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玄德 八百二十一 這也被你算到了嗎?
法正的行動力很強,說干就干,海船跑了一個月,抵達了青州沿海,登陸之后,傳令者把法正的信件送給了瑯琊縣令孟達。
孟達突然得到法正的書信,感到好奇展開看了之后,頓時感到驚喜。
法正這小子,真不愧是多年好友,有好事情倒也想著老兄弟、老伙計!
該說不說,法正這個消息來得還挺及時的。
瑯琊郡在之前的度田之亂中受損比較大,本地有不少地主豪強和官吏串通一氣,聯(lián)起手來舉兵作亂,抵制度田令,造成了挺多的人員傷亡,孟達當(dāng)時頂盔貫甲,親自頂在城頭上,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援軍抵達之前守住了縣城,沒有讓縣城陷落。
饒是如此,瑯琊縣也被叛軍摧毀了不少農(nóng)田,眼看著農(nóng)業(yè)收成被毀,很多農(nóng)民非常傷心,現(xiàn)在只能期待著朝廷的轉(zhuǎn)移支付來幫著渡過難關(guān)了。
雖然轉(zhuǎn)移支付一定會來,但是孟達也是個年輕人,也有心氣,也想自己做點什么,做點亮眼的事情立個功什么的,最重要的是,他也想升職。
他也想做郡守,哪怕是邊遠之地的郡守,就和他的朋友法正一樣。
他自問自己的才能可能真的不如法正,但也沒差到哪里去,兩人從小光屁股玩在一起,互相知道對方的長短,他覺得法正雖然優(yōu)秀,可他孟某人也不是什么尋常人等——比如他孟某人非常有錢。
他老爹孟陀是最早幫助劉備販賣食鹽和涼州特產(chǎn)的重要人物,也是幫劉備打開關(guān)中銷路的大功臣,他本人可以進去涼州學(xué)府成為劉備的弟子之一,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甚至法正當(dāng)時能一起進入涼州州學(xué),都是因為他家里的這個關(guān)系。
后面劉備的地位和權(quán)力越來越大,但是對孟氏也還是一樣的照顧,孟陀也努力幫助劉備推動整個販鹽事業(yè)的進程,從關(guān)中推到河北,從河北推到關(guān)東,一路推到長江邊上。
在這個過程中,孟陀居功至偉。
所以劉備在稱帝之后就把孟陀任命為少府的第二負責(zé)人,專司販鹽事務(wù),孟氏雖然已經(jīng)不再是曾經(jīng)那個超級大地主了,但是在商業(yè)上,孟氏的家業(yè)依然非常繁榮。
所以孟達在能力上或許不如法正,但是在錢的問題上法正才是不如孟達的那個。
這一次涉及到賺錢求發(fā)展的事情上,孟達嗅到了進步的味道認為這個事情可以操作一下,可以追求一下,如果搞成了,自己豈不是大功臣?
現(xiàn)在朝廷到處都在用錢,幾乎每個地方都跟嗷嗷待哺的小鳥一樣伸著脖子張大嘴巴跟劉備爸爸要錢,如果他這個小縣令可以另辟蹊徑自己賺到錢,豈不是一群小鳥之中最靚的那一只?
那到時候,這一任縣令任期結(jié)束之后,升職稱為郡守也就不是不能想象的事情了。
懷著如此的政治野望,孟達準備行動了。
正好前任瑯琊郡守顧雍剛剛被征調(diào)回雒陽出任戶部左侍郎,屬于是高升了,現(xiàn)在瑯琊郡守的任命還沒有下來,所謂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孟達聯(lián)系了一下郡內(nèi)同樣擔(dān)當(dāng)縣令的老同學(xué)何智,兩個人決定搭把手,和法正搭上線。
這個關(guān)系要是搭上了,以后會有很多錢賺的,組織一下縣里面相關(guān)的生產(chǎn)單位和法正那邊商談訂單和價錢,只要價錢合適,那就開干,給法正供貨,運輸費用讓法正承擔(dān)。
這老小子要是不愿意,那咱們貼一點也可以,但是在利潤分成的方面,絕對不能和小老子客氣,該多要就多要。
這老小子辦法一個接一個,屬于絕對不會吃虧的主兒,和他講客氣,那就是在送羊入虎口,屬實是大可不必了。
孟達了解法正,知道這小子面善心黑,成績好,心眼多,腦子轉(zhuǎn)的快,很擅長因地制宜,一門心思鉆研好處,有好處的事情他勇敢的像是先登勇士一樣,對于沒有好處的事情,他會隱身。
所以對付他就絕對不能有任何羞愧、羞恥之心,因為這種東西是法正不具備的,按照普遍社會道德與他交際,被他賣了都還樂呵呵的幫他數(shù)錢,只有拋棄一切的人類社會道德平均線以上的道德,才能勉強與他站在同一水準上交手。
說起來,何智還挺感激法正的。
當(dāng)年涼州州學(xué)的考試次數(shù)很多,要求很嚴格,題目難度也很大,很多人為了考試愁的頭發(fā)大把大把的掉,天天晚上挑燈夜戰(zhàn),有些人都把眼睛給熬壞了。
多虧了當(dāng)時作為第一學(xué)霸的法正給他們開小灶,幫他們搞課后補習(xí),于是才能踩著及格線低空掠過,屬于是驚險的一躍。
現(xiàn)在能夠干上縣令,說實在的,要說沒有法正的功勞,何智的良心是過不去的。
但是孟達就嚴厲制止了何智試圖報恩的行為。
“那小子從來不會平白無故地干好事,那就是個不會吃虧的人,他幫你,肯定有他的想法,搞不好他當(dāng)時就算到了今天!”
