與離大郎也對視一眼,也轉(zhuǎn)過身,朝龍袍老婦人叩首行禮。
剛剛狄夫子在殿上說的那些話,何嘗不是這位圣人故意讓他們聽的。
這一番帝王心術(shù),令人見之凜然。
試問哪個下屬能頂?shù)米∵@種陰晴莫測、驚喜驚嚇輪轉(zhuǎn)的領(lǐng)導(dǎo)手段?
相比于離閑、離大郎心神的翻江倒海,站在龍袍老婦人身旁伺候的離裹兒,則顯得風(fēng)輕云淡些,沒有回頭。
似是早從剛剛狄夫子入殿起,她就猜到皇祖母這次奏對拿捏人心的意圖。
離裹兒微微垂眸,乖巧站在女帝衛(wèi)昭身前。
在離閑夫子和狄夫子舊臣相認(rèn)之際,坐在最上首的這位龍袍老婦人,單手捧著一枚夜明珠,瞇眸打量著。
有些愛不釋手。
夜明珠發(fā)出淡淡朦白的月光,像是天上月。
衛(wèi)昭越看越喜歡。
力量與權(quán)力有時候是相通的。
巨大力量與巨大權(quán)力一樣迷人。
衛(wèi)昭懶臥龍榻,兩指捻著神話鼎劍,忽然朝面前同樣越看越喜歡、容顏貌似她年輕時的離裹兒,和藹問道:
“丫頭,你早上說夢到過它的名字,它叫什么?”
梅花狀小公主柔弱低眉:
“裹兒不敢念。”
“為何不敢。”
“那字與圣祖母名諱同音,逾越禮制。”
“朕準(zhǔn)你念。”
“裹兒也不做準(zhǔn),不確定此名是否是它真名。但,裹兒覺得,不管對不對,它都只配得上圣祖母這樣的千古奇女子,就和這口鼎劍一樣,只有圣祖母這樣的人兒才能擁有。”
“無妨,對錯皆不怪你。哦,到底何名?”
在龍袍老婦人面前一直低眉順眼、柔柔弱弱的梅花妝小公主,竟有些大膽的捧起老婦人的手,食指在其手掌心寫了一個字。
衛(wèi)昭感興趣的挑眉:“上明下空,倒是有趣,從未見過,它也念昭?”
“嗯。”
離裹兒甜甜一笑:
“如圣祖母,日月當(dāng)空,光耀萬民。”
“曌……曌……日月當(dāng)空嗎……”
衛(wèi)昭的眼睛被夜明珠完全吸引,全部注意力都在上面,甚至都沒去管纖手伸來的離裹兒。
她眼神清澈,脆聲:
“皇祖母,裹兒看書上說,文皇帝應(yīng)隨文帝而出爐,又常受太宗文皇帝感應(yīng),觸之即吟,甚至玄奇點的書還說,這二帝都是文皇帝的氣盛之人,是他們接力結(jié)束了南北朝亂世,文皇帝是應(yīng)運而生,神州也迎來了久違三百年的大一統(tǒng)……”
離裹兒更進(jìn)一步,從龍袍老婦人手里接過夜明珠,單手捧于手心,緩緩升高手掌。
衛(wèi)昭的視線也隨著這顆夜明珠的升高而上升,微微仰頭望著。
離裹兒有些大膽的把夜明珠平放在衛(wèi)昭帝王鳳冠上最大的寶石面前,與之對齊,隱隱示意著什么一般。
“這一口似是喚曌的鼎劍,在我們手里都沒反應(yīng),裹兒與父王商討后覺得,它的氣盛之人是皇祖母,只有功績地位如皇祖母,才能媲美這口劍、這真名。
“它也是應(yīng)運而生,是應(yīng)皇祖母這樣的女帝而出世,這一次它所對應(yīng)的,是我圣周開創(chuàng)的青史留名的神州盛世!”
梅花狀小公主手捧鼎劍,俏臉純真。
她歪了下頭,脆生生道:
“它挑著哩,只有皇祖母才最配的上它,若是找不到合適劍主,不如皇祖母就這么戴在冠冕上,與它一同,日月當(dāng)空,光耀萬民!”
與此同時,靠近龍袍老婦人冠冕的夜明珠,突然微微顫動起來,有耀眼月光流淌珠身。
是另類的“觸之即吟”!
是有氣盛之人。
老婦人原本有些渾濁的眼睛遽然一亮。
“好!就依你這丫頭,朕來佩戴。”
殿內(nèi),看著這一對相處融洽的祖孫女,還有她們之間正在展現(xiàn)神跡的夜明珠。
離閑、離大郎忍不住對視一眼。
狄夫子微微側(cè)目。
“嗯嗯!”
離裹兒把夜明珠還到皇祖母手上。
環(huán)視了一圈氣勢磅礴、尊貴肅穆的皇宮大殿。
她笑靨如花。
圣周,天佑三年,甲辰,夏。
太后意寤,夜遣大司命裴璇曇迎帝與潯陽王入宮。
帝隨王至,太后匿王帳中,帝奉膝前,召見狄子,語潯陽事。
狄子敦請甚切,至涕下不能止。
太后乃使王出,淡指帳后,謂狄子曰:“朕還爾太子!”
狄子降階拜賀,心服稽首,遽奏曰:“太子還宮,未有知者,人言紛紛,何所信?”
太后以為然,乃館王龍門,具禮迎還,中外大悅,萬民皆喜。
朝野上下,額手稱慶者,不知凡幾。
————《新乾書·女帝本紀(jì)》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