何智瞪圓了眼睛。
“他當(dāng)時就算到了今天?他是神人嗎?”
“說不準,這小子腦袋到底有多聰明我也摸不準。”
孟達感嘆道:“反正我父親多次感嘆,說如果孝直是他的兒子,他做夢都能笑醒。”
何智點了點頭。
“既然如此,我就更要幫他了,被他占點便宜也沒什么,只要以后他有好的想法的時候能帶上我就成,子敬啊,你你也別太斤斤計較,伱家那么有錢,還在乎這點?”
孟達頓時愣住了。
“我……我不是計較那點錢!我是要爭一口氣!”
“有什么好爭的?機會是孝直給的,辦法也是孝直想出來的,咱們跟在后面喝口湯就行,還想吃肉,太不講究了,到底是同窗學(xué)友,大氣點!”
何智拍了拍孟達的肩膀,笑呵呵的離開了。
孟達愣了好一陣子,才意識到法正這家伙不僅腦袋聰明,收買人心也是一等一的好手……
法孝直,你這家伙,這也被你算到了嗎?
不過后面兩人還是分頭行動,各自聯(lián)系了各自縣域內(nèi)的漆器、瓷器與絲織品產(chǎn)業(yè)的好手商家,與他們做了一番接洽和了解。
隨后,孟達把相關(guān)的消息派人告訴了法正,還送去了一些樣品,提出了他們的產(chǎn)量、報價,說只要法正同意,就派人來詳談,談得差不多了,就能開干。
當(dāng)然了,運輸費用主要還是要讓法正承擔(dān),他們不承擔(dān)運輸費用。
法正這邊過了二十多天得到了消息,笑了一陣,知道孟達這家伙肯定愿意借他的東風(fēng)狠狠賺一筆,不過老同學(xué)老朋友,讓他賺一點也沒什么,至于多出來的成本……就讓人傻錢多的外邦商人來承擔(dān)好了。
賣方市場,什么事情,咱大漢國說了算。
法正就把孟達給的樣品帶去給有意購買的外邦商人們看,這些商人看了之后驚喜莫名,說十多年前他們看到的就是這樣的優(yōu)質(zhì)商品,法正如果有貨源,可以大量的提供給他們,他們照單全收。
價錢好商量,帶來的錢要是不夠,他們立刻派人回去籌集資金,黃金,白銀,還是銅,他們都可以提供,只法正愿意賣。
還有些人直接向法正詢問關(guān)于蜀錦的消息,想要知道法正能不能搞到蜀錦,哪怕只是很少的一點也可以。
蜀錦?
你們想要蜀錦?
法正聞言哈哈大笑說蜀錦可不便宜,你們想買,我倒是能想辦法運作一下,但是這個價格嘛……
可能就比黃金還要貴了哦。
這些商人一聽法正能搞定蜀錦,頓時眼睛就紅了,立刻拍胸脯說只要能搞到真貨,價錢不是問題,不怕你價格高,就怕你有價無市!
法正看著他們急吼吼的模樣,心下就泛起了嘀咕——
大漢的高層權(quán)貴要蜀錦是為了撐面子,為了彰顯自己的身份,為了裝逼,甚至是為了祭祀咱們有這個裝逼的社會氛圍和傳統(tǒng),難不成你們這些人也有?
你們也想用蜀錦裝逼?
法正不是很理解。
不過既然他們愿意出錢,法正也不含糊,有錢賺誰不樂意,要是能把蜀錦賣的比黃金還要貴,那也是他的本事不是嗎?
而且其他人不好說有搞到蜀錦的路子,但是他法正還真的有。
蜀錦在大漢屬于是一個特殊的專賣品,只有朝廷能賣,或者準確一點說,是只有劉備控制的少府體系能賣。
蜀錦貿(mào)易直接通向皇帝劉備本人,還是重要的全新貨幣將軍錢的價格錨定產(chǎn)品,一般人想要搞到蜀錦貨源私下里出售,那是想都別想。
整個蜀錦局經(jīng)過改造之后,都是少府的下屬機構(gòu),整個蜀錦的生產(chǎn)線,從原料種植到成品制造,甚至到專業(yè)的織匠,那都是被嚴格控制起來的。
整個蜀錦制造到販售的全過程,都是不對外公開的,想伸手進去,那可真要冒著三族消消樂的風(fēng)險。
但是輪到法正,情況就有所不同了。
一來法正是劉備的弟子,這方面關(guān)系比較特殊,而且作為郡守,法正有直接向劉備上表、直達天聽的資格,他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直接告訴劉備,讓劉備做出決斷。
二來,他的好朋友、異父異母的親兄弟孟達的父親孟陀就在少府任職,還是少府的一個關(guān)鍵官員,就算不直接負責(zé)蜀錦貿(mào)易,想要接觸蜀錦、接觸劉備,那也是輕輕松松的事情。
所以法正還真的不是在裝逼。
在確定外邦商人們有如此迫切的需求之后,法正就一邊派人正式上表給劉備,直接走劉備的關(guān)系,一邊又派人把貿(mào)易的消息告訴孟達,讓他操作起來。
另外法正還特意說了一下這個蜀錦的事情,說如果自己勸不動劉備,就讓孟達說動他老爹給劉備吹吹風(fēng),讓劉備意識到這重要的市場關(guān)系。
如果能夠把蜀錦賣出比黃金還要高的價格,那么不單單是日南郡,整個漢帝國都可以在這方面狠狠的賺一筆,對于現(xiàn)在全國大撒幣的劉備,應(yīng)該也是一個重要的補充手段是不是?
現(xiàn)在這個度田法令之亂之后的時期,劉大哥正在到處放血奶小弟,雖然大哥奶量大,能扛得住,但是要是有個別小弟能反過來奶大哥一口,大哥也一定不會拒絕的,對不對?
另外,除了這些傳統(tǒng)商貿(mào)的關(guān)系之外,來日南郡的外邦商人還向法正提出了一個比較特殊的交易請求。
他們看中了法正等人從北邊過來的時候順路帶來用作炊具的炒菜、燉肉的鐵鍋,希望可以批量購買鐵鍋帶回去使用,不知道作價幾何。
之前一個月,這些商人們向官府繳納了一筆數(shù)量可觀的稅收,法正本著交個朋友以后多帶人來送錢的想法,就邀請這批繳稅的商人到郡守府吃了一頓便飯。
吃的當(dāng)然是炒菜。
法正自從吃多了炒菜之后,就吃不慣地方上的那些滋味寡淡的湯湯水水了,更喜歡吃下了猛料的炒菜,尤其到了日南郡這種地方,滋味要是不能重一點,更是難以下咽。
所以他就邀請那些商人們吃了一頓他府上的便飯。
結(jié)果當(dāng)時就把這些家伙吃得如癡如醉,連連追問法正這到底是怎么做出來的食物,法正很得意,叫來府上的廚子給他們當(dāng)場表演降龍十八炒的功夫,給他們看得花了眼。
之后,這些商人估計就上了心了。
在交易請求中,這些商人表示他們沒有如此堅固好用的炊具,他們只有比較容易損壞的陶器,海上行商的過程之中,很容易遇到顛簸,對于這些易碎的炊具來說,很不方便儲存,稍有不慎,就碎了一地。
所以極端情況下,他們甚至只能生吃撈上來的海魚、海蟹之類的東西,無法生火做飯,弄得和野人一樣。
而漢人使用的鐵鍋非常堅固,是非常優(yōu)秀的鐵制品,容量還大,一次就能煮一大鍋的食物,夠好幾個人吃,他們從未見過這樣的產(chǎn)品,他們很想購買回去使用。
法正當(dāng)時還有點意外,不過他隨即想到,大漢國開始使用鐵鍋也就是這幾年的事情,此前還真沒有這樣的事情。
據(jù)說鐵鍋是朝廷鐵匠在改進冶鐵工藝的時候出產(chǎn)的副產(chǎn)品,最開始在軍隊里推廣,很快得到了軍隊的歡迎和喜愛,第一批炒菜大廚就誕生在軍隊的火頭軍里。
后面鐵鍋的工藝成熟了,才開始推廣到民間,現(xiàn)在江北地區(qū)的民間已經(jīng)開始大范圍使用鐵鍋了,“炒”作為一種新興的烹飪技術(shù)也逐漸推廣開來,受到很多人的喜歡。
而且據(jù)說皇帝劉備就是炒菜的忠實愛好者,宮里面的廚子也基本上都是降龍十八炒的技術(shù)持有者,一個兩個甩鍋掂勺的本領(lǐng)都給練出來了,炒出來的東西那叫一個香氣撲鼻啊。
皇宮里的伙食據(jù)說大受歡迎,很多官員晚上愿意留下來加班,就是為了多吃一頓朝廷免費提供的夜宵。
還有些官員為了早上也吃到免費的早餐,也都一個個比賽著提早來到皇宮,或者干脆就在工作的地方打個地鋪對付一晚上,反正能吃到又好吃又豐盛早餐,這多是一件美事啊。
快捷鍵: 上一章("←"或者"P") 下一章("→"或者"N") 回車鍵:返回書頁